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凡
語言是人物性格、思想感情的直接表露。語言描寫,就是描寫人物講的話,這是把人物寫活的重要手段。因此,寫人物必須重視語言描寫。
寫好人物語言,必須掌握人物語言描寫的四種常用表達方法。
第一種:提示語在說話內(nèi)容前,提示語后接冒號。
我氣得哭了起來。他們見狀,愣了一下。徐明明邊退邊說:“哇,她掉‘金豆豆了。形勢不妙,我們溜吧!”于是他們一哄而散。我卻得意地抬起頭來:“哼,這群膽大包天的調皮分子,其實也有膽小如鼠的時候。”
兩處對話描寫語句均采用“提(提示語)前引(引語)后”的形式,有強調提示語內(nèi)容之意。片段中,分別強調了話語是徐明明“邊退邊說”和“我”“得意”地說的。
第二種:提示語在說話內(nèi)容后,提示語后面用句號。
我急忙丟下書包,向內(nèi)屋跑去?!笆卿h兒回來了吧?我昨天晚上夢見你,你今天就回來了!”我一進內(nèi)屋,母親正艱難地從床上坐了起來?!皨尅蔽也恢f什么才好?!澳请p棉鞋合腳嗎?腳沒凍著吧?”沒等我坐下,母親就急切地問。
“引前提后”式對話描寫有強調人物語言之意,多用于人物接話很快的對話中,也可用在先聞其聲后見其人的描寫中。例子中,母親的前一句話是在“我”還沒有見到她本人時就開始說了,后一句話將話語前置,通過強調其話語突出表現(xiàn)她對“我”的關心。
第三種:提示語在說話內(nèi)容中間,提示語后用逗號。
“瞧你,這兩天人都瘦了?!蹦棠梯p輕地摸了摸我的額頭,心疼地說,“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提示語中間話兩邊”的形式,常用來表明人物在說話中有了停頓后,聽話者這才注意起說話人的相關情況(如說話時的動作、神態(tài)、音量等),然后又接著聽其言。
第四種:在清楚地知道雙方的對話人是誰的前提下,常用省略提示語的做法。
——小剛和小明的悄悄話,我聽得很清楚。
“昨天你在哪兒?”
“我在動物園玩。你可別告訴別人!”
以上就是對話描寫的四種基本形式。為了追求對話描寫形式的靈活化,我們應該根據(jù)實際需要,合理地選用(一般是綜合運用)。
語言描寫不是單純的、機械的表達,寫人物語言時還要寫出人物說話的表情神態(tài)。有的學生寫人物的對話,一味地“你說”“我說”“他說”,就會使文章顯得單調而刻板。如果我們寫了對話,還描寫出說話人的神情、語氣等,不僅有助于讀者深刻理解對話的意思,還會使文章更加生動、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