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長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語文課堂教學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以各種形式呈現(xiàn)著。但是,初中文言文教學仍有大部分教師采用字字落實、句句清楚、課課會背等笨拙的方法來教文言文,使學生對文言文學習失去興趣。這種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學習模式,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枯燥。正如錢夢龍在《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中說“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死角,即使在語文教學改革很紅火的這幾年,文言文教學這塊‘世襲領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涼景象?!比绾胃淖冞@一教學模式,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在實踐探索中摸索出文言文趣味教學法,以此激活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一、趣味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學生對文言文教學感興趣,教師應該結合學情精心設計導入語,爭取在開課三分鐘內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趣味導入的方法很多,有猜謎激趣法、故事導入法、設問引入法、創(chuàng)設情景法……我在執(zhí)教《出師表》時,從“三顧茅廬”和“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入手,這樣的導入語設計,一下子激活了學生探討的興趣,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
二、趣味誦讀
新課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并指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誦讀的習慣”。如果采用常用的名家示范讀、教師領讀、學生齊讀等方式來感悟文言文的語氣節(jié)奏,學生自然感覺索然無味。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趣味誦讀,在執(zhí)教《大道之行也》時,我向學生出示了無句讀的文言文,讓學生試讀體悟文章的節(jié)奏美。初,學生不知道從那里停頓,我引導學生,大的停頓,可以找文中的虛詞;小的節(jié)奏,可以找主謂之間、動賓之間、句首發(fā)語詞、關聯(lián)詞之后的意義停頓,在一步步的引導下,學生在嘗試中讀出了句子的節(jié)奏,正如朱熹所言,文言文誦讀的要義,是“得它滋味”。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在趣味誦讀中提升能力。
三、趣味品詞
語文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文,有意識的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賞識品評和審美情趣。因此,文言文在讀的基礎上還要教會學生品詞賞詞,怎樣做到趣味品詞呢?我摒棄以往的直接告訴學生答案的做法,而是運用比較策略、前后知識勾連等方法,在比較中明晰文言詞語的用法。在執(zhí)教《雖有佳肴》時,把“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改為“雖有佳肴,不食,不知其味也;雖有至道,不學,不知其好也”。讓學生品析“弗”與“不”、“旨”與“味”、“善”與“好”的區(qū)別,學生在討論中思考,在思考中咀嚼,在咀嚼中清晰,體會作者遣詞造句之妙。
四、趣味賞文
宋人朱熹曾說:“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義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币疃冉庾x文言文,僅讀文品詞還不夠,還需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旨及寫法等。為了達到趣味賞文的教學效果,可以根據(jù)不同內容精心設計趣味環(huán)節(jié)。例如在執(zhí)教《石壕吏》時,為了讓學生感知官吏和老婦的人物形象,設計課本?。辉趫?zhí)教《賣炭翁》時,采用擴寫的方式解讀文本主旨;在執(zhí)教《《陳太丘與友期》》時采用查找資料法來了解人物關系,剖析文章寫法??傊?,精心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趣味賞文中解讀文本。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謂把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若想挖掘文言文教學的趣點,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需結合學情,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使之成為學習文言文的“樂之者”,那么文言文課堂教學猶如春天的田野那樣生機勃勃,春風也定會度過“文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