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海
現階段美術課程主要包括繪畫、素描、雕塑、版畫、建筑等,形式多樣,色彩豐富。色彩是小學生了解世界、感知魅力的重要橋梁,因而色彩教學是學生提升美術整體素質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當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讓學生逐漸認識和理解色彩知識,并通過動手練習,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美術和藝術制作技能的興趣。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小,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大多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入了解美術作品想要表達的深刻含義,因此,想要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色彩的認知能力,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美術課程教學當中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而美術興趣的培養(yǎng)最為關鍵的便是色彩的靈活運用[1]。通過色彩教學,能夠讓學生對美術的顏色形成初步的概念和認知,從而了解美術作品當中運用的色彩和色彩中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的美術教材當中,《點彩游戲》一節(jié),就能夠很好地讓學生了解色彩的相關概念。
在當今社會當中,人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都會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這就需要美術教育能夠根據學生的思想意識、情感需求以及審美取向等因素及時對美術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所以,美術教學中色彩課程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對于學生來說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著學生的審美水平以及綜合素養(yǎng)。色彩課程能夠有效地提高美術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深入地了解不同顏色能夠展現出不同魅力。在傳統(tǒng)美術課堂中,教師往往會以教師視角出發(fā)對教學內容進行指導和評價,而色彩課程所表達出來的內容能夠體現出不同顏色在視覺以及聽覺方面帶來的不同體驗與感受。因此,教師在開展色彩教學時可以根據不同色彩來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與引導,進而提升學生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審美能力,促使他們更加全面地認識和把握各種色彩內容,增強學生自身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探索精神。
小學的美術課堂與色彩教學相結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色彩敏銳的捕捉能力,還能夠加深學生對色彩的了解。在日常生活當中,色彩的“運用”隨處可見,如藍色天空、白色云朵、綠色樹木、深色建筑……因此,教師在進行色彩教學時,可以對實際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相應的色彩解讀,讓學生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在不斷地觀察和探索中,學生的色彩、觀察能力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升[2]。
色彩活動在小學美術學習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傳統(tǒng)美術學習模式存在著比較多的局限性,教師在開展美術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現狀采用多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工作,充分調動和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每一個學生都具有發(fā)展?jié)撃?,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有效的教學工作。例如,有的學生對于色彩知識比較感興趣,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他們設計一些相應主題的繪畫作品。通過自由創(chuàng)作可以豐富學生創(chuàng)作思路,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這種教學模式是學生自主、自由創(chuàng)作活動,有助于學生智力的發(fā)展。
美術教學本身便是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一個課程,如果色彩教育離開了現實生活,就很容易使學生無法感受到日常生活當中的色彩美。為了合理進行色彩教育,調動學生對顏色與繪畫教學的興趣,教師必須讓學生在平時的繪畫學習中和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相結合,并運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色彩,指導學生對事物色彩進行觀察。
例如,在蘇少版美術教材《我的動物朋友》一節(jié)中的學習,可以先讓學生對各種動物身上的顏色進行聯想,猴子是黃色的、斑馬是黑白的、熊貓也是黑白的、孔雀是藍色和綠色的等,再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入當地的動物園,觀察各種動物身上的色彩和結構組成,最終證實自己的聯想是否正確。古今中外的動物繪畫當中,色彩運用靈活,齊白石用墨畫蝦,徐悲鴻用墨畫馬,可以通過各種畫作和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加深對動物朋友身上色彩的認識和了解[3]。而《形形色色的人》一節(jié)當中的學習,更強調學生應該將其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生活中有各式各樣的人,他們身上的色彩、服飾各不相同,這就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積極觀察和互動,抓住人物的體型和服飾,了解各種色彩在人們身上的運用,讓人變得更加鮮活與生動。
小學美術教學階段,學生對外界事物充滿著好奇心,對各種色彩的靈活運用也充滿著興趣。而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有效地開展相應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當中了解各種色彩的運用,推動學生對色彩的深入認知。
例如,對于在蘇少版美術教材當中《剪紙》一節(jié)的學習,就可以通過色彩的靈活運用,讓學生剪出自己心目中的圖案。課前讓學生自主準備相應的卡紙,顏色不同,形狀各異,然后利用剪刀等工具剪出簡單的圖案。教師先從簡單的剪紙圖案教起,蘋果就讓學生用鉛筆在紅色的卡片上畫上半個蘋果的形狀,再利用剪刀截取出來;大樹可以靈活地運用兩種顏色的卡片,用綠色剪出樹葉,用棕色剪出樹干,再將兩種顏色搭配起來。而針對《會說話的手》一節(jié)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準備不同的色彩和印泥,將自己的手印印在白紙上。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小手,構成不同的美術課堂。在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和游戲當中,學生加深對色彩的了解和運用,同時也提升了自己對色彩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色彩課程的學習當中,光了解生活中的色彩與色彩在畫作當中的靈活運用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繪畫的創(chuàng)作,將自己的精神世界描繪出來,靈活地感知色彩的魅力。
例如,在蘇少版美術教材《我設計的服飾》一節(jié)當中,許多美術老師可能只是對教材當中展示的服飾進行簡要講解,或者將學生穿著的色彩搭配簡單分享,這種教學方法難以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色彩的靈活運用。每個孩子眼中的服飾顏色搭配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服飾的繪畫創(chuàng)作,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想法去繪制不同形式、不同顏色的服飾。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想象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對色彩的運用。在《奇怪的夢》一節(jié)的學習當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色彩繪畫,將自己夢中的場景描繪出來。在描繪的過程中,沒有任何色彩的限制,沒有任何形式的局限,更沒有作品的優(yōu)劣區(qū)分,只要學生用心去畫用色彩去勾勒,就能夠創(chuàng)作出自己滿意的繪畫作品[4]。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內容進行不同設計,合理利用多種形式進行演示,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能有效提升學生色彩學習的效率。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可以采用圖片演示等形式。該方式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讓學生全面了解色彩知識,對色彩產生興趣,并充分認識到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色彩教學》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結合一些案例講解色彩知識等內容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綠色》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為學生介紹自然界中不同顏色存在的特性以及含義,還可以利用畫筆對綠色進行描繪與練習,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綠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各種形式的色彩學習當中,為了檢驗相應的教學成果,教師可以在小學美術課堂當中提供實踐色彩應用的機會,通過學生自主的色彩設計,檢驗學習成果。
例如,在蘇少版美術教材《色彩的對比與和諧》當中,老師可以提供幾種色彩讓學生觀察和自主設計,通過繪畫成果檢驗學生對顏色搭配的使用情況。針對不同學生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美術課程,從而提高學生對色彩的靈活運用能力。
當前,我國小學階段美術課的教學內容較多,但由于小學階段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階段,在教育目標與方法上沒有完全落實新課標中所要求的目標設定,這就造成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熱情不高。但與此同時,部分小學美術教師對色彩教學認識不足,導致教學無法深入開展。當前我國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形式是較為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學生在教師精心組織下,通過多種方式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但往往由于缺乏審美經驗而對抽象知識難以理解和掌握,從而影響到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必須采取創(chuàng)新策略,注重教學目標設定,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以及傳統(tǒng)美術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實施色彩課程教學時,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行為,因此會嚴重影響到師生關系,從而影響到教學效果。在小學階段開設美術課程存在較多問題,如教學方法單一、教材不夠完善等,難以體現色彩知識效果。
小學階段是學生發(fā)展的關鍵期,需要對學生實施全面的培養(yǎng)。在課程開設中,部分小學美術教師僅注重對傳統(tǒng)美術教學內容進行講授,未能考慮到學生發(fā)展需要和美術教學方法應用情況。在色彩課程學習中,部分教師認為色彩是非常抽象的范疇,而傳統(tǒng)美術教學內容則相對比較單一,因此不夠注重色彩教學方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雖然許多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時注重對藝術理論知識進行講授與分析,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用與課程內容不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與內容,使小學階段美術知識無法深入、系統(tǒng)地進行講解。尤其是在教材內容上,很多教師忽視了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使得小學階段美術課堂內容過于簡單與重復。但與此同時,課程內容對課堂環(huán)境有著很大的影響。例如,小學階段美術課授課形式較為傳統(tǒng),教師往往通過傳統(tǒng)授課方式,對授課內容進行講解與分析后,只強調了色彩知識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當前,我國小學美術課程存在許多的不足,這就使得色彩教學無法深入開展。首先,教材內容單一。目前我國小學美術教材多以繪畫教學為主,缺乏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難以體現教材教學特色和教育目標。其次,課程設置過于單一。在實施色彩教學過程中存在課程設置單一、教材單一等問題。對于新課改理念而言,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需求了。因此,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知識背景優(yōu)勢并結合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驗來開展色彩教育。例如在小學五年級課程中設置“世界文學名著賞析”這一主題,通過該主題來引導孩子們積極思考問題。
當前我國小學美術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部分教師僅僅依靠經驗教學,沒有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缺乏對美術課程進行深入研究的能力,很難在實際教學中準確把握學生需求與特點。此外,部分教師對于色彩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對色彩課程缺乏創(chuàng)新理念和方式,導致學生無法全面掌握色彩知識。當前,我國小學美術教師對中小學基礎知識、教育理論以及先進技術了解不夠透徹,無法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與完善教學內容。此外,我國絕大部分小學缺乏必要的專業(yè)的師資培訓活動,導致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難以掌握多種技術與方法進行教學。
總之,在小學美術課堂當中,色彩教學的地位至關重要。它不僅僅是學校繪畫課程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繪畫藝術綜合素養(yǎng)提高的重要基礎。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必須注重色彩教育,并充分運用課堂內外資源,進行適當的色彩教學,以幫助學生了解更多色彩的使用方式。學生在充分的了解與運用當中,提高自身美術審美能力和顏色使用能力,并以此促使學校色彩課程的教育成效和教學質量獲得更進一步的提升,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