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我也算是個詩人,性情質(zhì)樸、誠懇、淡遠。古國詩史三千年,我最喜歡陶淵明。南山啊,東籬啊,菊花啊,田園啊……這些滴著露水、粘著云絮的詞兒,在我心里和筆下,都是關(guān)鍵詞和常用意象。
可翻檢我自己,自從離開老家進了城,幾十年來我沒種過一苗菜,沒撫摸過一窩莊稼,沒刨過一顆土豆,連一根蔥都沒親手養(yǎng)過。其實不說別的,就說我的鞋子,除了見過水泥、輪胎、塑料、污水、鐵釘、垃圾,見過大同小異的無數(shù)鞋子,它再也沒見過別的什么了。
當我被噪聲、輪胎、垃圾糾纏得煩悶憋屈時,被水泥澆灌得僵硬寂寞時,我就一次次鉆進《詩經(jīng)》,尋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綠化、凈化和濕化一下我龜裂的心魂;有時我就一頭扎進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順便聞聞純正的酒香,在“李白們”的月夜走上幾個通宵,揣上滿袖子清涼月光,從唐朝帶回家里,在沉悶、閉塞的辦公室里,也放上一點清涼和皎潔,用以清火消毒,解悶提神。
直到某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以上孤芳自賞、不無優(yōu)越感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戀,帶著幾分小資情調(diào)和審美移情的自戀,這自戀被一廂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甚至關(guān)乎詩史、詩脈、鄉(xiāng)愁的延續(xù)了。
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營。立夏剛過,天朗氣清,小風(fēng)拂衣,溫潤暖和,我沿著麥田里的阡陌,橫橫豎豎地走上一陣。其實若是徑直走,一會兒就能到家,我想多走一會兒田埂,所以橫的、豎的阡陌我都走了個遍,橫一下,豎一下,在田野里寫了好幾個“正”字,因為我父親名叫正德。在田野里寫了好幾個“正”字之后,我順著機耕路再走幾十步就到了家。
走進老屋院子,父親正在修繕菜園籬笆。他用竹條、青岡木條、楊柳樹枝,對往年的籬笆進行修修補補。菜園里種著萵筍、白菜、包菜、芹菜,一行行的蔥和蒜苗,薺薺菜算是鄉(xiāng)土野菜,零星地長在路坎地角,像是在正經(jīng)話題里順便引用幾句富有情趣的民間諺語。指甲花、車前草、薄荷、麥冬、掃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地站在或坐在籬笆附近,逗著一些蛾子、蟲子、蝴蝶玩耍。喇叭花藤兒已經(jīng)開始在籬笆上比畫著選擇合適位置,把自己的家當小心放穩(wěn),揣在懷里的樂器還沒有亮出來,就等一場雨后,天一放晴,它們便開始肆意吹奏。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我忽然想起陶淵明的詩句。但此刻在這里,在“人境”結(jié)廬的,不是哪位詩人,而是我父親,種莊稼的父親,不識字、不讀詩的父親。我不讀詩的父親,在這“人境”里,在菜園里,仔細編織著籬笆,編織著他的內(nèi)心,編織著一個傳統(tǒng)農(nóng)人的溫厚淳樸的感情。我不讀詩的父親,他安靜地在“人境”里,培植著他能感念也能讓他感到心里安穩(wěn)的樸素意境。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時正值初夏,還不是采菊的時候。菊,連同別的花草和莊稼,都剛剛從春困中醒來不久,都剛剛被我父親粗糙而溫和的手,撫摸過,問候過。父親還在它們的腳下輕輕松了土,培了土,以便它們隨時在雨水里呼喊和奔跑。而當?shù)搅藙h繁就簡的秋天,夏季悶熱的霧散去,頭頂?shù)拇笱闵觼頉鲆猓业母赣H也會在籬笆邊,坐在他自己親手做的竹凳上,面對村子邊、河岸上的柳林,向南望去。他會看見一列列穿戴整齊的青山正朝他走來,那是巴山,我們世世代代隔河而望的南山。
我突然明白:不識字的父親,正在維護陶淵明的“東籬”。就在那天下午,我無比真誠地感激和贊美了我的父親。是的,我那不識字、不讀詩的父親,他不知道詩為何物,也不知道陶淵明是誰。但正是我的父親,和像我父親一樣的無數(shù)的父親們,正是他們,一代代的父親們,延續(xù)和維護著陶淵明的“東籬”,延續(xù)著古國的鄉(xiāng)愁和詩史……
(選自《植物記》,李漢榮著,百花文藝出版社2019年版,本刊有刪改)
—— 鑒賞空間 ——
《一棵小桃樹》重點敘寫小桃樹的“身世”,同時也暗含作者的經(jīng)歷。在作者眼里,小桃樹是兒時幸福生活的夢,所以當作者看到它遭受風(fēng)雨的洗禮后依舊頑強挺立,自己也變得目光灼灼,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難和挫折,也會向著心中的夢想奮然前行。本文中“父親的東籬”,一方面指父親用竹條、青岡木條、楊柳樹枝仔細編織的菜園的籬笆;另一方面則指父親,這位傳統(tǒng)農(nóng)人內(nèi)心溫厚淳樸的感情,他在用自己的辛勞極力營造安穩(wěn)樸素的意境。這是對陶淵明的“東籬”的延續(xù)和維護,是古國的鄉(xiāng)愁和詩史的延續(xù)。當然,這也讓“我”明白:任何“孤芳自賞、不無優(yōu)越感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戀,帶著幾分小資情調(diào)和審美移情的自戀,這自戀被一廂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甚至關(guān)乎詩史、詩脈、鄉(xiāng)愁的延續(xù)了”。但唯有像父親一樣的農(nóng)人們扎根鄉(xiāng)土、辛勤勞作,才能創(chuàng)造美好的田園生活方式,才能延續(xù)千年古國的詩脈,共建所有國人的精神家園。
—— 讀有所思 ——
一棵小桃樹的生長過程,暗示著賈平凹的人生經(jīng)歷,飽含著他的真摯情感。本文中,作者重在敘寫父親一直精心料理的“東籬”。讀罷我們卻發(fā)現(xiàn),有些段落著力描寫父親精心打理的菜園風(fēng)光,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