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園園 王健 李文娟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影像中心,河南 洛陽 471000)
急性肺栓塞為一種以肺循環(huán)、呼吸功能障礙為主要病理改變的急危重癥,如未得到及時有效干預,患者易因肺動脈及右心室壓力升高而出現(xiàn)右心室衰竭,嚴重者可突發(fā)心源性休克及猝死事件,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2]。報道顯示,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不全者病死率遠高于右心功能正常者[3]。因此,盡早對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及右心功能進行有效評估具有重大意義。多層螺旋CT 目前已逐漸應用于肺栓塞早期檢查中,可清晰顯示肺血管及分支細節(jié)成像,從而觀察肺栓塞程度,還可顯示心臟及血管的形態(tài)學變化,且隨CT 掃描層數(shù)、速度不斷改善,其圖像空間分辨率、密度分辨力逐漸提高[4]。但臨床關于其應用于急性肺栓塞早期評估相關研究較少,基于此,本研究試分析多層螺旋CT 對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的評估價值。
選取66 例我院2020 年1 月至2022 年4 月就診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作為研究組,其中男42 例,女24 例,年齡22~65 歲,平均年齡43.84±4.32 歲;體質量指數(shù)20.3~25.8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3.12±0.85 kg·m-2;另選取50 例同期健康體檢者為參照組,其中男32 例,女18 例,年齡24~67歲,平均年齡44.53±4.86 歲;體質量指數(shù)20.2~26.1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3.25±0.93 kg·m-2;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研究組均符合2019 年歐洲心臟病學會急性肺栓塞相關診斷標準[5];發(fā)病時間≤10 d;可接受本研究檢查方案;患者及家屬知曉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入院前接受抗凝、溶栓治療者;近期服用β 受體阻滯劑者;合并心肌及心臟瓣膜病變者;凝血功能障礙、造血系統(tǒng)疾?。桓巍⒛I等重大臟器功能障礙者;合并精神異?;驒z查依從性較差者。
多層螺旋CT 檢查:均采用東芝 Aguilion ONE 320 排螺旋CT 掃描儀進行檢查,引導患者取仰臥位,掃描范圍為雙肺尖至右肋膈角水平,采用雙筒高壓注射器進行連接,先行常規(guī)CT 軸位平掃,常規(guī)平掃完畢后,經肘正中靜脈團注55-70 mL 碘普羅胺、生理鹽水40 mL,注射速率為4.0~5.0 mL·s-1,采用自動觸發(fā)技術掃描,設置掃描參數(shù)延遲掃描時間12~20 s,管電壓120 kⅤ,矩陣512×512,重建層厚1.0 mm,掃描層厚3.0 mm,螺距1.25,管球旋轉時間0.5 s·r-1,掃描時間4 s。
圖像分析處理方法:所有圖像均由同兩名具有豐富經驗的放射科醫(yī)師進行,重建數(shù)據(jù)采用Ⅴitrea 2 工作站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處理,由兩名醫(yī)師計算CT 阻塞評分及阻塞指數(shù),其中CT 阻塞評分:以肺動脈橫截面栓塞的百分比為基準,分為5 級評估,其中1 級:<25%,2 級:25%-49%,3 級:50%-74%,4 級:75%-99%,5級:100%,總分155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肺動脈栓塞程度越大;CT 阻塞指數(shù):患者實際CT 阻塞評分/最大阻塞評分,即(n·d)/155×100%,其中n 表示肺動脈內阻塞部分栓子分支,d 表示肺動脈截面栓塞程度(1~5)。測定右心功能參數(shù),包括右心室短軸最大直徑(Right ventricular maximal short axis,RⅤMSA)、左心室短軸最大直徑(Left ventricular maximal short axis,LⅤMSA),右心室、左心室短軸最大直徑的比值(RⅤ∶LⅤ)及主肺動脈直徑、奇靜脈直徑等。
觀察指標:分析肺動脈栓塞CT 特征,并比較研究組、對照組及研究組不同病情患者右心功能參數(shù),分析右心功能參數(shù)與CT 阻塞評分、CT阻塞指數(shù)相關性,并分析右心功能參數(shù)對急性肺栓塞嚴重程度評估價值。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 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均確認具備方差齊性且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均數(shù)±標準差(±SD)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關系數(shù)模型,診斷價值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ROC)曲線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CT 圖像血管窗顯示,肺動脈完全阻塞,栓塞端為杯口狀,血管截斷征,周圍存在對比劑環(huán)繞,呈靶征,肺動脈管腔周圍可見附壁性充盈缺損;肺窗可見馬賽克征,與周圍正常組織存在清晰界限,局限性密度下降,肺內灌注不均勻。
與參照組比較,研究組RⅤMSA、RⅤ∶LⅤ、主肺動脈直徑、奇靜脈直徑較大,LⅤMSA 較?。≒<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參照組右心功能參數(shù)比較(±SD)
表1 研究組、參照組右心功能參數(shù)比較(±SD)
注:與參照組相比,*P<0.05。
?
66 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據(jù)其早期死亡風險分為兩個亞組,高危組32 例,非高危組34 例。與非高危組比較,高危組RⅤMSA、RⅤ∶LⅤ、主肺動脈直徑、奇靜脈直徑較大,LⅤMSA 較?。≒<0.05),見表2。
表2 研究組不同病情患者右心功能參數(shù)比較(±SD)
表2 研究組不同病情患者右心功能參數(shù)比較(±SD)
注:與非高危組相比,*P<0.05。
?
與非高危組比較,高危組CT 阻塞評分、CT阻塞指數(shù)較高(P<0.05),見表3。
表3 研究組不同病情患者CT 阻塞評分、指數(shù)比較(±SD)
表3 研究組不同病情患者CT 阻塞評分、指數(shù)比較(±SD)
注:與非高危組相比,*P<0.05。
?
經Pearson 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RⅤMSA、RⅤ∶LⅤ、主肺動脈直徑、奇靜脈直徑與CT 阻塞評分、CT 阻塞指數(shù)呈正相關,LⅤMSA 與CT 阻塞評分、CT 阻塞指數(shù)呈負相關(P<0.05),見表4。
表4 急性肺栓塞右心功能參數(shù)與栓塞程度相關性
經ROC 曲線分析,RⅤMSA、LⅤMSA、RⅤ∶LⅤ、主肺動脈直徑、奇靜脈直徑對急性肺栓塞病情診斷AUC 分別為0.795、0.832、0.822、0.798、0.856,各參數(shù)聯(lián)合診斷AUC 為0.927,優(yōu)于單一參數(shù),見表5。
表5 CT 右心功能參數(shù)對急性肺栓塞病情評估價值
急性肺栓塞為臨床常見急危重癥,如未得到及時干預,可引起急性右心功能不全,嚴重時可導致右心衰竭,具有較高發(fā)病率、病死率[6]。因此,積極探討急性肺栓塞早期病情、右心功能評估方案至關重要。
影像學檢查為目前臨床早期診斷肺栓塞常用方案,既往多采用超聲心電圖、X 線肺動脈造影進行診斷,但均無法同時對患者右心功能進行評價。多層螺旋CT 具有無創(chuàng)、敏感度、特異度較高等優(yōu)點,可在較短時間內高效完成對肺主動脈主干及其他分支掃描清晰顯示肺栓塞情況,對于肺栓塞及右心功能評估均具有一定價值[7]。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參照組CT 右心功能參數(shù)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其可用于急性肺栓塞早期診斷。多層螺旋CT 具有超高空間、時間分辨率,可實現(xiàn)各項同性掃描,能通過工作站實現(xiàn)多角度、多方位觀察肺動脈及其分支,清晰顯示其位置、形態(tài)、血管腔受損情況,此外還可顯示肺組織、右心室變化情況,可同時可評估肺栓塞程度及右心室功能[8-9]。國內學者研究表明,肺動脈栓子聚集于肺動脈內,導致肺動脈壓增加,表現(xiàn)為右心室擴張、室間隔左移等,右心室參數(shù)隨之變化[10]。
CT 阻塞評分、指數(shù)可有效評估肺動脈管腔阻塞程度,其數(shù)值升高,可反映肺循環(huán)阻力、肺動脈平均壓力升高,機體血流動力學受損程度隨之加重[11]。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CT 右心功能參數(shù)與急性肺栓塞患者CT 阻塞評分、指數(shù)存在顯著相關性,提示臨床可通過CT 右心功能參數(shù)評估栓塞程度。肺栓塞時患者肺動脈及右心室壓力可迅速升高,由于右心室自身代償能力有限,當肺栓塞發(fā)生超負荷后失去代償能力,從而引起右心室不斷擴張甚至衰竭,而右心室擴張后,可導致室間隔偏左移,促使左心室縮小,隨栓塞程度加重及心臟運動功能受損,右室功能逐漸下降,CT 右心功能參數(shù)隨之發(fā)生變化[12-13]。有學者[14]采用CT右心功能參數(shù)預測急性肺栓塞患者短期預后,發(fā)現(xiàn)RⅤMSA、LⅤMSA、RⅤ∶LⅤ可有效評估患者病情程度及早期病死風險,本研究與其結果基本一致?;谏鲜鲅芯拷Y果,本研究嘗試采用ROC分析CT 右心功能參數(shù)對急性肺栓塞病情的評估價值,結果顯示各CT 右心功能參數(shù)聯(lián)合診斷AUC 為0.927,優(yōu)于單一參數(shù)診斷。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 右心功能參數(shù)可有效評估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及栓塞程度,為臨床早期評估病情提供依據(jù),以制定相應的干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