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娜
(羅甸縣林業(yè)局,貴州 羅甸 550100)
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屬于山茶科、山茶屬、金花茶組,貴州金花茶種之一,是國家級保護植物,且按地域命名,為最北緣種,被譽為“東方神茶”“植物界大熊貓”“茶族皇后”。金花茶作為我國特有珍稀瀕危藥用植物之一,是集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于一身的優(yōu)良樹種,具有觀賞,經(jīng)濟實用、藥用和科研價值。金花茶組植物中黃銅類物質(zhì)含量豐富、含有許多抗氧化成分,如茶多糖,本發(fā)明降脂肪,具有降脂,抑菌,抗氧化,抗過敏等功效、抗腫瘤等作用,市場發(fā)展前景廣闊[1,2]。
貴州金花茶是一種寶貴的花茶組植物區(qū)系,具有較高耐寒性[3],據(jù)最近調(diào)查,由于過度采花利用已導致野生資源樹勢衰退,目前在羅甸縣僅存50多株。
貴州金花茶主要集中分布在貴州省羅甸縣茂井鎮(zhèn)大亭社區(qū)的田壩村、亭西村和大亭村,分布面積約3.65 hm2,土壤類型為磚紅壤,海拔550~1 020 m。茂井鎮(zhèn)大亭社區(qū)為中山低河谷地,境內(nèi)的老山大坪海拔1 400.6 m。年均氣溫16℃~22.5℃,最熱7 月平均氣溫25.4℃,最冷1 月平均氣溫6.7℃,絕對高溫40℃,絕對低溫-6℃,冬季有霜凍,無霜期300 d,且≥10℃年積溫5 365.3℃;年降水量1 450 mm,多集中于3 月—9月。貴州金花茶已在羅甸縣茂井鎮(zhèn)大亭社區(qū)有上億年的生長歷史,其他縣市基本已經(jīng)絕跡,有“活化石”之稱。
貴州金花茶屬灌木或者小喬木,樹高150~300 cm,葉薄呈革質(zhì)或為近膜質(zhì)、橢圓形、長6~10 cm、寬3.5~5.5 cm、頂端具短尖、尖而鈍,基部闊楔形、有時近于圓形,上面干后綠,微有光澤,下半部無毛,具有微妙的黑腺點;葉背白色或微黃色,背面暗褐色,具條紋狀紋理。側(cè)脈5.6 條左右,葉緣波狀或細齒狀。邊緣具鈍鋸齒,柄長7~12 mm?;ㄐ驗閭惴靠偁罨ㄐ颍瑔紊敹酥??;S色,直徑2.5~4.5 cm,總苞片4~5枚,卵形,長1~2 mm;花萼5,卵形,長4~5 mm,先端圓;花冠鐘狀,近圓筒形或闊倒三角形,頂端漸尖,無齒。花瓣7~8枚,卵圓形,長1.0~1.5 cm,寬1.2~1.5 cm,無毛,先端圓,基部連3~4 cm;花柱3 根,長達1.3 cm,無毛,蒴果扁球形,果皮薄,種子近球形、棕色。
金花茶喜陰雨,多生長在50~800 m的丘陵和低矮陰濕雜木林和灌木林中,每年10月下旬—翌年1月上旬結(jié)果,2次抽梢期分別為3 月—4 月與9 月—10 月,花芽分化期為6 月—7月,花期為11 月—翌年3 月,盛花期為2 月—3 月,休眠期為深秋后。
金花茶種子需要在果實開裂前采收,平鋪在通風的室內(nèi)約20 cm 厚,每天翻動1 次,3~5 d 后剝開果殼,取出種子放入800 倍多菌靈水溶液浸泡20 min 殺菌,晾干砂藏。砂濕度以6%為宜。3月播種,發(fā)芽率最高,幼苗健壯。
選取0.5~1 年生頂芽飽滿、長10~20 cm 的含有2~4 片葉片完全木質(zhì)化的枝條,用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處理后插入基質(zhì)中進行扦插成苗。
嫁接育苗可以充分利用砧木植株個體的成熟效應,使嫁接植株生長旺盛,提早開花結(jié)實。采用半木質(zhì)化至木質(zhì)化接穗、嫁接溫度25℃左右、相對光照強度15%~25%、空氣相對濕度85%~90%,較利于金花茶嫁接苗的成活。采用越南油茶種子培育芽苗砧進行嫁接,嫁接后75 d 剪除砧木萌芽并留葉2 片,待30 d 后再剪除全部砧木萌芽,成活率可達99%。5月—6月嫁接較好,成活率在82.0%~95.7%。
組織快繁是獲得大量優(yōu)質(zhì)種苗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種質(zhì)資源保存的重要手段。當前,金花茶組培研究的外植體有種子、幼苗的嫩芽、成年樹的嫩莖或葉片等,增殖途徑有胚狀體增殖、愈傷組織增殖及腋芽增殖。
在造林整地之前要清理造林地,以利于造林整地、造林施工、造林管理,并為新造林的苗木營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造林地中的雜草不僅會滋生大量的有害生物,還會從土壤中汲取養(yǎng)分,導致茶葉的生長速度下降。在3 月中旬進行人工除草,7月中和10月初進行3次機械除草,集水區(qū)的林地清理采取條形清理,并與整地配合進行。
在播種前1 個月,最好是1 月前后采取條形開挖法提前進行整地可以使土壤完全成熟,對造林成活率和幼苗生長都有很大的幫助。在播種前施用有機基肥,從10 月到來年3 月是最好的時期,將有機基肥與土壤混合均勻。
以單株栽植金花茶樹,栽植的樹穴尺寸60 cm×60 cm×30 cm。在除草的同時,對金花茶樹栽植的土壤進行松土,在根部到樹干15~20 cm的地方,挖掘到樹冠的倒影,鋤松土壤,深度15~10 cm,由淺到深,1年2次,其中3月中旬1次、8月底1 次。松土能促進茶樹根系的生長,使其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營養(yǎng),加快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也能為微生物提供合適的活動場所。同時,在土壤含水量太高的情況下,松土可以迅速地將水分蒸發(fā),為金花茶提供更適宜的生長條件。
每2 年施肥6 次,第1 次施0.25 kg,第2 次施0.75 kg,3~4次均施用1.5 kg,5~6 次均施用2 kg。施肥時,應在植株左右兩邊的樹冠邊緣挖一條深不少于30 cm 的溝槽,把肥料撒到溝里,用土埋起來。保證土壤濕潤,但不能有水。在春、夏季節(jié),營養(yǎng)生長和繁殖生長旺盛,需要適量灌溉,金花茶喜歡微酸性的土壤。因此,首先對其在8 月底進行1 次水肥處理,在此基礎上添加少量的硫酸鹽粉;其次,及時追肥,主要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春末發(fā)芽期之前,施花生麩和復合肥。第2 次是在花蕾形成的6 月進行,第3 次是9 月追肥,正是幼芽發(fā)育時,追肥的重點是磷、鉀。采用這種施肥方式可以提高茶葉的產(chǎn)量。
每年12 月—翌年3 月是金花茶開花的季節(jié),為使花卉得到更好的營養(yǎng),應適時修剪病枝、枯枝、多余的交叉及繁雜的枝條,修剪要干凈,使切口平滑,不留多余的殘渣。修剪順序為從內(nèi)往外,從下往上,可使修剪工作井然有序,不留下任何一根多余的枝條。
金花茶成熟(4 年)后開花較多,7 月—8 月開始出現(xiàn)花蕾,這時可按花芽生長和花蕾分布情況進行除花,主要去除弱枝花蕾、過密花蕾及幼芽不正?;ɡ?,以保證花蕾分布合理、營養(yǎng)充分。
4.1.1 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為害金花茶樹的葉子,損害新葉和茶樹。通常損害金花茶樹的葉尖或葉緣,受傷后葉片會出現(xiàn)灰棕色或深棕色的斑點,然后慢慢地變大,形成一個黑色的圓環(huán)。
防治方法:在春梢期用1%波爾多溶液進行防治,在6月—9月,每月用1%波爾多溶液進行防治。
4.1.2 白絹病
白絹病發(fā)生于金花茶苗期。發(fā)病初期,幼苗根部呈淡棕色,后期擴展為深棕色,病斑上有白色菌絲。如不及時治療,病斑將逐漸腐爛,最終導致金花茶苗倒伏、死亡。
防治方法:將10 kg的砂土、500 g 70%五氯硝基苯可濕粉混合,然后將混合好的砂子灑在金花茶樹的四周進行殺菌。
4.1.3 煤煙病
一般發(fā)生在抽芽、抽芽、抽穗,以蚜蟲為主要誘因。在發(fā)病初期,葉面上會出現(xiàn)一層深棕色的霉點,然后慢慢轉(zhuǎn)化為黑色的煤灰,從而妨礙宿主的光合作用,降低植株的生長速度,對植株造成傷害,同時影響植株的觀賞性。
防治方法:在煤煙病的早期,連續(xù)噴灑3 次波美度0.3 的石硫合劑。
4.1.4 赤葉枯病
赤葉枯病由葉點菌類、半知菌屬的真菌引起,其在金花茶葉上萌發(fā),通常發(fā)生在幼苗期,病原菌可通過空氣傳播。在發(fā)病初期,病株受害部位呈淺棕色斑點狀,斑點逐漸變大,顏色從棕色到深棕色,病斑重疊過多導致葉片枯萎脫落。
防治方法:金花茶樹適當遮陰,在發(fā)病初期,應盡量增大金花茶苗間間隔,減少感染面積;加強水、肥管理,提高幼苗的生長能力;可以用40%的消毒丹700倍液噴灑。
4.2.1 茶蚜
通常發(fā)生在抽芽和萌發(fā)時期。茶蚜吸收汁液,導致葉片上出現(xiàn)斑點和褶皺,嚴重時會導致葉子的死亡和掉落。在3月中旬,茶蚜開始為害,一般在溫暖、雨水充足的條件下,為害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使用500倍于50%的氧化樂果進行噴霧。
4.2.2 小卷葉蛾
幼蟲吐絲時,會把茶葉的葉子卷起來,然后啃掉葉子,造成葉片的損傷。防治方法:可將3%甲維鹽微乳劑1 000倍液噴于金花茶葉上。
4.2.3 蚧殼蟲
蚧殼蟲幼蟲為赤色,可吸收茶葉中的汁液。受害的葉片從嫩綠變成黃色,嚴重時可導致葉片的脫落。防治方法:在幼蟲時期用45%馬拉硫磷乳油1 200 倍水進行噴霧,在成蟲期間用25%的撲虱靈1 500倍液進行噴霧。
4.2.4 白粉虱
白粉虱對茶樹的危害最大,主要是幼蟲啃食樹皮,影響茶葉養(yǎng)分的運輸,造成茶葉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運輸受阻,嚴重時將造成植株的枯萎和死亡。防治方法:產(chǎn)卵前用50%的磷胺乳劑將蟲洞堵塞。
金花茶外形美觀,在改造建筑環(huán)境、美化公共空間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時,它是一種以其特有的風味而受到大眾青睞的茶飲料,是一種藥用植物,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因此,應重視金花茶林栽培技術要點,以改善其栽培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