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元生
劉少奇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為真理而奮斗的一生。劉少奇的初心之路,就是從追尋真理開始的。少年時期,他為尋找救國救民真理而不懈求學;青年時期,他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真理而投身革命。
1898年11月24日,劉少奇出生在湖南寧鄉(xiāng)花明樓炭子沖的一戶農(nóng)家。
1915年5月,在寧鄉(xiāng)玉潭學校讀書的劉少奇帶頭參加反對袁世凱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的示威游行,并寫下“誓雪國恥,毋忘國恥”的血書。此后,他把自己的名字“渭璜”改為“衛(wèi)黃”。
青少年時期的劉少奇面對國家淪陷和人民困難,立下了“救國救民”的遠大志向。
劉少奇的兒子劉源在《夢回萬里 衛(wèi)黃保華——漫憶父親劉少奇與國防、軍事、軍隊》 一書中,講述了劉少奇走出炭子沖、追求真理的故事。
劉源說:“舊中國,積貧積弱、落后挨打,喪權辱國、受盡欺侮,列強分中國,混戰(zhàn)遍南北,國人首先感覺到的,最痛心切身的,就是要保種、要救亡。父親自幼,最著迷的故事,是岳飛的精忠報國;最喜愛的詩句,是‘何須馬革裹尸還’;最崇拜的偶像,是黃興、蔡鍔、孫中山?!薄八o自己改名‘劉衛(wèi)黃’,意為‘保衛(wèi)黃種人’,捍衛(wèi)炎黃子孫。他給自己第一個兒子起名叫‘保華’,同樣是保衛(wèi)國家、保中華民族之意。衛(wèi)黃保華,是他畢生的追求,也是對后輩的重托。”
1937年的劉少奇
1916年夏,劉少奇從湖南寧鄉(xiāng)縣第一高等小學畢業(yè)后,由于成績優(yōu)異,直接插班到省寧鄉(xiāng)中學二年級二期五班進行學習。劉少奇入校后,就積極投入到驅逐主政湖南的反動軍閥湯薌銘的斗爭中,并成為該校學生運動的組織者之一。
投筆從戎一度是劉少奇想走的救國救民之路。
1916年10月和11月,辛亥革命的主要軍事領導人黃興和討伐袁世凱的愛國將領蔡鍔相繼病逝,湖南省各界人士為二人舉行了極為隆重的追悼會和葬禮。劉少奇參加了追悼會并多次到靈堂吊唁,還記誦了三百多首挽聯(lián),表達了對這兩位愛國將領由衷的崇敬。面對國家和民族積弱不振、軍閥四處橫行、民眾生計窘迫的社會現(xiàn)實,劉少奇決心效法黃興、蔡鍔,毅然棄文從武。于是,他在1916年秋報考了譚延闿在長沙開辦的陸軍講武堂。但入學不久,講武堂在戰(zhàn)火中被毀,這使劉少奇的從軍救國計劃受挫。
從1916年夏到1917年10月,劉少奇如饑似渴地閱讀陳獨秀、李大釗等人主辦的《新青年》 及文學、歷史、哲學等方面的新學刊,接受了科學、民主等新思想和新觀念。講武堂求學失敗后,劉少奇回到老家堅持自修學習,準備報考大學。
劉少奇故居
1919年初,劉少奇為取得報考大學的中學畢業(yè)文憑,插入長沙私立育才中學畢業(yè)班學習。5月,北京爆發(fā)了五四愛國運動,消息傳開,舉國響應。
5月23日,剛剛從北京經(jīng)上海回到長沙不久的毛澤東,立即組織領導新民學會會員深入長沙各學校散發(fā)傳單,鼓動學生們起來響應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劉少奇和長沙各校的學生一起,積極參與罷課和游行示威,進行抵制日貨的愛國斗爭。
6月底7月初,劉少奇直奔全國學生運動的中心北京,參加了那里仍在繼續(xù)的學生愛國運動。此時,21歲的劉少奇把“劉衛(wèi)黃”之名改為“劉少奇”,寓意“少有奇志”,為拯救國家、重整河山大干一番。
到北京以后,劉少奇有三條路可以選擇:一是報考北京大學;二是進軍事學校;三是到法國勤工儉學。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策源地,是千百萬青年學子向往的全國最高學府。劉少奇雖然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了北大等高校,但由于有的學校學制長達6年,學費每年高達幾百塊大洋,家里又不支持,只好被迫放棄。而軍事學校的專業(yè),他又不感興趣。這時,正在興起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成了當時中國許多知識分子認定的救國道路之一,湖南大批學子紛紛赴法勤工儉學,尋求真理。受此影響,1919年9月,劉少奇進入了河北省保定市育德中學附設的留法高等工藝預備班第三班學習。
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折。育德中學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辛亥革命期間,這所學校是同盟會在河北地區(qū)的秘密活動地點。五四時期,學校老師和學生自辦報刊介紹國內(nèi)形勢和十月革命等情況,在校內(nèi)還可以看到《新青年》 《每周評論》 等進步期刊。毛澤東、蔡和森等人曾先后到此組織學生赴法勤工儉學。育德中學自由、進步的思想氛圍,對劉少奇的思想影響很大。劉少奇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是從這時開始樹立起來的。
1920年6月,劉少奇從育德中學附設的留法高等工藝預備班畢業(yè),即赴北京尋求赴法勤工儉學機會,因未籌到資金再次受挫。
在四處碰壁中,劉少奇接觸到各種新思想。對劉少奇觸動最大的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這事被他視為“最大的事情”。劉少奇回憶說:“這個革命把全世界想要革命但又沒有找到出路的人都驚醒了。特別是在中國,我們那時感覺到了亡國滅種的危險,但又不曉得朝哪里跑,這一下就有辦法了。”
1920年8月,劉少奇返回長沙。聽到船山學社社長賀民范可以介紹去蘇俄學習的消息后,他果斷放棄赴法勤工儉學,開始計劃留學蘇俄。8月22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并開始發(fā)起在全國各大城市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活動。10月,毛澤東收到陳獨秀寄來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后,立即同賀民范等籌建長沙社會主義青年團。同月,經(jīng)賀民范介紹,劉少奇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接著想辦法湊齊了路費,準備赴蘇俄學習。
這年初冬,劉少奇和幾個湖南青年一起乘坐江輪,順江而下,進入上海外國語學社留俄預備班。
上海外國語學社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上海早期組織于1920年9月發(fā)起成立的“黨?!保刂吩跐O陽里6號,主要目的是為革命青年赴蘇俄學習做語言和知識上的準備,為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革命培養(yǎng)干部。
學社除教授外語外,還開設馬列主義理論課程,教材有陳望道翻譯的《共產(chǎn)黨宣言》 以及李漢俊翻譯的《馬克思〈資本論〉 入門》等。每周還舉行報告會或者演講會,陳獨秀等經(jīng)常受邀給青年學生演講。
在預備班,劉少奇學習俄語和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在這里,他接觸到大量馬克思主義圖書以及《新青年》 《共產(chǎn)黨》 《勞動界》 《時事新報》 《民國日報》等報刊。
劉少奇還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上海早期組織、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的社會革命活動。由于上海外國語學社一般是半天上課、半天自修或做工,劉少奇便利用課余時間進入工廠宣傳馬克思主義,有時還去勞動補習學校講課,或者在中俄通訊社(后改名為華俄通訊社) 承擔撰寫、油印、收發(fā)等工作,從中了解關于蘇俄情況的最新消息。
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劉少奇加深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一方面,他嘗試在一線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工人、發(fā)動工人;另一方面,他深入社會,調查和了解工人狀況,幫助建立基層工會組織。
經(jīng)過五四運動思想大潮的洗禮和上海外國語學社的初步學習,劉少奇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思想轉變。他回憶說:“我們在當時接受馬克思主義并不是隨便接受的,而是經(jīng)過了研究、考慮,和無政府主義者辯論之后,認為它確實是真理,確能救中國,才確定接受的?!?/p>
1921年4月,劉少奇與羅亦農(nóng)、任弼時、蕭勁光等十幾人從上海出發(fā),歷經(jīng)3個多月,最終于7月9日到達莫斯科。
8月3日,劉少奇正式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國班學習,成為第一批被選派赴蘇俄學習的團員。主要學習的課程有《共產(chǎn)黨宣言》、國際工人運動史、 《共產(chǎn)主義ABC》、政治經(jīng)濟學等。
當時的蘇俄,處于嚴重的經(jīng)濟困難時期,學員每人每天只有一磅半黑面包,常常感到饑寒交迫。緊張忙碌的學習,困苦交加的生活,還有思想上的碰撞沖突,有一些人承受不了,當了逃兵。但是,劉少奇卻始終信念堅定。
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發(fā)生了一件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
劉少奇聽說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消息,便四處打聽怎樣加入共產(chǎn)黨,怎樣做一個共產(chǎn)黨員。他向中國班的政治教導員請教入黨手續(xù),討論有關共產(chǎn)黨的問題,和平時熟悉的幾個同學討論最多的也是入黨問題。多年以后,劉少奇與侄女劉維孔聊起當年入黨的事,說:“那時我把《共產(chǎn)黨宣言》 看了又看,看了好幾遍……從這本書中,我了解共產(chǎn)黨是干什么的,是怎樣的一個黨,我準不準備獻身于這個黨所從事的事業(y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最后決定參加共產(chǎn)黨,同時也準備獻身于黨的事業(yè)?!?/p>
在東方大學中國班的學員中,劉少奇和羅亦農(nóng)、彭述之、卜士奇等人是第一批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轉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的,劉少奇的入黨介紹人是羅亦農(nóng)和袁達時。中國班的黨員和團員組成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莫斯科的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旅莫支部。劉少奇擔任支部委員。1922年初,他在團員調查表中寫道:“資本主義已不能統(tǒng)治全世界了,社會主義的社會組織必將由人類的努力開始實現(xiàn),我們處在這時代的人,應把無窮的希望,促進這段歷史?!?/p>
負笈千里求真知,丹心一寸圖報國?!拔覀凕h從最初起,就是為了服務于人民而建立的,我們一切黨員的一切犧牲、努力和斗爭,都是為了人民群眾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為了別的。”成為一名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是劉少奇人生的重大轉折點。一旦確立了信仰,他就再也沒有動搖過。
1922年春,劉少奇從莫斯科學成回國后,回到湖南工作。1925年,劉少奇在長沙遭到湖南反動軍閥趙恒惕的逮捕。面對嚴酷考驗,他正氣凜然、堅貞不屈。經(jīng)多方營救出獄后,他的母親魯氏來到長沙,跪求兒子不要再做這種冒險的事情。劉少奇沒有聽從母親,再三寬慰母親后,從長沙乘船返回上海,再次踏上了追求真理的革命征程。
在革命的緊急關頭,青年劉少奇總是到最困難最需要的地方去。他說:“共產(chǎn)黨員的革命氣概,應該是充分估計困難,而且在最困難的時候,還是挺起腰桿前進?!痹谠缙诟锩闹?,劉少奇擔任工人運動的領袖,直接參與領導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工人罷工運動。
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第一屆職員合影。 二排左起第六人為劉少奇
在湖南,劉少奇受中共湘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委派,與李立三等人領導了聞名全國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
劉少奇只身前往與資本家進行談判,大家都稱贊他“渾身是膽”。在振臂一呼之中,他成為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的領袖。
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獨立領導并取得完全勝利的大規(guī)模工人運動,在全國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這支工人武裝力量,在經(jīng)歷了“二七慘案”后,成為保留下來的幾支工人武裝力量之一。
1922年5月,安源路礦工人成立工人俱樂部,在秋收起義后成為井岡山上紅軍的重要來源。
1924年秋,劉少奇當選為漢冶萍總工會委員長。在劉少奇的領導下,漢冶萍總工會受到鄧中夏的高度評價,他稱之為“全國工會中組織得最好的工會”。
1925年5月,由劉少奇參與籌備的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廣州舉辦。會上成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劉少奇被推選為執(zhí)行委員會副委員長。隨后,五卅運動爆發(fā),劉少奇前往上海進行領導。次年,劉少奇與鄧中夏、蘇兆征等一起領導了省港大罷工。1927年,劉少奇前往武漢,與李立三一起領導百萬武漢工人的斗爭,成功收回英租界。
通過對一系列工人運動的出色領導,劉少奇展現(xiàn)出過人的膽識和領導智慧。1927年,他當選為中央委員。
中共領導的白區(qū)工作,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曾指出,中國革命有兩個方面軍,蘇區(qū)是一個方面軍,白區(qū)是一個方面軍,少奇同志就是黨在白區(qū)工作的正確路線的代表。
大革命失敗后十年間,劉少奇承擔起中共在白區(qū)進行地下秘密工作的重任,先后在北平、天津、上海等白區(qū)重建、發(fā)展黨組織,領導學生、工人運動等工作。
其間,白區(qū)正籠罩在一片陰影之下,鄧中夏、蕭楚女等無產(chǎn)階級理論家和革命家先后犧牲,劉少奇的夫人何寶珍也在雨花臺英勇就義。盡管形勢復雜、環(huán)境險惡,劉少奇依舊肩負起重擔。
1930年夏,劉少奇率中國工會代表團到莫斯科,出席赤色職工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執(zhí)行局委員。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劉少奇被補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這是劉少奇首次擔任中央政治局的領導職務。
1931年秋,劉少奇從莫斯科回到上海,被委任為中共臨時中央職工部部長。不久,他就發(fā)現(xiàn)了職工運動中存在“左”的傾向。
10月5日,他寫下《關于工運的意見》遞交中共臨時中央。但臨時中央領導人不同意他的觀點,聯(lián)系到他在共產(chǎn)國際會議上對赤色國際進行的反對,認為他具備“右傾主義”傾向,是“反提綱”“反決議”。
1932年3月,共產(chǎn)國際下達指示,認為“劉少奇無法擔任領導工作”,撤銷了劉少奇中央職工部部長的職務。但在共產(chǎn)國際的指示下,“左”傾教條主義路線大大破壞了黨在白區(qū)的工作,致使許多黨、團和工會的重要干部被捕,臨時中央不得不轉移到蘇區(qū)。
被撤銷職務后,劉少奇輾轉到達廣東后秘密潛往蘇區(qū),任中華全國總工會蘇區(qū)中央執(zhí)行局委員長。
青年時期的劉少奇以矢志不渝的堅守和奮斗,詮釋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真諦。劉少奇在《論黨》中寫道:“我們黨從最初起,就是為了服務于人民而建立的,我們一切黨員的一切犧牲、努力和斗爭,都是為了人民群眾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為了別的。這就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最大的光榮和最值得驕傲的地方?!敝斓路Q贊他:“真理尋求得,平生能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