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謝雯 設計/ 徐神超
藝術家有時候會被一些像魔法的東西吸引,這些有可能和他小時候的夢想有關系,甚至會因這些夢想癡迷一輩子。
我小的時候老想著去探險,找礦石,找小溪源頭。記得有一次爬到山頂,突然遇到一陣大霧,眼前什么都看不見了,我不知道山的另一頭是什么,這時候,就出現(xiàn)了想象的畫面,這個情節(jié)后來一直存在我的腦子里。藝術創(chuàng)作和這也很像,有時可能并不是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但可以運用直覺和想象。
《植物共和國之觀念野史》
藝術家的工作,很多時候就像捉迷藏,開始也許只有個大概的方向。就像我們走進山谷,沿著一條小路前行,走著走著,就會發(fā)現(xiàn)另一條路,吸引你走過去。這個過程有歡樂,也有挫折,最興奮的就是發(fā)現(xiàn)之前沒見過的東西。
其實,藝術家的作品有時很像一堆蘑菇,它們通常長在一起。你如果采下一個去觀察它,看見的也是局部的樣子,不是它真實生長的狀態(tài),有時就會有些困惑,藝術家到底在講些什么。
有時看不明白,不要著急,堅持下來,想想蘑菇,回到它的生長地,就會知道真實的狀況了。常去美術館,有機會去看看藝術家的工作室,會有一天終于明白藝術家在干什么。藝術不神秘,看得越多越不神秘。
《規(guī)則7+植物始于藝博會》
《浪漫主義排擠掉的理性殘骸》
我經(jīng)常會想起自己小的時候,父親帶我裝過晶體管收音機,但我自己最喜歡的是畫連環(huán)畫、用天文望遠鏡看星空,還喜歡做艦船模型。小孩子其實膽子很大,什么都敢想,不太在乎別人怎么看。藝術家工作起來,就特別像小孩子,我自己的工作,很多就和童年的夢想有關系,有時也在想,我是不是在變著法地去完成小時候的夢想呢?
《陸上行舟》
我小的時候就看《兒童時代》了,經(jīng)常會翻來覆去看好幾遍,還特別喜歡里面的插圖,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韓伍的畫家叔叔。
審美是人人都有的,不管年齡大小。而且小朋友的審美還很獨特,有時甚至大人都不理解。
相信有些小朋友感覺知道一些,卻說不出來。沒關系,我們都會有這種感覺,說不出來就留在心里,慢慢地,它就會長在你心里。這樣的美感有時會讓你走到另一個世界。這個時候,要相信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哪怕只有你一個人看到,或者和別人看到的不一樣,這就對了,這就是藝術家特別想留住的東西,這就是獨特的美。
美是可以分享的,比如你看到一處美景或有一個好的想法,就可以去告訴其他小伙伴和大人們,他們也會和你一樣興奮的!
石青藝術家,激烈空間、重慶工作研究所、江南基棧等機構的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人。
石老師的創(chuàng)作綜合使用裝置、影像、表演等多種媒介,強調(diào)田野工作,涉及游牧地理、空間生產(chǎn)、技術考古等領域。有些小伙伴可能覺得藝術不就是畫畫嘛,但這是以前的想法了,在照相機、攝像機和計算機還沒有發(fā)明的年代,要描述一個具體形象,要靠當時使用最多的畫筆,但現(xiàn)在,相機、手機就是我們的“筆”,藝術家可以用它們來做藝術。
但今天出現(xiàn)的藝術可不一定都是當代藝術,最根本的,還是藝術家們的自覺思考、自覺行動,不是別人派的任務或留的作業(yè),還要有新東西,哪怕只是一點點。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新東西一開始都是不起眼的,甚至不好看,但它們的生命力特別強,慢慢地,很多人才開始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