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松 喬獻偉 唐堯宇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河南 南陽 473000)
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作為常見兒童呼吸系統(tǒng)疾病,在小兒肺炎占比較高,且患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和呈低齡化發(fā)展[1]。研究顯示,MPP 在引發(fā)患兒呼吸道癥狀的同時可引發(fā)嚴重的循環(huán)、消化及神經(jīng)等肺外表現(xiàn),致使多系統(tǒng)功能紊亂,危及患兒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2-3]。隨研究深入發(fā)現(xiàn),MPP 發(fā)病機制復雜,或與MPP入侵機體呼吸道后擾亂機體免疫系統(tǒng),降低患兒抵抗力,加速病情發(fā)展,若不及時控制可致病情反復,誘發(fā)嚴重并發(fā)癥,影響患者預后[4-5]。胸部X 線攝影、病原菌培養(yǎng)作為常用診斷手段,但均存在一定弊端,不利于疾病及時診斷及治療,因此,尋求更為有效、安全的檢測方法具有重要裨益[6]。隨分子生物學發(fā)展,血清標志物在MPP 中作用獲得廣泛關注。C-反應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作為急性時相蛋白,可對機體感染情況作出反應;D-二聚體(D-dimer,D-D)作為凝血與纖溶異常標志物,能直觀反應機體凝血狀況;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為機體組織中敏感性較高的炎性因子,當機體出現(xiàn)感染時其水平快速升高,且其水平變化與病情嚴重程度呈線性相關[7-8]。既往研究顯示,血清CRP、D-D、PCT 在MPP 發(fā)病過程均呈現(xiàn)異常表達,可促進病情進展,對疾病診斷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本文進一步研究分析CRP、D-D、PCT 在MPP 中的表達及對MPP 病情的診斷價值。
選取2021 年7 月至2022 年7 月我院收治的95 例兒童支原體肺炎患兒為研究組,男/女49/46例,年齡2~7(4.50±2.13)歲,病程2~6(4.00±1.70)d,并根據(jù)胸部X 線檢查結果分為輕癥(可見肺炎,呈間質(zhì)性肺炎,n=44)、重癥(大部分肺炎改變,≥2 個肺葉受累或合并胸腔積液,n=51);同期選取100 例體檢健康兒童為對照組,男/女52/48例,年齡1~9(5.00±3.40)歲,兩組臨床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符合《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中西醫(y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中相關診斷標準[9];病程<8 d;伴有張馳熱或不規(guī)則發(fā)熱、咳嗽、肺部啰音等呼吸道表現(xiàn);肺炎支原體抗體呈陽性;伴胸部影像學單側或雙側異常改變;血沉加快;對照組兒童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粌和O(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或存在原發(fā)性疾病;合并細菌性或病毒性肺炎;合并肺結核、支氣管哮喘、反復呼吸道感染等肺部基礎?。簧窠?jīng)功能或代謝功能紊亂;合并先天性疾病或免疫缺陷性疾??;短期內(nèi)接受過免疫抑制劑兒或抗凝藥物治療。
1.2.1 CRP、PCT 檢測
于入組當日采集受檢者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常溫靜置,3000 r·min-1高速離心10 min,靜置,分離上清,-20℃冰箱保存。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CRP、PCT 水平,酶標儀(型號iMark,Bio-RAD 公司)450 nm 處測定吸光值,由高資歷檢驗醫(yī)生嚴格遵循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
1.2.2 D-D 檢測
用免疫比濁法測定,分別標記3 支試管為空白管、測定管及標準管,依次加入蒸餾水、血清及D-D 標準液各25 μL,加入350 μL 緩沖液,搖勻,常溫靜置10 min,用羅氏 COBAS ⅠNTEGRA 8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D-D 水平,所有操作都符合試劑盒與檢測儀器規(guī)范操作。
使用SPSS20.0 軟件分析。應用Kolmogorov-Smirnov 檢驗數(shù)據(jù)是否符合正態(tài)分布,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 SD)描述,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如表1 所示,研究組CRP、D-D、PCT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CRP、D-D、PCT 水平比較(±SD)
表1 CRP、D-D、PCT 水平比較(±SD)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
如表2 所示,重癥患兒CRP、D-D、PCT 水平顯著高于輕癥(P<0.05)。
表2 不同病情CRP、D-D、PCT 水平比較(±SD)
表2 不同病情CRP、D-D、PCT 水平比較(±SD)
注:與輕癥相比,*P<0.05。
?
如表3 所示,以CRP、D-D、PCT 進行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CRP、D-D、PCT 與兒童支原體肺炎病情程度呈正相關。
表3 CRP、D-D、PCT 與病情程度的關系
如圖1 所示,A:支原體肺炎患兒CRP、DD 呈正相關(r=0.362,P=0.05);B:支原體肺炎患兒CRP、PCT 呈正相關(r=0.589,P<0.001);C:支原體肺炎患兒D-D、PCT 呈正相關(r=0.438,P=0.002)。
圖1 CRP、D-D、PCT 相關性研究
如表4、圖2 所示,相比CRP、D-D、PCT 檢測,3 項聯(lián)合檢查靈敏度、準確度及AUC 值較高,特異度較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圖2 ROC 曲線圖分析CRP、D-D、PCT 對兒童支原體肺炎診斷價值
表4 ROC 曲線圖分析CRP、D-D、PCT 對兒童支原體肺炎診斷價值
MPP 作為兒童肺炎常見類型,發(fā)病后多伴有咳嗽、發(fā)熱及寒顫等臨床癥狀,嚴重者甚至引發(fā)肺外疾病,有甚者病情快速發(fā)展,引發(fā)呼吸窘迫,甚至死亡[10]。支原體作為MPP 主要病原,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原體,可通過依附呼吸道黏膜造成肺實質(zhì)損傷[11]。研究顯示,因小兒各項器官尚未發(fā)育成熟,機體免疫能力低下等因素影響,臨床治療存在一定困難;此外小兒MPP 潛伏期較長,且缺乏早期特異性癥狀,極易造成誤診,影響早期治療[12-13]。因此,早期診斷及擬定治療方案,對促進患兒身體康復尤為重要。
研究證實,MPP 病理機制復雜,是多種細胞因子通過炎癥反應、免疫調(diào)節(jié)等途徑參與疾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此外,炎癥細胞因子水平與感染類疾病存在顯著相關性,炎癥標志物可作為感染類疾病診斷指標[14-15]。CRP、PCT 作為常用炎癥診斷標志物,在細菌感染診斷、炎癥評估中得到廣泛應用[16]。CRP 作為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機體正常情況下,水平表達較低,當機體受到感染時,炎癥反應通過促進細胞因子釋放,刺激CRP大量生成,短時間內(nèi)可達到水平高峰,且CRP 水平較為穩(wěn)定,其數(shù)據(jù)更為敏感、可靠[17-18]。PCT 作為急性時相反應糖蛋白,在健康人群中含量較低,當機體受到感染時,炎癥反應通過刺激甲狀腺C細胞釋放大量PCT 進入外周血,使得短時間內(nèi)PCT 水平最高峰值,此外臨床可通過觀察PCT 指標變化評估病情程度及細菌感染情況[19-20]。本研究結果顯示,MPP 患兒CRP、PCT 水平均高于健康兒童,MPP 輕癥CRP、PCT 水平均低于重癥,表明血清CRP、PCT 變化與MPP 患兒病情密切相關,提示CRP、PCT 可作為判斷MPP 病情程度的靈敏指標。
既往研究顯示,MPP 可刺激多種細胞因子生成,進而刺激內(nèi)源性凝血系統(tǒng),使得纖維蛋白原及補體活化,造成凝血功能異常,致使D-D 水平升高。D-D 作為敏感纖溶過程標記物,能在較好反映機體凝血功能的同時反映纖維蛋白溶解能力[21-22]。此外,近期研究顯示,D-D 不僅被證明為纖溶系統(tǒng)的特殊標志物,還可對機體炎癥及感染的重要指標[23]。臨床實驗證實D-D 在MPP 患兒血清中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兒童,且重癥患兒D-D水平高于輕癥患兒,推測D-D 在MPP 發(fā)病機制中的可能作用[24]。通過對比兩組研究結果,D-D在MPP 中呈異常高表達,且其水平變化隨疾病發(fā)展而升高,表明D-D 可對小兒MPP 病情進展作出反映,可用于MPP 診斷及病情評估。此外,CRP、D-D、PCT 水平均與MPP 病情程度呈線性相關,為提高診斷準確性,臨床可通過聯(lián)合檢測上述指標為MPP 診斷及MPP 病情程度評估提供信息支持。
綜上所述,MPP 患兒血清CRP、D-D、PCT水平變化與病情程度存在密切關聯(lián),提示MPP 的發(fā)生及病理進展或與CRP、D-D、PCT 表達相關,可為臨床診斷MPP 及判斷MPP 病情程度提供信息支持,利于基層醫(yī)院推廣。故CRP、D-D、PCT在小兒MPP 診斷中具有潛在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發(fā)展為MPP 診斷的重要輔助指標,為臨床治療方案確定提供更為準確的量化參考。
(收稿日期: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