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重慶女孩“錄取通知書被媽媽”偷走一事,受到網(wǎng)友熱議。當事女生佳佳(化名)能否順利入學,也備受網(wǎng)友關注。近日,佳佳在社交賬號上發(fā)文稱“落地北京去報到啦”。記者與佳佳取得了聯(lián)系,佳佳表示已經(jīng)到學校了,正在處理入學的相關事宜。
佳佳能到北京上心儀的大學,來之不易。
高考成績出來后,佳佳考了563分。填報志愿時,媽媽希望她報考定向師范生,但后來佳佳偷偷修改了志愿。媽媽知道佳佳修改志愿并且被中央戲劇學院錄取后,大鬧了幾場。7月26日,佳佳拿到了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教育專業(yè)的錄取通知書。但在8月14日,入學前11天,媽媽偷走了她的錄取通知書、身份證、戶口本等關鍵證件,留下了一張寫著“對不起”的字條后便失聯(lián)了。
一些父母,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想法,女孩子當老師工作穩(wěn)定,留在自己身邊,互相之間有個照應,這是肉眼可見的幸福。女孩子去外地讀書,獨立生活行不行?專業(yè)好不好找工作?以后在異地成家,自己怎么辦?想想這些,就難免內心忐忑,感覺沒有安全感。
“都是為了你好!”父母的這種做法,是硬幣的一面,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想從頭到腳包辦,讓孩子人生舒心順暢;而硬幣的另一面,就是忽略了子女作為成人,有自己的選擇權,該讓他們主導自己的人生之路。
學會慢慢放手,給孩子選擇權和尊重,是父母的一門必修課。畢竟,漫漫人生路,后面都需要他們自己做選擇題,父母建議意見再多,只能作為參考。一味強行壓制子女的想法,要么讓他們形成依賴缺乏主見,要么就是讓雙方對立“相愛相殺”,關系因此受損。
所以,父母不僅要學會放手,更應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讓他們慢慢養(yǎng)成自己當家作主的習慣。親子關系要和諧,有兩大法寶,一是溝通,二是尊重。說溝通,是要多和孩子講利弊、講道理,多分析事情本身,不要有強迫行為;二是拍板的事,引導孩子作出選擇,至于怎么選,嘗試讓他們自己定。
父母容易自以為了解世界,可以給子女更開闊的未來,這是父母應該正視的局限。當子女向前走的時候,跟不上也別去封閉她的路,提醒自己不要成為令人窒息的父母。
(據(jù)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