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偉
一
濟州城建城已二千六百多年,據說為黃帝之子禺陽所建,原為任城,后稱濟州。濟州位于古運河畔,每天洪鐘悠遠、千帆漂移,家家憑欄觀碧水,戶戶倚窗賞河風。意大利老頭馬可波羅可勁兒點贊:這是一個雄偉美麗的大城,商品與手工制品特別豐富。喬羽先生懷著無比摯愛深沉抒懷: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大運河滔滔不絕洶涌澎湃往南流淌。當年北水豐厚,京津源多,到如今,水平如鏡,南水北淌,濟州依然水波瀲滟,物饒民豐??可匠陨剑克运?,這呱兒越咂摸越是個理兒。
碧波山湖,廣袤水域,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煙,這里的百姓們既要用水,更要治水,于是便有了南張分水廟龍王,便有了濟州七十二閘口,便有了白英治水和清漕運水督大衙門。
這些大事兒多得十天半月也絮叨不完,也不歸咱管,我就說說咱運河邊兒小老百姓的小事兒吧。
話說李濟生先生已經退休五年,他可是地地道道的濟州故里運河人家,祖住運河岸上五里營。打小因為生計跟著爹娘住進了濟州城里,爹娘在那“竹竿巷”里買賣土雜品。
李濟生在城里上了小學中學,上完中學上師專,一帆風順,畢業(yè)分到了教育局,后來掛職到南湖鄉(xiāng)中心中學當了五年教務主任兼數學老師?;鼐趾笠桓扇隂]挪窩,官不小不大,弄了個第二副局長正縣級退休。妻子葉秀波也是一個鄉(xiāng)鎮(zhèn)的公職人員,沒退休前,一次下鄉(xiāng)摔斷了腳骨踝,就順理成章辦了內退。按照這個情形推下去,這么個家庭兒應該說是有權有勢,有錢花,不困難??蓡栴}就出在了這個“不困難”上。
二
李濟生凌晨三點就讓手機鬧鈴喚醒了。妻子說,他爹,兒媳婦剛懷上第二胎,想吃魚,說就想吃咱這大運河里剛撈上來的紅頭紅尾四鼻孔大鯉魚。
哎呦咳,你聽聽,這想法多古靈精怪,四鼻子紅尾大鯉魚可都是去了北京釣魚臺國賓館的,現在想吃一條正宗的四鼻鯉魚,那可不是一般的難。瞧瞧兒媳婦那瘦瘦弱弱的身子骨,老李不信,難不成她還能跟咱生個龍鳳出來?
咱倆老胳膊老腿的,運河離城里有二十多里地呢,哪有本事往那跑!我聽樓下的鄰居他馮二嬸說,還不如早起會兒,到運河岸上趕早市去。
趕早市,老婆不提,他李濟生倒還真給忘了,這濟州城里有一個大得不能再大的湖產早市。
提起濟州的早市,那可是在運河沿岸周邊百里都赫赫有名。這早市多少年了,誰也搞不清楚,就連濟州的活字典,九十九歲的博物館館長張柏齡先生考經據典,查了一輩子的書,也沒弄出個子丑寅卯來。據他估摸,大體源于隋末唐初,到底確切到哪一年,還真難壞了老頭兒。
一千多年過去,這早市的位置和規(guī)模竟然沒有多大變動,依然繁忙,依然興盛,云水滄湖,養(yǎng)活了濟州運河四湖周邊的蕓蕓百萬戶人家。這偌大的早市,天生地設,是專門為濟州及周邊的市場、酒樓、席宴、超市、小吃、燒烤所設,更是為那些起早貪黑養(yǎng)家糊口的湖漁人家和黎民大眾所生。他李濟生在濟州生活了大半輩子,只是聽好多人說過,濟州有一個歷史古久百里聞名的水產早市,但他卻從來沒趕過。
濟州的早市早??!早到什么時候,早得讓你都無法想象。運河岸上的漁家朱三師傅說,晚上喝完二兩小酒,再來上兩碗小魚湯,酒足飯飽,八九點鐘就出門直奔運河邊的自家船上。晚上的運河,一個字——冷!特別是秋冬季節(jié),寬廣無邊的河面上水霧氤氳,寒氣逼人,最容易受風寒濕邪。喝點小酒,再來上兩碗熱乎乎、辣乎乎、香乎乎的小魚湯兒,既舒筋活血,又溫補脾胃,絕對的暢快。
防寒御濕是漁家晚上出河不成文的規(guī)矩,如果你不按規(guī)矩出船,再強壯的身子骨也會撐不住的,用不了多久,就會這痛那癢,甚至傷筋動骨,大病一場,落下難治的病根兒。
朱三從家里走到船上也就一刻鐘的工夫,這段路程他絕不會讓自己閑著,掏出卷煙兒一邊抽一邊走,一邊走一邊抽,到船上正好兩根煙完事,當然,煙不必太好,三五塊錢的就中。
到了船上,朱三習慣不開燈,先靜悄悄地蹲在船頭看河上的漁火燈影,再聽聽周圍的動靜,然后低下頭去,用大照燈來來回回照幾下周圍的水面,這才解開繩纜,將船劃出去,接著大網一撒,只需來回幾趟,活魚跳蝦就會噼里啪啦砸滿他的小船艙兒。
三
老婆的腳踝受傷十幾年了,大大小小做了三次手術,始終沒有好利索,走路一瘸一拐,十分不方便,甚至連自行車也蹬不了。所以,趕早市為兒媳婦買魚這項光榮的任務,就只能交給丈夫李濟生了。
老李把這項使命看得無比重大無比神圣,因為自己已是六十多歲黃土埋到半截的人了,可兒子李晨和媳婦付娟才三十歲露頭,卻只生養(yǎng)了一個女孩,孫女都上小學了,可兩人還是不慌不忙,始終不見有下一步打算。每次回老家看母親,住在農村的李家老太太就不停地絮叨,讓兒子一定得告訴孫子媳婦,說什么也得給李家留個后兒,如果不想生,那就永遠別再回這河邊上來。
老太太的夙愿和想法讓李濟生很為難。盡管說這都哪朝哪代了,男孩女孩都一樣,都是居家傳承人??稍谶@三綱五常的圣人之地,盡管他和老婆都是有知識有地位的人,然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識還是在李濟生的腦海里盤根錯節(jié),隨時隨地都可能發(fā)出新芽。老婆比他更甚,簡直與老太太一個鼻孔里出氣。特別是上級放開二胎以后,她經常用各種方式和借口,循循善誘地啟發(fā)兒子、媳婦再生一個男孩,比如遇見誰家生孩子了,他都會用手機拍張娃娃照,要么把人家兩三歲的孩子領到家里養(yǎng)上半天,方法一個又一個,花樣翻新層出不窮。
李晨和付娟都心知肚明,可誰也不愿意戳破這層窗戶紙。醒了起了,吃了喝了,洗了睡了,天天沒事就打打招呼,裝裝樣子,誰也不往這道正題上扯絡。
李濟生拎著編織袋獨自從家里出來,開門關門都是輕溜溜悄不聲的。他不是怕吵醒了老婆,而是怕驚擾了四鄰。葉秀波早已醒了,她躺在被窩縮著頭用被角捂著口鼻,悶聲悶氣地說,天太黑了,你可要當心著來!老李“嗯”了一聲,算是答應。
老李習慣性地抬起左手腕子,看了看自己的“老鐘山”,才三點半多一點,要沒什么十分重要的事,老李是輕易不想起這么早的,他們跟其他老頭老太太那樣,自己和老伴都快奔七的人了,兒子和媳婦整天忙得滴溜滴溜轉,就連星期六星期天都看不見人影,喊回來吃個飯都說沒空兒,自己要是再有個頭疼腦熱的,想讓他們照顧一下,根本就別指望。這年月,也只能自個照顧好自個兒,別給孩子們添麻煩,千萬不能有病有災的,千萬不能讓自己趴倒了爬不起來呀。
李濟生的家距離早市也就一千多米,三四里地的樣子,雖說路不是多遠,但得走大街穿小巷,然后再沿著越河沿岸,逶迤前行好一段路兒。所以,老李輕易不會黑燈瞎火半夜三更來這里趕集,盡管這里的魚,新鮮是新鮮,便宜也便宜,但至少得批發(fā)五十斤,才會平價賣給你。
老李一邊走一邊心里琢磨,這早市到底是個啥模樣兒,怎么會這般撩人呢?正想著,忽然街面上刮起了一陣不大不小的風,這風兒沁肉入骨,像一根根冰蟲兒爭先恐后往老李的袖筒、后腰、頸脖里鉆,他不由自主地縮了縮脖梗兒。剛才下樓時還覺得悶熱潮潤,就這么一抖動工夫,渾身上下只剩下透心兒涼了。
老李忽然感覺,好像有兩三個小水印兒不經意貼在了他的前額上。他抬起頭,昏暗的燈影里,果真有那么幾朵冰屑兒在飄忽纏綿,地上依舊很黑,什么也看不見,就如同一種虛緲的幻覺。他不自覺地伸出手,竟然有幾絲冰涼的東西跌落在手掌里,等縮回手來端詳,卻成了幾個似有若無的水印兒。
四
下雪了,李濟生不由自主地感嘆了一聲,終于見到雪了。他的心頭為之一振,不知為什么,幾片小小的飛雪,都足以讓他激動不已。
這個冬天,溫度有點兒偏高,所有人都說,這是個百年不遇的暖冬。暖冬的結果,只能讓人們活得無所適從,穿薄了有些冷,穿厚有點兒熱,扎堆感冒的人群不分晝夜地去醫(yī)院排隊,再宏觀一點兒說吧,那就是海平面又上升了兩毫米,人們所居住的陸地家園又少了無限個平方公里。
哎!反正該熱的時候不熱,該冷的時候不冷,什么 “倒春寒”啦,“暴冬暖”啦,統(tǒng)統(tǒng)對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來說,都是一種要命的摧折。環(huán)境在焠煉著人們的肉體,折磨著人們的精神,進化著人們的靈魂,淘汰著人們的生命。所有適者與不適者,都在達爾文的思考中物競天擇分崩離析。
李濟生想起自己三十歲那年,被下派到鄉(xiāng)鎮(zhèn)中學當老師那陣子,他對學校周邊環(huán)境特別地關注,尤其是他所在的實驗中學位于一個縣的經濟開發(fā)區(qū)內,附近有兩家工廠和一個市場,他曾給好幾個部門偷偷寫過信,陳述環(huán)境污染對學校和學生的危害??墒?,這些信后來不知道怎么回事,像長了翅膀,飛回到校長的辦公桌上。
校長把他毫不客氣地猛熊了一頓,說你吃飽撐的,才剛來幾天,就知道瞎掰扯,你知不知道這是縣長親自抓批的重點企業(yè),一年能為縣里創(chuàng)造兩千多萬的效益。沒過多久,李濟生就調到了下邊的一個農村中學,再也沒有問過這些事兒。
現在一晃這么多年過去,他發(fā)現周邊環(huán)境比三十年前好了不知多少倍兒。難聞的氣味聞不到了,河里溝里看不見污水了,城市花紅樹綠變得明麗漂亮了,他覺得人生就應該生活在這樣的大自然里,生活在這種陽光明媚海清河晏之中,那樣才叫做幸福生活,那樣才活得舒心健康有奔頭。
李濟生不緊不慢往前走,雪花兒依舊零零星星往下落。好像比剛才大了一些個,一片雪花落在他黑色的羽絨服上,他看清那是一枚晶亮的五角星兒。
他莫名唉嘆一聲,自言自語道,如果再多一個角就好了,“雪花飛六角,來年定豐收”??煞催^來一想,眼看這都三個月沒下雨了,別管它幾角了,這下點兒總比沒有強呀!
也不知走了多長時間,半小時,或許四十分鐘。他遠遠就看見越河沿上的燈火閃爍,車水馬龍,人和車相互擠著,涌著,只有人喊,卻沒有車鳴。也許,這就是濟州人的品格,這就是買賣人的規(guī)矩。三四點鐘的酷寒隆冬,人們正暖暖沉睡在茫茫的夜色里。因為他們天天起早貪黑子丑無寐,諳知這般時節(jié)之寶貴,寧可多走一段路,多耗一些時,也絕不鳴笛按喇叭。否則,那就破了規(guī)矩,擾亂了正常秩序,影響了周圍居民休息,那可是萬萬不能為不準為的大事兒。
李濟生緊走了幾步,后背竟然感覺熱氣瞬間蒸騰起來,漸漸有些個要出汗了。走上高拱的越河橋頭,他才放慢腳步,用心細致地向下觀瞧。
哎喲嗨!這么多人,這么多的車,他只聽人說過,濟州城的早市不僅“古”,有千年之久,而且“大”,沒有人不知道,濟州城里運河邊上有一個大得不能再大的水產早市,北至德州聊城,南至豐沛蘇,不少商家都光顧過濟州的早市。
水產早市始址就在南門口外,古運河邊。李濟生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橫七豎八的車輛,估摸應不少于萬人之眾吧。他忽然想起了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不就是一個新時代活脫脫的《清明上河圖》嗎?
李濟生被眼前的宏大的場景兒震撼得有些邁不動腿腳了。他揉了一下被雪花兒浸潤透的眼睛,再一次無比細膩地從東至西、由南往北深情地環(huán)顧了一番。
五
水產路的大街水多濕滑,李濟生小心翼翼亦步亦趨向前挪步,一不小心,他踩到了一個東西上,差點兒滑倒,定下神來一看,是一條一拃多長的黑鯉兒,那魚兒橫臥在路邊,正張著小嘴兒艱難地呼吸,結果又被他踩得直翻白眼兒。李濟生才想跟攤主道歉,卻發(fā)現路邊堆了一大堆的魚,白花花亮晶晶的,望過去就像一堆被雪蓋上的煤塊兒。它們毫無秩序地被攤主置于路邊,任它們歡蹦亂跳。有的魚兒奇犟無比,一個猛子扎到了下邊的越河里,人們都懶得去管,連眼皮兒都不眨一下。李濟生被這種情趣逗樂了,心想這個年代真好,吃的喝的真的是太豐足了,一點半星兒哪還有空計較。想想上世紀六十年代,自己拿著票都買不著魚,奶奶就是那個時候得肝病死的,為了給母親抓條魚吃,父親偷偷跑到大運河邊上,魚沒抓著,還差一點兒淹死,被一個打魚的救上來時,肚子早已喝得跟個泡透的花生米一樣,那里面的臟水兒吐了一天才吐完。
老李沿著河邊沿里走,暗弱的燈影下,一對中年夫妻正在低著頭聚精會神地挑小魚兒,男的還戴了只粗線手套,女的卻赤著手什么也沒戴,那手指頭兒略顯粗糙,滿是泥水看不清原色,好像有點兒腫脹,但她挑起小魚兒來又快又準,三指長的放在塑料筐里,五指長的放在小桶里,沒有一絲兒停頓和差錯。好像他們把這項工作摸得倍兒清,哪怕閉著眼睛隨便抓上一把,也會準確無誤地分出三六九等來。
老李上前靠了靠,一股魚腥兒嗆得他干咳了兩聲,夫妻倆根本沒工夫理他,依舊在忙活著自己手上的事情兒。李濟生哈下腰,光看他們揀魚看了五六分鐘,他們一直在專注地分揀他們的勞動成果,絲毫也不分心兒。
雪花飄在女人的手面上,頃刻間化成了一片水漬。老李有意識地蜷了蜷了自己戴著手套的手指頭,感覺有些不聽使喚,蜷不起來。他突然意識到,做個漁家人實在是太不容易,漁家的女人更是勤儉樸實吃苦耐勞。李濟生心里隱隱地有些痛,他覺得那哪里是一只手,分明就是一個不畏酷寒、不知疲倦的機器“鐵爪”。
他本想問一下,這魚兒多少錢一斤?想買些回家燒個鮮魚湯,可又怕分了人家的心思,于是就沒敢多問,提著兜兒繼續(xù)往前走。走著走著,他又嚇了一跳,一大堆鮮活的大鯉魚嘩嘩啦啦從天而降,老李趕忙挪動腳步閃到一邊,但還是被一條大魚砸著了肩膀,那個本來就有肩周炎的左胳膊,倏地劇烈疼痛起來。
大魚足足有五六斤沉,一下子砸在了老李肩上,李濟生感覺像被一個重麻袋狠狠地擂了一家伙,弄了他一個大大的趔趄,差點兒沒收住腳。
他正要為之發(fā)火,可抬頭一瞧,卻看見三四米高的大水罐車上,有幾個工人正用網套撈魚,他們干得特別賣力,根本看不到下邊有人。老李想想算了,誰讓自己走得太近呢?何況這些身穿皮褲手戴皮手套的工人們也挺不容易,黑燈瞎火的,他們肯定不是故意的。老李往周圍看了看,根本就沒人注意他,更沒有閑人在那兒等著看他的笑話。
六
李濟生繼續(xù)往前走,一個蝦攤兒引起了他的興趣兒,兩個女人正手忙腳亂地挑揀著小蝦,這好像跟挑魚兒不一樣,那些小蝦兒實在是太不安分,離開了湖水,仍在那里活蹦亂跳張牙舞爪,時不時你刺它一家伙,它挑逗你一家伙,兩個小東西打得不可開交。六七十歲的老太帶著透明的乳膠手套,年輕女人赤著手,她的手兒似乎有些白嫩,或許是被冰水泡成了跟蝦米一樣的成色,讓人分不清哪是蝦哪是手了。
老李看著這一筒筒的小蝦兒蠻可愛的,伸出手來捏了一只放在手心里,水晶晶的小蝦兒用前腿兒撩撥了一下他的手心,他感覺涼嗖嗖、麻絲絲的,不由得打了個寒顫。他湊過頭來想仔細觀瞧一下這只小蝦兒,誰知它卻后腿一蹬,蹦了出去,正落進挑揀人的筐子里。兩個女人頭也不抬,仍舊認真地在揀著她們的蝦兒。即便他老李覺得好玩,想拿走幾只,她們也絕不會阻攔,因為漁家人經歷過大風大浪,飽嘗了世間冷暖,根本就沒那么多小心眼兒,他們的心思如山湖一樣廣,跟運河一樣平。他們對魚蝦之利,早已看得十分淡漠,如果你家里有事兒等著急用,他們肯定說,不急不急,沒錢先拿去,等多咱有錢多咱給,這都不是事兒。
老李走走看看,看看走走,走了將近兩刻鐘也沒有走到早市的盡頭。他走著走著,忽然看到,這里不僅賣魚,還賣雞、鴨、蛋、豆腐、豆皮、豆芽和各種干貨,這些吃食都用塑料箱子碼在大號的集裝箱里,每次出貨都是三五十箱,一百多箱的也有。老李感慨得要命,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哪里能想象得出來,從這里出去的會有這么多的吃的喝的存的用的。
不僅是攤位上,連路邊的門市都早早地開了門。人勤地不懶,這做生意跟農民種地是一回事兒。只要你足夠勤勉,足夠辛苦,一定會有所收獲的,別管這收獲多大多小,可以保你吃穿不愁衣食無憂。有人說,幸福是靠雙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那些個賭吃坐喝、夏天樹蔭底下?lián)u著蒲扇睡大覺、冬天抱著火爐看大片、一年四季睡到日上竿頭的人,如果他們要發(fā)了財,那不是天人吃醉了酒,就是眼睛里有了白內障,看不清誰是誰非了。別說等著天上掉餡餅,就是掉下一坨屎來,他也跑不過狗,只能吃剩下的份兒罷。
李濟生覺得,這時候已經不像前些年,只要有錢,當個甩手掌柜,抄著手兒就能賺大錢。八九十年代的那些暴發(fā)戶們,囤貨壟斷投機倒把,不費吹灰之力,從南京到北京,一趟黃姜生意就能賺他個百八十萬。召集一群農民工,拉起一支建筑隊,一年弄個一二百萬不稀奇。甚至租間房子給人家招招工,拉拉皮條,一年就能凈落個二三十萬。那時候,掙錢就跟說話放屁一樣快,容易得讓你不用上學,照樣能當老板,做老總,賺大錢。
李濟生一邊走一邊想,這年月,錢越來越不好掙了,國家的改革政策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規(guī)矩,以前那些錢能生錢不勞而獲的局面,逐漸被新科技與高精尖所取代,國家在花大力氣搞科學創(chuàng)新,搞人才戰(zhàn)略,搞全面現代化?,F在想掙點錢兒,一是你要有知識有技能,二是你要能吃苦肯干,服務好。再加上大力倡導依法治國,構建法治社會,那些老想靠投機取巧和強取豪奪而發(fā)財的暴發(fā)戶們,早已經沒了市場沒有了機會。
七
李濟生想著想著,就想到了自己的兒子李晨,李晨打小跟他在鄉(xiāng)鎮(zhèn)上學,他對兒子的管理近乎于苛刻。剛上初一時,作為全校有名的數學老師,他每天都會給兒子“開小灶”,每天晚上擺擺丁丁五道數學題,做錯一道都會挨熊,嚴重一點還會吃巴掌,哪怕你摳索到凌晨兩點不睡覺,也得給我解出來。在這種強大壓力下,李晨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高中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了山東大學,卻又偏偏按李濟生的意思學了數學。大學畢業(yè)正趕上母親摔斷了腿,李晨也就沒再考研,直接進了濟州市的一家大型企業(yè)上班。
他一邊上班一邊幫父親照顧母親,母親反反復復做了四次手術,都是爺兒倆輪流在醫(yī)院照應著。那時候,李濟生剛當上教育局副局長,原本能為兒子安排個教師崗位的,可他不想讓別人戳他的脊梁骨,更反感那些搞不良之風以權謀私給子女親戚弄好處的人。
所以,他一直鼓勵兒子按自己的規(guī)劃去努力,然而世事難料,盡管兒子非常努力,畢業(yè)沒多久就當上了技術員,第二年干上了車間組長。管組織工作的廖副部長聽說他老爸是教育局副局長,想讓他幫忙安排兩個學生進一中上學,結果李濟生一個也沒給他辦。這下惹惱了廖副部長,李晨不但被撤了小組長,還被發(fā)配到又苦又累異味大污染重的染化車間工作。李晨很苦惱,本來想在這家濟州著名的龍頭企業(yè)扎根?,F在,這個想法越來越動搖,一年后,他決定離開這家企業(yè),去自謀出路。
為這,李濟生無比憤慨卻也無比內疚,他心里也曾經搖擺過,如果憑他手中的權力,安排兩孩子上個學,還是不成問題的??伤X得,如果開了這個口子,這種事有一就有二,那樣,他固守的底線就會被徹底打破,也有可能一發(fā)不可收拾,甚至走上違法亂紀的不歸路。
而邢副局長恰恰相反,作為教育局的第七把手,女兒盡管幼師畢業(yè),他卻把她安排進了城區(qū)教育局,還把在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干出納的內侄安排到了區(qū)實驗中學干會計,不僅自己的老婆、女兒、女婿全在教育系統(tǒng)工作,親戚朋友有十幾個人,全是靠他邢副局長安排進來的。
這年月,哪個家長不想為好老師,平時沒有機會送,趁辦班收點錢兒也就算給老師送禮了。然而好景不長,內侄因為挪用書費炒股被公安機關審查,咬出了邢副局長,結果邢副局長被撤了職,還弄了個開除黨籍留黨察看,到郭河鎮(zhèn)中心中學干后勤去了。
想想這些個事兒,他又不由自主長嘆了一聲,中國這年月,干什么都要心存敬畏,講規(guī)矩,千萬不要自以為是,膽大妄為,不要觸碰紅線,踐踏黃線,更不要跨越底線。否則自食其果,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
李晨大學畢業(yè)第二年,經李濟生的同學,在第二實驗小學任校長的蘇清介紹,與本校老師付娟認識并結婚,付娟老師是省師范大學教育系畢業(yè),別看年輕,可她教書教得好,而且性格溫和、知書達理,蘇清一眼就看上了這個女孩子,于是牽線拉媒,一趟下來,李家也不在乎她家是農村的,李晨和付娟也很談得來,一拍即合,當年就辦了婚禮,住進了李濟生和葉秀波為他們購買的七十平方的公寓房。
結婚第二年,有了女兒漫漫,李晨的工作狀況也因為上述原因出了問題。李晨受到挫折與打擊,情緒波動很大,常常與同學、朋友出去喝酒,逢酒必醉,醉了就跟付娟吵架,妻子好言相勸,他也聽不進去,好在付娟懂理,有苦有痛從不向公婆叨叨,常常自己憋屈得在廚房里一邊做飯,一邊默默流淚。
女人最懂女人,婆婆早已洞察到兒子和媳婦的不正常,也知道他們因為什么鬧,可她不好勸丈夫,因為她最懂李濟生的脾氣,他李濟生說不能辦的事誰也反不了他的將。
有一次,一個老板打著市長的名義到教育局辦事,當著局長的面兒都被他給頂了回去。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這個犟脾氣,恐怕裝進棺材埋進土里也改不了嘍!
妻子夜里為這事兒輾轉反側愁得睡不著覺,李濟生也知道兒子所處的困境艱難,他很愧疚,可他沒有勇氣破了自己的規(guī)矩。后來兒子實在不想再在單位混下去,想出來自己辦個服裝企業(yè),老李沒說什么,把老兩口積攢來的二十多萬塊錢全部取了出來,給兒子作啟動資金。兒子用房子作抵押,又貸了三十萬,終于開了一家小型服裝廠。剛開始訂單很多,忙不過來,掙了一些錢??珊髞砀偁幜υ絹碓酱螅と斯べY越來越高,訂單越來越少,到后來招不著工人了,合同毀了兩次約,竟然一下賠進去二十多萬。貸款加利息還不上,銀行要收李晨的房子。
八
在邢副局長未出事前,住在同一個樓道的邢副局長媳婦宋于英笑話葉秀波,你家老李怎么混的,跟個木頭似的,油鹽不進,連局長都得罪了,在單位里像個孤家寡人,在家里也不見個親戚朋友登門。李晨這個孩子有他這么個不懂事的爹,倒了血霉了,工作工作丟了,錢錢沒有,日子過成這樣,還不都是他李濟生憨,不識時務!瞧瞧俺家老邢,家里家外都順風順水,在單位領導器重他,在家里孩子們尊敬他,朋友親戚有事沒事都往家里跑,來時沒有一個空手的。
葉秀波一臉窘紅,卻沒忘了顯現鄙薄的眼神兒,她一般不愿跟她多搭話兒,只是應了句,你家老邢厲害,老李不行!葉秀波自己心里明白,邢副局長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兒,上下邊教育局了。小的是兒子,叫邢爾冰,同學給他起外號叫“邢二丙”,兒子是通過縣醫(yī)院的大舅子哥給開的假證明生的。計生辦規(guī)定,只要能證明頭生孩子身體發(fā)育存在嚴重問題,就可以申請二胎。誰也不知道大舅哥用的啥法子,反正二胎指標順順當當就批下來了,然后兒子順順當當就生了。
要的順當,生得順當,可養(yǎng)起來卻不順當。邢二丙嬌生慣養(yǎng),初中沒畢業(yè)就不想上學了,后來托關系進了濟州職業(yè)技術學院上了三年,第二年就跟一個花里胡哨的女生談上了。竟然還搞大了人家的肚子,人家家長可不愿意了,說嘛要讓他倆馬上領證結婚,還要索賠三十萬塊錢。邢家兩口子不愿意,那女孩挺有意思,說,寧死也不愿意嫁這熊貨,見一個上一個,一肚子花花腸子。后來好說歹說,給了女方家十萬塊錢就拉倒了。
兒子畢業(yè),邢副局長又不遺余力,通過自己的權力,把他安排到了開發(fā)區(qū)英才中學教體育,邢二丙舊病復發(fā),又跟一個瘋得不行叫崔媚的女學生勾搭上了,這回人家可咬住他不放了,要不,就告他強奸。他邢副局長也得跟著倒霉。
沒法子,邢副局長只好隨彎彎就曲曲,讓這兩個不爭氣的東西馬上結了婚。結了婚的邢二丙和崔媚把邢副局長兩口子啃得只剩下了骨頭,他們吃住在老邢家里,只要沒事,日上三竿不起,夜里兩點不睡,不是看電腦就是玩手機。要么就一堆一堆地去網上購物。沒錢就擠兌著向老兩口子要錢。就兒媳婦這德行,他也沒忘動用權力,給她在一中印刷廠找了個倉庫管理員的“美差”??蓛合眿D根本不愿意干,說算賬忒費腦子,不如在家里玩玩網絡打打游戲舒服。
老邢兩口子氣得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那真是王八掉進了灰堆,悶氣又憋火,惱得真想把這兩個混賬玩意兒給攆出去。他們算徹底失望了,老了老了,本指望這兩個“王八蛋”孝敬來。趁早別想!不把你榨干了,那就算不錯了。
邢副局長的媳婦當著葉秀波說出這種話來,很讓葉秀波不服氣,這不是放屁拉桌子——沒臉遮羞嗎!邢于英敢這么說我家老李,也不自己照照鏡子,你們邢家能比我們好哪里?后來邢副局長東窗事發(fā),邢夫人再也不好意思住在這里,陪老邢到鄉(xiāng)下去住了,一直沒見再回來。
九
李濟生轉了一大圈,走進一個燈火通明面積廣大的棚區(qū)里邊。他看到里邊忙活得跟打仗似的,吆喝的,討價的,挑魚的,過磅的,殺魚的,裝筐的,忙得不亦樂乎。
李濟生看到這么多鮮活的大魚小蝦和這么宏大的買賣場面,驚得瞪大了眼張大了嘴,一眼望不到邊的大市場里,比麥收的場景還熱鬧還繁忙,大姑娘小媳婦都在自己的賣場里哈腰躬身,場外的凜風冽雪狂吟不止,又焉能讀懂里面的人聲鼎沸熱氣騰騰。
李濟生很快買完了魚蝦,他買了兩條紅頭紅尾的四鼻大鯉魚,五斤蛤蜊,五斤黑魚和三斤鮮蝦。這本是縱貫南北的大型批發(fā)市場,最低也得五十斤起批,但濟州人厚道,聽說要給懷孕的兒媳婦增加營養(yǎng),二話不說,摸起秤來就稱,足斤足兩,末了,還不忘搭上一把鮮活的小魚苗兒。
李濟生心滿意足地提著沉甸甸的膠絲袋子回家轉,半路上,他不自覺地哼起了九十年代農村大喇叭里經常放的民間小調:大道上走來了我陳士鐸,趕會趕了三天多,且說東莊上唱的那臺戲呀!有幾出唱得還真不錯……
這兩年盡管退了休,可跟自己說話拉呱的老友們似乎比上班時更多了,局里和學校的那些認識的和不認識的,見了面都跟自己熱情地招呼。這讓老李心里很激動也很知足,尤其是這兩年,兒子李晨的事業(yè)也打理順了,人也好像長大成熟了,去年跟國外歸來的同學一起搞起了太陽能電磁廠和太陽能發(fā)電廠,他們搶占先機,把濟州周邊區(qū)縣的廢窯廠、廢礦坑充分利用起來,建了十幾個大中型太陽能發(fā)電廠,據說總面積已經達到了二十多平方公里,總發(fā)電量達到了一百多萬千瓦每天。
李濟生從來不過問兒子能掙多少錢,但是李晨卻今非昔比,上了送變電研究生,被濟州理工學院聘為客座教授。除了擴大生產外,還給他們老兩口買了一個二百六十平方的小別墅,說老了老了,得讓他們享享清福??衫顫蚱迋z說什么也不愿意去住。說,我跟你媽住在家屬院挺好,老伙計都熟,拉拉呱嘮嘮嗑方便。
到家時,天還沒亮透,李濟生看看表,才六點多一點兒。風停了,雪片兒也不見了,地上黑乎乎濕漉漉透著亮兒。
老李放下提袋,把魚分門別類地放進準備好的水桶和盆子里,邊添水邊說,哎!對不住了,伙計們,別怨我老李心狠,再讓你們呼吸呼吸,暖和暖和,喝兩口我家的水,等到中午,就得把你們殺了,因為我孫子想吃魚,只能委屈你們了。
他加滿水,從一個黑色的厚塑料袋里摸出一大把小魚來,看那樣子,小魚兒們都停止了呼吸,他用手拿著放在水龍頭下沖了沖,然后拿起刀來刮干凈魚鱗,剖腸破肚,摳去花鰓,再用清水反反復復清洗了好幾遍,最后把它們統(tǒng)統(tǒng)放進一個小熱鍋里,加上大蔥、花椒、八角、姜片,添上兩大碗水,放到灶上打開火。他要為老婆和自己燒一鍋噴香的小魚苗兒湯,他聽湖里人說,這魚苗子湯最有營養(yǎng),尤其是對老年人,補鋅補鈣好著呢!
李濟生端上來一盤花生米,然后拿出一個白瓷杯子,倒上一小杯濟州大曲。他心情悠然地靜坐在餐桌旁,眼睛望了一眼剛開始冒熱氣的黑耳朵小鍋,低下頭,在酒杯沿兒上美美吮了一口,胸中,一股暖流緩緩地升蕩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