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ye
寫《哈佛商業(yè)評論》的作者托尼·施瓦茨,講過一個故事。
他的朋友萬納,是一家著名會計事務所的高級合伙人。
為了處理繁雜的工作,他每天要工作12~14個小時,經(jīng)常感到筋疲力盡。
施瓦茨在了解他的處境后,給出一個建議:你應該管理能量,而非時間。
比如,做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把其他事情授權(quán)給他人來做;
再比如,調(diào)整工作習慣,精力最旺盛的時候處理最重要的事情,保證工作效率。
萬納照做了,過了一段時間,他的精氣神明顯比以前更好了。
看過這樣一句話:“你要保護好自己的能量,不要浪費哪怕一丁點兒給任何沒有回報的地方?!?/p>
我們每天要面對復雜的社會關(guān)系,生活的種種不易。學會管理能量,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才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
《醒世恒言》里講:“事非干己休多管,話不投機莫強言。”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
老天的事我們管不著,自己的事一定要管好,別人的事不要去招惹。
博主@方美麗年輕時好管閑事,別人的事情她都想摻和一把。
當時,單位有同事買了新房,正準備裝修。
她得知以后,放下手里的工作,迫不及待地給同事傳授經(jīng)驗:“聽我的,客廳鋪木地板,不要貼瓷磚;廚房千萬不要裝成開放式的……”
過了一段時間,當她詢問對方裝修結(jié)果時,同事卻告訴她:“裝修好了,我們還是選擇了瓷磚,廚房是開放式的?!?/p>
她頓時覺得一盆涼水從頭澆到腳,原來自己說了那么多根本就是白費力氣。
季羨林先生在《談人生》中寫道:“做人,你不要多管閑事,而要多管自己?!?/p>
管別人的閑事,不僅浪費自己的能量,還容易討人嫌,有百害而無一利。
鄭板橋在《贈君謀父子》中寫道:“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閑事養(yǎng)精神?!?/p>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與其將其耗費在別人的閑事上,不如放在提升自己上。
把精力往回收,過好自己的日子,不去管別人的閑事,才是真正的成熟。
莫言在《晚熟的人》里講過一個故事。莫言出名以后,招來表弟寧賽葉的嫉妒。寧賽葉寫了小說《黑白驢》,以莫言表弟的名義連載在報紙上,卻根本沒人買賬。于是他找到莫言,嘲諷莫言這么愚笨的人居然都能出名,而自己滿腹才華卻無施展之地。他還指責莫言不肯向別人推薦自己的作品,是因為嫉妒他的才華。
莫言無端受了指責后,本想反擊回去。但轉(zhuǎn)念一想,若是與他爭辯,只怕他會越說越來勁,不如息事寧人,避而遠之。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討厭的人和煩心的事。與之計較,只會讓自己陷入壞情緒之中,浪費的是自己的精力。面對爛人爛事,不糾纏才是最聰明的活法。
著名商業(yè)咨詢顧問劉潤,在《5分鐘商學院》中提到“時間成本”這個概念。
如果你把時間都浪費在那些爛事上,只會收獲一個爛事的人生。
從今天起,把能量花在自我修行上。強健體魄,充實頭腦,碰上爛事一笑了之。
東京大學心理學博士吉田正雄做過一項實驗。
他邀請100位條件相當?shù)闹驹刚撸阉麄兎譃閮山M,布置了一個相同的任務。
他對第一組的要求是:全盤考慮事情完成的方法、過程以及可能發(fā)生的意外情況。
對第二組的要求是:去做就好。
實驗結(jié)果是,第一組花費的時間是第二組的兩倍,然而完成質(zhì)量遠不如第二組。
吉田正雄因此得出結(jié)論:凡事思慮過度,反而會表現(xiàn)得更差。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第二天要參加述職匯報,前一天晚上就輾轉(zhuǎn)難眠,擔心發(fā)揮不好;在樓道遇到領(lǐng)導,沒有主動打招呼,擔心領(lǐng)導會耿耿于懷,以后給自己使絆子;發(fā)給戀人的消息,沒有得到及時回復,就開始胡思亂想……這種內(nèi)耗就像心里住著兩個小人,在不停拉扯、打架,消耗你的精神能量。
挪威心理學家諾德斯克,21歲時在部隊服役。有一天深夜,軍官緊急集合,開展軍事演習。他急急忙忙上了場,剛俯身系好鞋帶,演習開始了。
從那一刻起,他滿心思都在糾結(jié)一個問題:我的鞋帶到底系好了嗎?跑步的時候,他在想,剛才只是隨便綁了一下,萬一松了怎么辦?拿起武器準備戰(zhàn)斗時,他又在想,會不會已經(jīng)松了,要是把我絆倒怎么辦?就這樣,他越想越焦慮,根本沒有辦法集中精力演習,導致左腿中彈。然而可笑的是,那根鞋帶,從頭到尾一直好端端系著。
美國心理學家鮑邁斯特,曾經(jīng)提出一個著名的理論,叫作“自我損耗”。
一個人看似什么都沒做,但他的每一次選擇和糾結(jié),都是在損耗心理能量。
你在自我內(nèi)耗上多花一分鐘,就少一分鐘去解決問題。行動起來,你就會發(fā)現(xiàn)所有預設的困難,都會在做事的過程中土崩瓦解。
正如尼采所言:“生活中有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挖掘和管理自己的能量?!?/p>
管理能量,便是管理人生。畢竟一生漫長,你只有能量充沛,才能活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