楊海兵
(廣州市白云山明珠樓景區(qū)管理中心,廣東 廣州 510420)
桃是一種屬于玫瑰科屬的小型落葉樹種,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其結的果子多汁,既能生吃,也能制成蜜餞,在旅游景點中主要是栽培花卉。根據(jù)我國的種植歷史,該品種的種植地域廣泛,主要種植于江蘇、浙江、山東、河北、北京、陜西、山西、甘肅、河南。主要為觀花類,果實、核仁均可食用,多數(shù)是果實作為水果的落葉小喬木,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tǒng)水果之一,其較重要的栽培變種有油桃、蟠桃、壽星桃、白碧桃等。
桃樹拉丁學名:Prunus persica;英文名:Peach;科屬名:薔薇科桃亞屬。原產地為中國,現(xiàn)在世界各地廣為栽培。該樹種為落葉型小型樹種,高3~6m,有的可達到8m,具有開放的樹冠。棕紅色或棕綠色的幼苗。單葉,互生型,卵狀或卵狀披針或卵圓形披針,尖端狹小,鋒利,葉片8~12cm,寬度3~4cm,兩側光禿禿的,下部的葉腋部有鬃毛;花單性,有第一個葉片,幾乎沒有莖;柱狀,具鐘狀花序,具短茸毛;花瓣通常為淡粉色,呈倒卵或長方形;果實為圓形或橢圓形,直徑5~7cm,被短小的絨毛覆蓋,淺白色,青綠色,盛夏時成熟;其果實呈粉色,肉質肥大,多汁,香氣濃郁,有甜酸感。核呈扁平的心狀,非常堅硬。一般花期在3—5 月,園林培育種可通過人工方式控制其花期。
“桃花澗”是一座中國風格的寫意型花園,坐落在白云山景區(qū)的北邊,建于1960 年,是根據(jù)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建造的。1999 年、2012 年景區(qū)先后對桃花澗園區(qū)進行了整體地形地勢的擴建、改造,全園占地近6萬m2,園內現(xiàn)種植有緋桃、白碧桃、蟠桃及壽帶桃等多個品種的桃樹近3000 株。屬典型的亞熱帶氣候。
桃花澗改造后的園區(qū)土壤基本滿足桃樹生長所需的微酸性要求,從桃花澗上門進入即可俯覽整個園區(qū),春天的桃花澗是一座花紅柳綠、生機勃勃的大花園。日常管理一般要注意以下要點。
(1)深翻。對于桃園來說,在土質較硬的地方可以在行與行之間作60cm 深的耕耘,并配合施用有機肥以改善土質。桃園多沙礫,還需將沙礫挖出并配以化肥。耕耘在獲得連續(xù)豐收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2)秋耕。在秋收前和秋收后,配合施用有機肥料達到20~30cm 的深度。
(3)套種??梢栽谔覉@內種植豆類,瓜類,草莓,花生等。除此之外,還能種植一些像是毛葉苕子、苜蓿這樣的綠肥。不管種植什么植物一定要有足夠的空間,要做好澆水和澆水的工作,要做好耕耘和除草的工作。
2.2.1 桃生長所需養(yǎng)分的初步研究
在三大元素中,N 和K 是最主要的養(yǎng)分需求,P 需求很小。桃枝條具有高的生長量和對N 的敏感性,因此在幼齡階段應適度地調控N 的施用。對氮的需求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缺氮會導致幼苗的生長率低,枝條變窄變短,從而導致幼苗的開花和幼苗的耐寒性降低。桃對鉀素的需求比較多,鉀素豐富時,果實碩大,含糖高,鉀素不足時,果實矮小,畸形,早熟,葉片卷縮,呈灰綠[1]。
2.2.2 施肥量
桃花澗根據(jù)不同的品種、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樹勢、不同的產量、不同的土壤肥力、不同的肥料性質、不同的氣候條件、不同的肥效、不同的氮磷鉀配比、不同的品種,一般每年對所有桃樹施肥3~4 次,主要用花生麩、茶麩以及復合肥混合施用,比例大概為4:3:3。
2.2.3 施肥時期和方法
一般可采用放射溝或條狀溝施,也可穴施,一般開4 個穴為宜,深約30cm,平均一棵樹2kg 肥料。最后一次施肥不要晚于9 月上旬,每次間隔35~45d。
(1)在發(fā)芽之前的1~2 個星期,在春季土壤解凍后開始發(fā)芽。在施氮量方面,主要是為了加快根、枝的發(fā)育,以確保成花授粉,增加坐果率。
(2)在花期結束后1~2 個星期進行施肥,可以加快枝條的發(fā)育,增加果實的發(fā)育,降低落果率。施的主要肥料是速效氮。
(3)在硬核時期追肥,通常在6 月上旬進行。這一次的施肥可以加快胚胎和核的發(fā)育,加快萌發(fā)和分化,加快果實的膨大,為下一次的掛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施肥時應注意N、P、K 的配合。
2.2.4 淋水養(yǎng)護
桃樹喜光和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好肥怕澇,較耐寒。梅花澆水一定要及時、適量。遵循不干不澆,澆必澆透,切忌過濕,以土壤濕潤為宜。過濕或過干都會影響根系生長,易引起落葉和花芽發(fā)育不良[2]。
雖然桃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但是從種子發(fā)芽到果子成熟都需要大量的水分。在種子萌發(fā)前開花后及種子萌發(fā)后應及時澆水。秋天通常不澆水,冬季初期要保證足夠的水量,并加大澆灌力度。此外一整年都要確保萌芽水、封凍水、結合追肥后的灌溉,在炎熱的時候要及時的灌溉,在雨水的時候要注意排水。同時開花期要略增水量,盛花期要控制水分以延長花期[3]。
2.3.1 景觀樹木常見的樹形
桃樹作為景觀樹常保留自然形狀,低齡樹修剪應遵循“強枝少剪”的原則。
(1)自然開心型。三根主要枝條在樹冠上錯開分布,三根主要枝條的伸展角度為30°~45°。每個主枝條有2~3 條側枝;全株張角60°~70°,主枝數(shù)量較少,側枝較多,主枝間隔較寬,主枝生長周期較短,整株率較低,果實較大,產量較高。修剪時離地60~80cm,隨意保留3~5 根,每個根3~5 根,讓它往前長,逐漸修剪,去掉花芽,使它變成“自然開心”的形狀。
(2)改進的杯形型。從杯形型轉化而來,與杯形型相同,在三主枝的底部相鄰。其后整枝,一般為二叉狀,主枝條向外伸展45°~55°。修剪后的主枝間距在80~100cm 形成了一個大致的輪廓。
2.3.2 修剪方法
(1)修枝。修剪樹枝被稱為修枝。一種多年生枝條的縮短被稱為折斷,對剪接部位的分枝有一定的促進效果。修剪從根部全部抽出的樹枝,對花芽的分化,花果的生長及發(fā)育都有促進作用。通常疏除過密過弱枝,也可以用來平衡樹勢,調節(jié)枝條數(shù)量。對于瘦弱的纖細枝、交叉枝、重疊枝、密集枝及枯死枝等應從基部剪除。
(2)抹芽。在生長過程中,將枝條頂端的嫩葉修剪掉,稱為“抹芽”,也被稱為“切心”。成形樹的修剪先抹芽,后修剪。春夏之交應及早抹除生長過密、位置不當?shù)难?,可提高萌發(fā)飽滿度,利于成花。通常用來抑制枝條間的相互競爭、相互影響的枝條生長。
在桃樹生長過程中,新梢長到15cm 左右時,為了節(jié)約養(yǎng)分,并促使枝條占據(jù)剩余的空間,也要除去多余的嫩芽,通常從4 月中旬起。在7 月和8 月摘心是為了阻止它的成長,促進花芽分化。
(3)冬天的修枝。依據(jù)品種特點、樹齡、樹勢等因素進行。在進入老齡階段時,樹木的生命力會減弱,果實枝的保留長度也會隨之減少。無用的多余枝條除去。在有空隙的地方應該把那些無用的樹枝培育成一群,冬季修剪的時候只留下20~30cm 的長度,那些無用的樹枝也可以培育成主枝和側枝作為再生的中堅枝。
2.3.3 枝組的修剪
在修剪時要注意栽培和使用兩個方面。在冠層邊緣較大的分枝上應加強對分枝的修剪,并應重視分枝和分枝的取向,以保持分枝的卷曲。在冠層內對大中型枝組的作用減弱,但對基層的恢復作用增強,對弱化的小枝進行疏理。
桃樹在更新過程中抽生的徒長枝是更新樹冠、復壯樹勢的基礎,切不可輕易疏除;要冬夏結合,及時培養(yǎng)利用。對桃樹進行更新復壯必須掌握的技術要領如下。
2.4.1 修剪時間
每年的桃樹落葉后的11 月中旬至明年的2 月上中旬進行修剪。一般來說,老年樹和衰弱樹應早修剪;幼年樹及生長過旺的可適當遲剪。冬剪時對選準的延長枝短截。
2.4.2 促進桃樹更新復壯的修剪方式方法
修剪是整形理枝合理剪留的簡稱。生長健壯、位置合適,準備作主側枝的徒長枝,夏剪時先進行摘心,促發(fā)副梢;生長中后期對所發(fā)副枝進行疏間、選留、摘心,促其加粗生長,并擇其生長健壯、角度適宜的副梢培養(yǎng)為延長枝。冬季修剪還包括清園,主要剪除病蟲枯枝、清除扎草、果袋等殘留物,降低病蟲越冬基數(shù),并疏除競爭枝[4]。
對桃樹合理的修剪能使幼樹盡快成形,使成年樹生長健壯,保持生長和結果的平衡;能使衰弱樹恢復生長延長有效的結果年限。
(1)主側枝的修剪。主側枝的培養(yǎng)、調整必須掌握分布合理,使其逐年粗壯達到應有的復蓋率,同時不斷提高承受枝葉和果實的重壓。通過冬季修剪必須調整主側枝間的從屬關系,不斷調節(jié)主側枝的著生角度,應用換枝變位改變延長枝的枝勢及主側枝的腰部和梢部的角度,從而達到主側枝各占一方,各主側枝間的勢力相對一致,形成良好的通風透光格局。主側枝的分布必須株距不交叉、不重疊,株距大枝通過冬剪相互避讓互不影響,行距間應有光路,至少行間有0.5m 的空間,切實達到通風透光,形成操作方便,枝葉、果實良好生長條件。
(2)枝組的培養(yǎng)及更新。枝組是果實生產的基本單位,枝組的培養(yǎng)和及時更新復壯是貫穿于桃樹一身,因此每年冬季修剪應該注重于枝組的不斷更新修剪,使枝組內抽生足夠的中長果枝,為連年豐產優(yōu)質提供根本條件。枝組的培養(yǎng)方法有先放后縮法和先截后放法兩種。枝組的著重及大小必須因樹而宜,因部位而宜。一般來說,枝組應分布在主側枝的兩側,著重狀態(tài)應水平及斜生,主側枝的背上應留中小型的枝組,高度不超過0.4m,中下部位、空間大的適當安排較大型的枝組。整棵樹的枝組應各類枝組相互搭配,枝組也不能交叉、重疊。通過合理的回縮、短截、長放等方法的運用使枝組保持各占一處、錯落有致。經(jīng)過冬剪使其樹體各部生長相對平衡,促進整棵樹生長和結果的平衡,為獲得優(yōu)質果奠定基礎。
(3)結果枝的修剪。結果枝剪留要按照樹的生長勢、各類果枝的分布狀態(tài)進行剪截。結果枝的長、中、短標志結果的性能和果子質量有相對的差異。上海郊區(qū)的品種大多以長果枝為好的結果對象,其次是中、短果枝。結果枝中的長果枝應留在枝組的側邊、斜生狀態(tài)為好,背上或直立的長果枝少留,樹冠上部徒長性結果枝堅決不留,以免造成徒長擾亂樹勢影響光照。
對于初見果實的樹木以及生長過于旺盛,難以結出果實的樹木可以采取疏剪、長放的方式進行枝條的輕收縮減少修剪,多留下果實的枝條,這樣可以起到緩解樹勢,增加果實的能力。成熟期樹木要采取長、放、短相結合的方式,通常對長果枝進行修剪,將頂端不飽滿的部分修剪掉1/4~1/3。中等果實的枝條盡量延長,需要留下的短果實的枝條決不修剪。對年齡大、體弱的樹木要采取少量、多剪、多剪的措施以減少果實數(shù)量,同時要加大枝條的更新力度以促使樹木的生長??傊ㄟ^修剪,使樹冠各部果枝分布均勻,稀密有度,各果枝間不密擠、不交叉,各類果枝合理搭配,即保證結果又能抽生良好的長中果枝,達到生長和結果的基本平穩(wěn)[5]。
盡管桃樹具有很高的抗病力,但是這種病害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開花前后和果實后,甚至會影響到花朵的萌芽導致落花,因此需要進行有效的預防和處理。桃樹對除草劑比較敏感,有些除草劑具有較高的滲透、吸收能力,極易引起藥害,不宜施用。
(1)主要害蟲為紅蜘蛛、白背飛虱及薊馬為害??蓑亍淞缀吐染挣?、烯啶蟲胺等都是較常見的藥物。
(2)黑斑棕毛卷毛毛蟲,又名蛀心蟲,以其幼蟲鉆進水果內部啃食水果,造成水果脫落或喪失可吃性。處理時要注重對病害的水果進行采收,并將其埋入地下,利用黑燈進行誘捕;噴灑90%敵百蟲滅菌液。
(3)紅斑病。以葉子為害為主,為霉菌所致,剛被侵染時葉子上出現(xiàn)細小的黃色斑點,以后逐漸擴展為病斑,病斑中心呈深紅色,病斑外圍呈暗紅色。結果表明,該品種葉片脫落,導致其葉片脫落,從而降低了其產量和質量。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養(yǎng)”,對植株進行養(yǎng)護和管理,對植株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合理的養(yǎng)護可以保證桃樹花繁葉茂,適時的修剪、水肥管理可以使桃樹可持續(xù)健壯成長??傊畬μ覙涞娜粘pB(yǎng)護必須結合當?shù)氐男夂?,要做好日照、土壤、水肥管理、修剪和病蟲害的全方位管理,及時掌握好開花的時機。在施用殺蟲劑時應嚴禁施用毒性大、殘留時間較長的殺蟲劑;可以使用的殺蟲劑,不得在水果成熟時使用;要做好園林綠化工作,盡量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在控制方面,以農業(yè)為主,適宜應用植物源殺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