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毅
缺水的魚叉, 終不能撇開魚鱗上的銹跡。
它掛在北山坡墻上, 依稀聞到魚的腥味。
據(jù)說那時北山坡病得不能自理, 田里的魚肥壯得挪不動自己。北山坡人把活路掛在魚叉上, 用冰冷的矛捅向魚族, 才找到生活的窟窿, 為子孫們授人以漁。
可作釣魚的彎鉤, 實屬歷盡苦頭, 才換作魚叉, 為一動不動的北山坡人戳開冰。 而冰下的魚, 像一條條炫白的鎧甲, 早已成為活下去的理由。
災荒不言自退, 涂在童話世界的大雪, 又在魚脊上為天災人禍平攤了責任與道義。
過多的覬覦來自魚的左右眼, 讓北山坡人眼冒潮濕。 在魚叉破開魚肚的瞬間, 一枚枚生銹的魚鱗, 比美麗還要美麗。
它們與他們頤養(yǎng)的身影, 及生活的欲望形成比例, 如失傳的技藝, 在淺水軟泥中活生生如一幅古典的圖畫。
讀著, 北山坡人眼角的淚水, 竟如魚叉上滴落的魚血, 在夜晚的漁火中不停閃耀。
讀著, 那明眸皓齒的魚, 仿若受到神諭, 自覺等著魚叉狠狠刺向自己。
讀著, 世間的神話與傳奇, 紛紛低下頭來, 萌生出更多的魚。
而魚叉閑置一邊, 掛在北山坡墻上, 等著自己再生一層銹。
不管細風, 還是巨濤, 北山坡醒著的石頭與泥土, 都有斷崖和深淵。
漂泊至此的上古人, 從族譜中暴露的爭執(zhí)和品行, 一個也沒有逃脫北山坡的富裕和貧瘠。
他們深埋于坡上的種子, 在現(xiàn)代人眼里, 盡是春天的純真與高貴。
當手機成為時代的工具, 北山坡的豐美在抖音中伸展腰肢,紛紛進化的枝葉, 為化肥催開的花草標出果實醒目的名稱, 又在風中為提心吊膽提供良心不停地翻曬。
風不斷吹亮的北山坡, 滌盡身體的荒蕪與內(nèi)心的寂寥, 又從微信中遷移城鎮(zhèn)與都市, 讓整坡的爛漫與輝煌成為都市日常生活中奢侈的談資與炫耀。
他們分作一坡坡的動作與腔調(diào), 和小汽車、 高鐵、 輕軌、 航空器……接過北山坡鮮活的天地與植被, 在時代翻新的歡笑中依然有斷崖和深淵, 一層層排滿豪華與簡單對比的宴席。
他們的膨脹, 與有關(guān)項目的命名, 因北山坡引起的苦悶與猜忌、 爭奪和較量, 又讓布滿煙酒的商標, 喂養(yǎng)欲望陷阱中的小蟲。
他們一邊吹噓著北山坡, 一邊在身體的肥瘦中追述著北山坡的真誠與寬容。
來自莊稼的本質(zhì), 一邊說話, 一邊詞窮, 同時在忠勇的奉獻中暗下決心, 將北山坡定為精神的高地, 為后來播下的種子供送充足的養(yǎng)料和水分。
各處的春天均有不同, 唯有北山坡在時序變幻中香火裊裊,向北山坡人祈福。
他們的具體情感, 在不同表述中與進化的抖擻, 腳力昂奮,鏗鏘閃爍, 響起的盡是北山坡人靈魂威武的登臨。
犁鏵和牛, 褪出的水田, 平靜得像一面鏡子, 照出農(nóng)人眼里持久的傷痕。
這不怪農(nóng)人。
他們, 只是遵照時序的指令, 為干癟與飽滿安身立命, 把世間低矮的碧綠蔓延得再遼闊一些。
當進步法則被機械把北山坡易容之后, 犁鏵的鋒利越來越快,牛退役的身影在田埂上, 只有靜默的語言在搖頭擺尾。
這大面積照出的新型天空, 閃爍著光芒, 在日漸升高的氣溫中, 很快密封殘缺與荒蕪。
朵朵白花的稻穗, 每朝上躥高一截, 農(nóng)人的心, 就欣慰一次。
——他們知曉, 過分的躥高, 必有大風和暴雨摧垮過度的豐盈。
在北山坡, 這樣的例子曾經(jīng)不止一次否決農(nóng)人的決心和干勁。他們思想中的米, 來自潔凈的智慧和天然的秩序。
比如: 穩(wěn)定的助長與化肥的手讓北山坡越來越輕盈。 那些水田像大地的眼睛, 在傷痕中讓水一退再退, 最后, 只有稗子為饑餓的鳥提供自得的強迫癥。
這面鏡子, 以水自照, 又挽著犁鏵和牛, 讓小塊的水田深感充盈。
就像我, 惦記著犁鏵和牛結(jié)出的大米, 卻輕視了沖鋒的機械帶來的虛華與寡淡。
面對水田, 我口含一粒打蠟的米慢慢咀嚼, 越嚼越覺得倒酸、反胃。
這面自然的魔鏡, 從古至今不知照退了多少人, 才讓我懂得:只有深得犁鏵與牛的肌理, 在大米面前心懷敬畏, 人類復雜的舌頭才能從顆粒中品出可貴的真誠與奉獻。
它們駛過藍天所關(guān)注到的風景, 歷來在北山坡披著有聲主義的灰白。
只有今天, 被新興產(chǎn)業(yè)離散的北山坡人帶到遠方, 在密集的城市、 廠房……向它心懷掛念。
那一支支用竹筒綁在翅膀上修飾過的哨子, 風的響聲, 回蕩在田野, 顯得空曠、 遼遠。
像是一段少有的高山流水的空洞發(fā)音, 憋出來的錯覺, 在縮水的八音盒里、 手風琴間……與舞場柔軟的體型形成流淌, 讓人聽著, 總感覺有珍貴的光芒與色彩。
房檐下竹子編織成的窩, 如同快遞時代匆忙搬運的包裹, 一不小心, 在途中被裂開了。
一支支無人喂養(yǎng)的歌, 被蟲子、 山雀、 野獸、 江山……聽到,悠揚得如同高速公路暢通的時速, 四處都是毫無阻擋的奔馳。
它們依然在音色篇章里, 昂起柔軟的羽毛, 不停抵抗圍來的空寂與孤獨。 在同一樣式的飛翔中, 它們希望被懂者發(fā)現(xiàn), 被高貴者抬舉。 為此, 它們練習著飛高, 只求某一天有人把北山坡的歌詞翻譯得流暢一些, 舒適一些, 寬敞一些, 讓更多抒情在時代的傾述里加深對北山坡的理解和重視。
事實一天天演化, 鴿隊帶著整體的思維在曠野自由開放, 它們時而覓食野果, 時而與天籟不停改變姿態(tài)。 它們在北山坡逆風而上, 順坡而下, 將炊煙搬回來, 還給北山坡曠日持久的溫馨。
此刻, 濕漉漉的坡崗上, 陽光溫柔的手觸撫過的每片音色,用它們的羽毛一一閃來。 然后, 被春天化開的土地和樹草, 以新穎的頭又為世間的音色憑添一截華麗的辭藻。
仍是空無一物, 仍是相對無言, 仍是大千世界, 蕓蕓眾生,在它們眼里搖曳, 奔忙, 飛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