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桐銘
(三亞理工職業(yè)學院 海南 三亞 572022)
當前,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培養(yǎng)方向并不明確,不知道孩子擅長什么,恨不能把興趣班報滿。而戲劇課程的開設很好地解決了家長的煩惱,因為戲劇的綜合性較強,融合了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元素,將其引入幼兒教育活動當中不僅有助于強化幼兒的藝術素養(yǎng),而且還能拓展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途徑,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傳統(tǒng)文化的探索欲望。而區(qū)域活動對于兒童來說是重要的學習與發(fā)展途徑,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因此,對于廣大幼兒教育者來說,當務之急就是實現(xiàn)戲劇課程與區(qū)域活動的深度結合,通過戲劇課程豐富區(qū)域活動的組織形式,通過區(qū)域活動更好地滲透戲劇內容,從而實現(xiàn)幼兒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戲劇是演員通過角色扮演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的一種演出形式,融合了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元素,人們通過戲劇表演能夠對生活或者社會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引發(fā)情感共鳴。區(qū)域活動作為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形式,在幼兒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區(qū)域活動中,教師將整體活動分成若干部分,幼兒能夠進行自主選擇,并和同樣選擇該項活動的同伴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活動效率,也可以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將兒童戲劇課程與區(qū)域活動有機結合,有效地彌補了戲劇課程探索性不足的短板,為孩子提供了趣味性的探索空間,也為區(qū)域活動提供了很好的主題,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快樂體驗,也讓孩子在娛樂的同時掌握關于戲劇的相關知識,這對強化幼兒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主探究意識是極為有利的[1]。
教師在組織區(qū)域活動時給孩子確定主題,能夠避免區(qū)域活動的盲目性,保證幼兒在獲得實踐機會的基礎上明確發(fā)展方向,從而增強區(qū)域活動的實效性。而戲劇作為表演主題之一,恰好為區(qū)域活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在實際活動當中,教師可以安排戲劇交流活動,組織小型戲劇演出交流,讓孩子的戲劇課程學習有了階段性目標,以促進孩子的進步。由于戲劇表演大多需要特殊的舞臺和燈光布置,幼兒園很難具備那樣的條件,所以教師可以安排貼近日常、貼近生活的戲劇主題,讓幼兒在平常的環(huán)境中展開戲劇表演,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對區(qū)域活動的主題把控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研究表明幼兒的積極參與是理解戲劇、表演戲劇的前提基礎。幼兒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體驗角色扮演本身的樂趣,還可以展現(xiàn)自己的表演天賦,滿足孩子的情感表達。另外,通過戲劇表演活動,能夠為孩子提供有效互動與合作的機會,在強化合作能力與溝通能力的同時,也能引導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與此同時,在戲劇表演活動當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務或職責,這可以增強其責任感。比如,當一部戲劇的小導演需要對情節(jié)和角色進行統(tǒng)籌,可以大大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哪怕只是完成幾句臺詞的設計、一個小角色的演出,也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身上肩負的使命感、責任感是除了自己之外別人無法替代的,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由此可見,不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將兒童戲劇課程與區(qū)域活動進行有機結合都是必要且可行的,廣大幼兒教育者必須對二者的融合發(fā)展予以高度關注。
繪本有著豐富的內容,能夠為戲劇課程與區(qū)域活動的融合提供多樣性的主題。比如金果果悅讀繪本館得到了幼兒和家長的一致追捧和好評,繪本中不論是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還是可愛的角色形象,都適合成為兒童戲劇課程的教材,也適合成為兒童戲劇的編排素材。繪本中不僅有文字,還有豐富的圖畫內容,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這給孩子的戲劇表演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前提條件[2]。當幼兒在表演戲劇時會想起看過的繪本中的圖畫和有意思的臺詞,可以更好更完整地展現(xiàn)故事。當幼兒用語言復述出來時,自然而然地也更能夠代入感情,戲劇演出也會更加成功。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進行繪本劇本評選活動,讓幼兒挑選最喜愛的劇本,對于得票最高的劇本可以進行全面布置的戲劇展演。
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點不同,選出的繪本風格自然也不同。比如女孩可能更加喜歡輕松愉快的治愈小故事,男孩大多數喜歡有打斗情節(jié)或者矛盾點多的劇本,在這種時候,區(qū)域活動就發(fā)揮了關鍵性作用。教師不應該強求孩子選擇自己不喜歡的繪本故事,而是需要以孩子興趣為出發(fā)點,讓孩子自主確立活動主題,以此提高幼兒的參與度。在區(qū)域活動之后,教師可以讓不同組別的戲劇排演依次進行成果展示,適當激起孩子的好勝心,促進孩子對戲劇的自主性學習探究。另外,教師的引導也必不可少。幼兒年紀有限,沒有完全的組織統(tǒng)籌能力,教師仍然要承擔最高負責人的角色。孩子對劇本臺詞的理解力也存在局限,因此教師也要及時給孩子講解劇本臺詞的含義和背后所蘊含的道理。
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給予孩子自主權,也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意識。孩子是舞臺上的主角,要讓孩子的表演不能只是“被安排”,要讓孩子對戲劇有自己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幼兒年齡有限,教師要盡可能多地進行引導,給孩子提供可能的思路,讓孩子在基本的戲劇框架內通過豐富的想象力自由發(fā)揮,給孩子創(chuàng)作的空間。在孩子有想法或者創(chuàng)造出生動的戲劇橋段后,教師要及時贊美表揚,切忌打消孩子的積極性,這才是培養(yǎng)孩子的長遠之道[3]。
戲劇可以按照繪本編排,也可以按照幼兒的想象來改編繪本,只要不偏離核心的故事意義就可以。后者是當下被大力推崇的,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像《動物職業(yè)介紹所》這種幼兒戲劇的角色較多,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給每個角色設計一個出彩的點,比如在所長大猩猩給其他動物介紹工作的時候可以增加一些笑料。還有一點就是戲劇的矛盾,可以讓孩子們思考怎么給戲劇增加矛盾,是介紹的過程還是后續(xù)的補充內容,比如青蛙當了游泳教練又覺得沒意思,便想和袋鼠交換職業(yè),這些矛盾點都會讓戲劇多些有趣的轉折和起伏。
在戲劇表演中有對白、韻律舞蹈等多種元素,對于年紀較小的孩子要在戲劇中多添加韻律舞蹈這樣的元素。孩子年齡尚小,會對形象的東西更敏感。哈佛大學的戲劇課程曾提到過:一個人在社會群體中的參與感取決于他的幸福度。而在戲劇課程中,不管是對劇本的學習了解、品味,還是情節(jié)的創(chuàng)設以及戲劇的最終演出,都能夠給予不同的孩子很多機會,為其展示自我提供足夠的空間。因此,在課程進行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孩子自由討論的時間,讓孩子將不敢表達的內容傳遞給同伴并獲得同伴的支持,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而且還能達到集思廣益的目的。
區(qū)域活動的韻律舞蹈表演要結合幼兒的特點,安排多種類型的律動舞蹈,教師先幫幼兒選擇合適舞蹈的少兒音樂舞曲,再播放給少兒聽,讓其自主選擇。孩子選擇好聽的音樂后,教師根據孩子的選擇和音樂的類型編排舞蹈,既要保證舞蹈動作不太難完成,畢竟這只是戲劇的一部分,也要保證不能過于無聊。另外,對于多人舞蹈編排,教師一定要從舞蹈隊形、動作等多方面考慮到每一個孩子[4],可以將廣播操和現(xiàn)代舞中的基本動作融入舞蹈之中。最后一步便是結合每個孩子所演的角色對舞蹈動作進行個性化編排,并將舞蹈自然融入整部戲劇之中。
例如,《螞蟻和西瓜》是一本極具趣味性的圖畫書,本書以輕松、幽默為主基調,沒有成人戲劇的突出矛盾,讓年紀小的幼兒由此開始非常合適。因此,教師可以讓孩子選擇角色或者旁白,并為幼兒編排韻律舞蹈,尤其為扮演小花小草的配角編排韻律舞蹈,以增強所有孩子的參與感。
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戲劇主題選擇時,要把握戲劇主題的教育意義,據此進行區(qū)域活動的具體安排。教師綜合幼兒在創(chuàng)意表演時會遇到的問題和有可能不理解的地方進行區(qū)域劃分,并設計能減少問題出現(xiàn)的最優(yōu)方案。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體悟出該活動意義,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或學會思考問題。
區(qū)域活動的材料也是準備工作的必備要素,這些東西就像成人戲劇中的道具,是必不可少的。既能讓孩子更好地理解戲劇,也可以很好地還原場景,增強演戲的真實感。另外,區(qū)域活動的地點選擇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盡量選擇寬敞、安全的室內場地,確保孩子的安全是首要任務。關于角色的還原,教師需要精心挑選一些小飾品給孩子。例如,教師可以給《植物化妝舞會中》準備一些樹葉和枝條讓幼兒自己還原角色,也可以打印圖片做成面具,讓幼兒更有體驗感,教師還可以準備一些飾品供幼兒自由裝扮,這也是提高幼兒審美能力的一個機會。再以《植物化妝舞會中》為例,不同區(qū)域活動可以提供不同創(chuàng)意材料,后期不同組別也可以自由交換游戲材料。
戲劇教育是注重個性化培養(yǎng)的課程。戲劇融合了多個領域的知識,而不同孩子的擅長之處與興趣點均不同,教師要在戲劇編排中有側重點,以突出孩子的優(yōu)勢,以區(qū)域活動的形式讓幼兒在娛樂中體驗戲劇角色,發(fā)展個性專長。如果將不同個性的孩子雜糅在一起而沒有重點地進行培養(yǎng),只是單一地講述戲劇專業(yè)知識,不僅難以獲得理想的活動效果,而且還會挫傷幼兒的積極性。鑒于此,廣大教師必須讓孩子在自己的領域中找到歸屬感,變得自信并渴望表達,向往舞臺,這樣才能達到兒童戲劇課程的終極目的。另外,教師也不能強求所有孩子都愛上舞臺表演,這是因為每個人性格不同,有外向自然也有內向。對于外向的孩子,教師應該多給他們表演的機會,而針對內向的孩子,教師可以安排他們做幕后的協(xié)調工作,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幼兒的個人優(yōu)勢,從而滿足其個性化發(fā)展需要。
有人會有疑問,為什么有的孩子對表演沒有興趣還要上戲劇課程?其實,戲劇課程不只培養(yǎng)孩子的表演能力,還可以教會孩子設計劇本、設計角色甚至設計臺詞。有的孩子想象力豐富,適合對戲劇情節(jié)進行設計,而有的孩子語言天賦極高,適合對臺詞進行研究,這些都是兒童戲劇課程可以提供給孩子的鍛煉機會。因此,兒童教師不應該強制給孩子安排任務,而是應該結合其性格進行引導,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點和特長,讓孩子少走彎路[5]。在孩子現(xiàn)有的表達能力之上,對孩子進行適當引導,支持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論是否切合實際,都要鼓勵孩子發(fā)揮想象力,教師的鼓勵式教育在未來肯定會成為幼兒進步成功的關鍵。
綜上所述,加強兒童戲劇課程與區(qū)域活動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夠豐富幼兒教育形式,而且還能強化幼兒的綜合素質,這對實現(xiàn)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廣大幼兒教育者必須認識到二者融合的重要性與可行性,從多個方面入手,不斷拓寬二者的融合渠道,這樣才能更好地助力幼兒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