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林松潔(右)與越韓朗誦原創(chuàng)作品《你有一個名字叫軍人》。
7月22日晚,大女兒越韓的大學錄取結果出來——南開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yè),全家人歡欣鼓舞。
我和丈夫都來自廣東潮州,那里有條韓江,為大女兒取名越韓,是希望有一天她能跨越韓江、走出潮州,開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006年8月,越韓1歲多時,我隨軍調(diào)到離丈夫駐地較近的青少年宮上班,她隨我住進了單位的職工宿舍。自從搬進青少年宮,越韓就對這里的才藝培訓班產(chǎn)生了興趣,尤其喜歡聽美妙的鋼琴曲。
2010年“六一”兒童節(jié),我?guī)е巾n觀看了青少年宮舉辦的一場兒童鋼琴演奏會。演出結束后,她說想學彈鋼琴。
“為什么想學鋼琴?”我問她。
“因為我也要上臺表演?!彼龘P起頭,認真地回答我。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今天你只看到臺上哥哥、姐姐的耀眼,可是你不知道,他們每天回家寫完作業(yè),還得練琴一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就是這樣,你也要學鋼琴嗎?”
“那我也要學。”她依然堅持。
“好的。那媽媽得跟你約法三章。第一,學鋼琴是你自己的選擇,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第二,練琴再苦也不可以半途而廢;第三,為了檢驗學習效果,學琴可能要考級,咱們得一級級通過。”
“知道的,媽媽?!?/p>
從完全不會,到能彈一些簡單旋律,到兩只手的互相配合,對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來說,自是艱難。但是她一直堅持,她說,那是她“自找的”。
我們也常制造機會讓她演奏一番。幼兒園、學校的小晚會,我們申請讓她表演獨奏;部隊的文藝晚會,丈夫也會爭取讓她登臺獻藝。越韓練琴越發(fā)專注。小學六年級時,她通過社會考級過了鋼琴8級。
后來,她又堅持學習了舞蹈和國畫,也小有成績。
2011年9月,越韓成為一名小學生,她對什么都好奇。我也由著她的想法,讓她自由發(fā)揮,什么時候?qū)W習、怎么學,只要她不問,我不做任何干預。
10月中旬,越韓拿著一張卷子,垂頭喪氣地走到我面前:“媽媽,老師讓家長在卷子上簽名,班里很多同學都考100分,我只考了86分。”
看著她十分低落的神情,我覺得是時候順勢引導她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了。我看了看卷子,安慰她說:“小韓,這分數(shù)對你來說很公平,符合你這一個多月的學習狀態(tài)啊。你平時怎么對待學習,成績就會怎么回應你。”
“真的?”孩子將信將疑。
“是啊。不過沒有關系,你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如果你把每天的作業(yè)像對待考試一樣來完成,最后考試就會像平時寫作業(yè)一樣輕松?!闭f完,我還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變化在悄然之間發(fā)生。后來,越韓放學第一時間就高質(zhì)量完成作業(yè),每晚還會有剩余時間去玩。慢慢地,越韓更善于在學習和玩樂之間切換。我也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的,用一個“小小的試錯代價”完成了放手。
但隨著年級升高,越韓也產(chǎn)生了“學習焦慮”。小學三年級時,她見班上越來越多的孩子報了課外補習班,就來征詢我的意見,是否自己也需要。那天,我鄭重地對她說:“學習追求的不僅僅是分數(shù),更重要的是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如果只是隨大流,就沒有必要?!弊罱K,她放棄了課外補習班。
但是,越韓每天上課,全神貫注地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聽不懂的,課后及時問老師和同學,按時完成作業(yè),成績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2016年12月,小女兒韓越出生。越韓并沒有因為妹妹的出生而“爭風吃醋”,她已習慣自主學習,不需要我們過多操心。初中住校后周末回到家,我們對她關注有加,她甚至還心疼我:“沒事的,媽媽。你照顧妹妹已經(jīng)很累了,不用擔心我。”
越韓約14歲時,突然變得有些沉默,和我們溝通逐漸減少,情緒也變得不穩(wěn)定,?;氐郊揖桶雅P室門關上。我知道,孩子到了叛逆期。我們決定從書信開始,嘗試換新的教育方法。
“親愛的女兒,媽媽知道你最近學習任務重……”我給越韓寫下第一封信,放在她的床頭,當然沒有回音。過了幾天,我接著寫第二封、第三封……當我把第五封書信放在她床頭時,我看到了書桌上有一封回信。
我如獲至寶,打開書信,娟秀的字跡、墨跡的芳香讓我感動,信中,越韓坦露了她的心態(tài)及她對未來的憧憬,我立即提筆回信。這種無聲的交流,讓越韓最大限度地體會到了我們的愛,信中的文字帶動著她思考,也撫平她內(nèi)心的煩躁。慢慢地,越韓把我和丈夫當成朋友,遇事都愿意和我們商量。
2020年1月,為參加丈夫單位的先鋒頒獎典禮暨迎新春聯(lián)歡晚會,我創(chuàng)作了一首朗誦詩《你有一個名字叫軍人》,邀請越韓一起參加表演。
試朗誦期間,越韓建議:“媽媽,你的朗誦,要讀出愛情甜甜的味道,而不是親情化……”我欣然接受。最后,我們母女倆的朗誦,博得了滿堂喝彩。
近些年,我們家獲評海南省“最美家庭”、第十三屆全國“五好家庭”。
越韓已經(jīng)打開了自己嶄新的天地,也給韓越作出了榜樣。我依然會堅持自己的教育之道,用心、用愛為孩子提供生長的土壤,讓她們快樂成長,成為燦爛的自己。
(作者單位:海南省屯昌縣青少年活動中心)
編輯/吳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