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靈露,周碧華,張韓珉,代統(tǒng)斌,許幼峰
室間隔缺損(VSD)是較常見的先天性心臟?。–HD),占20%[1],目前我國每年約有3 萬新發(fā)病例。VSD 可單獨發(fā)生,也可合并其他心臟畸形,單獨發(fā)生的VSD,稱之為單純VSD[2]。根據(jù)VSD 直徑的大小與主動脈內(nèi)徑的比值,一般分為小、中和大三型[3]。隨著進一步地研究發(fā)現(xiàn),VSD 是一種演變性的病變,6 歲前仍能自然閉合[4],總的自然閉合率為21%~63%不等[5-6]。有研究表明VSD 的發(fā)生常與胎兒染色體異常相關[7]。但少有研究報道染色體異常與VSD 自然愈合的相關性。本研究應用超聲心動圖檢查診斷及隨訪的方法,對比分析染色體異常與單純VSD自然愈合的相關性,為產(chǎn)前咨詢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寧波市婦女兒童醫(yī)院接受胎兒心臟超聲檢查診斷的266 例胎兒單純VSD 孕婦為研究對象,年齡16~53 歲,年齡(30.6±5.4)歲;孕周20 周+1~37 周+1,平均(24.95±2.03)周。本研究經(jīng)寧波市婦女兒童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孕婦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對診斷方案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胎兒心臟超聲檢查 所有孕婦在孕期接受胎兒超聲心動圖或胎兒心臟系統(tǒng)超聲檢查,檢查儀器選用Philips EPIQ7 超聲診斷儀的C5-1 探頭,選用胎兒心臟模式進行圖像采集。首先確定胎位和胎兒心臟位置,然后分別采集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三血管氣管切面、動脈導管弓切面、主動脈弓長軸切面、上下腔靜脈長軸切面、雙心室短軸切面,并結(jié)合M 型超聲心動圖、頻譜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對胎兒心臟結(jié)構(gòu)及血流、心率及節(jié)律、心功能進行觀察和評價。判斷瓣膜有無反流,室間隔連續(xù)性是否中斷以及有無過隔血流信號。對于胎兒心臟超聲診斷存在VSD 的胎兒,詳細記錄缺損大小、數(shù)目、位置、異常血流速度及方向,結(jié)合超聲診斷結(jié)果判斷病理解剖分型。對于確診者,告知孕婦于產(chǎn)后進行小兒心臟超聲檢查,采用S5-1 探頭,用小兒心臟模式行新生兒及隨訪1年的小兒超聲心動圖。
1.2.2 無創(chuàng)DNA 檢測(NIPT)及羊水穿刺檢查NIPT:采集有胎兒心臟VSD的孕婦靜脈血5~10ml,1 600 r/min 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漿,然后再次以1 600 r/min 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漿待檢。提取血漿中的總游離DNA,利用PCR 擴增并建立待分析文庫,然后通過新一代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進行測序,檢測胎兒游離DNA,結(jié)合生物信息分析,計算得出胎兒患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的風險率。
羊水穿刺檢查:對于NIPT有異常結(jié)果或符合羊水穿刺指征(包括高齡、曾經(jīng)分娩過畸形兒的孕婦或本孕發(fā)現(xiàn)有胎兒發(fā)育異常)的孕婦進行羊水穿刺檢查,經(jīng)超聲引導行羊膜腔穿刺術,抽取羊水量20 ml,經(jīng)過規(guī)范化的實驗室培養(yǎng),等到細胞分裂旺盛時期制備染色體,并通過G顯帶,行分子遺傳學和細胞遺傳學分析,診斷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病或單基因等遺傳性疾病。NIPT 及羊水穿刺檢查均經(jīng)孕婦本人及家屬同意后進行。
1.3 觀察指標(1)染色體正常組與染色體異常組的自然愈合率情況;(2)不同孕婦年齡、VSD 部位及VSD 大小的自然愈合率;(3)影響VSD 自然愈合中的因素;(4)染色體異常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2檢驗;危險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P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 例為基因拷貝數(shù)變異,其中1 例合并有核型異常。12 例基因拷貝數(shù)變異中微缺失6 例,微重復6 例(2例同時存在微缺失,其中1 例有2 段微缺失),雜合性丟失4 例(其中1 例有2 段雜合性丟失),見圖1。
圖1 染色體核型異常
2.1 染色體正常組與染色體異常組的自然愈合率比較 根據(jù)孕婦在胎兒期所做的染色體檢查,診斷單純VSD中合并染色體異常19 例(7.14%),染色體正常247 例(92.86%)。出生后每3 ~6 個月隨訪1 次直至1歲,染色體異常組單純VSD愈合5例(26.32%),染色體正常組單純VSD 愈合154 例(62.35%),兩組愈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9.527,P <0.05)。
2.2 不同孕婦年齡、VSD部位及大小的自然愈合率比較 不同孕婦年齡VSD自然愈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肌部、膜周部及漏斗部自然愈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不同大小的VSD 自然愈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不同孕婦年齡、室間隔缺損部位及室間隔缺損大小的自然愈合率比較例(%)
2.3 染色體、VSD 部位、VSD 大小對自然愈合的影響 納入染色體結(jié)果、VSD部位和VSD大小構(gòu)建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方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染色體異常,膜周部、漏斗部缺損及中大VSD是影響自然愈合的危險因素(均P <0.05),見表2。
表2 影響室間隔缺損自然愈合的Logistic 分析
2.4 染色體異常結(jié)果 19 例染色體異常具體情況見表3。19 例染色體異常病例中,8 例為核型異常;
表3 19 例染色體異常情況
活嬰中CHD 的發(fā)生率為0.6%~1.2%。VSD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受環(huán)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VSD 又是一種演變性疾病,在胎兒期及出生后有一定的自愈機會,自然愈合率為21%~63%不等[5-6]。影響室間隔自然愈合的因素很多,包括VSD 的大小、部位,合并畸形,環(huán)境及營養(yǎng)等因素,本研究主要討論染色體因素對VSD 自然愈合的影響。
本研究僅選取患有單純VSD 的胎兒,每3 ~6個月隨訪1 次直至1 歲。VSD 合并有復雜CHD 患兒VSD 的自然愈合率很低甚至為零,且復雜CHD患兒合并染色體異常的風險也高,因此剔除。
心臟發(fā)育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目前認為CHD 是由于多個基因相互作用而致[8],一個基因的改變往往涉及到多個基因的改變,而多個基因的改變通常又與某個基因的作用密切相關。染色體異常是影響VSD 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因素[9],同時也影響VSD 的自然愈合。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染色體異常組單純VSD 愈合5 例(26.32%),染色體正常組單純VSD愈合154 例(62.3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這提示在VSD 患兒中,合并有染色體異常者自然愈合率要明顯低于染色體正常者。
影響VSD 自然愈合的因素除了染色體以外還有很多,本研究將VSD 部位及大小納入Logistic 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VSD 部位及大小在自然愈合中有協(xié)同作用,漏斗部的自然愈合率要低于肌部及膜周部,膜周部的自然愈合率低于肌部;中大型VSD的自然愈合率要低于小型VSD。
產(chǎn)前胎兒心臟超聲檢查在胎兒VSD 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10-12],通過結(jié)合無創(chuàng)DNA 檢測或羊水穿刺的染色體結(jié)果是否存在核型及基因拷貝數(shù)變異,能夠有效監(jiān)測閉合情況,提供更加全面的產(chǎn)前咨詢,進而為手術時機的選擇提供依據(jù)。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