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世強 上海華建工程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上海 200232
地震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地球上每天要發(fā)生很多次的地震,但因為絕大多數(shù)太小或太遠以至于人們很難察覺??梢坏┌l(fā)生大的地震,將發(fā)生房倒屋塌、交通和市政設施癱瘓、人員傷亡等嚴重災害。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玉樹大地震等近些年發(fā)生的大地震對我們的影響和現(xiàn)場的慘烈現(xiàn)象至今仍觸目驚心。
機電系統(tǒng)作為依附于房屋建筑內部為保證房屋使用功能的必要系統(tǒng),必須隨房屋建筑一起進行抗震設計,這不僅能夠減少發(fā)生地震時管道、設備脫落造成的房屋結構破壞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影響,也為震后救援和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的預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2]。
《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要求,抗震設防烈度為6 到9 度的建筑機電工程設施抗震設計應達到以下要求:
(1)當遭受低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機電工程設施一般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可繼續(xù)運行;
(2)當遭受相當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機電工程設施可能損壞進行一般維修或不需維修仍可繼續(xù)運行;
(3)當遭受高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響時,機電工程設施不至于嚴重損壞,危及生命[1]。
機電各系統(tǒng)眾多,如針對每個系統(tǒng)進行抗震設計,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大大增加了施工的復雜性,工程投資也隨之增加。因此規(guī)范要求只需對在設防烈度地震下需要不間斷工作的機電工程和設施(如應急配電系統(tǒng)、火災自動報警及控制系統(tǒng)、建筑電梯、防排煙系統(tǒng)、消防水系統(tǒng))等進行抗震設計。
機電各系統(tǒng)設備均需通過設備基礎與主體結構相連接,如果后澆筑的基礎與主體結構梁板連接不牢,或者設備固定螺栓強度不足,都將造成設備偏移、設備接口開裂錯位、設備基礎上傾倒、脫落。
(1)重要的機房設備如消防水泵房、生活水泵房、配變電所、消防控制室、冷凍站、柴發(fā)機房、數(shù)據及通信機房等宜設置在結構地震反應較小的部位(如地下室、首層及較低樓層、靠建筑中心位置等)。
(2)混凝土設備基礎應與主體結構牢靠固定。
(3)設備應與設備基礎采用螺栓固定,當無設備基礎時,需與結構樓板固定,不得固定在建筑構造層、墊層中。
(4)對于無法采用固定螺栓的,應采用L 型抗震防滑角鐵進行限位。
(5)固定設備的螺栓規(guī)格和數(shù)量,應結合設備尺寸、重量和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等,根據計算公式核算其所承受的拉力和剪力確定,其計算簡圖如圖1 所示,其中FH為水平地震作用力。
圖1 地腳螺栓計算簡圖
(6)有震動的設備應設置防震基礎,并用限位器與主體結構固定,如圖2 所示為水泵限位器布置圖。
圖2 水泵基礎限位
(7)采用吊裝的機電設備,應設置抗震彈簧支吊架。
(1)施工前應熟悉圖紙,針對不同的設備基礎分別采取對應的施工措施,必須時進行基礎深化設計。
(2)重要的混凝土設備基礎應與主體結構同時澆筑混凝土,保證其整體性。
(3)當無法同時施工時,后施工基礎與結構接觸面需進行鑿毛和刷漿處理,必要時可設置抗剪鋼筋。
(4)對于無需混凝土設備基礎的設備,應在結構樓板隱蔽前預埋連接鋼板。
(5)當設置鋼基礎時,鋼基礎應與主體結構采用螺栓固定或通過預埋鋼板焊接。
(6)設備與基礎的固定的方式、固定螺栓的數(shù)量和規(guī)格應嚴格按設備廠家技術要求執(zhí)行。
因小管道的質量較輕,受地震作用影響得較小,因此《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中只規(guī)定針對以下管線采取抗震設計:
(1)懸吊管道中重力大于1.8KN 的設備。
(2)DN65 以上的生活給水、消防管道系統(tǒng)。
(3)矩形截面面積大于等于0.38m2和圓形直徑大于等于0.7m 的風管系統(tǒng)。
(4)對于內徑大于等于60mm 的電氣配管及重力大于等于150N/m 的電纜梯架、電纜槽盒、母線槽。
以上管道的抗震設計通常為增加抗震支吊架,用于抵抗管線所承受的任意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抗震支吊架設計前,應確保樓內各機電系統(tǒng)管線綜合排布深化圖已經過各方確認,這是抗震支吊架設計的基礎??拐鹬У跫艿脑O計形式和布置應根據其所承受的荷載進行抗震驗算,步驟如下:
(1)初步確定抗震支吊架的位置和安裝形式。如圖3 所示,為某抗震支架生產廠家的150mm 水管抗震支架形式,按規(guī)范取其設計間距為側向12m,縱向24m,主要構成為M12 錨栓、抗震連接件、抗震管夾、桿件型鋼。
圖3 某廠家150mm 水管抗震支架形式
(2)確定抗震支架所處位置的抗震設防要求、建筑類別等,根據等效側力法計算公式,計算節(jié)點處側向和縱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即:
其中:
F——沿最不利方向施加于機電設施重心處的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
αEK——水平地震力綜合系數(shù),當結果小于0.5 時,按0.5 計。
γ——構件功能系數(shù),按規(guī)范查表。
η——構件類別系數(shù),按規(guī)范查表。
ζ1——狀態(tài)系數(shù):對支撐點低于質心設備宜取2.0,其余情況取1.0。
ζ2——位置系數(shù),建筑頂點宜取2.0,底部宜取1.0,沿高度線性分布,通常選擇最不利樓層。
αmax——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按多遇地震查表。
G——非結構構件的重力,包括運行時容器和管道中的介質及儲物柜中物品的重力,可按規(guī)范計算和查表。如圖3 所示150mm 的單位管重查表為G=428.75N/m。
經查表后得出圖3 抗震支架的水平地震綜合力系數(shù)αEK=1.4×1×1×2×0.08=0.224<0.5,則取αEK=0.5。水平地震作用荷載分項系數(shù)規(guī)范取1.3,考慮荷載分布,則圖3 所示抗震支架的側向水平地震力設計值ST和縱向水平地震力設計值SL分別為:
ST=單位長度的重量×側向管長×每套支架承擔的管道數(shù)量×水平地震力綜合系數(shù)×荷載分項系統(tǒng)=428.75×12×1×0.5×1.3=3344.25N,同理SL=428.75 ×24×1×0.5×1.3=6688.5N
(3)按照所選用抗震支吊架與結構的連接布置、支架斜撐與豎桿的夾角,以及計算出的水平地震力,計算抗震支架受不同方向地震力時的桿件軸力最大值。如圖4 所示,橫向地震作用力主要由斜撐N1 承受,縱向地震作用力主要由斜撐N3承受。
圖4 支架側向和縱向受力分解
(4)驗算所選取抗震支架的桿件及配件強度是否滿足要求。
管道的重量通常由普通支吊架承受,一般不考慮抗震支架與重力支架共用時,此時S(抗震支架內力組合值)=ST/SL。且抗震支架節(jié)點通常為鉸接,桿件只承受軸力。通過對比抗震支架桿件、連接件、錨栓、管夾等的設計強度,當S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當抗震支架斜撐或吊桿長度過長時,往往還需要驗算其長細比。以上為大家展示的僅為圖3 所示類型抗震支架的驗算方法,實際工程應用中往往有各種機電系統(tǒng)的管道和抗震支架形式,因此必須按實際情況分別驗算校核。除此之外,在抗震支吊架設計和布置時應注意以下要求: (1)水平地震作用應有兩個不同方向的抗震支撐承擔。 (2)抗震支吊架復核時應選取混凝土結構最不利受力位置來核算,如選取較高樓層。 (3)抗震支吊架采用的構件應采用成品定型構件,減少現(xiàn)場深加工、拼組。 (4)抗震支吊架的設計注意不應阻礙機電管線熱脹冷縮產生的變形、位移。 (5)水平直管道兩端應設置側向抗震支架,當兩個側向抗震支架間距大于最大設計間距時,應在中間增設。 (6)每段水平直管道應至少設置一個縱向抗震支架,當兩個縱向抗震支架間距大于最大設計間距時,應在中間增設。 (7)所有抗震支架應和主體結構可靠連接。 (8)抗震支架的斜撐角度宜為45°且不小于30°。 機電安裝中的抗震設計除設備基礎和抗震支吊架之外,還有機房的選擇、設備的布置和安裝、管材的選擇和敷設、穿防震縫或結構要求等,抗震設計時需結合實際工程情況按照規(guī)范要求進行詳細說明。同時,需嚴格按設計要求控制機電安裝的抗震施工質量,鑒于篇幅限制本文不再論述。文中的錯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位讀者諒解,并期待各位專家和設計師的寶貴意見。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