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吳窯鎮(zhèn)吳窯幼兒園 郝 霞
戶外游戲時間,幼兒來到“嬉戲園”玩?!坪坪托』锇樵谕妗按┰交鹁€”的游戲;依依拿來一根粗繩子系在兩根游戲柱上蕩秋千,還有幾名幼兒在草地上玩“老鷹抓小雞”;樂樂和萌萌把PVC管插在兩根游戲柱之間,接著又拿來一塊木板,在木板的中心做了標記,然后分別坐在木板兩端玩“蹺蹺板”,樂樂說:“我想再高一點,萌萌,你用力往下壓一點?!薄鞍ミ希窐匪ぴ诘厣狭?。”萌萌大喊起來,等我走到樂樂身邊,萌萌已經扶起了樂樂,樂樂拍了拍屁股嘟囔道:“我坐得很穩(wěn)怎么會飛出去呢?不過沒事,我不疼?!闭f完她抿嘴一笑。作為教師的我,立刻抓住這次教育契機——游戲評價時我與幼兒展開了問題式談話:“為什么樂樂會飛出去呢?”……一場體驗式科學探究活動由此展開。
“為什么樂樂會飛出去呢?”我拋出問題?!耙驗闃窐窙]有抓好木板?!薄耙驗槊让茸氯サ牧馓罅耍瑢е聵窐吠蝗伙w出去,所以她才摔了下來?!蔽艺f:“木板一頭的小朋友用的力氣大,就會出現另一頭的小朋友彈出去的現象,為了防止事故再次發(fā)生,你們有沒有別的東西能代替坐在上面的小朋友呢,試著去找一找吧!”
幼兒開始尋找新材料,他們在旁邊的材料收納柜中尋找著,思思說:“我找到了一些鵝卵石?!碧铺普f:“石頭打到人很疼的,換一個吧!”“我找到了幾個棒球?!睒窐吠蝗缓捌饋怼S變簢墼谝黄?,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棒球軟軟的,就算砸到小朋友也不會疼?!薄斑@么小的球,我要是用力一定會飛出去很遠?!苯y(tǒng)一意見后,幼兒拿起球,兩兩合作玩起了“蹺蹺板彈球”游戲。萌萌說:“樂樂,你幫我壓一下木板的另一頭,我們輪流玩,我先來?!睒窐氛f:“那你要用力往下壓,我的力氣很大?!眹L試了幾次后,樂樂和萌萌發(fā)現木板總是左右移動。我適時引導:“想一想怎樣才能固定住木板?!彼麄儚氖占{柜里找來了一根麻繩,將PVC管和木板綁了起來?!扒蝻w出去啦!”萌萌高興地喊了起來。玩了一會,樂樂喊道:“好累啊,誰能代替我一下?”我說:“你們可以再去找一找還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樂樂?!泵让仍谑占{柜里找到了一根彈力繩,她將彈力繩的一頭按在木板上,然后尋求我的幫助:“老師,你能幫我把繩子固定在地上嗎?這樣我就能自己玩了?!蔽以谑占{柜里找到一根木釘,萌萌將彈力繩的另一頭綁在木釘上,然后將釘子插在地上。幾番嘗試之后,棒球彈了出去——幼兒親手制作的大型彈力器便誕生了。
幼兒推薦的棒球成了游戲的材料,從一頭放棒球,再到另一頭固定彈力繩,幼兒共同尋找材料,進而制作出“彈力器”。幼兒遇到游戲瓶頸時,尋求同伴及教師的幫助,原本“無生機”的游戲開始變得有趣了……
教師的支持與回應:一是言語支持——教師通過對話式交流鼓勵幼兒進行探究、尋找原因,嘗試再次探討游戲的新玩法:二是情感支持——教師追隨幼兒的興趣,鼓勵和支持幼兒“以物代人”,同時在幼兒需要幫助時及時給予支持,讓游戲得以繼續(xù)推進;三是調整游戲材料——當教師看到幼兒制作出來的彈力器時,便在旁邊的收納柜里投放了一些粗細相同的彈力繩。
樂樂在收納柜里找到相同的材料,也制作了一個彈力器,于是萌萌和樂樂各玩各的彈力器。在一旁觀看的桐桐突然喊道:“萌萌,你的球飛得好遠?!睒窐酚行┎环獾卣f:“誰說的,我的球也飛得很遠??!”桐桐說:“你們兩個比賽不就行了,誰的球飛得遠就說明誰的力氣大?!薄澳悄阍趺粗勒l的球飛得更遠一些呢?”樂樂提出疑問?!霸诘厣献鲇浱柊?!”桐桐邊說邊從身邊的收納柜中拿出小紅旗。我說““你可以記錄一下球飛出去后落在第幾個小紅旗上。”他將小紅旗依次插在彈力器的正前方,然后跑到教室取來了紙和筆,并設計了簡單的記錄表?!澳銈兦疲让扔袃筛鶑椓K,樂樂只有一根彈力繩?!币慌浴坝^戰(zhàn)”的霖霖像是發(fā)現了新大陸一樣大喊起來。他的喊聲瞬間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注意,他們提議為了游戲公平,每個人都玩一下這兩種粗細不同的彈力器,看看到底哪種彈力器彈出的球飛得更遠?!澳銈儽瘸鰜砟姆N彈力器彈得最遠了嗎?”我問。桐桐說:“萌萌彈得最遠。”樂樂說:“我發(fā)現細彈力繩沒有粗彈力繩彈得遠?!薄澳悄銈冇X得為什么會是這樣的?”我提出問題?!凹殢椓K沒有粗彈力繩的彈力大?!庇變夯卮?。
繩子的粗細和彈射距離有關系嗎?這種持續(xù)的、深入的科學探究促使游戲一步步走向深入。幼兒依靠實驗和記錄表發(fā)現了彈力繩的粗細與彈出距離之間的關系,他們通過嘗試、實驗、記錄建構著自己的知識經驗。
教師的支持與回應:一是情感支持——當幼兒想要比賽的時候,我主動與他們談話,提議加入記錄表增加記錄的公正性,給予了幼兒充分的支持,同時對幼兒自己設計的記錄表給予肯定與采納,從情感上、行動上體現“兒童主體”;二是圖表支持——通過記錄表幫助幼兒厘清彈力繩的粗細與彈出距離的關系,并從實驗中獲得新的經驗——幼兒不僅對彈力的秘密有所了解,其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口語表達水平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幼兒對彈力器興趣不減,樂樂見粗繩彈出的球更遠些,便從收納柜里拿出了粗彈力繩換在了彈力器上,但綁好之后他發(fā)現自己的彈力繩比萌萌的短:“用這個短彈力繩,球能飛多遠呢?讓我來試一 試?!彼麌L試將球飛出去,球落在了第四個紅旗旁 邊。“咦?”樂樂小聲驚嘆,他撿起球準備繼續(xù)嘗 試,這次球飛到了第五個紅旗旁邊。他跑到長的彈力 繩那邊再次實驗,發(fā)現球飛到了第九個紅旗旁邊。他 和萌萌分享了這個結果,萌萌、西西也進行了二次實 驗。兩個人興奮地和我分享這個新發(fā)現——樂樂說: “老師,我拿了一根短的彈力繩,我發(fā)現短的彈力繩 彈出去的球近,長的彈力繩彈出的球遠,我們玩了好 幾次,結果都是一樣的?!蔽覍λ麄兊某掷m(xù)探究表示 肯定,并將他們的發(fā)現告知其他幼兒,讓其他幼兒也 去嘗試一下。
幼兒拿起長短不同的粗彈力繩進行實驗,可以看 出他們對材料的敏感和對實驗的興趣。幼兒自發(fā)的探 究是愉悅而積極的,他們在游戲中與同伴合作,共同 驗證猜想,實驗成功后與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悅,那怎 樣才能提高幼兒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回到教室后我們 進行了游戲評價。
教師的支持與回應:本次游戲共有三個階段,一 是幼兒自主完成自制彈力器;二是探究彈力繩粗細 與彈力大小的關系;三是探究彈力繩長短與彈力大小 的關系。那么幼兒實驗的結果是否準確呢?我們一起 觀看了視頻——“彈力繩的秘密”。視頻內容回應了 本次游戲結果的準確性:粗彈力繩的彈力大于細彈力 繩;長彈力繩彈力大于短彈力繩。后續(xù)實驗中有關彈 力的秘密還有很多,幼兒熱度不減,因此我們做了相 關調查,幼兒還想探究關于彈力的什么秘密呢?一是 彈力和球大小的關系;二是彈力和彈力器木板長短的 關系;三是彈力和彈力器大小的關系。于是,我在收 納柜里投放了長短不一的木板、大小不同的球,支持 幼兒不斷地深入探究。
在真實的“彈力器”探索游戲中,幼兒高度參與,特別是每次材料的替換,他們都能自己觀察、比較、討論,最終得出結論。幼兒在與環(huán)境、材料的充分互動中,自主發(fā)現不同、尋求答案、獲得經驗。游戲中我們看到幼兒呈現出自主分工合作、出現問題友好協(xié)商、有需要主即尋求幫助、探究過程有毅力等良好的學習品質。除此之外,幼兒還能在游戲過程中關注細節(jié),逐步養(yǎng)成了細致、敏銳的探究品質?;仡櫿麄€游戲過程,我們覺得針對“彈力器”的探究學習是極有意義的。
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教師追隨幼兒的興趣需要,站在幼兒的視角參與他們的游戲,豐富幼兒關于彈力的知識經驗。為了讓幼兒的游戲向更高水平發(fā)展,教師不斷地采用材料、圖表、情感、語言等支架為幼兒的探究提供支持與幫助,有效引導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進行探究,進而引發(fā)其深度學習,促進幼兒對科學經驗的建構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但是游戲不會就此結束,教師應該給幼兒更多的時間、投入更多種材料,尋找可能的探究點繼續(xù)推進。但這個探究點從哪里來?教師通過調查發(fā)現幼兒還有很多想知道的問題(比如,在此次游戲中,教師發(fā)現了PVC管高度和彈力繩長度也有關聯(lián)),相信今后的探究活動會給幼兒帶來更多的體驗、會讓幼兒獲得持續(xù)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