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秀燕
(莆田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莆田 351200)
深基坑的開挖與支護作為橋梁承臺施工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考慮到海上潮汐變化較大、基底承載力較差、基坑較深的項目特點,基坑開挖的支護結構安全是一個重點問題。鋼板樁圍堰施工前需對施工方案進行反復的驗證和比選,充分考慮工期、汛期、成本等因素,確保施工方案的結構安全性、施工可行性、經濟性。
三江口特大橋位于興化灣木蘭溪入??冢鳂驑蛐蜑殡p塔雙索面槽形雙箱組合梁斜拉橋,跨徑組合布置(95+220+95)m=410 m,主梁寬45.9 m,是目前國內同類型最寬的組合梁斜拉橋;主橋索塔采用H 型鋼筋混凝土橋塔,塔高110 m,索塔頂寬40.7 m;索塔基礎為啞鈴型承臺+群樁基礎。三江口特大橋橋型布置如圖1 所示。
圖1 三江口特大橋主橋結構布置圖(單位:cm)
三江口特大橋主墩位于木蘭溪航道內,主墩承臺設計有浮式柔性鋼套箱作為防船撞設施,其內套箱在施工期間可兼做擋水結構和承臺模板。主橋通過31#、34# 過渡墩與引橋相接,邊墩承臺尺寸均為(35.6×8.0×3.5)m,承臺施工期間采用鋼板樁圍堰作為擋水結構。34#過渡墩設計樁長45 m,34#過渡墩一般構造如圖2 所示。
圖2 34# 過渡墩一般構造圖(單位:cm)
34#過渡墩位于木蘭溪岸邊,河床標高約+2.000~+3.500 m,水位受潮水漲落潮影響,最高水位+4.040 m。根據(jù)勘察鉆孔顯示,地質分布自上而下分別是沖海積淤泥、淤泥質粘土、卵石、花崗巖。各巖土層特征分述如表1 所示。
表1 橋墩處河床巖土層特征
以鋼套箱圍堰與鋼板樁圍堰進行比選,方案比選結果如下。(1)方案一:采用無底鋼套箱圍堰結構方式。搭設工作平臺拼裝鋼套箱,整體下放,鋼套箱壁體嵌入淤泥質土層,并設置2 道內撐支護,清理基底,水下封底后抽水完成,如圖3 所示。(2)方案二:采用長鋼板樁圍堰結構方式。在鋼護筒設置導向定位架及第1 道圈梁,搭設鋼板樁并嵌入卵石層,在第1 道內撐完成后開挖基底并拋石處理,水下封底完成后抽水,設置第2 道圈梁及內撐,完成抽水,如圖4 所示。經過結構安全性、施工可行性、施工工期、施工成本等比較,方案二采用鋼板樁圍堰方案更具有優(yōu)勢,作為最終施工推薦方案。圍堰方案比選內容如表2 所示。
表2 圍堰方案比選
圖3 鋼套箱圍堰示意圖
圖4 鋼板樁圍堰示意圖
承臺基坑采用拉森Ⅳ型鋼板樁進行開挖與支護,單根長度為24 m,鋼板樁頂標高為+6.0 m,樁底坐落于卵石層;兩層圈梁均采用雙拼I45a 型鋼,內支撐采用Ф500×10 mm 鋼管,其中第1 道內撐標高為+5.0 m,第2 道內撐標高為+2.5 m,采用分節(jié)預制、節(jié)段安裝方式;圍堰封底采用C30 水下混凝土結構,封底厚度為1.5 m。
主要施工過程如下。工序1:清理河床雜物并修整河床標高為+0.654 m,在鋼護筒上焊接支撐架,在支撐架上安裝第1 層內支撐和圈梁(兼做導向),標高+5.0 m。以圈梁為導向裝置,打設鋼板樁,打設完成后基坑內開挖至-4.397 m,開挖過程中保持內外水頭差為0。托撐示意圖如圖5 所示。工序2:進行水下拋填片石,填筑厚度為1 m,確?;踊壮休d力滿足要求,同時減少封底混凝土與淤泥的摻混厚度。工序3:進行水下封底混凝土施工。封底達到強度后,基坑內抽水至標高+2.0 m。工序4:在標高+2.5 m 處安裝第2 層內支撐和圈梁,圍堰內抽完水,開始承臺實體施工?;涌傮w設計立面圖如圖6 所示,基坑內撐結構平面圖如圖7 所示。
圖5 托撐示意圖(單位:mm)
圖6 基坑總體設計立面圖(單位:cm)
圖7 基坑內撐結構平面圖(單位:cm)
基坑結構受力計算方法如下:依據(jù)《鋼圍堰工程技術標準》(GB/T51295-2018)[1],基坑內側土壓力采用m 法,外側主動土壓力采用庫侖法,以彈簧支座簡化圍堰內支撐、彈簧模擬基坑開挖面以下土體,通過Midas 有限單元進行計算基坑支護結構的內力和變形。
4.2.1 土層參數(shù)
鋼板樁范圍內土層主要為淤泥層,樁底伸入卵石層,根據(jù)地質勘察資料及現(xiàn)場補勘,卵石土的內摩擦角參數(shù)取30°,圍堰處土層參數(shù)如表3 所示。
表3 圍堰處土層參數(shù)
4.2.2 土彈簧剛度參數(shù)
擋土構件內側嵌固段上土的水平反力系數(shù)按下式進行計算:
式(1)和式(2)中:ks為土的水平反力系數(shù)(kN/m3);mz為土的水平反力系數(shù)的比例系數(shù)/(kN/m4);z 為計算點距地面的深度/m;h 為計算工沉下的基坑開挖深度/m:c、φ 為土的黏聚力/kPa、內摩擦角/(°);νb為擋土構件在圍堰底處的水平位移值/mm,當此處的位移不大于10 mm 時,可取νb=10 mm。
根據(jù)《鋼圍堰工程技術標準》(GBT51295-2018)求得:淤泥土mz=(0.2×1.78×1.78-1.78+8.07)/10=692 kN/m4;卵石mz=(0.2×30×30-30+0)/10=15000 kN/m4。
根據(jù)施工過程主要分成3 個工況。工況1:封底前開挖基坑;工況2:封底后進行第1 次抽水;工況3:安裝第2 道內撐后進行第2 次抽水完成。采用MidasCivil 計算軟件對鋼板樁圍堰進行單樁建模[2]。鋼板樁、圍堰采用梁單元建模,內支撐采用受拉/桿單元建模;封底混凝土處簡化處理為剛性連接,鋼管樁入土部分以土彈簧約束加以模擬,圍檁與鋼管樁連接處為剛性連接,圍檁與內支撐共用節(jié)點連接[3]。根據(jù)初步簡算,通過3 個不同工況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鋼板樁在工況2 時是最不利情況。其受力結構圖如圖8 所示。采用MidasCivil 自動計算生成計算結果,如圖9 所示。板樁位移及內力驗算結果如表4 所示。鋼板樁位移及內力驗算:鋼板樁最大水平位移滿足結構受力要求;鋼板樁最大彎矩為205.1 kN·m,最大應力為37.3 MPa,小于235 MPa,滿足結構受力要求。
表4 鋼板樁位移及內力
圖8 基坑結構荷載布置圖(單位:mm)
圖9 計算結果圖
兩層圈梁均采用雙拼I45a 型鋼,內支撐采用Ф500×10 mm 鋼管。通過對比分析,在工況3 時最為不利,第2 道內支撐圈梁受力較大,分布荷載:q=25.3 kN/m。圈梁組合應力計算結果如表5 所示,簡化受力模型圖和圈梁組合應力圖如圖10、11 所示。由表5 結果可知,圍檁及內支撐組合應力滿足要求。圈梁和內支撐位移計算結果如表6 所示,圈梁和內支撐位移示意圖如圖12 所示。由表6 結果可知,圈梁和內支撐位移最大值為1.7 mm<(4300/400=10.75)mm,滿足結構要求。
表5 圍檁及內支撐組合應力
表6 圈梁及內支撐位移
圖10 簡化受力模型圖(單位:kN/m)
圖11 圈梁組合應力圖(單位:MPa)
圖12 圈梁和內支撐位移示意圖
封底厚度按1.5 m 考慮,根據(jù)《鋼圍堰工程技術標準》(GB/T51295-2018)封底混凝土與樁基鋼護筒間的容許粘結力取120 kPa,計算圍堰抗浮安全系數(shù):
式(3)~(7)中:Kf為抗浮安全系數(shù),宜取1.15;Fw為水的浮力標準值/kN,取30588.6 kN;Puc為波峰時的波浪浮托力,施工區(qū)域不涉及,取0;γw為水的容重/(kN/m3);hw為鋼板樁圍堰內外水位差/m;An為扣除鋼護筒后基底凈面積/m2,取410.9 m2;Gc為封底混凝土自重/kN,封底厚度1.5 m,混凝土自重為14792.4 kN;Gz為所有樁基鋼護筒及樁基自重/kN;Gg為鋼圍堰自重/kN;γc為混凝土容重/(kN/m3);Vc為基底凈體積,應扣除鋼護筒部分/m3;τ1、τ2、τ3分別表示封底混凝土與鋼護筒粘結力、封底混凝土與鋼板樁粘結力、鋼管樁及鋼板樁與土層間的摩阻力,應分別按《鋼圍堰工程技術標準》(GB/T51295-2018)表4.6.1-1、4.6.1-2 取值,鋼套箱圍堰不計側摩阻力;S1、S2、S3為封底混凝土與鋼護筒的接觸面積、封底混凝土與鋼板樁的接觸面積、鋼板樁及鋼管樁圍堰入土深度范圍外側接觸面積之和/m2;F1取Gz、樁基鋼護筒與封底混凝土粘結力τ1S1的最小值/kN,鋼護筒與封底混凝土之間的容許粘結力取12 kPa,則粘結力取16625.3 kN;F2取Gg+τ3S3、鋼圍堰與封底混凝土粘結力τ2S2的最小值/kN,取封底砼與鋼圍堰的粘結力18432 kN。將以上參數(shù)代入Kf=得到Kf=1.65>1.15,滿足要求。
內撐系統(tǒng)的圈梁由2I45a 型工字鋼撐桿組成,結構為軸心受壓構件,其軸向尺寸應注意嚴格控制,預制精度要求為±1 cm。圈梁采用在加工場內加工成形,分段下放,并在托撐上焊接成整體。分段方式如圖13 所示。
圖13 鋼板樁圍堰圈梁分段示意圖
鋼板樁圍堰樁長為24 m,采用9 m+15 m 兩種規(guī)格坡口對焊,對焊后打磨平整,加焊加勁板,接長的鋼板樁接縫數(shù)量單根不得超過1 道,焊接完成的加勁板不應對鎖扣產生干擾。
水中鋼板樁施打采用圈梁兼做導向,以控制鋼板樁的平面尺寸和垂直度,配合液壓打樁機逐片插打。鋼板樁質量關鍵點在于第1 片鋼板樁的插打,第1 片鋼板樁位于上游短邊中點,在插打前,在圈梁導向架上設置1 個自制限位框架,插打時背緊靠圈梁導向架,邊插打邊緩慢下放吊鉤。在互相垂直的2 個方向用全站儀觀測,以確保鋼板樁插正、插直。以第1 根鋼板樁為基準,以圈梁作為導向,控制鋼板樁的平面尺寸和垂直度,配合液壓打樁機逐片插打。鋼板樁先從上游的中心定位打設,向兩側延伸插打,上游1 個面打設完成后,一端打設角樁并按圖14 順序繼續(xù)打設,最后在下游角部合攏。
圖14 鋼板樁打設順序示意圖
鋼板樁打設完成后,采用絞吸泵在鋼平臺上將圍堰內淤泥清除,清淤過程中采用4 臺15 kW 水泵從周邊向圍堰內注水,保證圍堰內外水頭平衡,圍堰內外水頭差不超過0.5 m,一次清淤至基底。
封底采用水下C30 混凝土,采用垂直導管剪球法灌注,封底厚度為1.5 m。封底標高控制在承臺標高以下20 cm,承臺鋼筋綁扎前利用混凝土墊層調平。封底混凝土擴散半徑為2.5 m,導管底口距離基底15~30 cm,圍堰澆注區(qū)共布置3 根導管,一次性無死角完成水下封底混凝土澆筑?;炷翝仓R結束時,全面測量混凝土面標高,重點檢查導管作用半徑相交處、護筒周邊、圍堰內側周邊等部位。
因鋼板樁鎖口聯(lián)接處存在不可避免的縫隙,在內外水頭壓差的壓力作用下,外側水流通過此縫隙進入鋼板樁圍堰而形成滲漏。在抽水過程中需進行堵漏,采用防漏橡膠條及高密度棉絮,填塞于鋼板樁接縫處,有效地防止?jié)B漏。河床底面土層透水性強,需在該處布設黃泥包,以便減緩水的滲透,同時圍堰里的滲漏通過設置4 個集水井,利用泥漿泵即可把滲漏的水抽干,保持干水作業(yè)。
在基坑支護施工過程中,根據(jù)施工規(guī)范要求需進行支護監(jiān)測,收集其安全信息,主要包含鋼板樁及支護的結構變形、周圍河床面變化、基坑內側基底變化等,綜合分析各信息變化過程,并根據(jù)分析結果及時優(yōu)化原設計以達到安全且經濟之最終目的。結合本項目深基坑特點,主要監(jiān)測項目為鋼板樁支護結構傾斜及位移監(jiān)測、內支撐支護結構的軸力及應力監(jiān)測、周圍土體位移監(jiān)測、基坑內水位觀測等。通過圍堰結構設計優(yōu)化,施工過程中采取的有效措施,各項指標最大值統(tǒng)計如下:最大位移為1.1 mm;豎向沉降為15 mm;圍堰周邊土體累計沉降為25 mm;基坑內水位日變化量≤300 mm。各項監(jiān)測指標滿足施工技術規(guī)范要求。
三江口特大橋邊墩承臺為海上深水基坑樁臺,基底承載力差。對于這種淤泥質河床較厚的地質條件,通過本文中的結構模型理論計算及關鍵技術控制措施,采用超長鋼板樁圍堰,可有效解決類似施工難題,降低施工成本,縮短施工工期,達到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