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賢 瞿嶸
(1 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廣東 汕頭 515000;2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廣東 惠州 516001)
膿毒癥是一種機體因感染而失控的宿主反應所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礙[1],重癥監(jiān)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膿毒癥的發(fā)生率高達20.6%[2]。基于該項疾病的嚴重危害,加強膿毒癥患者的早期識別、評估和干預,對降低患者疾病死亡比例有重要意義。血脂水平是膿毒癥患者的一項重要觀察指標,研究證實膿毒癥患者的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呈明顯下降特征,膿毒癥死亡患者的TC、HDL-C相較于存活患者進一步下降[3]。同時研究證實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對老年細菌肝膿腫患者進展為膿毒癥有預測價值[4]。因此本次研究針對膿毒癥患者的血脂水平變化進行具體分析,并分析患者血脂指標與其炎癥發(fā)展程度、病情嚴重評分之間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以回顧性研究方法選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收治并進入ICU的115例膿毒癥患者為觀察組,選同期非膿毒癥患者100例為對照組。
納入標準:①觀察組符合《中國膿毒癥/膿毒性休克急診治療指南(2018)》[5]中診斷標準,膿毒癥相關序貫器官衰竭[sequential(sepsis-relatade)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評分較基線上升≥2分。②兩組患者年齡均>18歲。③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嚴重肝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疾病終末期患者。②此前有長期糖皮質激素及其他影響血脂類藥物服用史患者。③入院時行脂類腸外營養(yǎng)治療患者。④妊娠患者。⑤排除入住后生存時間<24 h或放棄治療患者、重復住院患者
1.2 方法 血脂水平檢測指標包括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行炎癥程度檢測,包括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樣蛋白A(human 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最后行病情嚴重程度評估,包括SOFA、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6]。注意檢測和評估均于進入ICU 24 h內完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SPSS20.0軟件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使用Pearson分析完成不同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ICU入住時間、近期手術史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 觀察組的TC、HDL-C、LDL-C水平低于對照組,TG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表2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2.3 兩組炎癥程度及病情評分比較 觀察組的IL-6、CRP、SAA、PCT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SOFA、APACHE Ⅱ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炎癥程度及病情評分比較(±s)
表3 炎癥程度及病情評分比較(±s)
2.4 膿毒癥患者血脂水平與炎癥程度及病情評分之間的相關性 膿毒癥患者的TC、HDL-C、LDL-C與IL-6、SAA、PCT均呈負相關性(P<0.05),同時HDL-C、LDL-C與SOFA、APACHE Ⅱ評分均呈負相關性(P<0.05)。見表4。
表4 膿毒癥患者血脂水平與炎癥程度及病情評分之間的相關性
作為當前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危重疾病類型,膿毒癥發(fā)病機制復雜的同時病死率極高,其住院病死率可達20%~50%,且發(fā)病率呈持續(xù)增長趨勢[7]。早期篩查、識別、干預是挽救膿毒癥患者生命的關鍵,1 h集束化策略、PCT與抗生素應用、腎臟替代治療等均是膿毒癥患者搶救中的重要治療措施[8]。但需要注意的是,基于膿毒癥患者發(fā)病機制的復雜性與其治療方案的個體化要求,當前臨床所用的生物標志物并不能實現(xiàn)膿毒癥,尤其是膿毒性休克患者的早期診斷和特異性治療[9]。臨床研究證實:膿毒癥患者血膽固醇的變化與其預后效果有密切關系[10]。因此本次研究即對膿毒癥患者血脂水平的變化進行分析并對血脂水平與炎性反應、病情評分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首先本次結果中觀察組的TC、HDL-C、LDL-C水平低于對照組,TG水平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IL-6、CRP、SAA、PCT水平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SOFA、APACHE Ⅱ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膿毒癥患者與非膿毒癥患者之間在血脂水平、炎性因子水平以及病情嚴重評分上均有明顯的差異,與其他研究結果[11]相近。其次本次結果顯示膿毒癥患者的TC、HDL-C、LDL-C與IL-6、SAA、PCT均呈負相關性(P<0.05),同時HDL-C、LDL-C與SOFA、APACHEⅡ評分均呈負相關性(P<0.05)??傮w來看,即說明膿毒癥患者的血脂水平與其炎性反應發(fā)展程度、病情嚴重評分之間亦有密切關系,尤其是HDL-C與膿毒癥患者炎性因子、病情評分之間的r值在血脂指標中均是最高的,說明HDL-C與膿毒癥患者炎性反應和病情兇險之間的相關性是最強的,與其他研究結果[12]相近。究其原因,可能在于HDL-C在人體內有促進脂多糖/脂磷壁酸解毒、抑制巨噬細胞炎性反應和抑制血管內皮細胞活化、調節(jié)補體等多項功能,能對膿毒癥患者內皮功能障礙有保護作用[13]。而膿毒癥患者的炎性因子變化與其病情嚴重程度有密切關系,患者CRP、SAA、PCT等水平越高的情況下病情就越嚴重[14]。因此猜測膿毒癥患者基于病情嚴重程度導致炎性反應發(fā)展,而血脂水平則能通過對患者炎性反應發(fā)展的展示來間接或直接的反映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相關研究亦證實:膿毒癥患者體內存在明顯的糖脂代謝紊亂現(xiàn)象,而該種現(xiàn)象與膿毒癥患者免疫功能失調、病情嚴重進展均有密切關系[15]。因此綜合而言,通過對膿毒癥患者血脂水平的檢測可以對其體內炎性反應和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評估預測,在后續(xù)研究中或許可以以此對患者的治療和預后效果進行評估判斷,但具體效果仍需深入研究和實踐證明。
綜上所述,膿毒癥患者血脂指標、炎性因子及病情評分與非膿毒癥患者之間存在明顯差異,膿毒癥患者的HDL-C、LDL-C水平明顯下降且與其炎癥發(fā)展程度和病情嚴重評分呈負相關性,尤其以HDL-C與患者炎癥發(fā)展程度和病情嚴重程度之間的相關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