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圓 王月亭 王閃 趙寧
(許昌市中心醫(yī)院口腔科,河南 許昌 461000)
牙體缺損是在外傷或其他疾病因素下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牙體結構破壞,導致牙體的外形、咬合功能和鄰接關系異常的一種口腔疾病[1]。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前牙牙體缺損,由于位于口腔的正中位置,在發(fā)生交通事故、摔倒時此處最易受到破壞導致牙體出現缺損,且該區(qū)域為重要的口腔美觀區(qū)域會對患者的容貌、言語表達、咀嚼能力造成嚴重的影響[2]。傳統的治療為直接充填,但應用范圍有限且不甚美觀,患者的滿意度欠佳[3]。目前臨床上多采用修復治療。這種方法是指在去除多余無用牙周組織的基礎上,根據保護本質器官、固位的原則通過各種手術方法和材料使患牙的外形和功能得以恢復[4]。而口腔修復以前牙殘根修復最為常見,臨床上常采用正畸牽引和牙冠延長的方法進行治療。
正畸牽引術可以冠向牽引殘根,重建生物學寬度[5];牙冠延長術則是通過暴露殘根斷端以增加牙冠長度[6-8]。兩種療法均在前牙殘根的修復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也有文獻證明了兩者的聯合作用。為了進一步證明專家的結論,本文通過牙周情況等指標來觀察正畸牽引結合牙冠延長的療法對前牙殘根患者的修復效果。
選取2019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本院收治的92 例前牙牙體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前牙牙體缺損,患牙牙根存在一定的長度且無脫落或折斷;牙根發(fā)育良好、牙周組織正常;殘根兩側有鄰牙作為牽引的支持牙。排除標準:合并牙齦出血等其他口腔疾病者;牙齒畸形或牙齒咬合不協調者;合并感染疾病、精神疾病、凝血功能異常者;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婦女者;存在手術禁忌癥或過敏史者。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 例。其中對照組男27例,女19 例;年齡25~43 歲,平均年齡32.25±2.42 歲;患牙有切牙21 例,側切牙15 例,尖牙10 例;殘根長度≥1.5 cm 有18 例,1.2~1.5 cm有28 例;致傷原因摔傷30 例,交通事故16 例。觀察組男25 例,女21 例;年齡20~40 歲,平均年齡31.56±2.31 歲;患牙有切牙19 例,側切牙16 例,尖牙11 例;殘根長度≥1.5 cm 有20 例,1.2~1.5 cm 有26 例;致傷原因摔傷24 例,交通事故22 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術前準備
術前通過根尖片顯示牙根形態(tài),測量牙根長度;對口腔和牙齒進行清潔;對牙周進行基礎的抗炎治療,控制炎癥,消除菌斑;對患牙進行完善的根管治療,X 片示根管充填適當、根尖封閉良好、根尖周炎癥得到控制、未見牙周膜增寬等;根管治療觀察2 w 后無明顯不良反應即可進行手術治療。
1.2.2 手術治療
對照組采用單獨牙冠延長術治療。以阿替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規(guī)格:17μg×50 支,加拿大Novocol Pharmaceutical of Canada Ⅰnc,國藥準字號:HJ20220022)對患牙的唇側進行局部麻醉,測量斷面的齦下深度并結合鄰牙高度定位牙齦邊緣的位置。在牙齦邊緣內側作一斜切口,翻開齦瓣,去除肉芽組織和牙周膜纖維,使前牙斷面邊緣充分暴露。為使牙槽嵴頂和殘根斷面的間距始終保持在3~4 mm,用輪鉆切除部分支持骨同時對外形不良的牙槽骨進行骨修整;而后實施根面平整,于牙槽嵴頂處復位齦瓣并進行修建、縫合,使斷面平齊于牙齦邊緣;最后用生理鹽水沖洗術處并放置牙周塞治劑壓迫止血。術后口服羅紅霉素(規(guī)格:50 mg×12 片,哈藥集團制藥六廠,國藥準字號:H19990021)3 片·次-1,Bid。1 w 后拆線。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結合正畸牽引術。將0.8 mm 不銹鋼彎制牽引鉤用水門汀粘固粉粘固于根管中,長度為牙根長軸的1/2,用光固化復合樹脂將唇弓粘固于患牙兩側健康的鄰牙唇側,應用彈力線將唇弓和牽引鉤進行結扎固定。牽引力保持在25~40 g 左右,其方向與患牙牙根長軸一致。術后將鹽酸米諾環(huán)素(規(guī)格:0.5 g×5 支,日本Sunstar ⅠNC,國藥準字號:H20150106)注入牙周袋直至注滿或有少許滲出,每周1 次。每次治療后1 h 內禁漱口、禁水禁食,持續(xù)治至裝置拆除?;颊呙? w 復診1 次,根據患者的牙齦恢復情況對彈力線進行調整。牽引6 w 后當患者的牙根長度超過齦緣>3 mm 時停止牽引,并用0.4 mm 的結扎絲固定牽引鉤,并維持8~10 w 后拆除裝置,再進行牙冠延長術治療。牙冠延長術的方法同對照組。
術后兩組均隨訪2 m。
1.3.1 療效判定[8]
顯效:牙齒外形美觀,各牙齒整齊協調,牙齒松動度(Tooth mobility,TM)<1 度,牙齦顏色和質地正常,牙周組織無明顯炎性反應,無出血傾向,牙齒咬合、咀嚼、言語功能良好。有效:牙齒外形美觀欠佳,各牙齒之間有所歪斜,TM=1度,牙齦顏色和質地有些許發(fā)紅,存在輕微炎癥水腫,無明顯出血傾向,牙齒咬合、咀嚼、言語功能欠佳,偶有不適或吐字不清晰感。無效:牙齒外形美觀性較差,各牙齒不協調,TM>1 度,牙齦顏色發(fā)紅或退縮,存在嚴重炎癥水腫,有牙齦出血,牙槽骨吸收明顯,牙齒咬合無力,咀嚼和言語不能等。
1.3.2 牙周指標
參照《口腔科學》的相關標準對TM、菌斑指數(Plaque index,PLⅠ)、牙周袋深度(Pocket depth,PD)、牙齦指數(Gingival index,GⅠ)等指標進行評價[5]。其中TM 指牙齒生理動度的幅度,共分為4 度。0 度為輕微生理性松動,1 度為動度<1 mm,2 度為動度1~2 mm,3 度為動度>2 mm。動度越低表明TM 程度越低。PLⅠ分為0~3 級,級別越低表明菌斑程度越輕。PD 采用牙周探針進行測量,<2 mm 為正常。GⅠ主要是對患牙牙齦的質地、顏色、出血傾向進行觀察評估,牙齦的顏色、質地正常為0 分;牙齦存在輕度水腫,顏色輕微發(fā)紅,無出血傾向為1 分;存在中度水腫,顏色些許發(fā)紅,有出血傾向為2 分;存在重度水腫,顏色明顯發(fā)紅或潰瘍,有牙齦出血為3 分。
1.3.3 術后合并癥的發(fā)生情況
隨訪期間記錄牙齦退縮、牙周炎、修復體脫落、牙齦黑三角等癥狀的發(fā)生例數,并計算總發(fā)生率。
1.3.4 滿意度評分
應用自制的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主要包括牙齒的美觀性、咀嚼功能、言語功能、穩(wěn)固性共4個方面的項目,每個項目各10 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對于各項的滿意度越高。
數據采用SPSS 26.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D)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前牙修復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前牙修復總有效率的對比(例(%),n=46)
治療后,兩組TM、PLⅠ、PD、GⅠ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牙周情況的對比(±SD,n=46)
表2 兩組牙周情況的對比(±SD,n=46)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
觀察組發(fā)生牙齦退縮1 例、牙周炎1 例、修復體脫落1 例、牙齦黑三角2 例,總發(fā)生率為10.87%(5/46);對照組發(fā)生牙齦退縮2 例、牙周炎2 例、修復體脫落4 例、牙齦黑三角5 例,總發(fā)生率為28.26%(13/46)。觀察組的術后合并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4.420,P=0.036)。
治療后,觀察組美觀性、咀嚼功能、言語功能、牙齒穩(wěn)固性等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各項滿意度評分的對比(±SD,n=46)
表3 兩組各項滿意度評分的對比(±SD,n=46)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
前牙是重要的口腔美學區(qū),口腔內牙齒各部分的完整性和協調性會對患者的容貌、心理和社會生活產生影響[9]。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口腔修復的方法越來越豐富,選擇兼具美學效果和治療效果的修復方法已成為人們的追求。且有研究報道,若不及時對前牙牙體缺損嚴重的患者進行修復,殘根回縮會導致牙齦組織周圍產生炎癥,甚至對咬合、言語和咀嚼功能等造成障礙[11]。牙冠延長術與正畸牽引術是臨床上常用的兼具兩種效果的修復方法。故本文選擇上述方法來探究其對前牙牙體缺損患者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前牙修復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結果表明,應用正畸牽引結合牙冠延長的療法相比于單獨使用牙冠延長術有更顯著的效果。牙冠延長術是去除多余的牙周組織,修正牙齦和牙槽骨,從而增加牙冠長度,恢復牙周生物學寬度的一種修復方法[11]。但對于前牙缺損較嚴重的患者易發(fā)術后合并癥,影響修復的效果和美觀性,可見單獨使用牙冠延長術的療效并不理想。而正畸牽引則是通過冠向牽引殘根,使得牙周膜纖維束也隨之牽拉,將損傷至齦下的邊緣牽拉至齦上,使牙槽骨生和牙槽嵴頂產生新骨,重建生物學寬度[12]。雖也存在治療時間過長、患者依從性差、費用較高的特點,但其本身對于牙齒修復的效果卻未改變。因此若聯合上述療法則有效提高前牙修復的效果,重塑牙周生物學寬度,提高美觀程度,縮短治療時間,減少經濟負擔和并發(fā)癥。
而兩種療法聯合應用的效果也在劉瀟的研究中有所報道[13]??梢姳狙芯康慕Y論是具有臨床參考價值的。
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的TM、PLⅠ、PD、GⅠ水平均顯著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的牙周指數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上述指標均是反映牙周組織損傷程度的指標,其水平越高表明牙周的損傷程度越嚴重[14]。故兩組治療后牙周指標水平均有所降低表明兩種療法對患者的牙周指標均有改善作用,而觀察組降低的幅度高于對照組表明兩種方法聯合應用的效果更加顯著,對減輕感染程度,穩(wěn)固牙齒形態(tài)與結構,重塑牙周生物學寬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結果還顯示,觀察組隨訪期間術后合并癥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兩種修復方法聯合使用能顯著降低術后合并癥發(fā)生的風險,推測是由于牙冠延長術適用范圍較窄,對于前牙缺損較嚴重的患者會更大程度的損傷牙周支持組織,產生諸多并發(fā)癥,而牙冠延長術和正畸牽引則取長補短,以最大程度規(guī)避合并癥發(fā)生的風險,因此產生此結果。除此之外,觀察組治療后的美觀性、咀嚼功能、言語功能、牙齒穩(wěn)固性等治療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結果提示兩種療法聯合應用能提高患者對口腔各功能恢復的滿意度。牙冠延長術和正畸牽引均可以通過牙齦切除術、骨修整術等方法重建前牙患牙生物學寬度,改善牙齒的形態(tài)與結構,促進生理功能的恢復,提高美學效果和治療滿意度。這與莫止源等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均證明了兩種療法的聯合效應[14-16]。
綜上所述,將正畸牽引加牙冠延長的方法應用于在前牙殘根的修復治療中效果顯著,能緩解牙周組織情況,減少術后合并癥的發(fā)生,提高治療效果和美學滿意度,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