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貓shuo
法國:法國的公務員根據(jù)類別,分為固定工作制和彈性工作制,“固定”其實就是“坐班”,而“彈性”則是在一定范圍內(nèi)進行自由安排,不過相同的是每周保證35小時的出勤率。有一點特別爽,如果需要加班,會根據(jù)加班時長換成“帶薪假期”,四個小時可以換成半天,注意,月底不會清零,你可以一直攢著。由于每月會附贈兩天的帶薪假期,一年下來就是24天,算上平時加班攢的,一年能騰出幾乎一個月的“帶薪休假”,趕得上老師們的寒假了,因此我們常常看到跟他們政府部門打交道時,沒人理你,打電話一問,原來是人家休假去了。
在2018年,經(jīng)濟部和財政部公務員的平均工資,稅后達到2438歐元/月,折合人民幣1.73萬元,而私企的員工稅前才2424歐元,要知道他們的稅很高,幾乎在收入的1/3左右。
美國:工資不算高,各州按各州的財政收入算錢,我國一般是會規(guī)定公務員的退休年齡,而美國是根據(jù)工作年限和職業(yè)區(qū)分,在2012年修訂了《文職公務員退休制度》,規(guī)定聯(lián)邦政府和州縣政府的編制雇員工作年限為25年,不論你年齡多大,只要年限夠了,就能退休在家養(yǎng)老。
日本:日本的公務員考試是全世界有名的難,同時報考熱情也很高,因為經(jīng)歷了金融危機和疫情沖擊,日本人比之前更看重這種“旱澇保收”的公務員職業(yè)。他們跟我國一樣,大學生在大三大四就早早準備考試,參加完筆試面試之后,還要自己主動跑去各個部門介紹宣傳自己,之后再參加報考單位的單獨面試。跟考上之后的報酬相比,這些努力非常值得,薪水很可觀,2016年東京公務員年收入達到735萬日元,折合人民幣36萬,最低的一個村公務員平均收入373萬日元,折合人民幣18萬出頭,當然這是按照當下日元貶值的匯率計算的,之前會更高。
收入不錯的同時,福利一樣不會少,補貼很多,基本工資之外,每年在冬天和夏天會發(fā)兩次可觀的獎金。熟悉日本的都知道,他們非常重視“論資排輩”,年齡越大收入越高。
要說哪里不好的話,日本公務員常常“加班”,有的是真忙不過來,更多時候其實是遵循“領導還沒走我怎么能走”的職場原則,而當領導的也這么想“我當領導的應當以身作則更加努力,晚一點走”,人們把這個叫日本的“囚徒困境”。
韓國:這個國家直接把公務員叫“神的職業(yè)”。據(jù)了解,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韓國報考公務員的錄取比例為1100:1,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一個專心考公的考生每天學習17個小時很常見。在收入方面,公務員在整個韓國屬于中上等水平,可能跟大企業(yè)職員差距不算大,但享受家庭補貼、伙食費、交通補助等十幾種津貼,年假比普通企業(yè)員工多出6天。最主要的區(qū)別是退休后平均每月能拿到200萬韓元,折合人民幣1萬多。
印度:要說把公務員當作“神的職業(yè)”,印度才是最認真的。在2021年10月的公務員考試中,印度全國大約有97萬人參加,而實際招錄人數(shù)僅僅712個,招錄比例1362:1。印度的公職人員分兩種,一種是“辦事員”,一種是“公務員”。這個習慣是當年的英國人給他們留下的,叫“文官制”,全印度的政府雇員多達1700萬之多,但正經(jīng)的公務員只有5000多。印度人拼命考取的,就是那些正經(jīng)的公務員。
這種公務員的工資非常誘人,入職前五年的工資從每月12萬盧比到25萬盧比不等,約合人民幣1萬到2.2萬,關鍵人家不用從科員做起,上來就是正科級待遇。補貼自然不會少,免費醫(yī)療、交通補貼、糧食補貼、子女補貼、住房補貼等。地位上來了,“配套設施”也要跟上,他們能享受和自己身份相配的住宅、專車,再往上走走還有公派的保姆、廚師,如此優(yōu)勢,在婚戀市場上已經(jīng)不能用香餑餑來形容了,那是“龍蝦鮑魚”級別的。
看了外國的公務員水平,你是“慕”了,還是“木”了呢?
【原載《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