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
摘 ? ?要:西紅柿含較多營養(yǎng)元素,市場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在人們日常飲食中的占比較大。近些年,隨著西紅柿栽培面積逐漸擴大,尤其是在應用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后,西紅柿產量和質量均顯著提升。文章以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為例,簡要闡述了該縣自然環(huán)境,從育苗、移栽定植、栽培管理角度出發(fā),探討了西紅柿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要點,希望為同行業(yè)工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西紅柿;綠色;高效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14-0084-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626;S641.2 ? ? ? 文獻標志碼:B
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每日食用50~100 g西紅柿即可滿足人體對維生素的基本需求。西紅柿具有促進細胞生長、抑制細菌等諸多作用,對于患有高血脂病癥的患者來說屬于健康且美味的食物種類,無需擔心過多食用導致血脂升高問題。為保證西紅柿的食用口感與安全性,推廣應用西紅柿綠色高效栽培技術極為重要,是在保證西紅柿產量與質量的基礎上實現(xiàn)綠色產品種植要求的關鍵手段。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具有較為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極佳的氣候條件為西紅柿快速生長與品質提升提供了良好支持。目前全縣西紅柿種植面積已達200 hm2,呈現(xiàn)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
1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自然環(huán)境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天無嚴寒、夏季無酷暑,氣候環(huán)境宜人。根據(jù)氣象部門資料可知,該縣年平均氣溫8~16 ℃,降水量800 mm~1 200 ㎜,日照時間為1 076 h,能夠滿足西紅柿快速生長發(fā)育的基本要求[1]??h內土壤肥沃且有機物質累積較多,為西紅柿生長提供了充足營養(yǎng),產出的果實果形圓正且表面光滑,充實的果肉與適中的成熟度使得西紅柿口感較好,富含胡蘿卜素與維生素C,不僅可直接食用,且在烹飪成熟或做成西紅柿醬后別有一番風味。
2 西紅柿綠色高效育苗要點
2.1 合理選擇種植品種
西紅柿品種較多,不同地區(qū)種植的西紅柿類型具有多樣化特點,且由于各地區(qū)氣候環(huán)境特點不同,適合栽種的西紅柿品種有所差異。應選擇種植抗病性強的西紅柿品種,正確選種能有效降低病蟲害發(fā)生概率。
依據(jù)市場的實際需求選擇品種,可以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種植收益[2]。例如種植901品種,該品種從廣西引進,每株西紅柿的產量在20 ㎏以上,坐果數(shù)量相對較多且膨果速度較快。選擇品種時,應確保所選擇的品種質量與種植標準相匹配。
2.2 正確選擇與處理種子
預先篩選西紅柿種子是保證種植產量與質量的關鍵手段。種植前應剔除明顯霉變或破損的種子,確保用于種植的西紅柿種子外形飽滿、有光澤,能夠提升整體成活率。篩選完種子后,需要晾曬處理種子,時間48~72 h,之后將種子浸泡于溫水中,溫度控制在50 ℃左右,能夠滅殺種子表面的細菌,是有效預防病蟲害的關鍵措施[3]。隨后更換水繼續(xù)浸泡8~10 h,此過程主要是激活種子,全方位提高種子活性。將種子放置于紗布中包覆處理,并在其外部覆蓋1層濕毛巾,避免種子內部水分逐漸減少。包裹完畢后,將種子放置在25~30 ℃的環(huán)境下,期間需定時翻動種子,提高種子的透氣性,保證受熱均勻,待種子露白后即可展開播種工作,能夠提高種子的整體發(fā)芽率。
2.3 播種
西紅柿種子播種前需要預先對苗床進行消毒處理,避免苗床內存留病菌對西紅柿植株造成不良影響,可以選擇多菌靈等藥劑處理苗床[4]。播種過程中應保證種子均勻性,播種深度控制在2.5 cm左右,播種完成后在上方覆蓋一定厚度的營養(yǎng)土,覆土厚度保持在1.5 cm左右。之后覆蓋1層地膜,能夠提升土壤溫度,維持土壤整體濕潤度。播種后應確保苗床溫度為20~25 ℃。白天與夜間對溫度的要求不同,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5~30 ℃,夜間溫度應保持在20 ℃以上,保證西紅柿播種質量與生長效果。
3 西紅柿移栽定植
3.1 科學合理選擇種植區(qū)域
西紅柿栽種前應挑選合適的種植環(huán)境,要求種植區(qū)域具備良好排水性,地形以坡地或平地為宜,選擇的土壤以湖黑土或褐潮土為主。土壤質地應為輕壤土,pH值6.5~7.5,創(chuàng)設合適的種植環(huán)境能夠避免西紅柿發(fā)育遲緩。
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設施栽培或者簡易避雨栽培模式[5]。若為設施栽培,應先明確主架材料(竹與鋼材),主架搭建好之后在其上方覆蓋1層塑料膜,建立一個適宜種植的溫室大棚,降低二氧化碳的損失量,之后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反季或無土栽培等設施栽培方法。
3.2 整地要點
大棚種植模式由于其特殊的種植環(huán)境與流程,對土壤質量的要求相對較高。土壤質量過低會影響西紅柿的品質與口感,且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西紅柿產量。在實際種植前需要優(yōu)化土壤結構,保證土壤疏松性,使其維持相對良好的透水狀態(tài),之后滅殺土壤內部的病原菌,為西紅柿生長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
整地方式建議采用清耕法,選擇中耕或淺耕的方式全面處理土壤中埋藏較深的雜草。一般在春季開展西紅柿栽培工作,土壤翻耕深度控制在20 cm,深翻完成后在土壤中撒施適量肥料,此環(huán)節(jié)配合運用配方施肥技術,能夠起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3.3 移栽要點
想要提升西紅柿的移栽成活率,應確保土壤內部含有充足的營養(yǎng)元素。農戶應細致觀察西紅柿植株的生長情況,待其生長至2葉1心時即可準備分苗處理。移栽前需要在待移栽的區(qū)域覆蓋1層塑料膜,以保證移栽溫度,并抑制雜草生長,確保西紅柿植株獲得良好的生長發(fā)育環(huán)境。移栽前需預先挑選合適的幼苗,幼苗需具備莖葉強壯、根系發(fā)達等特點,全面提升西紅柿幼苗整體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與抗病蟲害能力[6]。移栽時選擇帶土移栽方式,將西紅柿幼苗放在預先設置的移栽坑后,在其根系位置覆蓋1層表土并且壓實處理[7]。需要注意的是,在移栽過程中應適當控制栽植深度,移栽過深會影響根系正常生長;移栽過淺則影響根系自身的穩(wěn)定性,進而加大后續(xù)植株傾倒的風險。完成移栽后,應在第一時間進行灌溉,確保植株能夠獲得足夠水分,促進假植成活。
4 西紅柿綠色高效栽培技術
無論是株型調整、肥水管理,還是病蟲害防治,均屬于西紅柿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要點,應基于制訂的標準要求推進技術應用進程。建議在這一過程中選擇具有集成性特點的先進栽培方式,且記錄西紅柿種植期間所施用的農藥類型、方法、時間、用量、次數(shù)等數(shù)據(jù),為后續(xù)隨時調整種植計劃與技術方案提供依據(jù)。
4.1 株型調整
在合適時間針對西紅柿開展修剪或調整工作,以促進西紅柿植株快速生長。植株生長高度在30 cm左右時即可開展主莖蔓插桿支架工作,能夠為莖蔓生長提供固定的引導條件,也是為植株創(chuàng)設良好通風與光照環(huán)境的關鍵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西紅柿側芽發(fā)育過快會與果實爭奪營養(yǎng)成分[8],應及時修剪側芽,例如在側芽生長到6~8 cm時應將其去除,但是要保留主莖,能夠持續(xù)增加植株掛果數(shù)量,為果實快速發(fā)育提供基礎條件。調整株型時應選擇合適的修剪方法,避免對西紅柿主干造成損傷,不可使用類似于剪刀的尖銳工具。此外,整枝打杈一般在晴朗天氣開展,以降低病菌感染概率。
4.2 肥水管理
科學制訂肥水管理計劃是種植人員在西紅柿栽培環(huán)節(jié)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核心內容。需根據(jù)西紅柿品種、植株生長發(fā)育實際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肥水供應方案,充分滿足西紅柿生長過程中的營養(yǎng)需求。西紅柿在生長初期對水分的需求量相對較少,可以在西紅柿移栽后進行澆水,合理供應水分,在第1個果穗膨大至核桃大小時進行第2次澆水[9]。隨著西紅柿膨大速度加快,其對水分需求量逐漸提升,應在西紅柿進入開花結果期后,適當提升灌溉頻率,確保土壤時刻處于濕潤狀態(tài)。
4.3 病蟲害防治
西紅柿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經常受到多種病蟲害的侵擾,嚴重影響西紅柿產量與質量,因此種植人員應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進一步提升西紅柿生產效率。在西紅柿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選擇綠色防治措施,包括生物、農業(yè)以及物理防治手段,在確保防治效果的同時不會對周邊土壤條件造成不良影響,進而提高西紅柿品質。
4.3.1 早疫病
早疫病是影響西紅柿正常生長發(fā)育的主要病害類型之一,會影響果實質量[10]。發(fā)病初期表現(xiàn)為西紅柿主莖或葉片產生明顯病斑,病斑出現(xiàn)的位置一般在西紅柿植株底部,形狀近似于圓形,顏色多為褐色或黑褐色,發(fā)病后會導致果實提前脫落。若西紅柿生長環(huán)境濕度較大,會增加早疫病傳播風險。如果早疫病發(fā)生較為嚴重,會出現(xiàn)落果或斷枝等情況,需要及時采取相應防治措施,降低該病害的影響。
防治早疫病應選擇抗早疫病的西紅柿品種,并且在正式定植前展開施肥與清園等相關工作,集中處理病葉、病果,避免病害快速蔓延[11]。若田地發(fā)病較為嚴重,可與非茄科類作物輪作。藥劑防治選擇40%百菌靈消毒處理地塊,用量標準為1 hm2地塊施用1 125 g百菌靈,或者選擇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作為防治藥物,施用標準為每1 hm2地塊施用2 250 g代森錳鋅,施用方法均為噴霧防治。針對每年都發(fā)生早疫病的日光溫室,應定期悶棚處理,一般需要悶棚7 d左右,確保將大棚內的細菌全部滅殺。
4.3.2 蚜蟲
蚜蟲是西紅柿生長過程中常見的蟲害類型,蚜蟲通常會吸食植株汁液,致使西紅柿植株枯萎,甚至死亡。當前種植西紅柿的方法多為大棚栽培,但由于大棚內溫濕度的控制特點,容易滋生蚜蟲,增加蚜蟲的防治難度。防治蚜蟲建議采用噴灑農藥的方式,需挑選毒性作用低且防治效果較好的藥物,建議采取藥物輪換方案以避免蚜蟲產生耐藥性。常用藥物為50%滅蚜松乳油,或者配合使用合適的物理手段進行防治,例如放置黃色粘蟲板,此設施可集中誘殺蚜蟲,投入成本相對較低且防治效果較好。西紅柿種植過程中應及時清理植株殘枝,破壞蚜蟲的發(fā)育環(huán)境,促進植株健康生長[12-14]。
4.3.3 裂果病
裂果病是西紅柿種植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生理性病害,影響西紅柿果實品質。該病害發(fā)生具有不確定性,想要找尋其發(fā)病規(guī)律較為困難,通常在發(fā)病后致使果實在短時間內產生裂痕,大大降低西紅柿經濟價值。出現(xiàn)裂果病的主要原因為植株生長的畸形花,或是在針對性施用生長調節(jié)劑時沒有合理控制藥劑濃度及用量,提高了生理失調問題的發(fā)生概率。
防治裂果病應優(yōu)選抗裂果病品種,此類品種通常果皮較厚。育苗期間合理控制種植環(huán)境溫度,避免強光直接照射西紅柿果皮,同時適時控制土壤干濕程度,通常土壤濕度控制在80%左右。適當施加有機肥料,有效優(yōu)化土壤結構,滿足根系生長對土壤中營養(yǎng)元素的需求。適時開展整枝打杈工作,促使西紅柿葉片生長茂盛,進一步加快水分蒸騰速度,降低裂果病發(fā)生概率。
5 結束語
西紅柿作為一種常見的優(yōu)質蔬菜,營養(yǎng)價值較高。近年來,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借助當?shù)靥厣珒?yōu)勢大規(guī)模開展西紅柿綠色種植,在西紅柿種植過程中融入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選擇合適的種植區(qū)域與品種,保證西紅柿產量與質量。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制訂了切實可行的西紅柿綠色高效栽培種植方案,同時加速方案推廣與擴大應用范圍,為西紅柿產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秀華.綠色無公害大棚西紅柿種植與管理技術探究[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2(7):211-213.
[2]武霞.綠色無公害大棚西紅柿種植與管理技術研究[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2(6):203-205.
[3]楊宇靜.山西朔州平魯區(qū)西紅柿栽培技術要點及其推廣[J].農業(yè)工程技術,2022,42(14):64-65.
[4]梁海霞.山東鄆城大棚西紅柿種植技術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2,25(2):80-81.
[5]劉中奇.大棚西紅柿栽培技術及水肥管理策略探討[J].種子科技,2021,39(23):65-66.
[6]賈玉青.無公害西紅柿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控要點分析[J].農業(yè)災害研究,2021,11(4):12-13.
[7]姜兆偉.探討分析日光溫室西紅柿綠色種植與管理技術[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1(2):183-184.
[8]孫廣偉.綠色無公害大棚西紅柿種植與管理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研究,2021,27(2):125-126.
[9]馬春花,努爾買買提·阿不林林.探究溫室西紅柿栽培與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yè)災害研究,2021,11(1):3-4.
[10]李相府.關于大棚西紅柿栽培技術及水肥管理研究[J].農家參謀,2020(20):72,90.
[11]康久東,李子龍.北方早春塑料大棚西紅柿的栽培技術應用[J].農業(yè)技術與裝備,2020(9):79-80.
[12]沈雷定,竇國勇.設施大棚番茄栽培管理技術[J].南方農業(yè),2022,16(10):37-39.
[13]張麗敏.大棚番茄種植管理技術要點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世界熱帶農業(yè)信息,2020(12):26-27.
[14]王磊,趙同為,張繼華.大棚西紅柿栽培技術及水肥管理[J].種子科技,2023,41(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