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夢霞
教育部印發(fā)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重要性:“數學教學應使學生從數學角度發(fā)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鍛煉問題解讀之能力。”由此可知,培養(yǎng)學生質疑精神與意識,是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小學數學課堂存在教學理念落后、教學形式單一、指導方法陳舊等問題。本文基于此背景,以優(yōu)化學生質疑能力為研討目標,結合部編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從質疑心理、意識、興趣、技巧四個維度出發(fā),探究培養(yǎng)小學生質疑能力的有效方式,旨在啟發(fā)一線教師。
良好的心理素養(yǎng)是學生做出質疑行為的先決性條件。而學生的積極學習心理源自輕松教學氛圍和師生深厚信任感,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師需注重師生關系的調和、培養(yǎng),改變傳統(tǒng)教學多教少學、以教代學的形式,將教師權威通過學、教比重重新分化,為學生塑造良師益友形象,使學生擺脫畏懼心理,與教師從心理上產生自然親近之感。教師還需根據小學生心理特征與發(fā)育水平,創(chuàng)設新穎富有趣味的教學情境,激勵學生專注聽講,全員參與,逐漸消除學生對數學教育的刻板印象[1]。學生在此類課堂中能打開心扉,勇于發(fā)言、質疑,與教師溝通、辯論,從而強化自身質疑心理與能力。
例如,部編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本課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鐘表時針、分針、秒針的位置正確讀出時間,掌握1min=60s,60min=1h時間單位換算規(guī)律,并能結合時間數值反推圖像,初步建立數形結合思想。為了通過圖片與數值的差異性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教師將可撥動的鐘表帶入課堂,請學生掌握讀時間要領后做游戲,隨機調整時間,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課堂氛圍輕松愉快。在此情境下,教師細心發(fā)現學生讀數與撥動鐘表的數值差異,帶頭質疑:“同學們看一看,這樣撥對嗎?”學生根據教師指引開動腦筋質疑。該活動集觀察、實踐、質疑于一體,質疑能力培養(yǎng)教育過渡自然,學生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問題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活用問題工具,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誘發(fā)學生質疑意識,促使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分析問題,質疑看法,產生個人見解,再以真實答案檢驗自身質疑準確度,使學生言之有物,把握質疑精神之精髓,規(guī)避為了質疑而質疑的教學現象。小學生看待問題的方式流于表面,對事物的判斷往往非黑即白[2]。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對質疑精神的應用情境做出教育滲透,使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判斷質疑行為,提升質疑質量。
以部編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測量》一課為例。該課程教學集實踐活動與理論知識于一體,教師需將測量工具帶入教室,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展開測量探究,從中分析實物測量的要領,認識長度測量單位之間的換算規(guī)律與估計的重要性,掌握長度換算公式可以簡寫為:10cm=1dm,10dm=1m,100cm=1m。學生掌握正確測量要領后,教師在學生測量課桌前提出問題:“測量前,我們先估量一下這個桌子的寬有多長?”學生通過肉眼判斷報出數字,在25 至50 厘米之間不等,差異較大。教師請學生展開測量并比較誰的答案最貼近真實情況,請該同學分享心得。在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引導下,學生質疑意識得以充分激活,積極參與到教學討論中,從辯論過程中收獲正確預判、估算經驗。
興趣為教育之本。質疑思維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教育,需學生自覺、自主、自發(fā)地展開心理活動,踐行質疑行為,方能達到教育目的。因此,小學教師應善于掌握小學生心理特征,運用多元化手段激活學生積極學習心理,促使學生提升質疑興趣。趣味問答正是激活學生質疑思維的有力手段[3]。
例如,部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本課教學內容旨在讓學生通過多種解題方法靈活解讀中國古代數學問題“雞兔同籠”,通過解題思路的多元性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數學思維。教師可以通過趣味課堂問答來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通過對他人解答思路的預算和質疑強化學生質疑能力。因此,教師在正式教學運算技巧前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思考空間,向學生提問:“現有雞兔同籠,35個頭,94 個腳,你認為這個題能用哪些方法來解答?”學生大膽嘗試,提出了“繪圖法”這一窮舉方法,立刻有學生質疑:“如果數量很大,并不適合這個方法?!蓖ㄟ^相互質疑與思考,學生逐漸探索出雞兔同籠問題的可行性解答方法。此時,教師要介紹古人解答“雞兔同籠問題”的不同方法,提出“古人所用的方法與你的方法有何區(qū)別?”的問題,使學生質疑興趣得以激活。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所學數學知識進行質疑,使之能夠在課堂問答中萌生質疑興趣,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和代數方法的一般性,了解我國古代數學的光輝成就。
小學生思維正處于被動接受時期,難以從問題中自主萌生質疑思維。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思想上的鋪墊,引導學生一步一步邁向質疑之門。科學、系統(tǒng)的質疑教學技巧是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關鍵[4]。教師需要讓學生領會:質疑精神不等于質疑一切,質疑也分好壞,需分情境與場合。在學生掌握質疑的動因與分寸后,教師再予以一定思路點撥,學生能迅速抓住思維重點,養(yǎng)成正確的質疑路徑與思考習慣,能分場合、分情況、有理有據地闡釋自身疑問,提升質疑有效性。
以部編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位置與方向(二)》一課為例。本課教學旨在通過對參照物與尋找物之間的位置與距離判斷,幫助學生正確描述物品位置,體會實用知識的形成過程,構建數形結合思維。首先,教師呈現地圖,以圖書館和醫(yī)院位置舉例,讓學生結合具體情景找準觀測點,表達自己對方位的疑惑,提出相應的問題,初步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情況,也對確定位置的方法有基本了解。其次,教師要強化客觀指導,將問題“醫(yī)院在圖書館的東偏北45°方向,請問圖書館在醫(yī)院的哪個方向?”的答案下放至學習小組,請學生相互核對答案,對于錯誤答案內部解決、內部消化,調動學生的質疑興趣。部分學生在了解質疑精神后存在亂抬杠現象,不分青紅皂白地質疑,教師不宜打壓或反對,應將判斷權移交給學生,以質疑對抗質疑,使學生心悅誠服,注意質疑的動因與分寸。最后,教師指導學生利用觀測點確定位置,利用貼近現實的“救護車最佳行進路線”問題,引發(fā)學生的質疑,逐步指導學生通過質疑找準觀測點,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位置,讓學生在掌握質疑技巧的同時,能夠準確描述任意角度的方向。
打破原有思維定式,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并形成求異思維,是質疑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前提。小學生正處在思維發(fā)展和身心素質發(fā)展的關鍵階段,一般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在質疑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思維定式的影響[5]。因此,教師要通過開展多元思維訓練活動,拓展質疑空間,使學生能夠脫離原有的思維定式限制,形成良好的質疑精神。思維訓練旨在利用不同的思維訓練活動,避免學生孤立數學內容之間的關聯性,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拓寬數學質疑空間,促進質疑能力進一步提升。
例如,在部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數與形》,“數與形”是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引導學生探究“數、形”之間的聯系,探索解題規(guī)律。教師應當借助“數、形”之間的聯系,開展多元化思維訓練活動,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在寬泛的質疑空間內,初步了解“數形結合”思想,在質疑中體驗數學思想的實際應用價值。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上學到校、放學回家”問題,引導學生借助圖形直觀了解離家時間與離家距離的關系,利用“數與形”分析復雜的代數問題。其次,圍繞與圖形有關的數學問題,設計思維訓練活動,讓學生思考圖形和算式各部分的關系,探究各類數量變化所引起的“連鎖反應”,利用新舊知識聯系,合理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拓寬質疑空間,讓學生能夠多角度、全方位進行質疑,向教師提出有關“數與形”的問題,關注圖形與數學的關系。此時,教師要結合“上學到校、放學回家”問題,注意解答學生的疑惑,根據學生在思維訓練中的表現,解讀用“數形結合”方法解決問題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數形結合”思想,提高其質疑能力。最后,教師要將質疑能力培養(yǎng)與思維訓練進行融合,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數學學科特點,利用“數形轉化”訓練,拓寬學生的質疑空間,使他們能夠提出深刻、有價值的問題,在質疑中完善自我數學知識體系,促進質疑能力提升。
小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偏差。而堅持循循善誘,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使之身處一種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中,可以幫助其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達到樂于思考、敢于質疑的境界,從而體驗質疑帶來的樂趣[6]。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在教學中傾注愛心和耐心,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學習、思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其的關注,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勇敢地進行質疑。
例如,部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生活與百分數》,該部分圍繞合理存款方案的活動,開展利息計算活動,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和解決百分數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從利息計算方法入手,堅持循循善誘,指導學生在感悟數學應用價值的基礎上進行質疑,體驗質疑的樂趣。教師可以利用不同的“理財問題”引發(fā)學生對百分數問題的關注,使之懂得活期、定期存款利率對理財狀況的影響,并產生對不同理財手段的質疑。然后,教師板書“存款、生活中的百分數”,利用現階段銀行公布的利率,指導學生計算不同存款在不同理財方式下的利息收益情況,鼓勵學生在收集信息、計算利息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記錄自己遇到的問題,勇敢向教師進行提問,以循循善誘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使之通過分析、思考、內化,體驗質疑的樂趣。教師根據學生的利息收益計算情況,解讀不同理財方式,介紹生活與百分數之間的密切關聯,采用語言的激勵、手勢的肯定、眼神的默許等手段,對學生的質疑表示認同,使學生能夠勇氣倍增,通過收集信息、計算利息,開闊數學學習眼界,明白理財的重要性,也懂得了百分數“無處不在”,讓學生體驗質疑帶來的樂趣,感悟數學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籠統(tǒng)概念。培養(yǎng)小學生質疑能力可以從質疑心理、意識、興趣、方法四個維度逐步滲透、優(yōu)化。教師需要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獲取心理信任,利用課堂探究活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建立問答交流,加強客觀指導,從而優(yōu)化學生質疑能力。一線教學情況存在個體差異,要落實質疑教學,提升教育效果,還需要教師從真實學情出發(fā),因地制宜地修改教學策略,使教學效果貼合教育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