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
譚爺爺和花花的故事火了,從 1999年,27歲的譚金淘進入大熊貓基地,成為一名飼養(yǎng)員,主要負責(zé)照顧一兩歲的大熊貓。它們的這個年紀,相當于人類從嬰兒到兒童的過渡期,因此,他常常說自己是一名早教老師,帶了個“熊貓幼兒園”。2021年年底,花花加入了“幼兒園”。譚爺爺說,花花個子比較矮,后肢力量差,不擅長爬樹。性格上,它也有著不同于其他熊貓的從容和淡定,走起路來慢悠悠的。大熊貓基地介紹它:“短胖奓毛,行動緩慢。”
由于不爭不搶,花花時常會被小伙伴搶食。剛剛剝好的竹筍,被同伴一把奪下;挑好的竹子,又被弟弟和葉搶走……
在花花吃飯這件事上,譚爺爺花費了更多心思。每天下午,他會給花花單獨開小灶,并趁機給它輔導(dǎo)體育課——用食物引導(dǎo)它倚靠著樹杈或者石頭站起來,以此鍛煉后肢力量。
當然,其他小伙伴也有體育課。譚爺爺會拿一根長長的竹竿,在另一頭吊上蘋果或窩頭,像釣魚一樣“釣熊貓”,讓它們站立起來摘取食物。這既能控制每只熊貓的進食量,也能幫它們鍛煉后肢。
考慮到花花咬合力較差,“釣熊貓”時,譚爺爺會細心地把花花的那份食物切成小塊。為了盡可能避免其他熊貓搶食,譚爺爺有時還會“調(diào)熊離山”。好在,花花已經(jīng)慢慢懂得了護食。
“果賴……果賴……果賴”,開飯前,譚爺爺總會用一口地道的四川話呼喚小家伙們過來。日復(fù)一日,“果賴”似乎成了“幼兒園”小家伙們共同的名字,它們一聽到這個聲音就會馬上跑過來。
時常開小灶的花花,對“果賴召喚術(shù)”尤其敏感。“喊它名字不一定理人,喊‘果賴就立馬抬頭。”
和葉雖然調(diào)皮,但每次一聽到爺爺招呼,就迫不及待地跑過去。
在30多歲的時候,譚金淘就有了“爺爺”的稱號。“‘爺爺是大家跟著貓兒們叫的。我照顧過的熊貓慢慢成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的‘輩分也跳躍式上升?!?/p>
如今,很多年齡跟他差不多甚至比他大的游客,見到他也會脫口而出“譚爺爺”。對此,他覺得,“大家這么喊很親切”。
大熊貓基地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鐵打的譚爺爺流水的貓。還有人將他稱為“擺渡人”,他將適齡小熊友接到“幼兒園”,長大后再送它們升班,24年來默默迎來送往。
他記不清照顧過多少只熊貓,但只要望見它們的背影,就能清晰地叫出名字?!懊恐淮笮茇埡谘廴Φ男螤睢⒋笮《疾幌嗤?,剛接觸它們時會通過這些特征進行分辨,但熟悉起來后,遠遠看一眼就知道是哪只熊貓。”
打掃衛(wèi)生、搬運竹子竹筍、收集觀察糞便、按時“收貓放貓”……在工作時間,譚爺爺?shù)哪_步很少能停下來。他形容自己的工作累并快樂著,“照顧熊貓讓我很有成就感,我肯定會盡我所能讓它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面對最近網(wǎng)上的“熊貓熱”,譚爺爺希望網(wǎng)友們對大熊貓的習(xí)性有更深的了解,更科學(xué)地愛護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