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 馮澤輝
【摘要】? 目的? ? 比較多層螺旋CT(MSCT)后處理技術與X射線在診斷四肢骨折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 選擇2019年1月—2021年5月期間撫州市東鄉(xiāng)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后處理技術檢查和常規(guī)X射線檢查,并以拍片檢查作為金標準,記錄分析MSCT后處理技術與X射線檢查對診斷四肢骨折的診斷效能,對比2種診斷方式對四肢骨折的診斷符合率。結果? ? X射線檢出48例,診斷符合率為80.00%;MSCT后處理技術檢出58例,診斷符合率96.67%。MSCT后處理技術對四肢骨折的診斷符合率高于X射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 采用多層螺旋CT后處理技術診斷四肢骨折其診斷準確度高于X射線,漏診情況更少,可為醫(yī)師診治提供更多有效信息,顯著提升整體治療效果,具有實際推廣價值。
【關鍵詞】? ?四肢骨折; 多層螺旋CT后處理技術; X射線; 診斷值
Comparison of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post-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X-ray plain film in the diagnosis of extremity fractures
Li Jianping,F(xiàn)eng Zehui.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ongxiang District,F(xiàn)uzhou,Jiangxi? 331800
【Abstract】? Objective? ? Comparison of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 post-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X-ray in the diagnosis of extremity fractures. Methods? ?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extremity fractur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May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MSCT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 examination and routine X-ray examination, and the surgical diagnosis results were used as the gold standard. Record and analyze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MSCT post-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X-ray plain film in the diagnosis of extremity fractures, and compare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s of the two diagnostic methods for extremity fractures.Results? ? X-ray plain film detected 48 cases with a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80.00%, and MSCT post-processing technology detected 58 cases with a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96.67%.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MSCT post-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extremity fractur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X-ray film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 Multi slice spiral CT post-process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diagnose limb fractures. Its diagnostic accurac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X-ray plain film, and there are fewer missed diagnoses. It can provide more effective information for doctor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ect, and has practical popularization value.
【Key Words】? Extremity fractures; Multi-slice spiral CT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X-ray; Diagnosis
中圖分類號:R445.4?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23-0097-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3.032
骨折是指以骨畸形、異?;顒雍凸悄Σ烈魹橹饕憩F(xiàn)的疾病,是由于直接暴力、間接暴力或積累性勞損、骨骼疾病等原因導致骨完整性和連續(xù)性受到破壞,分為開放性骨折和閉合性骨折[1]。四肢骨折患者往往會受到骨折部位局部疼痛、腫脹、淤斑、功能障礙等不適困擾,四肢骨折對患者的肢體功能造成破壞,嚴重時會導致休克和死亡,需盡早診斷和治療。臨床在診斷該癥時,首先需經(jīng)醫(yī)生查體,經(jīng)視診、觸診、活動肢體、測量受傷肢體長度、周徑以及肌力等檢查,懷疑為骨折后給予影像學檢查。臨床最常用的影像學檢查為X射線檢查,該檢查方式是通過X射線的穿透作用,差別吸收、感光和熒光作用,將密度不同的人體組織反映在膠片或熒幕上,以判斷是否發(fā)生骨折[2]。X射線檢查方便快捷且費用較低,是骨折的首選檢查,但受限于其原理,X射線檢查對部分復雜、隱匿等骨損傷難以體現(xiàn),導致漏診率較高。多層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后處理技術是臨床常用的檢查手段,檢查后通過后期三維重建,可以清晰直觀地展現(xiàn)骨折部位的損傷程度,有報道指出該檢查對四肢骨折的診斷準確性更高,可大幅減少漏診情況[3]。本文提出以MSCT后處理技術診斷四肢骨折,以X射線診斷作為對比實際開展實驗,報告如下。
1? ? 資料和方法
1.1? ? 對象資料? ? 選擇2019年1月—2021年5月?lián)嶂菔袞|鄉(xiāng)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齡24~76歲,平均年齡(35.42±7.42)歲;骨折原因,交通事故7例,高處墜落5例,意外跌倒8例,持械斗毆4例,其他原因6例。本次研究經(jīng)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1)確診為四肢骨折者;(2)患者均為初次就診;(3)認知功能正常且配合檢查者;(4)對本研究項目方案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1)因病理原因所致骨折者;(2)合并重要臟器功能嚴重不足者;(3)合并嚴重慢性疾病者;(4)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5)病歷資料不完整或圖像質量較差者。
1.2? ? 檢查方法? ? MSCT后處理技術檢查:采用深圳市安科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ANATOM 16 HD 型多層螺旋CT進行檢查;指導患者取仰臥位進行掃描;儀器參數(shù)設置,管電壓和電流分別為120 kV和280 mAs,掃描視野取20~30 cm,矩陣512×512,螺距1.0~1.5,準直寬度1~2 mm,重建層厚2 mm,層間隔1 mm,采用高分辨率算法;掃描后將掃描數(shù)據(jù)傳送至工作站,建立多平面重組,進行容積重現(xiàn)和多平面重現(xiàn)以及容積再現(xiàn)三維成像。
X射線檢查:采用飛利浦股份公司生產(chǎn)的DigitalDiagnost C50診斷X射線攝影系統(tǒng)進行檢查,根據(jù)檢查部位指導患者取合適的體位并拍正側位片,所有患者均以100 mm的攝影距離進行拍攝。
1.3? ? 研究指標? ? 整理患者臨床資料以及影像學檢查獲取的資料,由2名經(jīng)驗資歷豐富的影像診斷學專家以同一標準評價檢查結果,以手術診斷檢查結果為金標準,評價MSCT后處理技術檢查和X射線檢查對四肢骨折的診斷符合率。
1.4? ? 統(tǒng)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MSCT后處理技術與X射線對四肢骨折的診斷符合率? ? X射線檢出48例,診斷符合率為80.00%;MSCT后處理技術檢出58例,診斷符合率96.67%。MSCT后處理技術對四肢骨折的診斷符合率高于X射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 討論
臨床常見導致四肢骨折的原因可分為3類:直接暴力、間接暴力和積累性勞損。直接暴力主要指患者骨骼某一部位受到強大外力的直接沖擊,導致該部位骨折,并影響到受沖擊處的其他骨骼、軟組織等,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軟組織挫傷,是最為常見的骨折原因,例如被車輪撞擊小腿,將在患者小腿處出現(xiàn)脛腓骨骨干骨折。相較于直接暴力,間接暴力最明顯特征是患者的骨折處并未受到強大外力的直接沖擊,而是由于杠桿作用、扭轉作用或者縱向傳導使患者受沖擊處的遠處發(fā)生骨折,并產(chǎn)生類似直接暴力骨折的情況,形成骨骼折斷并伴有軟組織挫傷,例如從高處跌落,患者足部先著地,軀干因自身重力關系急劇前屈引發(fā)的胸腰脊柱交界處的椎體爆裂性骨折或壓縮性骨折。積累性勞損導致骨折的病因常發(fā)生于特定人群,如中老年人群、部分特殊工作人群,主要是由于患者長期、輕微、反復地對肢體內的某一特定部位進行直接或間接沖擊引發(fā)的骨折,又可稱為疲勞性骨折,例如長期遠距離行走,導致患者跖骨、腓骨長期受到磨損與沖擊,引發(fā)骨折[4]。
出現(xiàn)四肢骨折后,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多種臨床表現(xiàn),主要可分為全身性、局部和特有體征改變。骨折的特有體征改變是較易觀測的臨床表現(xiàn)。骨折導致患者出現(xiàn)骨折端移位,并明顯改變患者患肢外形,如延長、突出、縮短等[5]。部分患者由于骨折影響,導致對自身肢體的控制能力明顯下降,出現(xiàn)患肢無法正?;顒拥那闆r。此外,患者骨折后,骨折端出現(xiàn)斷裂情況,可能會因為骨折端互相摩擦、撞擊而產(chǎn)生骨擦感或骨擦音。利用對患者骨折特有體征的仔細觀察與判別,可初步診斷患者骨折情況。部分患者由于骨折影響,導致其骨折處軟組織受到較大損傷,并存在大量出血、劇烈疼痛的情況,嚴重時可能直接損傷患者內臟引發(fā)休克。休克對患者生命安全威脅較大,主要是由于人體組織遭受到強烈沖擊或影響后,原有效循環(huán)血量明顯降低,導致患者體內組織血流灌注持續(xù)且顯著減少,引發(fā)全身微循環(huán)功能不良,并引發(fā)生命重要器官障礙。發(fā)病后,患者可能出現(xiàn)煩躁焦慮、神情緊張、面色蒼白等情況,嚴重時可出現(xiàn)(dissemine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表現(xiàn)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在患者出現(xiàn)四肢骨折等情況后,需要針對患者骨折處實施影像學檢查,明確患者具體骨折情況,了解骨折端位置、骨折嚴重程度、組織損傷程度等,并迅速根據(jù)患者病情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盡可能降低由于病程延長對患者的影響。
臨床最常用X射線對骨折進行影像學檢查,該檢查可以確定骨折的類型移位,但由于X射線拍攝時深淺不同的組織影像會重疊和隱藏,該診斷方法在骨折部位過深、骨折部位解剖結構和組織成分復雜、隱匿性骨折以及骨折臨床表現(xiàn)不明顯的情況下容易漏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隨著多層螺旋CT及其后處理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多層螺旋CT在骨折方面的診斷效果逐漸被肯定。有報道指出多層螺旋CT后處理技術診斷符合度高于X射線,在四肢骨折方面的診斷價值較高[6]。MSCT相較于單層螺旋CT具有更為明顯的優(yōu)勢,通過在儀器Z軸上設立多排探測器,有效提升檢測效果,同時增加了數(shù)據(jù)采集通道,改善了圖像重建計算方法,使CT成像效果較單層螺旋CT更佳,為醫(yī)師了解患者病情提供更為準確的參考資料。此外,由于多層螺旋CT采用軸位螺旋掃描和非螺旋掃描,將有效提高掃描效果,前者主要通過床面移動、球管連續(xù)旋轉來達到掃描目的,后者則通過床面靜止、球管連續(xù)旋轉來進行掃描,綜合2種掃描結果可有效提高掃描精準性與穩(wěn)定性。
有資料表示,多層螺旋CT相較于單層螺旋CT最顯著的區(qū)別即是探測器設計[7],通過對探測器陣、球管旋轉360°床面的進動距離以及探測器準值的調整,優(yōu)化了多層螺旋CT的探測器設計,可更為準確有效地進行CT檢查。同時,由于單層螺旋CT在Z軸方向只有1排探測器且其層面厚度需要使用X射線準直器進行調節(jié),在進行曝光時,所有的探測器均處于激發(fā)狀態(tài),X射線束聚集在探測器中心點位置,導致有效層厚范圍以外的探測器也會吸收少部分的X射線散射線,明顯增加了部分容積效應,影響圖像成像,致使圖像的邊緣較為模糊,在實際應用中,可能導致醫(yī)師對患者患處的判斷出現(xiàn)偏差,不利于對患者病情的掌握。而多層螺旋CT在改進了探測器設計后,在Z軸上采取探測器的多種排列方式,如34、24、16、8等,且探測器的陣列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采取固定與可變2種模式,顯著提升了多層螺旋CT在實際應用中的靈活程度,可有效根據(jù)患者患處的具體情況對探測器進行調整,盡可能降低了由于探測器設計原因導致的系統(tǒng)性偏差,顯著提高了檢查效果,提升了檢查圖像成像清晰度,使單層螺旋CT無法顯現(xiàn)的患處細節(jié)更為明確地展現(xiàn),間接提高了患者治療方案制定的效果與效率,對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有較為重要的意義[8]。
MSCT后處理技術對計算機系統(tǒng)進行了升級,提高了計算機運算速度,使內容容量增加,延長了病歷資料的保存時間,有利于醫(yī)師根據(jù)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病情診斷,提升診斷效果[9]。MSCT后處理技術是基于多層螺旋CT掃查組織獲得的原始CT值(測定人體組織密度大小的計量單位)信息,使用窗口技術、實時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積重建、最大或最小密度投影等方式直觀地呈現(xiàn)骨關節(jié)結構以及骨折部位等的空間立體結構,相比X射線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诖耍狙芯刻岢霾捎肕SCT后處理技術檢查診斷四肢骨折。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X射線檢出48例,診斷符合率為80.00%,MSCT后處理技術檢出58例,診斷符合率96.67%。MSCT后處理技術對四肢骨折的診斷符合率高于X射線,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使用MSCT后處理技術診斷四肢骨折準確度更高,可以更有效地反映患者骨折的真實情況,為臨床提供更準確的病理信息,有利于醫(yī)師對患者的診斷和治療,李兮屴等[10] 研究亦得出了同樣的結論。探究其原因, X射線平掃是二維影像,掃查時各組織會互相重疊,且密度分辨率不夠高;而MSCT后處理技術通過X射線螺旋掃描不間斷地采集投影數(shù)據(jù),再根據(jù)不同部位、骨折形態(tài)、關節(jié)等情況利用三維重建軟件以合適的后處理技術進行重建,可呈現(xiàn)骨折處的三維立體圖像,更直觀地體現(xiàn)骨折部位的微小或隱匿創(chuàng)傷,并且通過骨窗和軟組織窗對患處創(chuàng)傷程度準確而全面地評估骨創(chuàng)傷所導致的病理解剖改變,因而能反映出X射線平片所不能反應的細微、隱匿或不明顯的骨折,減少漏診情況的發(fā)生,更有利于臨床對四肢骨折的診斷和治療。
綜上所述,采用MSCT后處理技術診斷四肢骨折診斷準確度高于X射線,可為醫(yī)師診治提供更多有效信息,為后續(xù)治療開展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具有實際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俊,管川江,向高居.多層螺旋CT后處理技術對四肢骨折斑塊的診斷價值[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21,31(5):68-72.
[2] 卓恩德,史林,陳業(yè)平,等.X線平片與多層螺旋CT在四肢骨關節(jié)骨折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20,18(3):135-137,146,
[3] 高國光,黃海珊.多層螺旋CT后處理技術在四肢骨關節(jié)骨折影像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2021,30(5):909-911.
[4] 鄒婷婷.多層螺旋CT后處理技術在四肢骨關節(jié)骨折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yī)藥,2020,27(6):143-146.
[5] 羅一博,張少峰.多層螺旋CT容積再現(xiàn)成像在診斷四肢骨折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8,16(12):145-147.
[6] 汪朝廷.多層螺旋CT后處理技術在四肢骨關節(jié)骨折影像診斷中的效果觀察及有效性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20,4(23):99-100.
[7] 趙志剛,徐鑫利,李勁浩,等.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處理技術對肺內占位良惡性的鑒別診斷意義[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20,28(2):297-300.
[8] 鄧奇凱,暨長春.CT圖像后處理技術在降低三踝骨折漏診率中的價值探討[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0,24(2):233-234.
[9] 趙波,李海,潘家潔.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組和容積再現(xiàn)三維成像對四肢骨關節(jié)骨折的診斷價值[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8,17(20):2221-2223.
[10] 李兮屴,左維敏,王海燕.多層螺旋CT后處理技術在四肢骨關節(jié)骨折影像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6,26(10):120-123.
(收稿日期: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