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芬,把菊香,盧克瑛
宜興市中醫(yī)醫(yī)院,江蘇214200
早期先兆流產為孕婦妊娠12周前出現(xiàn)了少量陰道出血及下腹痛癥狀,因孕婦缺少先兆流產的知識,病人發(fā)現(xiàn)先兆流產癥狀時,往往不知所措,內心較為焦慮,甚至恐懼,伴有失眠、易怒現(xiàn)象,影響孕婦成功保胎。當下,社會發(fā)展迅猛,人們愈發(fā)幸福,但女性則承擔了更多來自生活、經(jīng)濟和工作上的壓力,極劇增加了孕婦早期先兆流產風險,因此,病人數(shù)量逐年遞增。因其或致使孕婦流產,易讓孕婦產生不安情緒。若未及時進行治療,或將發(fā)展為難免的流產。臨床上對于此類病人,不僅要求其臥床休息和禁欲,還為其提供清靜舒適的環(huán)境,緩解其焦躁情緒,并予以精神鼓勵[1]。信任建立護理,強調增強護患交流,建立彼此信任,以使病人加以配合,進而提升病人依從性[2]。癥狀管理理論主張從評估病人癥狀體會、制定癥狀管理方案和評價管理效果等,指導臨床護理,從而提升護理的效果,國內運用尚不多[3]。目前,兩種模式均已廣泛運用于臨床中,然而二者結合在早期先兆流產病人的暫無報道?;诖?為探索其價值,將信任建立結合癥狀管理理論運用在早期先兆流產病人護理中,觀察其負性情緒、自我效能和保胎成功率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100例早期先兆流產病人為研究對象,依據(jù)入院先后順序將100例早期先兆流產病人分為兩組,每組50例。兩組病人年齡、孕周以及學歷等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情況比較
納入標準:妊娠時長≤12周,出現(xiàn)早期先兆流產癥狀者;病人知曉研究,并簽署同意書;病人無精神障礙。排除標準:意識存在障礙,無法進行溝通者;肝腎功能發(fā)生障礙者;病人配合度低,中途退出研究。
對照組實行常規(guī)的護理,每日上午護士向早期先兆流產病人進行健康宣教,向其講授疾病誘因、診療辦法與特殊事項,家屬旁聽了解疾病知識。過程中,了解病人想法,及時矯正病人對于先兆流產的偏頗認識。定期給病人檢查病癥,為病人解說醫(yī)囑要求,交代其照醫(yī)囑定時予以用藥。并幫病人擬定食膳安排,禁食辛辣、油膩物,以營養(yǎng)清淡,少食多餐,多進食刺激性食物。此外,定期檢測病人體征,發(fā)現(xiàn)異樣及時處理[4]。觀察組以此為基礎予以信任建立結合癥狀管理理論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3.1 組建護理小組
對我院醫(yī)護人員的日常表現(xiàn)、專業(yè)技能、護理經(jīng)驗以及護理效果等進行了分析,并通過自制問卷調查其對于將信任建立結合癥狀管理理論應用在早期先兆流產病人護理研究的想法及參與意愿。在此基礎上,從婦科內篩選主任醫(yī)生1名、營養(yǎng)師2名、心理醫(yī)師2名、護士長2名和護士若干名參加到此次研究中,并建立信任建立結合癥狀管理理論干預小組。為有序推進本次研究,小組成員之間明確了職責,具體如下:主任醫(yī)生負責病人入院后早期先兆流產的診斷、后期藥物指導等工作;營養(yǎng)師擬定食膳安排,確保病人營養(yǎng)合理;心理醫(yī)生實行心理護理,疏導病人負面心理;護士長負責信任建立結合癥狀管理理論護理操作培訓并調配護士;護士根據(jù)醫(yī)生、護士長安排進行干預具體的實施[5]。
1.3.2 資料收集與方案構建
為確保信任建立結合癥狀管理理論正確應用,我院要求小組成員在TheLancet(《柳葉刀》)、中國知網(wǎng)、JAMA、中華醫(yī)學雜志和BMJ等網(wǎng)站和醫(yī)學雜志上,檢索信任建立、癥狀管理理論、早期先兆流產治療手段等方面的資料,并查閱了相關臨床案例。其后,小組成員對照研究目的和要求,對信任建立、癥狀管理理論、早期先兆流產治療等文獻資料開展了整理,提煉出研究需要的信任建立、癥狀管理理論知識以及相應護理技巧,并組織小組成員集體培訓對涉及知識和實操技能加以學習和專門訓練,增強小組成員實操能力,以確保本次研究整體效果[6]。
1.3.3 具體護理干預的實施
1.3.3.1 信任建立干預
進行護患間溝通,確立彼此信任。1)病人住院時,護士要耐心接待,引領其巡視病房周圍環(huán)境,降低病人由于對環(huán)境的陌生感,而產生的焦慮感。同時,護士每天要和孕婦交流,了解其內心想法,認真回答孕婦及其家屬關于治療的疑惑,并于不違反規(guī)章條件下及時回應病人提出的要求。此外,多和孕婦溝通,掌握其內心活動,一旦發(fā)現(xiàn)孕婦有焦躁心情,及時予以疏導;此外,告訴其配合治療的必要性,引導其保持樂觀、放松心態(tài)。2)護士對病人喜好進行調查,依據(jù)病人總體喜好,播放其愛好的歌曲及影視節(jié)目,轉移病人注意力。同時,引導家屬和朋友經(jīng)常性陪伴病人,縮短孕婦獨處時光,以免其胡亂思想。3)研究小組邀請順利保胎的病人,分享其個人治療體驗,以她人成功經(jīng)歷促使病人增加信心。如溝通無效,病人情緒仍舊低落,則請心理醫(yī)師從旁協(xié)助,疏導病人心理,緩解其心緒狀況[7]。
1.3.3.2 癥狀管理護理
護患信任為基本,針對早期先兆流產癥狀加以管理。1)評估癥狀體驗。每天早、晚2次對早期先兆流產病人評估,包含了病人自我的評估與醫(yī)護人員的評估,自我評估含陰道是否出血、下腹疼痛程度等狀況,通過Likert 5級法評估;護士通過訪談病人及其家屬,評估其癥狀體驗感,具體為癥狀描述、癥狀發(fā)生時間、發(fā)生位置、病癥類型、病人癥狀認知與情緒反應等。另外,護士還以焦慮自評量表、自我效能量表等主觀量表法對孕婦情緒狀態(tài)、自我效能以及并發(fā)癥風險予以評估。2)癥狀管理計劃。依據(jù)此前的評估結論,制定針對性的干預計劃,如果病人有陰道出血或下腹疼痛的癥狀,及時反饋給醫(yī)生,遵醫(yī)囑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同時做好病人會陰部護理,以免感染。注意疏導病人的情緒,播放其愛好的歌曲或影視節(jié)目,轉移病人的注意力等,改善病人情緒狀況,恢復病人正常生活本領,減小病人發(fā)生并發(fā)癥的風險,要求定期為病人進行健康教育講座和心理指導,并每日監(jiān)督病人的治療行為。3)評價管理效果。制作病人癥狀管理行為表,行為表主要是對病人治療行為的檢查,具體包括:是否按照醫(yī)囑服藥、合理飲食、疏解情緒以及保養(yǎng)胎氣等,對于經(jīng)檢查完成的內容,則在其后相應位置劃上“√”。家屬每日將檢查情況反饋醫(yī)護人員,使醫(yī)護人員可以有的放矢地開展評價和教育[8]。
1)負性情緒評價。運用焦慮自評量表(SAS)[9]于病人住院當日與離院前分別評價病人的情緒狀況,滿分為100分。SAS得分>50分時,提示病人存有焦慮情況。分值愈高,意味著病人的焦慮情況愈發(fā)嚴重。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71,信效度較好。2)自我效能評估。運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10]于病人離院時向病人評價自我效能的情況,量表共10個條目,單個條目滿分是4分。分值愈高,說明病人的自我效能愈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0.828,信效度較好。3)保胎成功率評估。孕婦妊娠10~12周B超檢查結果顯示孕婦腹中胎兒存活并正常發(fā)育,即為保胎成功;如超聲結果顯示孕婦腹中胚胎已停止了發(fā)育,即為保胎失敗[11]。保胎成功率(%)=保胎成功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表2 兩組病人SAS評分比較單位:分
表3 兩組病人自我效能比較單位:分
表4 兩組病人保胎成功狀況比較 單位:例(%)
臨床上,早期先兆流產多發(fā)生在女性懷孕流產的初期時段,胎兒并沒有成熟發(fā)育,孕婦往往出現(xiàn)陰道出血的癥狀,并且小腹伴有墜痛感,不僅危害病人身心健康,還有可能出現(xiàn)些許不良癥狀。該疾病的診斷并非難事,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不良癥狀,要馬上就診,其后及時進行治療,以免病癥加重,進而流產。臨床上,要求病人時常臥床休息、暫禁行房事,治療時,孕婦要養(yǎng)成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保持清潔,利于其調理身體。且在必要時,注射對胎盤危害較小之鎮(zhèn)靜劑。如為黃體功能異常致使的先兆流產,可為孕婦注射黃體酮,并服維生素E,予以保胎。除此之外,孕婦仍需注意合理飲食,尤其是補充營養(yǎng),多攝入高蛋白質,盡可能攝入維生素,特別需要攝取充足的鐵。也可多食新鮮蔬果、雞蛋、大棗、鮮魚、乳制品等[12]。
信任建立可以促進醫(yī)患和諧,讓病人治療更加地順利,但當藥物效果不佳時,信任建立的護理效果并不明顯[13]。所以,為更好地實現(xiàn)護理效果,本次研究將信任建立結合癥狀管理理論,對早期先兆流產病人實施護理。癥狀管理理論源自于癥狀管理模型,主張先行評估病人癥狀認知、癥狀評估和癥狀表現(xiàn)等狀況,再分析相互關聯(lián)性,其后根據(jù)其關聯(lián)情況,擬定相應的護理安排,注重觀察和保存相應的指標數(shù)據(jù),經(jīng)總結后再形成新的干預方案,從而實現(xiàn)提升護理效能、緩解病人病癥的目標[14]。
研究運行后,對照標準立即挑選人員,創(chuàng)建了干預小組,小組成員對照研究目的和要求,先是整理出了信任建立、癥狀管理理論、早期先兆流產治療等文獻資料,提煉出所需護理知識與技巧,一方面關注到孕婦的情緒變化,多措并舉,減少其緊張焦慮的情緒,如于入院之初即向其介紹病房周圍的環(huán)境情況,減少陌生環(huán)境可能帶來的不良情緒體驗;研究過程中推動心理醫(yī)生的作用,對于有需求的孕婦由心理醫(yī)生對其進行心理干預等;另一方面加強對于癥狀管理方面的護理技能學習,做好每一個細節(jié),促進孕婦有更好的體驗,并組織集體培訓對涉及知識和實操技能加以學習和專門訓練,增強了小組成員實操能力。研究中,針對早期先兆流產病人焦躁、恐懼的情緒,小組成員通過信任建立護理的要求,耐心接待病人,并與孕婦有效溝通,了解其內心想法,及時疏導,引導其保持放松心態(tài),護患間信任建立,關系融洽,孕婦的治療依從性也大大提高。同時,小組成員在此基礎之上,針對早期先兆流產病人進行癥狀體會評價、制訂癥狀管理方案以及評估管理效果等,采取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對早期先兆流產病人實施護理,取得了顯著的護理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的負性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病人的自我效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病人保胎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其一,實施信任建立結合癥狀管理理論干預時,護士需要耐心和孕婦交流,了解其內心想法,回答孕婦治療疑惑,孕婦出現(xiàn)焦躁、恐懼,及時予以疏導,引導其保持樂觀、放松心態(tài)。同時通過播放其愛好的歌曲及影視節(jié)目,轉移病人注意力,活躍了病人的心緒,緩解了病人的負性情緒,同時本研究中發(fā)揮了心理醫(yī)師的作用,當護士的疏導對于減輕病人焦慮情緒無明顯效果時,由心理醫(yī)師介入,進行干預;其二,實施了護理干預后,病人可以積極和護士溝通,增強了病人對于早期先兆流產的認識,減輕其焦慮和不安,讓其宣泄了心中不快,提升了病人治療的依從性。同時,通過全面干預病人心理狀況、遵醫(yī)情況、合理飲食,建立護患信任關系,杜絕了因缺乏認識產生的不良結果。此外,研究針對早期先兆流產病人進行了癥狀體會評價、制訂癥狀管理方案以及評估管理效果等,采取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對早期先兆流產病人實施護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加病人的自我效能;其三,實施干預后病人對于早期先兆流產的認知有所增強,對于病因、癥狀表現(xiàn)及治療方法有了進一步了解,增強了病人的自護技巧,自我效能得以提升,幫助病人減少不良的心緒,由此,強化了病人接受治療的依從度,使其配合更為積極,確保了病人保胎成功率的提高[15]。
綜上所述,對早期先兆流產病人實施信任建立結合癥狀管理理論護理,可以緩解早期先兆流產病人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增強病人的自我效能,進而提升了病人的保胎成功率,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雖通過研究數(shù)據(jù)看,干預效果較為顯著,但本研究仍然存在選取病例不典型的問題,因此研究仍需再作改善,其后再加以相應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