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蕾
我好朋友的男友是個樂手—并非交響樂團的那種樂手,而是樂隊成員。這多少為我的留學(xué)生活增添了一些傳奇色彩和談資。
不過我和他并不熟悉,只在諾曼底街看過幾次他的樂隊演出,朋友們都喊他克里斯,即“克里斯蒂安”的簡稱。
諾曼底街并不像它的名字那般氣派,它不過是條橫貫在兩條城市主干道之間的小巷子,逼仄、破舊,甚至臟兮兮的。尤其白天,在英格蘭灰云的籠罩下,諾曼底街一片蕭瑟,除了街角殘留的嘔吐物和酒瓶,便只有鴿子懶惰地閑逛。我很少經(jīng)過那里,因為氣味總是不好。在認識樂隊的朋友以前,我以為它不過是條無名小巷,更從未見識過它在夜間的“盛景”。不過后來,我明白了它在城里人心中的地位,結(jié)合如今它遭受的狀況,“諾曼底”這個稱號倒像是應(yīng)了景,竟浮現(xiàn)出一絲壯麗的悲劇感來。
大約在去年萬圣節(jié)和圣誕節(jié)之間的某天—那是十二月初,英格蘭已經(jīng)步入一年中黑夜最長的季節(jié),我的好友邀請我去諾曼底街看克里斯樂隊的演出。我按照手機導(dǎo)航,拐錯了幾次彎才找到演出地點—一間在諾曼底街拐角的音樂酒吧,或者說“l(fā)ivehouse”。
午夜時分的諾曼底街上,一位女士癱坐在地,顯然已經(jīng)喝得爛醉。她一手拉扯著同伴的褲腳,另一只手則揮舞著鞋子。我經(jīng)過時她正在尖聲大笑,剛走出幾米開外,身后又突然傳來凄厲的哭聲。兩個穿熒光馬甲的警察和我擦身而過,我不用回頭也知道他們的來意。當然,也有些清醒的人,他們聚集在每個昏暗的門口大聲談話。遠看過去,他們手中各式各樣的酒杯如同奄奄一息的燈泡漂浮在空中。酒精、嘔吐物、食物殘渣和草莓電子煙的氣味混雜著,在冬夜發(fā)酵出一個大洞。地磚像變質(zhì)的奶油蛋糕一樣黏膩且散發(fā)著腐敗的氣味。我加快腳步,只想早點見到我的朋友們。
走進巷子深處,光線變暗,人群的喧鬧也像被什么隔絕在外似的陡然黯淡下來。手機導(dǎo)航指示我在一家門廊很窄的酒吧門前停下,與那些燈光閃爍的門口不太相同,它純黑的招牌在夜里難以辨識,上面纖瘦的小字寫著“Moonlight”(月光)。我?guī)缀跏球榭s著穿過窄門和樓梯,在二樓和朋友們會合了。
于是我認識了這家酒吧的老板,也是克里斯的老朋友,他叫尼克,曾經(jīng)是名樂隊鼓手,幾年前轉(zhuǎn)行經(jīng)營酒吧。
尼克在演出結(jié)束后請我們喝一杯。我和這位瀟灑的年輕男人之間本沒有故事,直到后來,我準備為期末課題拍一部短紀錄片,彼時我再次見到了他。
在那之前不久,市政部門公布了一項城市翻新計劃,宣布諾曼底街一側(cè)連片的酒吧房即將被拆,未來將有座玻璃寫字樓拔地而起,成為一家本地新聞機構(gòu)的總部大樓。
那段時間,只要天氣不算太糟糕,總會有奇裝異服的人聚集在諾曼底街,他們拿著花哨的硬紙板—上面大多是一些手寫標語:“音樂不死”“恥辱!諾曼底陷落!”,等等。由于白天諾曼底街總是門可羅雀,活動者們礙不著什么事,便放松地吃東西、抽煙、閑聊,或者突然高聲合唱經(jīng)典的搖滾樂,再喊幾遍標語口號制造聲勢?;顒咏Y(jié)束后,他們會拍一張大合照上傳到社交媒體、貼上統(tǒng)一的話題標簽,于是真正的聲勢被營造起來了,所有人都知道了這片歷史建筑群即將被拆,并一起聲討這“恥辱”的“陷落”。這件事也引起了我所在大學(xué)新聞學(xué)院的密切關(guān)注,于是我決定利用時事熱度為我的期末課題增色。
某個晴朗的周末,我?guī)陷p便的設(shè)備出了門,打算去隨便拍點什么。我沒料到諾曼底街的影響力如此之大。那天,或許是天氣實在不錯的緣故,許多知名媒體的記者也出現(xiàn)在了街角。新聞車、攝影機、亂七八糟的電線幾乎霸占了整條街道。其中,那家即將接管諾曼底的新聞機構(gòu)陣仗最大。
我貓在亂哄哄的街角,拿起小相機一遍遍調(diào)節(jié)設(shè)置、檢查電量(其實根本用不著),磨蹭了好一會兒才緩緩靠近人群。我把自己偽裝成一個外地游客—好奇地四處張望,偶爾端起相機拍個幾秒,沖著妝容各異的人們微笑示意。
我注意到在月光酒吧門口,一家電視臺的采訪持續(xù)了很久,受訪者正是那位與我有一面之緣的酒吧老板尼克。他并不像大多數(shù)活動者那樣打扮得很夸張,只是穿了件白上衣,上面印著一行英文,我看不清楚,但猜測是活動口號之類的。這身行頭似乎說明了他在組織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戴著墨鏡接受采訪,不過這并不違和,因為那天陽光明媚,幾乎稱得上是英格蘭一年到頭最好的天氣。我遲遲無法將目光從他身上移開的原因是:他與我記憶里的樣子大相徑庭。首先,他的頭發(fā)烏黑,并不是我以為的棕色。兩縷油亮的黑發(fā)蜷在他前額,稍微遮住了墨鏡的邊緣,襯得他臉部輪廓窄而長。他蒼白的皮膚在陽光下更顯突兀。站在一群歐洲男人中間,他的身高算是中等,削瘦的身板又為他徒增了一種怪異的離群感。酒吧老板的整個形象完全陰沉下來。
采訪終于結(jié)束了,他同記者握手道別。我猶豫該不該上前和他說話。我覺得他不可能認得我,畢竟我們僅有的那次碰面發(fā)生在半年多前,還是在昏暗的酒吧里。有那么一瞬間,他朝我這邊看過來,我忙低下頭整理相機儲存,不過他的目光并未停留,而是轉(zhuǎn)回了和他聊天的同伴。于是我確信了自己的判斷—他不記得有我這號人。我便沒有魯莽行動,而是繼續(xù)安心辦正事。我用自己的小相機拍地上的垃圾、老建筑破落的細節(jié)以及人們發(fā)呆的表情。
我積攢夠了素材正打算離開時,在人群中發(fā)現(xiàn)了克里斯。他的出現(xiàn)并不奇怪,作為本地小有名氣的貝斯手,他自然應(yīng)該參與捍衛(wèi)音樂酒吧的活動。好在他也看見了我,一路小跑過來同我敘舊??死锼箤ξ业某霈F(xiàn)似乎感到挺驚訝,我解釋說自己是為了期末作業(yè)尋取素材。接著他說他想起來了,我的好朋友同他提起過這件事。
“聽起來很有趣,也很有意義。”他這么評價道,接著他說,“如果有任何需要我?guī)兔Φ摹?/p>
“當然!”我感謝了他。
“你看見尼克了嗎?”他問。
“哦?沒有。我沒注意,他也在嗎?”我一邊把相機裝進包里一邊說道。
“對,實際上他還是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呢?!笨死锼惯呎f邊四處張望,“他應(yīng)該在附近?!?/p>
我跟著他一起環(huán)顧四周,盡管我完全知道尼克正站在什么位置。
我說:“那個是他嗎?我看不太清。就在月光酒吧門口。”
我的同伴順著我所指的方向看過去,玩笑說:“也許我該配副眼鏡了。”
尼克仍然沒看見我們,于是我們朝他走去。兩個男人熱絡(luò)地打了招呼后,尼克客氣地同我問好。他對我說話時并沒有看我,只是水平地轉(zhuǎn)了一下頭。這個動作略顯僵硬,甚至有點怪異,但我沒有多想。他們兩人聊了一些關(guān)于這天活動組織的事。我插不上什么話,只能頻頻點頭,表示自己在認真聽。實際上我當時有些焦躁,只想趕快回家。
閑聊終于結(jié)束時,克里斯提出要送尼克回家,尼克說不必了,社區(qū)已經(jīng)安排了社工給他,讓我們放心離開。
“希望這次那些社工能別讓他等太久。他們總是不靠譜,把尼克丟在某處,遲遲不派人來。”我們二人走出諾曼底街時,克里斯低聲對我抱怨道。
我一頭霧水,不明白尼克回家和社工有什么聯(lián)系。我懷疑自己遺漏了他們談話中的某個片段。來英國后,這種情況經(jīng)常發(fā)生,我雖然交了一些本地朋友,但往往無法同他們深入交談。在無數(shù)次輕快推進的集體談話中,我一旦注意力有所松懈,就會錯失信息,不過這些信息大多無關(guān)緊要。通常我都能成功地佯裝自己還處在所有人的節(jié)奏中,我會表演一次“分神”,配上些小動作,譬如看一眼手機、喝一口咖啡、像被什么聲音突然吸引了注意似的猛然轉(zhuǎn)頭……到了需要給講述者以回應(yīng)時,我會點頭輕聲說“是啊,沒錯”,諸如此類。
這天我一如既往地熟練運用這套流程—我沒有向克里斯發(fā)出疑問,而是緩緩地點頭,等待他繼續(xù)說下去。
“整座城市對盲人的支持都太不夠了,令人失望?!彼f。
這下我不必發(fā)問了—盲人??死锼菇忾_了我所有的疑惑。
我當然非常震驚,一時不知道該說點什么。但我確信,沒有人對我說過這件事。我努力回憶了一遍上次和尼克會面的情形,在嘈雜的酒吧,他大聲同大家說話、大笑、比劃著手勢,也沒有戴眼鏡……
無論如何,那絕不是一個盲人的形象。
我想要表示震驚,但已經(jīng)遲了。在瞬息萬變的社交談話中,如果你沒有即時對某件事作出某種反應(yīng),那么便永遠喪失了給出此種反應(yīng)的機會。那天,我沒有立即表現(xiàn)出驚訝,于是便喪失了表達驚訝的完美時機。何況我的同伴似乎默認我對此是知情的。我迅速決定迎合對方的邏輯—假裝自己的確已經(jīng)知道了尼克是盲人,所以我僅僅說:“是啊,令人失望?!?/p>
我反應(yīng)平淡,如同一個已經(jīng)不得已吞咽并消化了某個令人傷感的真相的人那樣。但對于那個擁有精確的、真實的回憶的我來說,即對于第一次知道尼克是盲人這件事的我,那口吻實在太冷漠、刺耳,太令人羞愧了。
“但尼克很好?!笨死锼拐f。很顯然,我的表演令人信服,他絲毫沒有意識到我此前并不知情。他說“尼克很好”時,使用的表述是“But Nick is doing fine”。
我明白他想表達的意味—尼克沒有被這種“令人失望”的狀況傷害,他對生活仍然樂觀。這句話讓我更難過了。這位退役樂手的形象瞬間急轉(zhuǎn)直下,如同被戳破的氣球,不受控制、滑稽地打著旋兒落在地上,成為一片干癟的橡膠皮。
“尼克為什么退出樂隊?”我?guī)缀跏菃柍隽艘痪鋸U話。
“就是眼睛的關(guān)系。幾年前他出了事故,失明之后,就沒辦法再打鼓了?!?/p>
之后我們幾乎一路都在討論尼克,我問了一些常規(guī)的問題,也得到了答案。當我走到自己公寓樓下時,尼克已經(jīng)徹底從意氣風發(fā)的生意人變成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藝術(shù)家。
我決定主動聯(lián)系尼克—我萌生了把期末課題聚焦在他身上的想法。我向克里斯要到尼克的電話。他同意了接受采訪,我們約定在一周后見面,計劃是在他的酒吧進行拍攝訪談。
到了約定的日子,天氣很糟糕,毛毛雨伴隨著狂風,指望靠打傘遮風避雨是不現(xiàn)實的。盡管是個周末,市中心的商業(yè)街卻因惡劣的天氣而變得空空蕩蕩,我家樓下的幾家商店甚至歇業(yè)了。整個上午,我都在犯愁,我指望尼克能主動聯(lián)系我取消計劃,然而他并沒有聯(lián)系我,我只得按時出門。我將攝影器材包得嚴嚴實實,自己則暴露在雨中,對此我早已習慣。諾曼底街在這個晦暗的雨天更顯得死氣沉沉,我在街角短暫停留,費勁地架起相機拍下幾個悲戚的畫面,用來襯托這個故事。
月光酒吧的門虛掩著,我上樓時故意把動靜弄得很大,好讓尼克意識到我已經(jīng)到了。他在窗邊一絲不茍地端坐著,臉朝向樓梯口,大概算是同我打招呼。那天尼克沒有戴墨鏡,但他看上去沒什么異樣,反倒神采奕奕。他的頭發(fā)顯然是收拾過的,前額那兩縷卷發(fā)被梳了上去,衣著也比我們前兩次見面時都更正式,盡管不是西裝革履,但他用亞麻質(zhì)地的白襯衫搭配了條深色牛仔褲,頗有青年老板的氣質(zhì)。
酒吧二樓的布局在日光中一覽無余,與我印象中的截然不同,我沒想到這兒竟然有扇可以敞開、透光進來的窗戶。窗戶一側(cè)是調(diào)酒臺,對面—也就是靠近的樓梯的一側(cè)—是樂隊表演的舞臺,此刻上面雜亂地堆著些樂器、調(diào)音設(shè)備和作廢的海報。
尼克對面坐著一個背雙肩包的年輕女孩,她起身同我打招呼,說自己是最近被“指派”給尼克的社工,負責協(xié)助他出行。她對尼克說:“那么我就先走了,等會兒給我打電話?”
“好的。謝謝?!?/p>
我迅速架起了攝像機,連上錄音設(shè)備,同時和尼克說些無關(guān)緊要的廢話。他的回應(yīng)總是很簡短,于是我只得讓自己多說一些。剛開始我還算如魚得水,但漸漸地,我的英文發(fā)音開始出現(xiàn)一些尷尬的偏差,因為當我緊張地組織語言時,大腦便只能顧及語法,這時一些不地道的、帶著些母語本能的發(fā)音就會從我嘴里跑出來。這本來沒什么,畢竟我是個“外國人”,但我常常無法包容自己,發(fā)音不準會令我感到羞恥。不過那天,我很快意識到尼克無論如何是看不見我的,因此逐漸平靜下來。不得不承認,后來尼克成了一個讓我感到輕松自在的聊天對象—甚至可以說是我那群本地朋友中的唯一一個。而這僅僅是因為他看不見。
我調(diào)試拍攝設(shè)備的間隙,尼克說桌上的咖啡是為我準備的,加了半脫脂牛奶。他開玩笑說因為不清楚我是否在管理體重,但全脫脂牛奶太過無趣。我說我沒有管理體重,但半脫脂牛奶很完美。
“是什么讓你覺得我在控制飲食?”我問。說完這話我就后悔了,它仿佛帶著一句頗有傷害性的潛臺詞:“你又從沒看到過我。”
他笑了笑,似乎并沒有被冒犯的感覺。
“你聽起來很苗條?!彼踔凉室庥哪匕阎匾舴旁诹恕奥牎弊稚稀?/p>
他緊接著補充道:“只是我的感覺。抱歉,我本不該這么說。我無意對你有任何評判?!?/p>
“沒關(guān)系,我不介意,我明白你的意思。”我?guī)缀跏菞l件反射般地胡說,我只想盡快從這段對話中逃離,于是我說:“你準備好了嗎?”
“我們開始吧。”他正襟危坐。
我低頭,目光落在筆記本的第一行:“那么第一個問題—”
我寫著:1.如果不考慮音樂的因素,僅僅作為一個盲人,你是什么感覺?
我迅速下移視線:2.失明后最大的困擾是什么?3.不再從事樂手工作是因為這次不幸嗎?4.能否講講它具體是怎么發(fā)生的?……
他很耐心,在我良久的停頓中一言不發(fā)地等待。
窗外下著雨,屋子里卻沒有一絲聲音,仿佛那天的雨是以霧的形狀降臨的,它只是輕柔、不著痕跡地覆蓋了諾曼底街。酒吧二樓的暖氣很足,隱隱有微酸的、混雜著老木頭的味道,像是殘留的酒精從地板縫隙中被蒸發(fā)出來。我大聲地翻動紙張,試圖通過制造噪音來填補令人尷尬的沉默。我發(fā)覺自己筆記上的問題幾乎都是圍繞著他的“盲人”身份兜圈子。我煩躁不堪,終于合上筆記說:“不如我們先隨便聊點什么吧?!?/p>
“當然可以?!?/p>
“你從小就練樂器嗎?”我問他。他說是的,還說自己小時候除了樂器,也酷愛足球,和每個普通孩子一樣。于是我順勢問及他踢足球的事,關(guān)于隊友、比賽經(jīng)歷等等,甚至追問他踢什么位置。聊起足球,他顯得很興奮,他說自己的父親曾經(jīng)是本地足球俱樂部的職業(yè)球員,教了他不少,他還說自己高中時期所在的校足球隊曾拿過地區(qū)聯(lián)賽冠軍。我意識到那段時光對他而言是快樂的,便一直徘徊在這個安全區(qū)域,不敢向外邁出一步。
我們閑談了半個多小時,還未涉及任何我為紀錄片提前準備的話題。何況他語速很慢,仿佛對于自己說的每個詞都很審慎。這樣的閑談有一點好處:他所說的每句話、每件事我都能聽清,且有充裕的時間消化。我此前也采訪過幾個英國人,他們的語速和奇怪口音總是我最大的困擾。
“你不問問我眼睛的事嗎?”他終于說道。
“當然,我正要問?!蔽胰鲋e說。
我再次翻開筆記本,下意識地挺直背,像個職業(yè)記者那樣問道:“能說說是怎么一回事嗎?”
他說,大約四年前—他二十五歲時,樂隊剛剛有起色,開始收到一些來自其他城市的演出邀約,一切都很完美,但他出了車禍,視力退化最終發(fā)展成失明,于是不得不退出了樂隊。他補充道:“有段時間我變得很消極,不愿見人,更不聯(lián)系過去的朋友,樂隊成了我最想丟掉的回憶。后來我聽說他們也解散了。我覺得我很對不起他們。”
我只是說:“那一定很艱難?!保═hat must be hard)我這里的“艱難”并不完全指放棄打鼓這件事,而是他的心情。
他沉默了一會兒,說:“幫我看看,臺上是不是有套鼓?”
“有。”
“你想看嗎?”
我立即明白他是問我想不想看他打鼓:“當然……但你確定嗎?”
“我想試試。”他緩緩地站起來。我也跟著站起來,因為手忙腳亂,扯到了腿邊的線,麥克風滾落到地上,耳機里發(fā)出一陣雜亂的巨響。我顧不上這些,忙伸手去扶他。尼克聽見這些動靜,笑著說:“不用擔心,別忘了這是哪兒,我很熟悉這里?!?/p>
于是我任由他獨自走上臺。他像個樂隊成員那樣自然地坐下,彎腰撿起地上的鼓棒,用手掌擦拭了好幾遍,然后開始緩緩地摸索著調(diào)試樂器。他看上去并不慌張,反而顯出某種從容的魅力。我毫不顧忌地盯著他,像在觀察一只蝸牛。有些人喜歡看蝸牛爬行,緩慢的行動很容易讓人的眼睛專注,甚至著迷。
“我能拍下來嗎?你打鼓?!蔽以谒磳㈤_始時鼓起勇氣問道。
然而,為難的神情僅僅在他臉上出現(xiàn)一秒,我的勇氣便像百葉窗般齊刷刷地合上了。我說:“沒關(guān)系,如果那樣讓你不舒服的話,我不會拍的。”
他說“謝謝”。
我沒有拍他,但也沒有關(guān)掉機器。我的鏡頭仍然對著我們訪談時坐的窗邊—一張圓桌和兩把沙發(fā)椅。窗外是片混沌的灰白,毫無變化,像凝固在玻璃窗上的一層涂膠,被任意游走的水珠割裂。
尼克的演奏并不笨拙,雖然每個鼓點都落得很輕,總歸還是流暢、連貫的,至少我這個外行聽不出什么明顯差錯。不過,盡管他在聲音的世界里很安全,視覺還是出賣了他,這位鼓手始終抬著下巴,坐得筆直,似乎無法像鼓手們通常所做的那樣用身體的律動尋找節(jié)奏。漸漸地,某種茫然甚至悲涼的意味在他毫無波瀾的演奏中浮現(xiàn)起來。我再次無法控制地開始同情他—我告誡自己不要這樣想。
“太糟了。即便是這么簡單的節(jié)奏,我也四年沒有嘗試過了。”他收起鼓槌時說道,“謝謝你?!?/p>
我不知該如何回應(yīng)他的“謝謝”,只是本能性地說:“不,不?!?/p>
“你打得很好?!蔽已a充道。
那天采訪的后半程,尼克說出了很多我“需要”的東西。那些素材—他回憶過去時的神情、一些自嘲的笑話,還有眼神的特寫,都被我保留在了成片里,被配上音樂,和諾曼底蕭瑟的街景畫面剪接在一起。
采訪結(jié)束后他準備給社工姑娘打電話,我禮貌性地提出不必麻煩,我可以送他回家。
他沒有跟我客氣,反而開心地說:“你方便的話就太好了?!?/p>
他告訴我他住在“溫莎公園”,我知道那兒,那是個離諾曼底街并不算遠的現(xiàn)代公寓。我們僅需順著無人的諾曼底街走到另一端,橫穿一條城市主街道的馬路,再穿過市政花園便可到達。我松了口氣,畢竟背著攝影器材,還要看顧他,若走得太遠,我擔心自己會出狀況。
雨總算停了。諾曼底街上沒有行人,或許是因為一連下了好幾天的大雨,路面角落的污垢被沖洗干凈了,那天甚至沒什么難聞的氣味。
我把手放在接近他腰部的高度?!斑@樣可以嗎?”我問他,我沒什么經(jīng)驗,生怕他感到不適,于是事先向他確認。
“完全正確,”他說,“你的高度比大多數(shù)照顧我的社工還要合適?!?/p>
他抓住了我的手腕?!芭?,你穿得很少。”他說,“今天很冷的。”
我說:“你穿得不是更少嗎?”
我總算也成功地把他逗笑了一次。鑒于他看不見,我側(cè)過頭仔細打量著他走路的樣子,他仰著頭,仿若很自信的樣子,這在我看來反而有些滑稽。雨后的諾曼底街仿佛一艘緩緩航行在霧靄里的大船,寂寥而平靜。我不敢走太快,于是我們走了很久。離開諾曼底街后,眼前是條車流涌動的寬闊馬路。等紅燈時,尼克有些難為情地開口問:“你介意我拉著你的手嗎?”
“我的手?”我重復(fù)了一遍,感到不可置信。
“抱歉。只是我的社工們的習慣,出于過馬路的安全考慮……你介意的話,沒關(guān)系,像現(xiàn)在這樣也沒問題?!彼駛€以為自己做錯事的無辜小孩。
我連忙說:“不,不會,你抓著吧—我是說,我的手。”我為自己齷齪的揣測感到羞愧,一時有些語無倫次。
他的手掌溫熱,但并不柔軟,而是有些類似老繭的硬塊,我猜那是練習打鼓留下的。我十分不自在,我擔心我們會被誤認為一對牽手過馬路的情侶(這已經(jīng)夠讓人尷尬),何況我們的手并非自然地垂在身側(cè),而是一上一下相疊,水平地支在身前,那樣子大概很怪異。我注意到有行人投來目光—那是幾個我曾打過照面的中國留學(xué)生,她們悄悄回頭打量我和尼克,還小聲議論著什么。我?guī)缀蹩梢源_信她們對我和這個歐洲男人的關(guān)系產(chǎn)生了一些讓人不那么愉快的臆測。于是我拖著尼克加快步伐,只希望能快點完成這件差事。在接下來的路程中,我?guī)缀鯚o法集中注意聽他說話,除了簡短地附和他,我更沒了心情主動挑起任何話題,只是盡量不讓自己聽上去憂心忡忡。
到他的公寓后,他立刻給我泡了一杯紅茶。我雖很想立即告辭,卻還是勸告自己耐住性子多留一會兒。我仍在為自己方才的行為感到愧疚,不忍心拒絕什么。
他的客廳異常整潔,陳設(shè)也十分簡單,開放式的廚柜上沒有任何器具,書桌和茶幾都是光禿禿的。整間公寓中最有生命力的陳設(shè)居然是一臺亮著指示燈的冰箱,它間斷地發(fā)出電流低沉的聲響。他向我介紹各種配備了盲人輔助功能的家具,還告訴我他平時怎樣使用手機等現(xiàn)代科技產(chǎn)品,他開玩笑說其實在這個時代看不見也不算壞事。我不禁想尼克獨自一人在這個無趣的空間里時會干些什么,莫非只是坐著聽冰箱的低吟?
那天之后,尼克竟然會時不時給我打電話,同我分享一些根本無關(guān)緊要的生活瑣事。剛開始我受寵若驚,總是能同他聊上一會兒,但后來他來電話的頻率越來越高—在我趕論文時、上課時、在圖書館找資料時、和中國的朋友一起吃飯時……我開始有些厭煩了,甚至有時會不作任何解釋地拒接電話,但他似乎從來不在意。我偶爾“良心發(fā)現(xiàn)”,也會主動問候尼克,聊一些關(guān)于酒吧生意或者社工派遣的事,在忙碌之余,我盡我所能地去關(guān)注他。如果這位孤獨的盲人朋友需要什么安慰,那么我愿意、也應(yīng)當成為他能握住的“一根稻草”。閑談日復(fù)一日地進行下去,我覺得我在尼克心中似乎成了舉足輕重的人物。
后來,盡管尼克和克里斯這群人作了種種努力和嘗試,諾曼底街還是要“陷落”了。我的期末作業(yè)即將完成時,拆遷的挖掘車停在了巷口。包括月光酒吧在內(nèi)的許多酒吧紛紛開始邀請樂隊進行告別演出。月光酒吧邀請了克里斯的樂隊。
我自然接到了觀看演出的邀請—連同我的男友,這倒是第一次。但我有我的考慮,我暫時還不想把他介紹給我的外國朋友們。我總覺得這事有些麻煩,仿佛合適的時機從未到來。我的男友也是中國留學(xué)生,和我同屆,讀醫(yī)學(xué)。我們相處得很好,只是不太參與對方的社交生活。我這群外國朋友的圈子他更是從未涉足。不過我還是對他轉(zhuǎn)述了我朋友的邀請,畢竟我也沒有隱瞞的正當理由。他說他還有課題要完成,祝我玩得開心。其實我已經(jīng)猜到他會這么回答,我們在這一點上始終保持著某種奇妙的默契。
于是我自己去赴約了,那是我最后一次進入月光酒吧。我一直在想,如果那晚我沒有去,或許如今仍和尼克保持著聯(lián)系。
當晚一行六人,包括我的好朋友和克里斯,樂隊的另一位成員以及他的女友,尼克,還有我。我們從月光酒吧轉(zhuǎn)場到擁擠的炸魚薯條店,又轉(zhuǎn)到另一個嘈雜的英式“pub”,最后在一個相對安靜、徹夜開門的酒館結(jié)束—至少我的故事在那里就結(jié)束了。
我一直是個喝酒克制的人,我堅信喝醉是種冒險,醉意換取的一時的快樂不值當“暴露”自己。但當天—大約是凌晨一點左右,我開始控制不住地想要說話。我意識到不太對,趕緊放下了酒杯。我努力讓自己保持清醒,無奈身旁的兩對情侶醉意已濃,他們開始親密地摟抱、耳語起來。為了驅(qū)散令人尷尬的曖昧氣息,我只能對著尼克不停地說廢話。
我抱怨作業(yè)評分、學(xué)校設(shè)施,后來扯到做煎餃的方法……無論我說什么,他都聽得很認真,且一直面對著我,我甚至恍惚以為他是在“看著”我的。他偶爾會笑出聲,也會用簡單的語句回應(yīng)我,但幾乎沒有主動提出什么,相比于平時在電話里的健談,他那天仿佛揣著什么心事。
我在興頭上說了好一陣子,終于感到口干舌燥。我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酒館里的人已經(jīng)少了許多。一陣困意籠罩了我,微醺的快感也陡然消逝,仿佛有張厚重的幕布飄落,蓋在我身上,將我同外界隔開。周圍的空氣突然變得密閉悶熱,我感到一陣令人煩躁的窒息,大腦再也組織不出半句英文,我希望尼克能說些什么。然而,當他終于說話后,我又希望他永遠沒有說。
他說:“你真好?!边@句話在英語語境中沒什么可大驚小怪的,因為此處的“好”多指“友善”。
“可不是嘛,我可是這世界上最好的人之一。”我還是打起精神和他開了個玩笑。
“從來沒有人對我這么好?!?/p>
他這句話把我嚇了一跳。我一向?qū)@類口氣堅決且具有強烈排除性的表述充滿警惕。何況對于他,我認為自己向來只是同所有其他人一樣表現(xiàn)出禮貌和關(guān)懷而已。
“我是說真的。謝謝你?!彼又f。
他在試圖把對話變得隆重,我徹底不知所措了。我盡量平淡地回復(fù)道:“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別這么客氣……”
他皺了皺眉—這是我第一次在他臉上看見這種表情—說:“我不是在客氣?!?/p>
我隱隱感受到什么東西正在迫近。
“我們是朋友,對吧?”他問。
“你說什么呢!”我夸張地說道,“當然了,我們當然是朋友。”
我朝門口瞄了一眼,酒吧的玻璃門外掛著圣誕槲寄生,門廊暖黃的燈光在地面投出邊界模糊的圓圈。一個醉漢經(jīng)過,他在燈光下停住腳,晃了晃手里的啤酒易拉罐,透過綠色的松枝圓環(huán)和裝飾貼紙朝室內(nèi)看進來。我立刻警覺起來,開始揣測這個神智不清的男人意欲何為。然而什么也沒發(fā)生,他很快走開了,消失在槲寄生后面的被霧化的光暈中。
我回過神來,尼克露出一個難以形容的憂傷的微笑,他接著說下去:“我知道我是個盲人。我只是不希望你對我好全是因為同情我而已。”
他這句話像一口茴香酒順著我的嗓子流進胃里,又酸又苦。我說不出話來。我回憶起第一眼看見尼克時的場景,那天晚上他和樂手們開著玩笑,評判時下糟糕的流行音樂,我認真聽著他說的每句話,卻沒有一次與他直接交流。我以驕傲的態(tài)度試圖對他保持疏離。然而,在我得知他是個盲人的瞬間,我和曾經(jīng)那個尼克之間的平衡便被打破了,我那競爭般的心態(tài)陡然消失,之后每每再面對他,我的內(nèi)心總是不受控地充滿溫情。我先后認識了鼓手尼克和盲人尼克,他們是兩個人。
我回想著,再次不由自主地看向門外。外頭仿佛起了一陣風,槲寄生微微顫抖起來。我注意到地面上放著一只被捏扁的易拉罐,大概是那個醉漢留下的。
尼克嘴角的笑容還在,但已徹底扭曲變形成為自憐自傷的弧度。
于是我不爭氣的“溫情”再次跑出來了。“怎么會呢。因為我們是朋友……”我的“溫情”驅(qū)使我重復(fù)著動聽而無法被證實的話。
他扯了扯嘴角,大約是接受了我的回答,接著他問:“我永遠都不會失去你吧?”
門外的風在變大,地上的易拉罐被吹走,槲寄生也抖動得厲害,好像隨時都會掉落。我回頭看了看吧臺的酒保,他并沒有注意到這個岌岌可危的情況。我旁邊的伙伴們?nèi)栽跓崆械囟Z著,沒有人關(guān)注我和尼克在說什么,我再次回過神來。
“你在說什么呢!”—我仍在試圖扭轉(zhuǎn)什么,“這話聽起來有點兒怪異地浪漫了。”我用夸張的玩笑語氣說道。
“是啊,或許吧。很怪異?!彼麡O其認真地說,“但這正是我的本意?!?/p>
我必須阻止他繼續(xù)說下去了,于是我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根本沒剩幾滴,喝完我說我需要去趟洗手間。
倉皇而逃后,我已經(jīng)徹底清醒,我突然想給男友打電話,說我想回公寓,我需要他來接我。我?guī)缀跏窃谶M入衛(wèi)生間的一瞬間就想到了他—我理所應(yīng)當?shù)那笾鷮ο?。我看了看時間,已經(jīng)凌晨三點多鐘,我把手機放回口袋,決定把男友排除在這個事件之外,我不希望他覺得我喝多了,也不太愿意他見到尼克。我打開水龍頭開始洗手(其實我已經(jīng)洗了一次手,還用了比平時多好幾倍的洗手液),洗完第二遍手之后,我覺得自己必須得出去面對這一切了。
我回到桌旁時,眾人正在紛紛起身穿上外套。他們說這里快要關(guān)門了,要轉(zhuǎn)移去另一家還在營業(yè)的酒館。
我的好朋友問我:“你和尼克一起,沒關(guān)系吧?”
我感謝她剝奪了我的選擇權(quán),否則我又能如何呢?尼克像往常一樣抓著我的手腕走出了酒吧。我們穿過一片中產(chǎn)社區(qū),每戶人家都已熄了燈,在黑夜里沉睡。路燈還亮著,在濕漉漉的地面上投出的斑如同糖紙金箔,像是有人拿走了糖果,隨手把它們丟棄在那里。我和尼克走在隊伍的最后,同另外四人保持著一些距離,起初我和他都沒有說話,只是安靜地聽著同伴們的腳步聲和耳語聲。
在寒冷的空氣中行走使我的心情漸漸冷卻、平靜下來。我勸告自己,尼克的那番話有什么可怕的呢,我何不坦然一些?
“抱歉,我好像讓你感覺不舒服了?!蹦峥溯p聲說。
我已經(jīng)接受了自己在這段對話中語言的匱乏,只是連聲否認。
他出乎意料地沒有再說什么,只是我隱隱感覺手腕上他手掌的力量愈來愈大。那是某種語言,他在試圖向我傳達什么—絕不是任何溫和的、朋友的話語。出于生理的不適或心理的懼怕,我很想掙脫。只是無論何種原因,在他是盲人這個事實前都不作數(shù)。相比于尼克的手,我更像是被同情心和道德感緊緊鉗住,總之我那點兒“自我”早已動彈不得了。
前面四個同伴已經(jīng)和我們拉開了一段距離,仿佛全然忘了我和這個盲人朋友的存在。我盡量加快腳步,想追上他們,可尼克似乎不這么想,他以前總是樂意配合我的速度,唯獨這次,我的手腕感受到了一種很堅決的牽制。我恍然大悟:在我們兩人的交往中,我一直把他看作弱者,實則不然。我被尼克盲人身份的悲劇色彩蒙蔽了雙眼,忘了他是個體格健全的青年人。他的“盲”竟然也剝奪了我的視力,我猛然意識到,在面對他時,我其實并無優(yōu)勢可言。
穿過居民區(qū)后,一條大馬路橫在眼前,我的朋友們總算停了下來。這是條一直通向倫敦的主干道,街燈徹夜明亮。等紅燈的間隙,接連有兩輛夜車呼嘯而過。斑馬線那頭指示燈上的紅色小人規(guī)律地閃爍了幾十下之后變綠了,隨著一陣急促的“滴”聲響起,綠色小人開始以更快的頻率跳動。同伴們再次率先向路對面走去,把我和尼克撇在了身后。
尼克理所當然地握住我的手,沒有像我們第一次過馬路時那樣征詢同意。我雙腿沉得像是灌了鉛,寧愿停在馬路中央任由過路的汽車撞上我們。沒有我引導(dǎo)的尼克漸漸失去方向感,開始在人行道上偏離,他扯著大步走出一條荒謬的斜線,絲毫沒有停頓或猶豫。我?guī)缀跏潜凰献е诌_馬路對面。身后綠燈加速秒針般的聲音驟然停止,被打濕的午夜再次沉靜下來。他依舊沒有松開手,我也依舊不知該如何掙脫—或者說,該不該掙脫。
他開口道:“我不希望給你造成困擾。但我很開心我說了那些……”
那語氣簡直平和到了駭人的地步。我自我放棄般地聽著,一言不發(fā)。他進行了一番凌亂的解釋和自我剖析。最后,他說道:“我畢竟看不見。”
他沒有直接說出“盲人”這個詞,但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我。我瞬間心生怨恨和厭惡,我認為他壓根不是誠心對我道歉,反而還要把我推向某種道德審判席,仿佛我的情感是這么膚淺,這么容易被俗世的評判所干預(yù)。
我依舊沒有答話。他終于松開了我。他布滿繭的粗糙掌紋已經(jīng)覆滅了我所有的溫情。我們沉默著走完了那段通向聚會終點站的路。落座時,我選擇了一個與尼克隔開的座位,為此不惜插在一對戀人中間。那間酒館空氣不流通,氣味混濁,我沒坐多久就感到難受,于是提前告別了大家。
我走出酒館時已經(jīng)快凌晨四點鐘,我站在路口吹了會兒冷風,最終不顧一切地給男友打了電話讓他來接我—通常我不會因為這點小事把他吵醒,但那天我非常需要他來。我沿著馬路走了沒幾分鐘,他就在對面的路口出現(xiàn)了,我感動地牽起他的手—那柔軟的操作精密儀器的科學(xué)家的手。
我們路過已經(jīng)徹底安靜下來的諾曼底街時,白天停在那兒的挖掘機已經(jīng)開走。
我對他介紹道:“這就是諾曼底街,我的期末作業(yè)?!?/p>
“就是這兒啊,確實很破落?!?/p>
“是啊,這排小樓大概很快就要拆了。最當頭兒就是月光酒吧。”
“你那個盲人朋友的酒吧?”
“對?!?/p>
“那他怎么辦?”
“不知道。”我故作輕松地答道。
寒假快結(jié)束的時候,我收到期末作業(yè)的反饋郵件。我得到了不錯的分數(shù),我的導(dǎo)師特別寫道:“你選的這個人物非常好,帶有很強的故事性……”我沒有仔細讀那封郵件,只草草看了分數(shù)后就合上了電腦。我抗拒看見尼克的名字。那件事之后,我心煩意亂了好一陣子,困惑于自己對尼克的感情,甚至某些瞬間,我曾罪惡地設(shè)想:若我男友不存在,我會不會接受他;如果他不是盲人,我會用何種眼光看待他……作業(yè)的高分讓我更加不安,我反思自己用他的人生悲劇換取了利益,但每每回想那晚的情形,這種愧疚感便又消解許多。或許我的確利用了他,但他又何嘗不是在拿自己的弱點暗中“脅迫”我?總之,一些亂七八糟的想法不斷涌現(xiàn),我只能盡量轉(zhuǎn)移注意力。
那年冬天,英格蘭下了好幾場罕見的大雪,雪堆積在地面和屋檐,附著在窗子上。許多人迫不及待出門玩耍,另一部分人則膩在屋子里的壁爐旁,什么也不做。我屬于后一種,只是我沒有壁爐,于是我便靠著暖氣喝咖啡。
某天,雪停了,甚至有點放晴的兆頭。尼克突然聯(lián)系了我,他說月光酒吧在做最后的清點,他發(fā)現(xiàn)了幾張我可能會感興趣的唱片,如果我有空的話可以去拿。實際上,整個寒假我一直在等著他主動聯(lián)系我—并非對此期待,而是仿佛抱著某種信念—我覺得他一定會找我說點什么的。而且,我必須承認,我不想失去這個難得的朋友,我希望能有機會挽回點什么。但是很多天過去,始終沒有他的消息,我的信念也如同蓬松潔白的雪花逐漸融化,凍硬,最終成為臟兮兮的冰碴兒。然而當他終于來了電話時,我卻幾乎是不受控制地說道:“真的嗎?太感謝你了,尼克。但實在抱歉,我今天和同學(xué)約好了一起去圖書館,怕是要為論文待上一整天……你不介意的話,可以暫且?guī)臀冶9軉幔课腋奶炻?lián)系你。”我語氣輕快,就像什么都不曾發(fā)生一樣。
“當然。祝你論文進展順利,我們回見?!彼卮鸬煤芎啙?。
這便是我和尼克的最后一次通話。我之后并沒有聯(lián)系他拿唱片,并非我故意躲避他,那晚發(fā)生的所有事都已經(jīng)被我拋在腦后,在我心中他仍然是那個被命運傷害的漂亮的年輕男人。只是我確實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再提起此事。而由于月光酒吧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能讓我們見面的最自然、得體的理由—克里斯的樂隊演出—也不復(fù)存在了。有一回,我偶然間向朋友問起尼克的狀況,她說他暫時沒做什么事,只是決定回父母家休息一段時間,之后的打算或許還是經(jīng)營酒吧。
“哦對了,你的影片怎么樣?”朋友問。我說尼克幫了我大忙,那個作業(yè)完成得很順利,甚至拿了高分。她說:“那太好了,我很開心?!睕]有人知道我和尼克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我們只是因有共同的朋友而軌跡短暫相交的兩個人—或許勉強也能稱得上是朋友。
再之后,他大概是加入了某個慈善組織,并和成員們一起去歐洲大陸環(huán)游了一段時間。那個社團的社交媒體賬號斷斷續(xù)續(xù)地更新著大合照,尼克總是戴著他的墨鏡站在最左側(cè),被一個高大壯實的小伙遮住半張臉。那些照片都貼著定位:巴黎、阿姆斯特丹、羅馬、雅典、巴塞羅那……不過我確信那只是短暫出游,因為我曾在城里又見過他一回,他的社工牽著他穿過市政廣場朝“溫莎花園”的方向走去。我沒有上前打招呼,我當時不知道該對他說點什么。
大約是在夏季快結(jié)束的某天,我當時快要畢業(yè)了,正在焦頭爛額地四處投遞簡歷,也忙著搬離學(xué)生公寓,尋找新的住處,克里斯在社交媒體發(fā)布了一張和尼克的合照,那大概是他們少年時期的照片,一人抱著貝斯,一人坐在架子鼓后,都穿著復(fù)古樣式的皮夾克。他的配文是:“一切順利,鼓手?!?/p>
那是送別的口吻。我打開和克里斯的聊天窗,本想問問他尼克的動向,又覺得或許見面找到合適的時機來問更好。
不久后的某天,我經(jīng)過諾曼底街,發(fā)現(xiàn)那里的拆遷工作已經(jīng)基本結(jié)束。大部分房屋都被推倒了,不遠處市中心的熱鬧景象如海市蜃樓般從坑洼的廢墟上升起。不過月光酒吧那棟灰色小樓還在,二樓的窗戶微微開啟,玻璃被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我無法看清里面的陳設(shè),但覺得那張出現(xiàn)在我訪談片段中的小圓桌應(yīng)該已經(jīng)被搬走了。
回家后我打開電腦,找到尼克在月光酒吧打鼓的那段母帶?;野咨奶旃馔高^窗戶投在小圓桌上,桌上放著兩杯未盡的咖啡,一切都在緩慢、有規(guī)律可循的鼓點聲中靜止不動。相機小屏幕后面,我臥室的窗外仍在不停落雨,水滴緩緩、有間隔地順著公寓外墻滑落在窗臺上,好像鼓手在小心翼翼地尋找節(jié)奏。重復(fù)播放幾遍后,我刪除了那段影像。
我最終沒有找到心儀的住處或者工作,倉促中同男友一起飛回了北京,甚至沒來得及和這些英國朋友告別。我們在聊天軟件上互相許諾“要保持聯(lián)系”和“有天終將再見”,但回國的時間一久,我便越來越少登陸留學(xué)時常用的那些社交賬號,漸漸連密碼也記不得了。我并不因此感傷,我對那個陰郁的島嶼本也沒什么留戀。只是后來,我偶爾會好奇尼克的生活,也好奇那幾張我最終沒有拿到的唱片的去向。如果合適的時機到來,我也許會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