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2022年2月,王嬋擔任北京冬奧會火炬手
“媽媽,您看我們把這支火炬擦得多亮!”2023年2月1日,王嬋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雙胞胎女兒獻寶般地捧上她們心中最神圣的寶物——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火炬。
王嬋是北京一家文化企業(yè)的副總經(jīng)理,2022年2月2日,被公司推選為冬奧會火炬手。在完成火炬?zhèn)鬟f任務后,組委會把這支火炬贈送給她以作紀念??粗鴯湫氯绯醯幕鹁?,王嬋的思緒一下子又回到那段備戰(zhàn)冬奧會的時光。
“喲,又在回憶光輝歲月呢!”丈夫麻常功見王嬋看著火炬出神,走過來打趣道。
“對啊,這可是我們家共同的榮耀?!蓖鯆日J真地說。
在事業(yè)上有所成績,王嬋最想感謝丈夫的理解和父母的無私幫助。麻常功曾經(jīng)是某部一名飛行員,2022年3月退役。
1983年,王嬋出生于山東煙臺的一個小鎮(zhèn),麻常功比她大1歲,兩人從小學到高中都是校友。2001年,王嬋考入北京某大學攻讀法律專業(yè),麻常功則考上某軍校飛行專業(yè)。大學期間,兩人一直保持通信往來。
大學畢業(yè)后,王嬋應聘進入北京一家文化企業(yè),麻常功則被分配到某部。
他鄉(xiāng)遇故知,加上王嬋的母親是他們的初中語文老師,為兩人的關系加了一把力。2007年下半年,王嬋和麻常功領證結婚。2008年6月,他們的“奧運寶寶”——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姐妹出生了。為了讓小夫妻倆安心工作,王嬋的父母從山東老家來到北京幫忙照顧孩子。
王嬋的工作特別忙,總是在籌備各種文化演出;麻常功更忙,有時候飛行駐訓一去就是一個多月,甚至兩個多月。
工作日,姥姥、姥爺帶著孩子住在麻常功的家屬院公寓房,到了周末,王嬋再把孩子們接到自己家——那是王嬋剛生完雙胞胎不久,公公體恤小兩口,幫忙買下的商品房。孩子們跟王嬋過完周末,周一再被送回姥姥、姥爺身邊。
因為相聚時間不多,孩子從小便跟王嬋不太親。每次把孩子接到家中,王嬋總想各種辦法“討好”她們,比如買禮物征求意見,孩子總是客氣地回復:“謝謝,我們不需要?!蓖鯆认虢o她們做點好吃的,她們也總說“不用”。王嬋終于忍不住了:“你們是不是不喜歡媽媽呀?”
孩子回答:“不是啊,我們只是習慣了回來就睡個覺,過個周末就走了呀。這里不是我們的家,姥姥家才是我們的家?!?/p>
孩子的話讓王嬋心里充滿愧疚。此后只要有時間,她就盡量多陪孩子。
2012年對王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公司為了創(chuàng)造更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了一場深刻的變革。有些同事不適應,紛紛選擇跳槽。王嬋反復權衡,還是決定留下來,把精力放在打磨原創(chuàng)劇目上。
2014年,為了更好地落實文化惠民政策,公司搭建了公益性的劇院運營服務平臺,致力于整合劇場資源、提升現(xiàn)有劇場功能,王嬋是平臺主要負責人之一。平臺正式啟動后,憑借豐富的優(yōu)秀劇目、親民的演出價格,很快就收獲了眾多“粉絲”。
為了讓觀眾和演員有更近距離的交流和互動,自2016年起,王嬋策劃了“與藝術面對面”線下主題活動,吸引了眾多觀眾參與。王嬋說:“我希望把中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推廣到每一個熱愛它的觀眾面前,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責任和信仰?!?/p>
2018年,王嬋被公司任命為業(yè)務總監(jiān)。
麻常功也不甘人后。在這期間,他的飛行技術愈加嫻熟,被任命為飛行中隊長,還榮立了三等功。
王嬋十分注重對孩子進行藝術熏陶,帶她們學習大提琴,陪她們練習舞蹈,鼓勵她們參演音樂童話劇等。
王嬋的教育理念是“順勢而為”,基本上是按照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我就是努力給她們創(chuàng)造條件,讓她們能夠展示自己?!蓖鯆刃ΨQ自己是“散養(yǎng)”孩子。
王嬋也不再“討好”孩子,她學會了“示弱”:“媽媽也好想學大提琴啊,你們能教教我嗎?”或者特意搜集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以便和她們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隨著交流越來越多,孩子有時還會和王嬋分享心中的“小秘密”。
2019年10月,王嬋公司的上級單位成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體育展示和頒獎儀式服務贊助商。生過“奧運寶貝”、有著奧運情結的王嬋一方面想圓自己的“奧運夢”,另一方面也想挑戰(zhàn)自己,便提出參與奧運服務的申請。
2020年3月,王嬋正式加入到奧運服務團隊,并擔任頒獎儀式服務總協(xié)調(diào)。
當時王嬋的團隊主要負責北京、張家口、延慶三大賽區(qū)頒獎廣場舞臺的設計和搭建,在賽時與各業(yè)務領域參與方配合,并完成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頒獎儀式。
為了完成好舞臺設計搭建任務,王嬋和設計團隊60多位專家學者們一起發(fā)揮各自所長,先后完成幾十個構思精巧、獨具匠心的頒獎舞臺設計方案。最終,經(jīng)過反復論證和修改,將北京頒獎舞臺確定為“雪屋”造型,向全世界傳遞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理念;隨后又相繼完成以雪上運動姿態(tài)為設計理念的張家口頒獎舞臺——“激情逐夢”,展現(xiàn)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的延慶頒獎舞臺——“生命之樹”。
頒獎儀式是萬眾矚目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檢驗主辦國辦賽能力的一項核心指標?;I備頒獎儀式的那段時間,王嬋生怕哪個環(huán)節(jié)出差錯。母親有些不理解:“頒獎的不是你,領獎的也不是你。臺上就沒有你的事,你有什么可焦慮的?”
王嬋說:“媽,頒獎儀式不只是這小小一方電視機里播放的畫面?!辩R頭外,是頒獎儀式團隊兩年半來的周密策劃和精心籌備,是導演、音樂、燈光、舞美、轉(zhuǎn)播等眾多團隊成員的反復演練,是各環(huán)節(jié)工作精確到秒的默契配合……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延遲或失誤,都會造成整場頒獎儀式全球直播的瑕疵。
2022年2月6日晚,北京冬奧會第一場頒獎儀式即將開始,北京頒獎廣場主控塔迎來第一個倒計時。王嬋緊緊攥著手中的儀式流程腳本,幾張薄薄的紙,是十余次反復演練的流程濃縮而成,此刻在她手中如千斤重;再看看燈光、音響、視頻等方面的工作人員,他們推推子的手指微微顫抖,生怕出現(xiàn)失誤?!?、2、1……”傳輸信號接入,音樂響起,第一場頒獎儀式正式開始。
當中國短道速滑隊手拉手登上最高領獎臺,當播報員報出“冠軍中國”的時候,王嬋激動的淚水禁不住奪眶而出……
在北京、張家口、延慶三地頒獎廣場運行的21天里,王嬋和團隊成員圓滿完成了150場頒獎儀式,頒發(fā)獎牌651塊,全部實現(xiàn)了準確、順利、零失誤、零差錯。
2022年3月7日,是一個參加冬殘奧會表演的聾啞小演員軒軒(化名)14歲的生日。因為沒有家人陪伴,王嬋能感覺到那幾天軒軒眼中的失落,便和團隊成員悄悄準備了一場別出心裁的生日晚會。
那一天,軒軒有些局促又興奮地打開團隊準備的手繪賀卡,在眾人真誠的手語舞蹈中淚光盈盈……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結束后,王嬋生了一場大病,花了很長一段時間調(diào)理身體。但她說:“能有幸參與世界體育盛會,我覺得一切都值得?!?/p>
當王嬋把紀念火炬帶回家時,最高興的是雙胞胎女兒——她們的學校還邀請王嬋做了一場關于火炬和奧運精神的宣講課。
一晃,北京冬奧會過去1周年了,但奧運精神對王嬋的影響一直都在。2023年1月9日,王嬋40歲生日那天,她許下愿望:希望自己以后策劃出更多更好的體育文化活動,為社會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
那支藏在她心底的體育和藝術交融的“火炬”,依然在熊熊燃燒……
編輯/吳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