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
初見耒水,是湖南資興。第一眼,我便為它的清澈潔凈所驚艷了。我沒料到,一條古老的、孕育了厚重而豐富的人類文明的河流,在經(jīng)歷了千年的歷史風霜后,還能宛如天地初開之日般的清明、澄澈、美麗、安寧。
“游圣”徐霞客游歷天下,見過無數(shù)美景,耒水之美,仍然令他震動。在他的筆下,耒水“江口諸峰,俱石崖盤立,寸土絕麗”。令他盛贊的還有耒水的程江口,“此乃人間仙境”。程江和東江匯合成耒水,程江口兩岸青松翠竹,奇峰怪石,江水青綠如鏡,鳥鳴魚躍,其幽美奇麗確實猶如仙境。
耒水最寬的地方在江口鳥洲,沙灘平緩,綠樹成蔭,萬鳥齊鳴,西岸農(nóng)田萬頃,東岸群山連綿,當真美不勝收;最窄的地方在馬口潭,兩岸高山聳立,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氣勢,巍巍高山似欲擋住河流西去,卻見那急流穿谷,咆哮而過,飛花笑浪,一路滔滔……
這里是農(nóng)耕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清王萬澍在《衡湘稽古》中寫道:“相傳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為禾倉。后置縣,因名嘉禾?!薄暗壑汲嘀剖献黢珩暧诔恢缟??!瘪缟皆诮袢瓿强h內(nèi)耒水支流浙江河畔。而在耒陽,神農(nóng)創(chuàng)耒,神農(nóng)在耒陽播種五谷、嘗百草的傳說流傳更廣。
這里擁有著奇特的貶官文化。耒水是從北方中原通向嶺南的水上交通要道,早在周代就通舟楫。歷代被貶謫的官員很多都是乘船從湘江入耒水經(jīng)永興便江、郴州郴江,穿過南嶺山脈到達貶謫之地的。這些飽學之士走到哪里,就將文化傳播到哪里。先進的中原文化就這樣浸染了“蠻荒之地”。杜甫、韓愈、柳宗元、周敦頤、秦少游、王夫之、徐霞客……他們在人生的失意期抵達文學藝術的巔峰,作品和思想深遠地影響了湖湘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
這里誕生了兩位對湖湘文化影響極大的先哲。一位是羅含,東晉耒陽縣人。其著《湘中記》,詳細記述了湖南的山川、特產(chǎn)、民俗、古跡等,成為后世修志的范本。其文《更生論》,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作品,周敦頤、朱熹、王夫之等都深受其影響。另一位是周敦頤,北宋時湖南道州人。他興學校,勸農(nóng)商,傳播理學思想,令當?shù)匕贅I(yè)興隆,文風鼎盛。他喜歡蓮花,著有千古名篇《愛蓮說》。湖湘文化代表人物程顥、程頤均受周敦頤理學思想啟蒙。岳麓書院的楹聯(lián)“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說明了周敦頤在湖湘文化的地位。
這里孕育了深刻影響湖南人精神氣質(zhì)的蠻夷文化。楚人遠離中原,被稱作“南蠻”,耒水流域在春秋戰(zhàn)國時處于楚國之南,是“蠻中之蠻”。楚越文化匯合,形成了獨特的蠻夷文化。蠻夷文化的“獨立,霸蠻,敢為人先”,與湖南人的特質(zhì)一脈相承。霸蠻者,多半剛勇、頑強,敢于犧牲,敢為人先。所以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的說法。
這里是造紙術的發(fā)源地。東漢耒陽人蔡倫在耒水邊用樹皮成功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張植物纖維紙。漢和帝下令在全國推廣,稱為“蔡侯紙”。造紙術對文化的傳播與融合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很多年后,造紙術傳入阿拉伯國家,傳播到世界各地,大大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這條古老而豐腴的河流,哺育了無數(shù)優(yōu)秀的湘南兒女。耒水流域的英才,以政治軍事人才占主體:鄧力群、宋裕和、資耀華、曾中生、曾希圣……這些光華燦爛的名字,曾經(jīng)深刻地影響了近現(xiàn)代湖南,近現(xiàn)代中國。
那一個上午,我徘徊在江畔,久久凝望著眼前的耒水。就是這樣一江與世無爭、溫柔恬靜的清水,在歷史的風云變幻和時間的風刀霜劍中,默默地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江畔兒女,孕育著豐富而絢爛的文化。“上善若水?!蔽因吹叵?,“原來這就是上善若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