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行
——談“弘”與“宏”
《人民日報》曾刊發(fā)的《紅旗漫卷向陜北》一文中寫道“當地干部群眾弘揚紅軍長征精神”,用了“弘揚”這個詞,而在另一篇《穿越時空的壯歌》文中寫道“宏揚長征精神,就是宏揚時代精神”,又改用“宏揚”這個詞。雖然是兩篇文章,但都是要人們發(fā)揚紅軍長征精神的,為什么一篇用“弘揚”,另一篇用“宏揚”,究竟用哪一個對,還是兩個詞可以隨意用?
這兩個詞其實是一對異形詞,在教育部發(fā)布的《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中已明確規(guī)定“弘揚”是規(guī)范詞形,“弘揚”不應寫作“宏揚”。這是因為“弘”與“宏”雖然都有大而廣的意義,但“弘”字從弓,本義是指弓弦發(fā)出的大聲,由此引申而來的“廣大”義,側重于力量的表達;“宏”字從宀,本義是指房屋深廣說話有回聲,由此引申而來的“廣大”義,跟空間有著聯系。從構詞成分的語素義看,“弘”比“宏”能更準確地反映“弘揚”的基本詞義,所以表示“大力宣傳、發(fā)揚”的意義時不宜用“宏揚”。
——談“號”與“嚎”
“號”跟“嚎”是音義皆接近的字,都表示拉長聲音地叫的意思,但是在適用對象方面有所不同:“號”用于發(fā)聲的事物、動物,也可用于人,而“嚎”只能用于動物;“號”用于人時還有大聲哭的意義,“嚎”沒有這個意義。
下面是從三份報上摘錄的句子:
①另一幅畫面是一名失去親人的孩童坐在鐵道旁嚎哭。(《人民日報 》2005年5月10日)
②她就一個人跑到海邊對著大海嚎啕大哭。[《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6月29日]
③劉燁就撲到趙琳的懷里嚎啕大哭。(《京華時報》2007年6月13日)
顯然,這三句話中的“嚎”都誤用了,應該寫作“號”。
“號”用作動詞有三個義項:①拉長聲音大聲呼叫,如“號叫”。②(風)呼嘯,如“狂風怒號”。③大聲哭,如“哀號”“號喪”“干號了幾聲”。(《現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嚎”用作動詞,多用于野獸。由此可知,“號”與“嚎”雖然都表示“叫”,但卻有一定區(qū)別:“號啕大哭”不能用“嚎”,“鬼哭狼嚎”不能用“號”。關于“號”與“嚎”用法上的區(qū)分,《現代漢語異形詞規(guī)范詞典》已有明確意見,凡是非獸性的大聲叫都不能用“嚎”,也就是“號哭”不宜寫作“嚎哭”,“號啕”也不宜寫作“嚎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