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忠強
今天又是個周末,天氣晴好,雖然說昨天已進入小暑節(jié)氣,風中都帶著熱浪,似乎大地上再沒有一絲涼風,但是陜北麟州的早晨還依然涼爽,一切按計劃行動,帶丈母娘觀游麟州東山之行。
歲月催人老,時光轉眼即逝。傳統的媒妁之婚,讓我從準女婿開始和丈母娘結識,至今四十個年頭了,老人家已經八十高齡,微駝著背,因多年的勞作彎曲了腿,走路時常不聽使喚,踏不穩(wěn)腳步。最吸引眼球的還是那滿頭的銀發(fā),非常引人注目,仿佛像百齡老嫗,再加上皺褶的臉龐,活脫一張陳年版圖,記載了歲月風霜。盡管如此,身子骨還算硬朗,飲食起居可以自理,也算是給兒女的福氣。
一大早,我和愛人駕車接上老人家,在縣城算得上小有名氣的早餐店,吃了特色小吃。從縣城的地平面沿著彎彎曲曲的爬山公路,千米之上即到了山巔,古人有詩曰,漫步瞭高山上望,胡戎遠遁息戈矛。足以見得東山之地理位置,今人又有陜北小華山的美稱,這就是麟州城的地標性景觀——東山。
山不在多高,水不在多深,景無需多美,心美一切皆美。前一陣子我專門為麟州東山登高遠眺賦詩一首,囊括了神木市周邊的美景,發(fā)表于榆林日報,題為《神奇神木》。
和我的心情一樣,老人家今天分外高興,俯瞰著城池,指指畫畫,嘮嘮叨叨,看著高聳林立的大廈,低矮的四合小院,穿梭往來的車輛,街道上行走的人流,感慨萬千,城市和農村真是天壤之別啊。就這樣邊轉邊聊,山上花草建筑集中的地方徒步觀賞,其它沿路坐著車子觀看,當看到山頂溝壑中一處老宅子時,我開玩笑的說,讓您也留在這里,和她們一樣,門前種著莊稼蔬菜,過個安靜悠閑的日子。40年代的農村人,一輩子與莊稼打交道,還是戀著這些土地,只是年歲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趁著日頭還未升高,我們結束了悠閑自在,也不乏其樂的行程。
回首過往,這幾十年里我盡到了一個女婿的職責。無論從家庭居住條件的改善上,日常生活的照顧上,哥弟姊妹的關懷幫助上,特別是對兩位老人的孝敬上,做到了盡心盡力。老人家生病治療,買藥陪護;老人家頭發(fā)長了,農村條件不便,親自動手給剪發(fā)等等這些,在我心目中感覺到都是應該做的分內之事,都視同內親愛戴。
百善孝為先,我們應該在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時,做到上慈下孝,特別要更多地關愛老者,古語說,家中二老是活佛,何須靈山朝自尊,的確如此,家中二老能夠快樂地生活,有健康的身體,還能不算幸福的家庭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所以說,趁著時光不老,我們要盡己所能,讓老人家安度晚年。
幾十年的親情更濃,幾十年的歲月匆匆,愿世代薪火相傳,祝福您,我唯一在世的內親長者!情到深處是幸福。
講神東故事,講神東人自己的故事。近日公司“神東情”欄目組約稿,大力宣傳和弘揚神東人實干奉獻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我的態(tài)度很明確,必須積極支持,將這種無私奉獻的正能量傳播下去,為神東創(chuàng)新發(fā)展添磚加瓦,起到推波助瀾,積極向上的引領作用。
不跟神東人談奉獻,說這句的人是神木市委宣傳部文明辦的一位負責人。2018年開展“兩學一做”主題教育活動期間,我們和市文明辦相約,邀請敬老孝親身殘志堅的神木好人劉曉燕來單位作報告,在和文明辦張主任聊天的時候,談到敬業(yè)奉獻典型事例時,張主任笑了,笑得那么自然,那么真切,隨口說道,我們不跟神東人談奉獻,你們的奉獻精神值得四十萬神木人民學習,我當時興奮的無以言表。幾年過去了,我時常為這句話聯想到很多,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眾不會忘記每一個無私奉獻,辛勤付出的社會好人。
是啊,神東人,金戈鐵馬,大道無痕唱出了心聲。我從軍營到礦山,算一下已經三十四個年頭了,親身經歷了神東這幾十年的發(fā)展歷程,神東人敢打敢拼,發(fā)揚了煤礦工人特別能吃苦的奮斗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國能寧煤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倍嗝促|樸的語言,道出了人民大眾的心聲。從無到有,滾動發(fā)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行業(yè)國內領先,的確是神東人忘我的奉獻精神干出來的成果。
共產黨員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三十多年來,我從神東的第一大礦——大柳塔煤礦先后調整了幾個單位,但無論崗位角色怎樣轉換,奉獻精神不變,初心使命不變。
建設初期的大柳塔礦井,掘巷道、延巷道、扛鐵軌、鋪軌道、推礦車是平日的工作內容,條件艱苦,環(huán)境惡劣,稍不留神可能就會受傷痛之苦,至于加班延點就是自然現象,沒有什么可好奇的,干慣了,習慣了。
神東現代化礦井建設的目標始終如一,大柳塔礦煤礦首當其沖。1994年底率先在國內拆除軌道運輸系統,引進了無軌膠輪車,開啟了輔助運輸膠輪化的礦井先河,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受命和這些陌生的設備打交道,交朋友。當年的司機技能素質參差不齊,導致設備故障率高,作為隊伍一把手的我,只有上班,沒有下班,全天候待命,出現問題及時到現場處理解決。
1995年的第一套綜采工作面安裝,支架搬運車是主要的運輸車輛。有一次,深夜接到電話說支架車拋錨,擋住了運輸巷道,不及時修復,將會導致運輸路線癱瘓,影響整體安裝工程的進度。搶時間,爭速度,保安全是我在這次工作面安裝動員會上,當著公司老總的表態(tài)發(fā)言,所以此刻我沒有猶豫,揉揉惺忪的眼睛,帶著維修人員,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經過仔細分析研判,很快找準癥結,將車輛修復。當年井下道路為砂石子泥土,又加之40多噸重的車輛載重,導致路面碾壓后坑洼不平,泥水成漿。當我返回地面時,因初冬時節(jié)的寒冷,感覺到雙腿沉重僵硬,才發(fā)現自己的下半身早已被泥漿包裹,可心里還是滿滿的成就感。
崗位角色轉換,奉獻精神不變,責任使命不變。2000年我調整到神東租貨中心,成立了經營核算辦公室,新部門,新崗位,崗位制度都是空白,加之我專職搞經營管理又是首次。如何做好此項工作,首先要給自己充電,我收集了當年公司涉及的經營管理方面的文件,仔細研讀,買了部分專業(yè)書籍,萬事開頭難,用責任鞭策自己,埋頭苦讀,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制訂了中心的經營管理制度,部門的考核辦法等各項制度辦法。每天按計劃完成目標任務,堅持在夜間十一點休息,因為勞累,身體透支,睡眠質量差,用藥物幫助休息。隨著工作的有序開展,自己的身體狀況恢復。由于管理規(guī)范,考評有據,改變了原來松散懶的不良工作作風,同時經營各項指標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中心領導的一致好評。
2005年至今在錦界煤礦工作,見證了礦井的初建、發(fā)展與跨越,由初設300萬噸/年的產量,現已成為1800萬噸/年的高產高效,安全質量標準化一級礦井,智能化水平達標礦井。這充分體現了神東人拼搏、奉獻,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我也隨著礦井的發(fā)展,從建礦組建車隊時的隊長(支部書記)開始,深入輔助運輸井下施工現場,為配合完成生產任務,經常親自旁站,指導工作,帶領車隊二百多名員工,努力拼搏奉獻,圓滿的完成了礦井輸助運輸的各項工作任務,為礦井的建設投產,到擴建高產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后來調整到黨政辦主任崗位上十年來,兢兢業(yè)業(yè),上情下達,內外協調工作開展得井然有序,為和地方政府溝通協調,從不計個人得失,無私奉獻,為礦井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社會關系。
在紀委副書記的崗位上,我虛心學習專業(yè)知識,積極參加培訓。廣泛征集員工的意見建議,發(fā)現違規(guī)違紀的問題及時處置,將員工訴求及時解決處理,把矛盾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給礦井創(chuàng)造了和諧穩(wěn)定的工作環(huán)境。
或許是我們這代人從小生長在艱苦的年月,練就了吃苦耐勞的精神,或許是受神東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爭創(chuàng)一流的精神目標所激勵。在錦界煤礦近二十年的工作中,吃苦受累,加班延點成為家常便飯。把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奉獻出來,發(fā)揮專長,為礦井的高質量發(fā)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與其說是講故事,不如說是談體會更為恰當,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給后來者打個樣,雖然說企業(yè)需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但是繼續(xù)傳承和發(fā)揚神東人這種奉獻精神永不過時,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永遠有更多的人像張主任一樣,能說出那句肺腑之言:“不跟神東人談奉獻?!边@就是我創(chuàng)作的初衷。
——選自《西部散文選刊》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