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燕 漳州市長泰區(qū)中醫(yī)院超聲科 (福建 漳州 3639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討頸動脈超聲聯(lián)合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對急性腦梗死(ACI)的診斷價值。方法:對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ACI患者進行頸動脈超聲與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分析頸動脈超聲對于ACI患者各種斑塊的檢出情況,對比頸動脈超聲與DSA對100例ACI患者的診斷效能。另選取100名同期來本院體檢的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對比腦梗死組和對照組受檢者血清hs-CRP表達水平,最終建立受試者操作特征工作曲線,分析頸動脈超聲聯(lián)合血清hs-CRP對ACI的診斷效能。結果:通過頸動脈超聲檢查,共檢出斑塊者76例(76%);DSA診斷輕、中、重度狹窄以及閉塞總確診率高于頸動脈超聲診斷,且DSA診斷輕度狹窄確診率明顯高于頸動脈超聲(P<0.05);頸動脈超聲對于ACI的漏診率、誤診率明顯高于DSA,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明顯低于DSA(P<0.05);腦梗死組患者血清hs-CRP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頸動脈超聲聯(lián)合血清hs-CRP聯(lián)合診斷曲線下面積為0.932,高于單一診斷結果,其聯(lián)合診斷靈敏度與特異度也明顯高于單一診斷(P<0.05)。結論:頸動脈超聲診斷ACI的靈敏度和特異度雖然明顯低于金標準DSA,但通過頸動脈超聲聯(lián)合血清hs-CRP可提升ACI的診斷效能。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深,腦梗死發(fā)病率逐年增加,成為當前臨床常見癥狀。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許多患者治療后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殘疾現(xiàn)象,發(fā)生率高達75%[1]。動脈粥樣硬化是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主要原因,患者頸動脈粥樣斑塊破裂后導致脂質核心暴露,血栓形成,而栓子脫落之后導致動脈栓塞,發(fā)生腦梗死。研究發(fā)現(xiàn),頸動脈粥樣硬化和狹窄與腦梗死具有密切關系,對于頸內血管的狀態(tài)評價多以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作為診斷金標準,但是由于該診斷方式對患者創(chuàng)傷性較大,且價格較高,不易被患者接受[2]。研究表明,頸動脈超聲作為評價腦梗死的重要診斷方式,具有經濟性、無創(chuàng)性、簡便性等優(yōu)點[3]。通過頸動脈超聲可判斷血管狹窄程度和斑塊情況,但單一診斷敏感度較低[4]。因此,越來越多學者推薦應用頸動脈超聲聯(lián)合血清指標對腦梗死進行初診判斷。其中超敏C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ain,hs-CRP)作為低水平炎性標志物的一種,有研究發(fā)現(xiàn),ACI患者發(fā)病后hs-CRP水平明顯升高[5]。因此,為了提升ACI的診斷準確性,本研究探討頸動脈超聲聯(lián)合血清hs-CRP對ACI的診斷價值,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AC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齡54~78歲,平均(61.79±4.25)歲;病程2h~2d,平均(5.73±1.24)h。另選取100名同期來本院體檢的健康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做為對照組,對照組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齡50~80歲,平均(61.72±4.11)歲;兩組受檢者性別、年齡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通過患者病史和體征、一般體格檢查和神經系統(tǒng)檢查、CT平掃、多模式CT等確診,符合《中國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6]中對ACI的診斷標準;初發(fā)腦梗死者;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慢阻肺、哮喘等其他肺部疾病者;合并嚴重精神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合并嚴重重要臟器疾病者;合并感染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急性冠脈綜合征者;有顱內手術史者。
頸動脈超聲檢查:應用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PHILIPS Affiniti 50),應用線陣探頭,利用血管超聲測量軟件,依次對頸外動脈、頸內動脈、頸動脈分叉處、頸總動脈,觀察患者的血管走形情況,并測量內-中膜厚度、管徑厚度,觀察血管壁內膜結構和斑塊大小、分布情況,并觀察患者管腔閉塞和狹窄情況。對頸動脈狹窄百分比應用北美癥狀性頸動脈內膜切除實驗方法進行計算,狹窄率=(狹窄遠端正常管徑-狹窄端殘余管徑)/狹窄遠端正常管徑×100%??蓪ⅹM窄程度分為:閉塞,狹窄率100%;重度狹窄,狹窄率為70%~99%;中度狹窄,狹窄率50%~69%;輕度狹窄,狹窄率<50%。觀察患者斑塊回聲、大小、形態(tài)、部位和數(shù)目情況判斷斑塊情況。其中潰瘍斑表現(xiàn)為斑塊表面不規(guī)則,有時會呈現(xiàn)壁龕樣或穴狀影,潰瘍邊緣回聲低;硬斑:斑塊內的局部回聲增強,出現(xiàn)鈣化和纖維化,后方有聲影或者聲衰減;軟斑,內膜的大量脂質沉積可見斑內出血情況,超聲可表現(xiàn)連續(xù)輪廓回聲較強纖維帽,斑塊內部脂質沉積具有明顯低回聲區(qū)域,若斑塊內出血則可觀察無回聲;扁平斑:內膜下有脂質條紋和斑塊,超聲可提示均勻低回聲內膜增厚。
hs-CRP檢測: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mL。在無菌試管中放置30min后,以2500r/min離心15min,將血清置于-70°C冰箱中。取血清后用ELISA法檢測hs-CRP表達水平。試劑盒由深圳市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3.0對本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進行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建立受試者操作特征工作曲線來評價頸動脈超聲聯(lián)合血清hs-CRP對ACI的診斷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00例ACI患者通過頸動脈超聲檢查,共檢出斑塊者76例,檢出率為76.00%,其中潰瘍斑9例、硬斑22例、軟斑14例、扁平斑31例。斑塊分布情況:頸外動脈7例、頸內動脈14例、頸動脈分叉處35例、頸總動脈21例,見表1。
表1 .頸動脈超聲對100例ACI患者斑塊檢出情況分析
2.2 100 例ACI患者不同診斷方法結果對比
DSA診斷輕度狹窄、中度狹窄、重度狹窄以及閉塞總確診率明顯高于頸動脈超聲診斷,且DSA診斷輕度狹窄確診率明顯高于頸動脈超聲(P<0.05),見表2。
表2 .100例ACI患者不同診斷方法結果對比(n=100,n/%)
頸動脈超聲對于ACI的漏診率、誤診率明顯高于DSA,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明顯低于DSA(P<0.05),見表3。
表3 .頸動脈超聲與DSA對于ACI的診斷效能對比(n=100,n/%)
腦梗死組患者血清hs-CRP表達水平為(3.26±0.73)mg/L,對照組為(1.15±0.27)mg/L,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7.109;P=0.001)。
血清hs-CRP對腦梗死并發(fā)肺部感染的診斷曲線下面積為0.852,最佳診斷界限值為2.52mg/L。頸動脈超聲聯(lián)合血清hs-CRP診斷曲線下面積為0.835,兩者聯(lián)合的曲線下面積為0.932。頸動脈超聲聯(lián)合血清hs-CRP對ACI診斷靈敏度與特異度明顯高于單一指標(P<0.05),見圖1、表4。
圖1 .頸動脈超聲聯(lián)合血清hs-CRP 對ACI 的診斷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
表4 .頸動脈超聲聯(lián)合血清hs-CRP對ACI的診斷效能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100例ACI患者通過頸動脈超聲檢查,共檢出斑塊者76例,檢出率為76.00%。有研究顯示,頸動脈超聲對于頸動脈斑塊形成的檢出率高達78.78%,同時可以清晰診斷各種斑塊類型,及時對于頸動脈硬化疾病進行治療和干預[7]。與本研究結果相符。因此提示頸動脈超聲能夠及早對于腦血管疾病提供診斷與治療依據(jù),同時能夠使無癥狀的頸動脈狹窄患者得到更及時的初級診斷,為后續(xù)的早期治療提供基礎。另外,頸內動脈顱外段多數(shù)無血管分支,一旦出現(xiàn)病變之后,隨著疾病的發(fā)展可能會導致整條血管閉塞情況出現(xiàn),失去手術治療機會,因此采取頸動脈超聲早期診斷腦梗死患者血管狹窄程度,對于患者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價值;DSA診斷輕度狹窄、中度狹窄、重度狹窄以及閉塞總確診率明顯高于頸動脈超聲診斷,且DSA對于輕度狹窄確診率明顯高于頸動脈超聲(P<0.05);頸動脈超聲對于ACI的漏診率、誤診率明顯高于DSA,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明顯低于DSA(P<0.05)。提示頸動脈超聲對于ACI患者能夠通過判斷其狹窄程度來診斷腦梗死,但其檢測準確率低于DSA。這主要是因為DSA作為腦梗死診斷的金標準,可通過注射造影劑,觀察血管狹窄程度和走形,準確率更好。而頸動脈超聲主要是通過多普勒超聲技術的探頭壓力、血流夾角、聲束以及彩色增益調節(jié)等技術來判斷血管狹窄情況。但其診斷準確性受到操作者水平影響較大,因此,診斷準確率會低于頸動脈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8]。但其快速、無創(chuàng)、簡單等優(yōu)點也奠定了頸動脈超聲對于ACI的診斷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腦梗死組患者血清hs-CRP表達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與劉香等[9]研究相符。其研究發(fā)現(xiàn),hs-CRP水平與ACI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呈正相關。這主要是因為CRP能夠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減少人體一氧化氮合成,導致白細胞黏附、血管收縮、血小板聚集在內膜,形成血栓。另外CRP激活補體系統(tǒng),參與組織損傷和炎性反應過程導致血栓形成。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CRP能夠誘導內皮細胞大量分泌內皮素-1和白細胞介素-6,促使炎癥反應發(fā)生,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情況[10]。所以腦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明顯高于健康群體;血清hs-CRP對腦梗死并發(fā)肺部感染的診斷曲線下面積為0.852,最佳診斷界限值為2.52mg/L。頸動脈超聲聯(lián)合血清hs-CRP診斷曲線下面積為0.835,兩者聯(lián)合的曲線下面積為0.932。頸動脈超聲聯(lián)合血清hs-CRP對ACI診斷靈敏度與特異度明顯高于單一指標(P<0.05)。提示采取頸動脈超聲聯(lián)合血清hs-CRP可提升ACI的診斷效能。有研究顯示,頸動脈超聲對于ACI的診斷效能較高,可用于ACI的初診[11]。有研究表明,血清hs-CRP可作為動脈粥樣硬化的預測指標[12]。但并無研究針對兩者聯(lián)合對于ACI的診斷效能進行研究,這也是本研究的一項創(chuàng)新之處。
綜上所述,頸動脈超聲診斷ACI的靈敏度和特異度雖然明顯低于金標準DSA,但通過頸動脈超聲聯(lián)合血清hs-CRP可提升ACI的診斷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