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卉 王甜甜
“一斧落地兩喳開,你是對手上場來!”夏日的夜晚,長陽資丘鎮(zhèn)非遺傳習所熱鬧非凡,歌師擊鼓叫歌,一旁群眾踏著輕快的鼓點起舞。這是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資丘民族文化館館長劉光菊致力呵護非遺、傳承土家文化的一個場景。
30多年來,劉光菊通過建設基地、辦藝術節(jié)、創(chuàng)新節(jié)目內容、推進非遺進課堂等多種形式,將土家撒葉兒嗬、南曲、花鼓子等民族文化發(fā)揚光大,已培育4000余名民間藝人、6000余名民族文化“小傳人”以及67支民間藝術團,讓土家族民族文化走出武陵山區(qū)、走向全國各地,資丘鎮(zhèn)也連續(xù)兩屆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
劉光菊扎根偏遠山區(qū),用心培養(yǎng)非遺傳人、用情傳承非遺文化、用力播撒非遺種子,歷經33年初心不改,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文化愚公”。近年來,她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全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荊楚楷?!蹦甓热宋锏榷囗棙s譽稱號。
1990年,20歲的土家族姑娘劉光菊,放棄了待遇好、環(huán)境優(yōu)的工作,懷揣著對民族文化的熱愛與執(zhí)著,留在了長陽資丘鎮(zhèn)這片熱土。
劉光菊所在的資丘民族文化館,既是文化站,又是宣傳文化中心。當時資丘民族文化館僅有2名工作人員,于是她身兼數職,既當資料員、統(tǒng)計員,又當財務員、解說員;不僅要做幕后組織工作,有時還要上臺演出。
工作雖然辛苦,可劉光菊甘之如飴。她的丈夫黃文勝回憶,兒子剛滿月,她就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工作,帶隊參加全縣農村文藝匯演。從劉光菊進劇場的那刻起,孩子整整7個小時沒吃上奶,餓得大哭?!拔冶е⒆訌目h城的東頭走到西頭來尋她,一直等到她把演員們全部安排妥當才出來??吹今唏僦械暮⒆?,光菊淚如雨下。”黃文勝說。
2013年,劉光菊接任資丘民族文化館館長。在幾次調研中,她發(fā)現非遺文化傳承事業(yè)面臨人才斷檔、青黃不接的境況。被稱作武陵山“納西古樂”的南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但因主要靠口傳心授,加之彈唱難度大、學習人數少,南曲一度面臨失傳的危險;撒葉兒嗬是土家族歌舞,同樣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因很多傳人在外務工、難以全身心投入傳承事業(yè)而日漸衰微。
劉光菊一邊走訪調研,一邊深入思考:如何傳承和創(chuàng)新,進一步將民間文化發(fā)揚光大?老一輩非遺傳承人漸漸老去,如何培養(yǎng)年輕一代的非遺人才?
“要傳承和發(fā)展非遺文化,傳承人的保護和培養(yǎng)是關鍵和核心?!眲⒐饩諣孔×藗鞒蟹沁z文化的“牛鼻子”。
此后,劉光菊一邊多方奔走呼吁,一邊推動機制創(chuàng)新。一方面,她發(fā)起“最美文化員”“最美非遺傳人”“最美民間文藝團隊”等大眾投票活動,給當選人員頒發(fā)證書、獎金。同時,她還積極為藝術從業(yè)者評定職稱和晉級提供平臺,在她的努力下,資丘鎮(zhèn)的農民也能參與藝術職稱評定。另一方面,劉光菊提出《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提案》,建議通過提高傳承經費標準、建立土家文化傳習基地、建立“土家民族文化進校園、民間藝人上講臺”政策機制等措施,培養(yǎng)民族非遺文化傳承人。在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和文化部門的支持下,劉光菊的一系列意見建議,先后變?yōu)楝F實。
目前,資丘鎮(zhèn)已有特級、高級、中級、初級鼓師47名,南曲大師、高級南曲藝人、中級南曲藝人33名,各類民間藝人4000多名,更有67支民間藝術團的演出遍及全國各地。紅紅火火的民間藝術傳承,在資丘鎮(zhèn)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
資丘鎮(zhèn)被譽為土家文化“三江源”,這里傳承著豐富多樣的民族特色文化,更有10余種民族文化入選非遺。
擔任館長10年來,劉光菊帶領同事們一起建起民族文化展廳,創(chuàng)新民族文化藝術節(jié),讓南曲進京演出……多種民間藝術從小眾走向大眾,在資丘鎮(zhèn)激起了全民參與、全民傳承的熱潮。
2015年9月28日是劉光菊銘刻在心的日子。那一天,民族文化展廳在資丘民族文化館正式開放參觀。這是劉光菊多方籌措資金、傾注心血建成的,也是對土家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從那天起,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只要聽說民族文化展廳來客人需要講解,劉光菊和其他兩名同事就會立即趕到。如今,資丘民族文化館成了資丘這座偏遠小鎮(zhèn)上最熱鬧的地方,先后接待過來自全國各地的4萬多名訪客。資丘民族文化館也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示范基地”等。
藝術的生命力在于創(chuàng)新,民族文化也不例外。劉光菊帶領團隊對南曲結構大膽調整,加入渭腔、數板等曲牌,增加女聲獨唱和輪唱等,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呈現方式更加貼近現代審美。
劉光菊與骨干藝人精心打造的南曲節(jié)目《漁家樂》在“湖北省首屆社會文藝團隊展演”中斬獲金獎。為讓長陽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四處綻放,她多次帶領團隊在“全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周”“海峽兩岸記者研討會”上演出,還登上中央音樂學院演出大廳,與各族精英學子共唱民族團結之歌。
山歌、南曲、撒葉兒嗬、花鼓子、九子鞭……2022年12月20日,第47屆資丘鎮(zhèn)民族文化藝術節(jié)暨非遺展演活動在資丘文化廣場開幕,13個具有土家特色的節(jié)目熱鬧上演,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已經舉辦了47屆的資丘鎮(zhèn)民族文化藝術節(jié),是宜昌市十佳群眾文化品牌。在藝術節(jié)的帶動下,一大批年輕人陸續(xù)加入文化傳承的行列。
“藝術節(jié)是土家人自己的節(jié)日?!眲⒐饩战榻B,每年定好主題后,資丘鎮(zhèn)20個村(居)和鎮(zhèn)上的單位、學校都會踴躍報名出節(jié)目。在家的民間藝人放下鋤頭,在外的生意人暫停生意專程回來,投身屬于他們的節(jié)日慶典。
近幾年,藝術節(jié)的名聲越來越大,每年都會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專程前來觀賞。有一年,藝術節(jié)共有53個節(jié)目進行展演,上午演完下午演,頭天演完第二天接著演,晚上還有篝火晚會,前來觀看的群眾達上萬人。
如今,資丘鎮(zhèn)民族文化藝術節(jié)也成為湖北省群眾文化的一塊“活”招牌,得到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媒體的多次報道。成績和榮譽的背后,傾注的是劉光菊和同事們的智慧和汗水,凝聚的是她對民族文化事業(yè)的無限熱愛和執(zhí)著追求。
“春去夏來,不覺又是秋,柳林河下一小舟,漁翁撒網站立在船頭……”這是長陽南曲《漁家樂》中的一段唱詞,婉轉悠揚。數十年前,長陽資丘鎮(zhèn)的村民們逢年過節(jié)、勞動之余都離不開動聽的南曲。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會唱南曲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怎樣永久地傳承下去?劉光菊思忖,必須要讓非遺文化進校園,讓孩子們從小就學習,耳濡目染。
要進課堂,就要有標準化的教材。2013年,劉光菊開始組織專家和民間藝人、傳承人共同編寫“土家撒葉兒嗬五大件”教材。為了把教材編好,劉光菊跟大家一起走村串巷,一點一點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間的土家撒葉兒嗬舞蹈元素,并反復打磨、完善,直到2017年才完全定版。
劉光菊還與長陽縣非遺保護中心、華中師范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在華中師范大學VR技術的支撐下,推出“撒葉兒嗬動漫互動版”三維教學視頻,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從此把民間文化教材通過真人模擬技術引進課堂,可復制、可推廣,打破地域限制,闖出一條非遺傳承新路徑。
如今的資丘鎮(zhèn),校園里時常響起悠揚的南曲聲,會唱南曲的孩子也越來越多,這與劉光菊數十年如一日地推進“土家民族文化進校園、民間藝人上講臺”分不開。
11歲的田語陽是劉光菊培養(yǎng)的“非遺小傳人”之一。3年前,劉光菊和非遺傳承人在資丘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時,發(fā)現性格內向的田語陽頗有天賦,居然一學就會。在劉光菊和非遺傳承人的教導下,田語陽深深愛上了撒葉兒嗬,并且多次登臺表演。小語陽第一次參加演出時,稚嫩卻富有靈氣的表演便贏得了滿場掌聲,但因為生性內向,在表演結束后,面對眾人的夸獎,他顯得不知所措。為了讓孩子不再膽怯,劉光菊帶著田語陽到各地演出,在一次次表演中,孩子慢慢變得自信,逐漸開朗起來。
在資丘鎮(zhèn),小學每周一、中學每周二,孩子們都要上非遺文化課。劉光菊嚴格篩選出15名優(yōu)秀民間藝人,進駐校園教授撒葉兒嗬、南曲等傳統(tǒng)歌舞,累計培養(yǎng)出6000多名民族文化“小傳人”。
現在,很多資丘人有了空不玩手機而是彈三弦,就連小孩子也能熟練地擊鼓叫歌。古老的土家傳統(tǒng)文化,正在資丘煥發(fā)出新光彩。資丘鎮(zhèn)也連續(xù)獲評2018—2020年度、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劉光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有時候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忙著忙著就在案牘邊睡去。
“一輩子做好土家文化傳承這一件事,我無怨無悔?!闭驹谛碌钠瘘c上,劉光菊有了更遠大的目標。她說:“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強調,我們這個時代,國家繁榮、社會平安穩(wěn)定,有傳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我要用一生去講好土家族的文化故事,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xù)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薄?/p>
(作者單位:湖北日報社;湖北省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