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明星
音樂可以使留守兒童的性格變得更加活潑,使其形成良好的品德,為其健康成長與發(fā)展提供保障。所以,教師需要將音樂教育的開展重視起來,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巧妙設計教學活動,使留守兒童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受到積極影響,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更好地成長與發(fā)展。就目前情況而言,多數教師并未將音樂教學的開展重視起來,導致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受到了制約。
音樂與其他科目不同,其是以聽為主的科目,可以使學生的認知得到有效拓展,并將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此外,通過音樂,可以使學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心理健康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音樂在留守兒童成長與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音樂在提高留守兒童的心理品質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首先,音樂可以使學生的智力得到開發(fā),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全面發(fā)展,從而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1]音樂通過聽力訓練,可以對兒童的視野進行拓展,從而推動留守兒童的全方面發(fā)展。其次,音樂可以對留守兒童的審美能力、品味進行有效培養(yǎng),可以提高留守兒童的道德修養(yǎng)。
音樂在豐富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方面發(fā)揮最重要作用。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留守兒童的生活普遍存在單一化問題。例如,留守兒童每天就是兩點一線,相對而言有些枯燥。部分留守兒童會有一些課外活動,但這些活動是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很容易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造成直接影響。通過開展音樂教學,可以使留守兒童感知音樂的知識性、人文性、審美性,從而使留守兒童積極主動地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使其課余生活變得更加豐富。
想要使留守兒童健康地成長與發(fā)展,就需使其與其他人交朋友。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留守兒童存在交往能力低下、自卑等問題,無法與他人敞開心扉交朋友,對其健康成長與發(fā)展造成了直接影響,而音樂在發(fā)展留守兒童的交往能力方面有著積極作用。[2]
多數留守兒童是自幼便離開父母的,所以其在成長與發(fā)展中是缺乏父母的直接關愛的。由于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對關愛呵護產生一定要求,而留守兒童的這些要求始終無法得到滿足,所以其會變得沉默寡言,膽小懦弱。[3]在這種情況下,兒童會產生懷疑自己的能力、不敢表現自己的能力等問題,甚至不愿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導致其產生心理問題,對其健康成長與發(fā)展造成直接影響。
每隔一代便會產生新的教育理念及教學方法,而家長將自己的孩子留給了老人、祖輩,由于他們的想法是有吃有喝,能成長就好了,所以留守兒童通常無法得到有效監(jiān)管及教育,形成了很多不良行為,且存在道德觀念缺失的問題。例如,留守兒童通常在事物上無法分辨好壞、是非,且缺乏法律法規(guī)的認識,形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對其健康成長與發(fā)展造成了直接影響。
在調查中發(fā)現,多數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存在文化水平較低的問題,且受他們那個年代的思想的影響,常會出現重養(yǎng)輕教的思想,導致留守兒童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意識與學習品質,無法正確對待學習。
留守兒童隸屬于弱勢群體,常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導致其身心健康受到影響。就目前情況而言,多數留守兒童欠缺安全防范意識及能力,很容易受到侵害。
想要使留守兒童感知音樂的本質及內容,就需使其走進音樂,對音樂進行了解,從而接受音樂。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其當作入手點,根據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進行巧妙引導,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4]
首先,教師需要明確,留守兒童與普通學生存在一定差異,想要使其走進音樂,就需使其跟音樂產生情感共鳴,并通過留守兒童所喜歡的方式進行巧妙引導。其次,并不是所有的音樂都適合留守兒童去傾聽的,所以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音樂進行有效篩選,通過選擇有價值的音樂提高音樂教學的效果,推動留守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再次,在時代的發(fā)展下,留守兒童成了教學活動的主體,所以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巧妙設計一些活動,使其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并在探究思考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切實感知音樂的魅力。也就是說,在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對留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個性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在了解了相關內容后,對音樂活動內容進行篩選,并采用學生參與度較高的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或錄音機對音樂進行播放,幫助學生對音樂進行欣賞。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選用一些活潑的、節(jié)奏感較強的音樂,使學生基于此進行解析、探討。最后,教師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上進行思考、提問,使學生對音樂進行有效鑒賞,并形成正確認知。還可以引入音樂表演游戲活動,引導學生利用簡單的音樂動作反映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從而使其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一員。之后,教師可以開展課堂表演活動,邀請學生扮演相關角色,在這一活動中,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溝通。通過這一過程,留守兒童可以進行充分交流溝通,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團結意識及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方式,充實自己的課余生活。
人是群體動物,常會被環(huán)境所影響。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將鑒賞環(huán)境的構建重視起來,確保學生可以在環(huán)境的影響下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更好地欣賞音樂、感受音樂。[5]例如,教師可以將廣播的宣傳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通過與村委會進行交流溝通,使其明確廣播的宣傳作用,在留守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中發(fā)揮著怎樣的意義,從而使其樹立正確意識,采用相應方法構建良好環(huán)境。例如,在留守兒童上下學時,可播放適宜音樂,使留守兒童在上下學期間消除寂寞感。又如,學校需要將音樂課程重視起來,通過引入相關設備、投入相應資金,構建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為學生欣賞音樂提供保障。由此可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構建良好的音樂鑒賞環(huán)境,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其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并對音樂進行有效鑒賞,從而為其健康成長與發(fā)展提供保障。
音樂鑒賞內容的選擇可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造成直接影響。而就目前情況來看,多數教師無法做到選擇適合的音樂欣賞內容。所以,音樂教學的效果無法真正發(fā)揮出來,因此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將音樂教學的效用最大限度發(fā)揮出來,教師就需將音樂欣賞內容的選擇重視起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音樂內容,確保留守兒童在聆聽音樂的同時,可以受到積極影響,樹立正確價值觀念。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情感激昂的音樂,包括但不限于《精忠報國》《中國功夫》《步步高》等,使學生在聆聽這些音樂的同時,樹立拼搏精神及意識。同時,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可以體現集體主義的音樂,例如《眾人劃槳開大船》,使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樹立團結意識并緩解孤獨感。由此可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內容進行巧妙選擇,可以使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解決,使其健康成長與發(fā)展,從而推動其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fā)展的人才。
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學生普遍具有好動的特點。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學習情況設計教學活動,使兒童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團隊的力量,緩解其孤獨感。而在長時間的實踐中發(fā)現,音樂表演活動可以達到這一目的,所以教師可以根據需要設計表演活動。
在開展表演活動前,教師需要根據自己對學生的了解,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確保每個小組中都有一些留守兒童及樂觀開朗的學生,在為留守兒童提供表演機會的同時,使其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學會與他人交往。通過表演活動,學生可以發(fā)現,音樂活動的魅力及樂趣,從而更加主動、積極參與其中。此外,留守兒童在社會中和家庭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教師需要與相關負責人取得聯系,通過構建良好的外圍環(huán)境,搭建表演平臺,使留守兒童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例如可以定期開展一些表演活動。
就目前情況來看,多數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為情感缺乏,只有做到對癥下藥,才可推動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與發(fā)展。因此,教師需將音樂的情感教育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根據留守兒童的特點進行巧妙引導。例如,教師可以構建良好的環(huán)境,使留守兒童感受到他人的關愛。又如,教師可以給予留守兒童適當引導,使其對周圍事物的愛在潛移默化中被激發(fā)出來。此外,針對留守兒童對父母常年不回家的不滿,教師可以開展我為父母送歌聲的活動,引導留守兒童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思念,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人世間的美好。由此可見,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推進情感教育可以使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意識和觀念,從而為其健康成長奠定良好基礎。但是,在開展情感教育活動時,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設計的情感教育活動可以將留守兒童的積極性及主動性調動起來,并使其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發(fā)揮出情感教育活動最大效用。
多數留守兒童是內向的,所以很多人無法了解留守兒童的想法,無法予以針對性引導。而音樂教育可以使留守兒童產生情感共鳴,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師需要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將敞開心扉作為根本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音樂教學的特點巧妙設計活動,使其愿意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
例如,教師可以引入革命類歌曲,使留守兒童在聆聽歌曲的同時產生愛國意識,感受革命歲月的艱辛,并形成現在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的想法,從而為其樹立正確意識提供保障。又如,教師可以引入親情類歌曲,使學生在聽歌的同時感受父母的愛,并在課后主動與父母進行交流溝通,對父母表達自己的關心。再如,教師可以引入青春類歌曲,使學生在聽歌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陽光的生活態(tài)度,為其健康成長與發(fā)展提供保障。教師還可以引入一些經典歌曲,使學生在聽這些歌曲的同時陶冶情操,從而形成審美意識及能力。同時,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空間、時間,并通過給予學生鼓勵,使其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使其敞開心扉,將音樂教學的效用真正發(fā)揮出來。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在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與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所以,需要教師將音樂教學充分利用起來。由于小學教育為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學生在此時形成的價值觀念及學習習慣可影響其終身,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采用科學化的手段幫助留守兒童敞開心扉,樹立正確的意識及觀念,從而為其成長與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教師也需要明確,每位教師的教學風格都是不同的,想要確保這些教學方法發(fā)揮出最大效用,就需對這些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并在探究實踐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