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科文
你吃過撒嗎?年輕人可能沒有,但對老一點的平定人來講吃撒并不稀罕,因為他們都是吃撒長大的,我就是其中之一。以前每天早上幾乎家家都要吃撒,端上一大碗撒,上面放上點就的,許多人湊在一起,邊吃邊聊,一會兒一大碗撒就下肚了,真是舒服。為什么平定人喜歡吃撒呢?大概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做撒的用料很廣,五谷雜糧無論什么面都可以做撒,就是糠面也可以做成糠面撒。二是做撒出飯多,同樣多的面,糊下撒就能吃飽,做成其他飯就不夠吃。三是做法簡單,只要把面撒到開水鍋里熬熟就能吃。四是撒抗饑耐渴,吃上一大碗撒,到地里干活,一上午保證不干也不餓。我們的老祖宗就是看準了撒的這些優(yōu)點,所以才形成平定人早上吃撒的習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成了古州飲食文化的一大亮點。
我是吃撒過來的人,從記憶起早上都是吃撒,一大早母親就起來坐鍋,等鍋快開的時候就要下米,并且把切好的倭瓜一并煮進去,米軟瓜熟的時候開始往里面慢慢地撒面,一邊撒面一邊用筷子攪動,面撒夠以后要用勺子把鍋里的面疙瘩杵爛,當然這也就把倭瓜杵爛了。撒在鍋里熬著發(fā)出“叭嚓叭嚓”的響聲,一不小心撒會濺到你的身上,人們要不時地用勺攪動,等過上十幾分鐘,一鍋金黃色的老倭瓜撒就呈現(xiàn)在你的面前了,一走近廚房就能聞到那老倭瓜撒的香味,真讓人一生難忘。我念高小是在離我們村八里地的冶西,每天早上天還不明,母親就起來先給我在薄小鍋里糊撒,并給我舀到碗里涼上,我起來急急忙忙把撒吃了,趕快上學趕路,這樣才耽誤不了第一節(jié)課。上了初中,平定中學早上也是撒,不過是咸撒沒有就的。到了陽泉一中上高中,正趕上困難時期,每天早上都是高粱面撒。參加工作后我到西郊中學教書,早上吃的是沒米的稀撒,每人半大碗勉強填飽肚子。后來我成了家,我和家人每天早上還是吃撒,直到現(xiàn)在我還要隔幾天吃一次撒,目的是解饞。
平定的撒花樣很多,最常見的是紅薯老倭瓜撒,黃黃粘粘甜甜的撒,配上炒山藥絲絲那真是一絕,讓你一吃一個不作聲。這種撒一年四季不管是城里還是鄉(xiāng)下隨處可見。在秋天,玉茭快成熟的時候,人們還會撇幾穗嫩玉茭,把玉茭扒下來,在小磨上磨一下或在茶臼里搗一搗,然后和玉茭面一起糊撒,因為搗了的嫩玉茭圓圓的一片一片和以前的銅錢相似,所以人們把這撒叫錢錢撒,這撒有一股獨特的香味,吃了以后你才能體會到什么叫耐人尋味,但這樣的撒只能吃個稀罕,因為人們都舍不得把嫩玉茭撇掉。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做豆腐,做豆腐就要有豆渣,以前是人推石磨磨豆腐的,磨不盡,豆渣里還有好東西,人們用豆渣和玉茭面糊成豆渣撒,上面再澆上豆腐山藥辣椒,那又是一種風味,深受人們喜愛。直到現(xiàn)在還有人想吃,但他們買不到好豆渣,于是就用破壁機把泡好的黃豆打碎,和玉米面一起糊撒,其味道不減當年。還有一種特別好吃的撒叫糊糊撒,它是用炒了的豌豆或小豆磨成糊糊面,在鍋里面先煮上山藥、倭瓜、豆角之類的蔬菜,加上鹽,然后把糊糊面撒進去,這種撒的味道可想而知有多么香呀,真是吃飽了還想吃。平時,人們?yōu)榱俗儞Q花樣,還會隔三岔五地吃一次各糊飯,就是在做好的加菜加鹽的撒里,把炒好的黃豆趁熱倒在撒里,然后攪均勻,豆子會自然膨脹,同時發(fā)出誘人的芳香,這種撒年輕人尤其是小孩最為喜歡。人們常說:“各糊飯,糊住小嘴不叫喚。”至于吃撒搭配的就的那很多,一般是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冬春兩季,常吃炒蘿卜絲絲、炒山藥絲絲、炒酸菜、煮干蘿卜片片、干圪嚼等。夏秋兩季那可就撒的東西更多,農(nóng)家打切下的倭瓜頂,黃了的倭瓜,村邊種的扁眉豆、黃瓜、野菜等都是絕對環(huán)保的美味佳肴,再配上那黏稠的撒,回想起來現(xiàn)在還流口水。
吃撒的方法也是有講究的,吃的多了自然就摸透了吃撒的訣竅,稀撒沿著碗邊轉(zhuǎn)著圈喝,不燙嘴,人們把它叫喝稀撒。稠撒用筷子改著上面的吃,吃得快,人們把它叫改稠撒。如果撒很稠你可以固定在碗里的一個地方吃,撒會自動地沿著碗拖下來,等到吃完時整個碗都是干凈的,我小時候經(jīng)常這樣吃,和小伙伴們比誰的碗干凈。有時大人們?yōu)榱撕搴⒆樱麄兿劝讶鲆ǖ揭粋€小碗里,等撒涼了以后,上面扣一個大一點的碗,連同下面盛撒的小碗迅速顛倒過來,一個光滑碗底狀的撒就呈現(xiàn)在你的面前,人們把這叫扣扒糕,小孩子們當然高興,其實還是那點東西。盡管如此,孩子們也會端著去顯擺自己。當然這要稠一點的撒,稀撒是不可以的。但不管做稀撒稠撒在鍋底總要形成一層東西,人們把它叫粘粘,刮下來的粘粘圪勁圪勁很好吃,我們這些小饞貓每天都要等著大人們給我們刮鍋底的那點粘粘,大人們說吃粘粘要成鐵屁臉,但我們?nèi)活欉@些,每天照吃不誤。外地人和現(xiàn)在的年輕人是不會用筷子吃撒的,他們總是用筷子在碗底撈來撈去,好像在里面撈東西,結(jié)果把一碗稠稠的撒撩成了稀湯湯,這樣就不好吃了。
吃撒最多的年代是上世紀的六十年代,那時人們在公共食堂吃飯,每天五兩糧食,這點糧食分成兩頓,吃什么也不能做,所以也只能糊點不沾鍋的稀撒,就那也喝不飽。人們生怕鍋里的那點稀撒喝完,總是用鐵勺勺把鍋刮得“噌噌”響,有的干脆就用舌頭把鍋舔得干干凈凈。
現(xiàn)在吃撒的人家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牛奶面包、豆?jié){油條、漂抿曲火燒,但我們不要忘記撒的貢獻,撒養(yǎng)育了我們的老祖先,養(yǎng)育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平定人,它極大地豐富了古州飲食文化的寶庫,為創(chuàng)造古州文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幸福美滿生活的現(xiàn)在,我們千萬不要忘了那一碗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