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媛媛
最近,一位畢業(yè)多年即將去南京大學讀研的學生回校看望我,談笑中他向我提起那封情書。
他說,那封情書,他珍藏至今,希望有一天送給對的人;那封情書,時至今日,依然是他見過的最美的情詩;因為那封情書,他現(xiàn)在依然讀詩、寫詩。
在征得他的同意之后,我決定將那封情書的故事寫下來。而他也開玩笑說:“如果有文字能夠記錄我那無疾而終的愛情,也許這份愛情就可以壽終正寢了。”
那封情書,雖時隔多年,仍記憶猶新。那是一封我們在語文課上一起幫他寫的情書。
有一次,在批改摘抄本的時候,我無意間發(fā)現(xiàn)一張花花綠綠的信紙,工整而秀氣的字跡躍入眼簾——是一首未寫完的情詩!
作者是我們班一位很優(yōu)秀的男同學。粗心的他不僅將這樣的“機密”夾在了摘抄本中,甚至還清楚地寫著愛慕的小姑娘的名字!
信紙上,字跡工整雋秀,看得出一筆一劃都是認認真真用心寫下的。我不禁自覺冒失,仿佛窺視了一個純真少年的甜蜜心事。在這一首小詩中我能夠讀出這個男生的小心翼翼,能夠體會得到他寫下每一個字時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多么美好、純真的感情!在這首未寫完的小詩中,我看到一顆年輕懵懂的心在悄然蘇醒,在怦怦直跳。真真讓人想起那句話:“年輕人犯錯,上帝都會原諒?!?/p>
讀完,思量再三,我決定約這位少年小談一次。并不是要批評他;相反,我想要告訴他我的感動,想要與他一起交流新詩創(chuàng)作的心得。
毛姆曾說:“文學的最高形式是詩歌。詩歌是文學的終極目的。它是人的心靈最崇高的活動。它是美的捷徑?!笨墒侨缃?,詩歌日益邊緣化。而在高考主導(dǎo)的高中校園里,詩歌更是處于失語的狀態(tài)。甚至,毫不夸張地說,被高考排斥在外的新詩,其實也游離在高中語文教學的視野外。所以,發(fā)現(xiàn)一封情書我并不意外,意外的是,這位同學竟然選擇了“新詩”這樣的表達形式。
我將這個高高大大的男同學叫來辦公室。當看到桌上那張好看的信紙時,他全明白了,變得有點不好意思起來。我表揚了這位男生的新詩創(chuàng)作,告訴他如果那位姑娘收到了這樣的詩歌一定會很感動。對于我的表揚,眼前的大男生感到非常驚詫,慢慢地放下戒備,與我講述起這位姑娘的故事。原來這位女同學來自另外一所重點高中,他們是同一個輔導(dǎo)班的同學,他已經(jīng)暗戀她很久了。她不僅美麗,成績也非常優(yōu)異。他鼓起了很大的勇氣才寫了這封情書。之所以選擇詩歌的形式,是因為想著,她那么優(yōu)秀那么漂亮,如果是一般的情書就太普通了,她一定不會在意,所以才選擇了詩歌,希望能夠打動她。
我被他單純的小心思打動。思量再三,決定幫他寫完這封情書。而且,我希望我們?nèi)嗤瑢W一起幫他完成這封情書。我希望借助這封未盡的情書,以易燃易爆的少年情懷點燃大家創(chuàng)作新詩的熱情,也希望在這一過程中能夠讓這位大男生明白,中學時期的“愛情”之所以美好,也許正是因為它如詩歌一般,含蓄而又朦朧。
在征得這位同學的同意后,我將這首情詩帶進了課堂。
那天,我暫停了原有的教學進度,告訴大家今天的特殊任務(wù)——“幫我們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學修改、完成一首情詩”。
思念
母親總是說我還小,
可我已經(jīng)害怕來不及。
我無法停止思念你,
正如我無法停止呼吸。
我知道,我應(yīng)該更清醒一點,
但是我做不到。
我對著天禱告,
我愿意為愛承受一切。
多想清晨,給你一朵紅薔薇;
多想午后,給你一顆松果;
多想傍晚,給你一縷晚霞;
多想深夜,給你一顆最亮的星。
深夜十一點的南京,
我很想你。
你是窗外的水杉,
給我溫暖與慰藉。
深夜十一點的南京,
我還在想你。
你是那一彎迷人的月亮,
給我神秘與驚喜。
深夜十一點的南京,
……
課堂一下子沸騰起來!
我簡略交代了一下這首情詩的由來,大家激動地躍躍欲試。但是在揮毫潑墨之前,我們對新詩的特點做了一定的總結(jié),然后再以特點指導(dǎo)創(chuàng)作。
我們回顧了之前學過的、有所耳聞的新詩作品,例如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食指《相信未來》、北島《回答》、舒婷《致橡樹》、陳年喜《炸裂志》、余秀華《我愛你》,概括出新詩的“六大特點”(以下總結(jié)采用了同學們自己的語言):
①語言凝練簡潔,而且詞語搭配奇妙,常常不符合日常的表達習慣,但是別有韻味;
②意象特別多;
③想象力特別豐富,給讀者帶來一種思維的跳躍;
④句式自由,長短不一,不必押韻;
⑤善用修辭手法;
⑥情感特別飽滿,但是抒情又常常比較含蓄。
我們秉承先獨立創(chuàng)作再小組交流的原則,在群策群力后,不僅為作者續(xù)寫了兩段內(nèi)容,而且將前文修改得更加詩情畫意:
深夜十一點的南京
母親總是說我還小,
可我已經(jīng)害怕來不及。
我無法拒絕思念你,
正如我無法抵抗地球的引力。
從西伯利亞遠道而來的晚風并不能讓我更清醒,
只有你的眼眸能化開我心里的三尺冰凍。
我深夜祈禱,
就讓經(jīng)年不化的雪覆蓋我,
所有悲的、苦的、澀的一一穿過我。
多想清晨,給你枝頭還帶著露水的紅薔薇;
多想午后,給你玄武湖畔落下的第一顆松果;
多想傍晚,給你致遠樓外的最后一縷晚霞;
多想深夜,給你一個孤獨的我的所有的夢。
深夜十一點的南京,
天色很美,
窗外那一株金色的水杉,隨風搖曳,
猶如你落地生根的倩影。
深夜十一點的南京,
風很輕,
你是天邊那一彎遺世獨立的月亮,
我愿意是你身后濃得化不開的天幕,守護你。
深夜十一點的南京,
城市很安靜,
你是我日記本中寫不完的白紙黑字,
一撇一捺,都是云海山丘的憂傷與甜蜜。
深夜十一點的南京,
時間很慢,
你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根號三,
無窮無盡的數(shù)字里是無窮無盡的神秘。
這一節(jié)語文課的氣氛前所未有地活躍熱烈。在踴躍的發(fā)言中,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中學生的新詩創(chuàng)作絕非“為賦新詞強說愁”。校園空間中的中學生創(chuàng)作看似一片風平浪靜,實則靜水流深。他們有他們特有的生存焦慮,甚至有與社會其他群體完全不同的精神焦慮。而那些成長過程中的愛戀、疼痛、歌哭、迷?!甲阋灾嗡麄兊男略妱?chuàng)作。
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除了收獲一首新詩,我希望還能獲得更多,希望他們能夠正確處理好此刻學習與戀愛之間的關(guān)系。
臨下課,我設(shè)置了一個問題:“你想對這位作者說些什么?”
起初,有不少同學起哄,希望這位“無名氏”同學盡快將情書送出去。就在我剛準備讓一位女同學發(fā)言時,教室后面有一位男同學高高地舉起手來。在大家的哄笑聲中,他說:“我希望這位同學不要送出去?!?/p>
一石激起千層浪!但這正是我想要的答案。
我安撫大家躁動的情緒,鼓勵他繼續(xù)說下去。
“我希望這位同學不要送出去。試想一下,現(xiàn)在送出去,無非是兩種結(jié)果。一種是女孩拒絕了,一種是答應(yīng)了。如果拒絕了,無論人家如何委婉地拒絕,以后再見面都會很尷尬,也不可能再做到坦然相處,這肯定會影響學習,‘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合適。如果答應(yīng)了……”說到這里,這位男同學有點不好意思地清了清嗓子,“如果答應(yīng)了,我會覺得很俗套。本來很純真的校園感情難免會落入老套爛俗的窠臼。校園戀情之所以那么美好,我覺得就像‘詩歌一樣,是因為很含蓄、內(nèi)斂、朦朧。但是如果你表白了,對方也答應(yīng)了,這份本來很純真的感情就失去了原有的朦朧含蓄美。有點俗。無論是哪一種結(jié)局,都不合適。所以我希望這位兄弟,好好地將這份美好的暗戀珍藏好。而且,如果你真的愛得很深沉,完全可以畢業(yè)之后再說。但是現(xiàn)在別去表白,不要搞砸了那么純真的感情!”
說完,大家掌聲雷動。
我很高興這位同學說出了我想要說的話,也很高興這位同學的話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希望大家不要破壞“它”的含蓄朦朧。
最后,這位男生的確沒有送出情書,而且高考后也沒有送出。
高考后的故事很簡單。男生順利考取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那個暑假他去游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看了很多平時想看卻沒時間看的書籍與電影,擁有了一個渴望已久的滑板。他忽然意識到,對那位姑娘的所謂愛慕更多的是對一個成績優(yōu)異者的崇拜。所以,那封情書依然留在他的摘抄本中。
這節(jié)語文課后,班級中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新詩狂潮。大家爭先恐后地借走了我收藏的數(shù)十本作者簽名版的新詩集,班級中有幾位新詩“達人”的作品被??妒界姟蜂浻?,甚至幾位狂熱愛好者躍躍欲試地想要成立“西塘詩社”(我校校址“西家大塘”的簡稱,也是為了致敬西湖湖畔的“西泠印社”)。
這一節(jié)語文課已經(jīng)過去許多年,但是它留給我的思考難以磨滅。
文學強調(diào)參與,詩人米沃什也強調(diào)“見證”。當社會的各個群體都有自己的代言人時,中學生群體是被詩歌遺忘的角落。中學生的新詩創(chuàng)作,無論是對個人生活還是整個群體的生存境遇以及精神狀態(tài)都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也為我們了解中學生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新的觀察入口和美學路徑。坦白說,在高考主導(dǎo)的校園環(huán)境中,中學生的心靈世界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存在一定的斷裂地帶,這是校園中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抑郁癥、焦慮癥患者的原因之一。也許詩歌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彌補這個裂痕。
中學生是有野性有爆發(fā)力的群體。當現(xiàn)代新詩在校園中日益悄無聲息,當中學生的新詩創(chuàng)作進入集體休眠期,我們有責任喚醒它,應(yīng)該給所有少年一個將心事宣之于口的機會,應(yīng)該傾聽中學生詩歌的心跳,實現(xiàn)對新時代下中學生精神境遇的發(fā)現(xiàn)與文學命名。
對有些人來說,寫詩是人生的必然訴求,尤其在至明或至暗的時候。以一首情詩作為楔入校園生活新詩創(chuàng)作的一枚釘子,我相信它能喚醒中學生沉睡的詩情,解除他們心底不為人知的存在許久的封印。
另外,中學生正值青春期,對異性萌發(fā)懵懂的愛慕之情可以理解,這也是成長階段難免的“怦然心動”。更何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對美好總有著一種近乎本能的親近的沖動。但是,我們不必將這樣的愛慕直接視作早戀,也不必將這樣的行為視為洪水猛獸,與其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導(dǎo)之。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第十三中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