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秋
(廣州市綠化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在目前的城市化建設過程中,高水平的大樹移栽技術不僅能夠將很多珍稀樹種保留下來,還能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宜居環(huán)境。大樹移栽整體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技術操作不當都有可能導致移栽后大樹無法存活,因此要加強對大樹移栽技術的研究。
影響大樹移栽成活率的內部因素主要有兩點:①樹種。大樹移栽工作一般在選在大樹生理活動較為緩慢的時間段進行,成活率會比較高。如落葉喬木類大樹會在冬季進入生長緩慢的休眠期,此時進行裸根移植,成活率也比較高。但對于四季常綠的大樹來說,全年都保持差不多的生長狀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移栽的存活難度較大。②樹齡。一般來說樹齡越小的大樹,植物細胞的生長狀態(tài)就越好,因此移栽后的成活率就越高。相對而言,樹齡較大的大樹,尤其是已經進入生長老化狀態(tài)的大樹,移栽后很難適應新的自然環(huán)境,并且抗干擾能力和細胞的再生能力也比較弱,所以其成活率較低[1]。
影響大樹移栽成活率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兩點:①地面環(huán)境。移栽后的大樹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才能保持穩(wěn)定健康成長。在適應階段地面環(huán)境因素對大樹的生長尤為重要。首先需要有適宜的溫度,溫度過高會導致大樹脫水死亡。其次要求有充足的降水和光照,為大樹的根系和開枝散葉提供保障。②土壤環(huán)境。一方面土壤的酸堿度較移栽之前不能差異過大,例如,將大樹從酸性的土壤環(huán)境移植到堿性的土壤環(huán)境,就會導致移栽后大樹無法正常吸收土壤養(yǎng)分而死亡。另一方面,土壤的肥沃度也會影響大樹的生長,很多地區(qū)需要采取輸送營養(yǎng)液的方式來提高移栽后大樹的成活率。
在大樹移栽之前,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要進行選樹。具體要注意以下3 個方面:①所選樹種要確保該樹種樹形端正、樹冠茂盛不偏冠且沒有病蟲害。還要對移栽大樹的樹種、樹齡和觀賞性進行信息化記錄。②用于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大樹要對移栽地的自然環(huán)境進行現場調查,確保移栽地的氣候、日照、溫度和土壤等條件能夠適應大樹的健康生長。③選擇好合適的移栽時間。起苗時間的選擇需要綜合大樹生長地區(qū)和大樹品種特性進行確定。一般來說早春和晚秋是南方大樹生長較為緩慢的時間段,對于移栽來說成活率較高。若是錯過大樹的黃金生長期,移栽時需要加大土球,盡可能地提升大樹的成活率,但是無論是在北方地區(qū)還是南方地區(qū),都要注意避免夏季移栽,因為高溫氣候使大樹的蒸騰量較大,不利于大樹存活[2]。
在大樹進行移栽之前的第二個準備工作就是大樹的根部處理,一般采用預先斷根法或者根部環(huán)狀剝皮法。預先斷根法普遍應用于觀賞價值較高的大樹,能夠有效提高大樹的成活率。在大樹移栽前三年左右的春季或者秋季,以大樹的枝干為中心,干徑的3~4 倍為半徑畫圓或者方形邊線,在相對的東西兩面向外挖溝,寬度約40~60cm,深度約50~80cm,根部處理如圖1 所示。用鋸將挖掘過程中遇到的大樹根鋸斷,使之與溝的內壁相齊,然后用肥土將溝填平,定期澆水,溝中就會生長根須。第二年的春季或者秋季,將剩下的南北兩面挖開,并采用相同的方法填滿肥土。到第三年,四周的溝中都會長滿須根,就可以進行大樹移栽了。根部環(huán)狀剝皮法的具體操作方式在前期挖溝階段和上述方式一樣,但是由于部分大樹直接斷根可能會導致大樹傾倒,因此對于大樹的根部不直接鋸斷,而是將根部進行剝皮處理,剝皮寬度約10~15cm,在肥土中也能長出須根。若是發(fā)根時間較短,可以在根部剝皮處涂抹生長素后再填土澆水,能夠加速新根的生長,并在適當時間進行移栽。
圖1 根部處理
在大樹挖掘起苗之前,先要進行樹枝和樹冠的修剪。修剪大樹時要注意根據樹形和園林的設計要求,將重疊部分的枝葉實行弱枝強剪和強枝弱剪的方式,將大樹的病、枯枝全部剪掉確保在美觀的基礎上保證大樹的健康,修剪的傷口部位要注意涂保護劑。起苗時常綠和落葉大規(guī)格苗木必須選擇帶土球移植(圖2),其他樹種則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土球的大小要根據樹木的干徑來確定,一般干徑為20~25cm 的大樹,土球直徑為1.6~2m,約為干徑的8~10 倍,土球的高度為土球直徑的60%~80%為宜。針對干徑在25cm 以上的大樹,應采取土臺板箱移植,目前有專業(yè)的鋼制板箱可以重復使用,規(guī)格一般為大樹干徑的8~10 倍。挖掘前先清理掉大樹根部的浮土和雜物,在確定好土球的大小之后,向外延伸10~20cm 開始挖掘,為減少大樹對大樹毛細根須的損傷,挖掘的形狀通常為上寬下窄。在挖掘的過程中要合理控制力度,這個過程中應循序漸進以免土球散裂。若挖掘的主要是砂質土壤,需要在挖掘的同時用濕草繩纏繞將土球固定。為防止大樹在挖掘的過程中傾倒,可以用吊車進行吊扶,在土球稍離地面后用濕草繩進行橫向纏繞,確保將土球固定住后即可[3]。
圖2 帶土球移植
2.4.1 大樹的包裝
在大樹起吊之前一定要用草繩將大樹的樹干緊密纏繞,再用網包纏繞,并對樹冠進行包裹,以免在運輸過程中使大樹枝葉受到損傷。另外在早春季節(jié),很多大樹在移植過程中容易樹皮滑落。為防止在運輸中損傷樹干,可在草繩纏繞樹干之后用4 塊厚度適當的木板貼在樹干上對樹皮進行保護。
2.4.2 大樹的吊裝
大樹的吊運可采用“吊裝網兜”的方式(圖3)進行操作。先用吊裝保護板和吊裝保護墊片拴住樹干,上面套上一根軟吊帶,再將軟帶和吊裝網袋一同套在吊車的鉤上,形成一個穩(wěn)定性較好的三角形。需要注意的是起吊部位最好在樹體的重心,使樹體和土球形成平衡的狀態(tài)。起吊的過程要注意操作緩慢和輕起輕放。放穩(wěn)后要注意將樹干和車輛接觸的地方墊實保護并固定好樹干避免運輸過程中滾動。在起吊現場要做好行人避讓的安全防護工作,避免吊繩故障導致樹體滑落傷到人[4]。
圖3 吊裝網兜
2.4.3 大樹的運輸
在大樹的運輸過程中,運輸車輛的路線盡量選擇走寬闊的道路,避免大型樹木在運輸過程中因超寬、超高造成刮傷。運輸車輛車速不宜過快,因為路途中的過度顛簸會造成土球的散落。另外在溫度較高的季節(jié)或地區(qū)需要注意大樹的遮陰和補水工作,避免因運輸過程中水分過度流失導致大樹死亡。
在進行大樹栽種前先要挖好樹穴。標準的樹穴應呈包子型,直徑應比大樹土球直徑長40~50cm,深度要比土球高度深20~30cm。栽種時檢查大樹的土球情況,對于土球散裂的部分要進行相應的填土,避免對應部位的空洞。栽種的時間最好是傍晚或者陰天,盡量不要選擇烈日當頭的中午。對于大樹的栽種方向選擇上可以綜合園林的設計方案以及大樹的樹冠形狀進行調整,將大樹的樹冠豐滿面朝向觀賞人群較聚集的方向。在對大樹進行包裝拆除的時候要注意對大樹根部噴涂生根激素,促進大樹根部的生長。針對大型樹木移栽后需要對土球進行大量灌水,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樹枝或者鐵棍檢查土球的浸濕情況。若土球不容易浸透,可以在確保土球不散裂的基礎上,在土球四周插孔幫助土球充分浸濕。若灌水不足,只在土球表面形成泥漿覆膜,即使后續(xù)灌水量充足,土球內部也不易浸透。在水將土球完全滲透之后,用土進行覆蓋,并在大樹根部形成中間高四周低的土包并踩實。最后用地膜將樹穴封住,地膜接縫處要用土蓋住,避免漏風后地膜鼓起和樹穴開裂,降低大樹根須吸收水分的能力進而影響移栽大樹的成活率[5]。
大樹在完成移栽之后經過充分澆水使大樹基本沉降到位。為避免因外力因素造成大樹的傾斜或者倒伏,需要及時對樹體進行支撐。對于大型樹木可采用四桿支撐法,為保證支撐的穩(wěn)定性,用鋼箍與鋼桿的有機結合進行支撐,四桿支撐法如圖4 所示。支撐高度到樹干的1/2~2/3 處為宜。對于非大型樹木來說,三柱支架固定法就能夠保證樹體的固定。樹體支撐不僅能起到防風防倒的作用,還能加強大樹根系的生長恢復,提高大樹營養(yǎng)吸收的能力。
圖4 四桿支撐法
在對大樹的養(yǎng)護工作中需要經常對大樹的葉面進行噴水保濕。噴水的次數和噴水量需要根據不同的天氣情況進行調整。噴水的時間應在一天的早上與晚上。噴水時應采取霧化的方式保證噴水均勻。整個噴水的持續(xù)時間要控制好,一般10min 之內為佳,不宜過長。當前大部分地區(qū)都會安裝微噴裝置,在水管的出水口安裝噴頭,可以通過控制開關來控制大樹的澆水量。但是需要注意樹冠不能噴水過量,以免大樹根部積水導致爛根。大樹的根部養(yǎng)護需要注意根據大樹根部的土壤濕度進行澆水和排水。在進行大樹根部澆水時,應遵循不干不澆、干透澆透的原則。在大雨過后要將大樹根部的積水及時排出,防止因根部積水過多影響大樹的生長。部分地區(qū)會采用“滴灌袋”來減輕澆水的工作強度。滴灌法不僅能夠有效減少水資源的浪費,還能與環(huán)境相協調。
對于剛剛完成移栽的大樹需要追肥確保在前期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中有足夠的生長養(yǎng)分。一般速效性肥液每半月噴一次,選在早晚或者陰天對大樹的葉面進行噴灑,在大樹根系萌發(fā)之后再進行土壤施肥。為避免灼傷大樹根系要控制好土壤施肥的肥量。另外要提前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在移栽后的大樹樹干上涂上涂白劑,不僅看上去整齊美觀,還能預防害蟲、保護大樹枝干,其成本經濟又實用。
綜上所述,大樹的移栽對于園林建設和城市的綠化工程有著重要意義。大樹移栽技術整體流程復雜,每一個操作環(huán)節(jié)都具有一定難度,因此需要通過加強大樹移栽技術的研究和大樹移栽后的養(yǎng)護管理工作,使珍稀古樹能夠實現其生態(tài)價值,不斷促進市政園林綠化的建設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