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云信
一 小說縮寫
寫作提示
1.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情節(jié),列出縮寫提綱。
2.概括要準確,線索要清晰,結構要完整。
3.語言要簡明、通順,不需要作評論或補充解釋。
同桌佳作
《孤獨之旅》縮寫
杜小康家從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一戶人家一落千丈,他也因家庭變故,不得不輟學跟父親去放鴨。
杜小康與父親撐著一只小木船,趕著一群鴨子,離開油麻地??粗鴿u行漸遠的家,杜小康的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可父親對他的請求置之不理,只顧趕鴨。面對陌生的天空和水面,船只與面孔,杜小康感到一片茫然與惶恐。幾天后的傍晚時分,月亮東升,杜小康終于到達了目的地——蘆蕩。當看到一望無際,像萬重大山般將小船團團圍住的蘆蕩,他真正害怕了,怕永遠走不了,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父親也慌張了,但他強裝鎮(zhèn)靜地安慰著他。這一夜,小康徹夜難眠,他無時無刻不在想家。第二天,他們便搭起了窩棚,圍起了鴨欄,開始了放鴨之旅。
在蘆蕩,只有杜小康和杜雍和父子倆,還有一群毛未長齊的鴨子。放鴨是件孤獨而又漫長的事,日子久了,父子間的言語變得干巴巴,杜小康也愈加想家。但在一次暴風雨中,這些都改變了。猛烈的暴風雨卷走了鴨欄,吹散了鴨子,使杜雍和陷入無底深淵。父子倆攜手尋鴨,冒著風雨,踏著蘆茬,任蘆葦葉劃破血肉之軀,但還丟失了十幾只鴨。杜小康二話不說又去尋鴨,好不容易在蘆蕩中找到了鴨子,自己卻失去了方向。這一次,他又哭了,不是想家,而是覺得自己成長了,堅強了,為生活的辛酸而哭泣。也許是太困了,當父親找到他時,他在蘆葦叢中睡著了。
之后的日子,鴨子們長大了,并生下了鴨蛋,撿到鴨蛋的杜小康十分開心,他獲得了成長。
寫作啟示
以上縮寫文線索清晰,結構完整,我們由此可以對敘述性文章的縮寫總結出如下技法。
摘錄。抓住小說的中心和要點,摘錄主要情節(jié)、主要段落和語句,適當增加銜接語言,連綴成文。如上文抓住中心,摘錄提取了杜小康的所見、所聞、所感,表現(xiàn)了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杜小康家道中落,隨父放鴨遭遇挫折而得到了成長。
壓縮。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原文意思。把意思相近的內容和對話進行壓縮,把具體敘述壓縮成概括敘述,把細節(jié)描寫壓縮成簡要敘述,詳盡敘述的部分可壓縮為概括敘述,還可以把段壓縮成句,長句壓縮成短句,以及把抒情性的句子壓縮成一般的陳述句。原文除了對杜小康進行直接的心理描寫外,還用大量篇幅寫父親和鴨子,但上文在縮寫時就很好地運用了壓縮法,只保留了杜小康由害怕到堅強轉變的必要描寫。
連接。對小說進行刪除、壓縮后,還要運用適當?shù)谋硎緯r間、表示關聯(lián)、表示順序的詞語等將相關材料進行必要的連接,使保留的部分和變更的部分銜接自然,使文章順暢,中心突出。如上文中“但在一次暴風雨中,這些都改變了”“之后的日子,鴨子們長大了,并生下了鴨蛋”用關聯(lián)詞和時間詞,概括、連接了原文大段內容。
二?議論文縮寫
寫作提示
1.突出原文的論點,包括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2.用簡潔的語言,將文章的論證過程概括清楚。
3.可以適當保留關鍵性的論據(jù),但要刪減其中的敘述或介紹性成分。
方法點撥
首先找出原文論點,包括主要論點和各分論點。其次,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論證過程。為此,可以把一些事例壓縮或省略。再次,對一些關鍵性語句、論據(jù)必須保留。什么是關鍵性的?就是最能突出論點,最有說服力的論據(jù);或者帶有總結性的語句、結論性語句等。
議論文的縮寫要力求做到“凝練筆墨,筋骨猶存”,注意把握以下技法。
技法一:突出論點,體現(xiàn)思路??烧浽闹械闹行恼擖c和分論點。
技法二:保留主干,去其枝葉。保留主要論據(jù),可將理論論據(jù)由具體引用壓縮成概括引用;事實論據(jù)由詳細敘述變成概括敘述。次要的事例、引文等,有的可略去,有的可從中做些摘錄。抒情性的句子可壓縮成一般的陳述句。
技法三:錘煉語言,簡潔明了。如縮減、精練語句。如原句:我這題目,是把《禮記》里頭“敬業(yè)樂群”和《老子》里頭“安其居樂其業(yè)”那兩句話,斷章取義造出來的。縮寫句:我所說的“敬業(yè)”與“樂業(yè)”源于《禮記》與《老子》。再如提取主干。原句:職業(yè)性質,常常要和同業(yè)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樂??s寫句:競爭中能得到快樂。
同桌佳作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縮寫
《大學》里說道:一個人教育的出發(fā)點是“格物”和“致知”,即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謂的實驗。
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明朝大哲學家王陽明“格”竹子失敗的經驗告訴我們,探察外界不是探討自己。
科學發(fā)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以探察竹子為例,如果想得到關于竹子的知識,只有靠科學實驗和積極探測,消極觀察、袖手旁觀是無濟于事的。
如今,中國的教育依然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而我在國外求學的經歷就說明不能光靠老師,需要我們自己做主張、出主意。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huán)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希望我們這一代對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實驗精神真正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可圈可點
這篇縮寫突出了原文的論點,保留了關鍵性論據(jù),用簡潔的語言將文章的論證過程概括得很清楚。尤其是概括王陽明空想竹子格物失敗的反面事例,和探察竹子需科學實驗形成對比論證,有力地證明了原文的論點。同時巧妙摘錄文中過渡句“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使縮寫脈絡分明,文意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