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源
“自立”的公寓
上海南京西路和陜西北路交匯處兩側不少歷史名人居住過的地方,有著厚重的歷史沉淀和故事。在人們徜徉周邊抬起頭來,經常會在靠近“上海展覽中心”一側,看到一幢紅頂黃墻西班牙城堡式的建筑,它高雅、華貴,鶴立雞群似的站在里面,俯視著周邊櫛比鱗次的建筑群,那就是華業(yè)公寓,人們多稱它華業(yè)大樓。
華業(yè)公寓是1934年完全由中國人自己投資、自己設計、自己建造,矗立起來可以和任何一幢洋樓媲美的公寓,所以有人說它是舊上海佼佼的“自立”公寓。它由老上海著名營造商譚干臣于1928-1934年投資,著名華人建筑師李錦沛設計,占地14.56畝,建筑面積約10100平方米。
華業(yè)公寓所在的小區(qū)有兩個門,分別位于陜西北路173號、南京西路1213號。今天的南京西路大門上聳立著醒目的“華業(yè)小區(qū)”四個大字,是經過改革和資產重組,已經和歷史悠久的“滄洲別墅”合并了。有趣的是,在南京西路大門邊黑色的大理石銘牌上有英文“Former Cosmopolitan Apartments”,硬譯是“正宗的全球公寓”;不過在陜西北路大門的銘牌上卻沒有“Former”這個形容詞,港臺有資料譯成“大都會公寓”倒是蠻不錯的。不過它在海外最響亮的名字卻是“Building 173”(173弄大廈),那是瑞典和英國在2009年花了9個月的時間在當?shù)夭稍L、拍攝、編輯而在海外大賣的紀錄片名。
公寓由一幢主樓和兩幢配樓組成,設施齊全。10層主樓的底層設有門廳、訪客廳、兒童游戲室、圖書館等,門廳后設有電梯間,2至8層為四室或三室居住層,室內均配柳桉木地板和鋼窗,由起居室、臥室、餐廳、廚房、衛(wèi)生間等組成,9層以上為電梯機房與蓄水箱房。后來周邊出現(xiàn)的裙房和多層建筑無論從結構、設備、裝潢,哪一方面和主、配樓比,都不可同日而語。在歷史上,華業(yè)公寓和“滄洲別墅”多年相連,但和前面的“滄洲飯店”(現(xiàn)在“錦滄文華”舊址)聯(lián)系甚少。
陜西北路173號外墻上有上海市人民政府2005年授予它的銘牌,還特別提到“李健吾、金山、張瑞芳、王丹鳳、俞振飛等文藝界知名人士在此生活過”。
“巨匠” 李健吾
李健吾(1906-1982)是著名的戲劇家、作家、文藝評論家和翻譯家。他的法語水平登峰造極,翻譯的小說和戲劇,如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和《莫里哀戲劇集》等,直到今天都是后輩學習的典范之作。他一生著有《李健吾全集》14卷上百萬字。我的當年居住在華業(yè)公寓的“發(fā)小”們都打趣又親熱地尊稱他為“波儒”(Bonjour,法語“您好!”)先生。
李健吾進清華中文系前就發(fā)表過許多文章,聲譽鵲起,甚至驚動了一些教授。朱自清第一次上課點名時就懷疑“此李非那李乎?”不過李健吾非常謙虛從不自傲,總是不停地向老師和學友學習請教。他和錢鐘書、楊絳倆經常長時間地切磋、討論和相互砥礪,結為終生的“畏友”。楊絳有一句名言,說李健吾“是我們夫妻的學長和前輩”。
巴金在他《隨想錄》的《病中(二)》里非常感喟自己在“不戴帽子的反革命”時門可羅雀,只有李健吾和朋友讓李的大女兒“雪中送炭”送來500元資助,過些時又讓小女兒帶來300元,而那個時候最好的粳米每斤才1角7分1厘。在另一篇題為“掏出一把”的文章里,巴金又深情地稱贊李健吾在朋友危難時“總是掏出一把來”“有一顆黃金般的心”。
最典型的就是:著名電影演員金山和張瑞芳抗戰(zhàn)后受黨的派遣,來上海開展爭奪文藝領域主導權工作,李就把自己的住房分二間給他們住。后來為了不影響他倆的工作和生活,干脆把房子轉讓給他們承租,自己住到其他地方去了。
金山和張瑞芳
金山(1911-1982)是老一輩人熟悉的演員。他青年時就參加進步活動,21歲時就入黨,1935年和趙丹等組織了“上海業(yè)余劇人協(xié)會”等進步組織,1937年以飾演電影《夜半歌聲》里的主角宋丹萍蜚聲海內外。他也是長春電影制片廠的首任廠長。
張瑞芳(1918-2012)19歲時就和老演員崔嵬合作演出抗日劇《放下你的鞭子》,在全國都有很大的影響,次年正式入黨。
她早年多演進步話劇,比較有名的如《上海屋檐下》《國家至上》《棠棣之花》《大雷雨》《屈原》《家》等。她在《歲月有情》(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等書中,深情地敘說了自己從這段時間開始接受“周副主席的直接領導”,并在一生中多次受到周恩來的教育和親切關懷。
張瑞芳1942年因扮演郭沫若話劇《屈原》中的嬋娟大獲成功,并和屈原的扮演者金山熟悉,1944年結婚??箲?zhàn)勝利后金、張兩人根據黨組織的指示到上海等地以演員的身份進行活動。
20世紀50年代開始,張瑞芳拍攝了多部電影。其中,大家熟悉的《母親》《李雙雙》《萬紫千紅》《家》《聶耳》《泉水叮咚》等都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和榮譽。她是第六屆、第七屆上海市政協(xié)副主席,國家人事部和廣電總局曾授予她“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的稱號。
“小燕子”王丹鳳
王丹鳳(1924-2018)沒有進過電影學校,也沒有受過什么專業(yè)培訓,但在大導演朱石麟的放手和扶植下,17歲就因為在影片《龍騰虎躍》里扮演了一個討人喜歡的送茶丫頭而獲得三年演出合同。
在朱石麟的督促下,她沒日沒夜地在攝影棚里觀摩老演員們的演出,虛心地向老藝人請教,不停地閱讀、看片和思考。后來她以女主角的身份,挑戰(zhàn)之前由大明星王人美主演而獲得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jié)“榮譽獎”的《漁光曲》,在《新漁光曲》里嶄露頭角,確立了她在影壇上的地位。之后片約不斷,連續(xù)拍攝了廿多部電影。
1949年王丹鳳應香港左翼的長城電影公司邀請去港拍戲,并和如日中天的大明星胡蝶合作。1950年,她作為香港電影劇團的成員到廣州慰問解放軍,同時開始閱讀政治書籍,接受了進步思想。
1950年11月她毅然回到了祖國。1951年元旦,她和相戀了7年的,從事影視工作的柳和清結婚。也差不多在這個時期,他們入住了華業(yè)公寓。他們有三個漂亮的女兒,個個都和王丹鳳一樣有漂亮的大眼睛和外柔內剛的性格。王丹鳳的家庭生活和諧,特別是和演藝界的八卦緋聞毫不沾邊,小區(qū)里的口碑和人緣極佳。
回國后王丹鳳的戲路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既有話劇《雷雨》中的侍女四鳳、電影《家》中的丫鬟鳴鳳、《海魂》里臺灣酒吧女招待溫夢媛那樣被侮辱和被迫害的女性,更有《護士日記》《春滿人間》《女理發(fā)師》那樣充滿時代氣息的新女性。《護士日記》里的《小燕子》至今還是許多中小學里教唱和流行的歌曲。
王丹鳳還是1975和1984年上海市“三八紅旗手”,2005年全國“百年百位優(yōu)秀演員”等榮譽稱號的獲得者,還是1985年應邀出席里根美國總統(tǒng)就職典禮的唯一中國籍演員。
“京昆泰斗”俞振飛
俞振飛(1902-1993)上海人,出生在蘇州,家學淵源,三歲就能辨音聽曲,六歲習曲,十四歲登臺。開始習昆曲小生,后經程硯秋介紹拜程繼先為師,學京劇小生,因此他博采百家之長京昆俱通,曾和京劇大師楊小樓、荀慧生、尚小云同臺演對手戲,甚至和梅蘭芳同臺演《斷橋》和《游園驚夢》,被奉為“京昆泰斗”。
俞振飛盤桓華業(yè)公寓的時間不長但較早。大約在20世紀30年代初,廿七八歲的俞振飛就已是名角了,彼時的報紙甚至曰:“當時上海凡是盛大票友會串,以有俞參加為榮。即使‘大亨們票戲,也必請俞振飛參加?!钡诋敃r他畢竟還只是個“戲子”,地痞流氓加上求字索畫的紛至沓來應接不暇非常痛苦,幸而在華業(yè)公寓老板譚干臣的幫助下,得以在這個英租界的高檔住宅區(qū)暫時安定了一段時間。后來俞振飛對此地一直非常心儀,據資料顯示,俞振飛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已經“用6根金條訂下來”一套房子。
俞振飛1959年入黨,曾任上海昆曲團團長,昆曲學校校長,對昆曲的繼承和發(fā)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曾率團赴美國、蘇聯(lián)、日本以及歐洲等地巡演,受到廣泛的歡迎。2001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中國的昆曲藝術入選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F(xiàn)今活躍在京昆界的許多重磅人物如岳美緹、計鎮(zhèn)華、蔡正仁、張洵澎、梁谷音等都是他的學生和門徒。
事實上,在華業(yè)公寓居住過的文化名人還有不少,如果按現(xiàn)在和滄州別墅合并的情況來算就更多了,如音樂家陳歌辛、俞麗拿,導演柯靈和徐昌霖,歌星白光,電影演員劉瓊、狄梵夫婦等。他們的故事加起來足可以編本很厚的小冊子,至于其他行業(yè)的名人自然更不在少數(sh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