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玉強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生物
思維導圖本質上就是一種將思維過程可視化的工具,具有多感官學習和放射性思考等優(yōu)勢,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了我國的教育領域。初中生物作為概念性知識繁雜的代表科目,思維導圖非常契合學科的這一特點,可以有效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思維導圖一般都是由圖畫、符號、顏色、關鍵詞等元素構成的網狀或樹狀結構,可以將學生的思維過程、知識點之間的層級關系等直觀的展現出來,將其應用到初中生物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基于一定的思維規(guī)律產生記憶聯(lián)想、形成記憶鏈接,從而突破教學的直觀性,構建出更具層次性和邏輯性的知識結構體系。
初中生物雖然是一門典型的理科課程,但其涉及的概念性知識比較繁雜,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記憶和背誦,只是這樣的記憶方式比較零散,學生對很多概念知識都無法在實際問題中進行靈活應用。而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就可以引領學生把握生物概念知識間的聯(lián)系,加深學生理解的同時,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
思維導圖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圖像展示學生的思維,向學生介紹所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和大體框架,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教師需要依據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向學生強化思維導圖的概念和內涵,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自行繪制思維導圖,用最簡單的詞語來概括章節(jié)教學內容,并完成新舊知識的銜接,構建更完善的知識體系。如此,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擴展課堂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把握。
初中生物教材中每個章節(jié)都有其明確的主題和范圍,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就可以強化思維導圖模式,引導學生圍繞單元或章節(jié)主題的關鍵詞,基于自身對章節(jié)知識點之間內在聯(lián)系的把握,進行放射性聯(lián)想和深入探究,從不同角度對生物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疏導和整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同時,也讓學生對生物學科有一個更全面的認知,從而形成正確的自然觀、科學觀和生命觀,進一步推動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內容來落實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生物的方向以及對自身價值的定位,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學習大綱,方便學生有計劃的進行學習。如動物主要可以分為“藻類植物”“苔蘚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三大類,且每一類都有其獨特的生存習性、規(guī)律、環(huán)境要求和特征,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就可以對這些零散知識進行整合,建立屬于自己的知識框架,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效率。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是一門理實結合的綜合性學科,不光涉及大量的概念性知識,還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都有著很高的要求。思維導圖在其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形式和內容,還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在記憶鏈接的作用下形成系統(tǒng)化的生物知識結構體系。
參考文獻:
[1]萬保梅.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1(22):49-50.
[2]宋成文.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求學,2021(24):37-38.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qū)南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