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湘理
60年前,毛澤東同志發(fā)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歷史判斷。60年的傳承與弘揚,雷鋒精神這面永不褪色的旗幟始終飄揚,雷鋒精神這一跨越時空的力量一直鏗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雷鋒精神這一“火種”之所以能歷經(jīng)60載依舊薪火相傳,是源于雷鋒精神的時代內(nèi)核。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雷鋒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這也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
60年來,信念的能量未曾磨滅。“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有力量。”“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雷鋒日記中的很多文字,點燃了一代又一代人心頭的熱血。楊善洲義務植樹造林22年,扎根大山艱苦奮斗;羅陽獻身航空事業(yè)30載,為發(fā)展航空工業(yè)披肝瀝膽;郭明義愛崗敬業(yè)義務獻工2萬余小時,資助貧困學生無私奉獻……60年來,一批又一批“雷鋒式”的先進典型不斷涌現(xiàn),書寫著不同時代的雷鋒故事,傳揚著共產(chǎn)黨人的信念之歌。
60年來,大愛的胸懷一直滾燙。雷鋒曾說過:“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生活得更美好。”積小善為大善,不啻微芒,造炬成陽。城市的繁華,工作的忙碌,生活的壓力或許無形中拉遠了人與人的距離,疏離了彼此的心。但也總有那么多平凡善舉在傳遞著人間溫暖:新疆推車大叔阿布都加帕爾·猛德、重慶救火青年龍杰、為躲雨工人搬凳子的母子、連續(xù)十余年請環(huán)衛(wèi)工人吃團年飯的飯店老板……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善舉,折射著大愛微光,匯聚成溫暖人心的璀璨星河。
60年來,忘我的精神永不褪色。雷鋒把忘我的精神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他“對待工作像夏天一樣火熱”,干一行愛一行,像一顆“螺絲釘”一樣,擰在哪兒,就在哪兒閃閃發(fā)光。時光的指針指向新時代,同樣有這樣一批“忘我”的人:“認準的事,背著石頭上山也要干”的廖俊波,“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的黃文秀,“山里的孩子一個都不能掉隊”的張桂梅,“把自己的一生毫無保留地貢獻給人民”的高寶來……越來越多“雷鋒式”的優(yōu)秀模范把個人奮斗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歷史洪流之中。
60年來,進取的銳氣始終昂揚。雷鋒在日記中寫道:“我愿做高山巖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風雨中——艱苦的斗爭中鍛煉自己,不愿在平平靜靜的日子里度過自己的一生?!边@是雷鋒自我砥礪的錚錚誓言。進入新時代,不論是抗疫一線的最美“逆行者”,還是北京冬奧會上志愿服務的“小雪花”,抑或是扎根鄉(xiāng)村奉獻青春的“小苔花”……越來越多的90后、00后在各自的崗位上展現(xiàn)著陽光、奮斗、進取的青春姿態(tài)。
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精神力量的滋養(yǎng);民族的復興,離不開精神力量的支撐。時光跨越甲子,奮進指向未來。讓我們踏著雷鋒的足跡,高擎著精神的火炬,和著新時代的序曲,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聲回響,擁抱和建設更加美麗的新時代!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新的光芒!
(執(zhí)筆:佟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