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時焱
“抽印本”是一種特殊的出版物。所謂抽印,即從正式出版的某種書刊中,挑選某些部分單印成冊。這有點類似于戲曲中的“折子戲”,選取某一精彩段落單獨演出,以饗觀眾。抽印本的產(chǎn)生,多因所出書刊的某一部分,尤有價值,或讀者需求量特別大,故而抽印發(fā)行,以廣流傳,而購買者也可以減輕負擔。
以往的抽印本,多以學術(shù)著作為主。近來看到的“抽印本”實物,主要是在著名出版人喻曉群主持下,海豚出版社先后推出的幾種比較有意思的文化類出版物。
第一種,是祝勇著《故宮的隱秘角落》的抽印本。2017年5月14日,在潘家園買到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5年初版精裝本《故宮的隱秘角落》。2018年11月2日在魯博書屋買到中信出版社2016年4月精裝本《故宮的隱秘角落》,十六開。該書在自序“生長‘隱秘的地方”之外,收有“武英殿:李自成在北京”“慈寧花園:艷與寂”“昭仁殿:吳三桂的命運過山車”“壽安宮:天堂的拐彎”“文淵閣:文人的骨頭”“倦勤殿:乾隆皇帝的視覺幻象”“景陽宮:慈禧太后形象史”七篇專文。祝勇的這些文章,切入視角獨特,內(nèi)容十分豐富,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jié)跌宕,敘述準確到位,文筆活潑生動,好看而且耐看。
2015年,海豚出版社與故宮出版社聯(lián)手,推出《故宮的隱秘角落》的六種抽印本“故宮秘境文叢”:《武英殿:李自成在北京》《慈寧花園:艷與寂》《文淵閣:文人的骨頭》《倦勤齋:乾隆皇帝的視覺幻象》《昭仁殿:吳三桂的命運過山車》《壽安宮:天堂的拐彎》。六十四開精裝本,各印8000冊;附贈一冊文創(chuàng)筆記本《慈寧花園》,以硬紙盒作為外包裝。封面圖案選自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仿明仁殿畫金如意云紅粉箋、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梅花玉版箋等圖樣,彩色插圖,具有十分鮮明的中國古典文化特色。
這套“故宮秘境文叢”,將“故宮的隱秘角落”的主體內(nèi)容一分為六,供讀者各取所需。就我的閱讀體驗而言,內(nèi)容更加聚焦,而且篇幅短了,開本小了,手感輕了,性價比超高。
第二種,是王強《書蠹牛津消夏記》的抽印本。2016年,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推出王強的精裝本《書蠹牛津消夏記》。2016年9月,海豚出版社推出精裝本《書蠹牛津消夏記》,十六開,印21000冊。全書包括“輪回”“消夏”“留蹤”“答問”四大部分,十六篇文章,附有《文中未提及的作者部分“經(jīng)典”收藏》。這是一部標準的“書話書”,專門赴海外淘書,且均是裝幀精美的西文書,作者有此書緣,十分難得。它的內(nèi)容獨特而豐富,文字簡潔而生動,相關(guān)彩印書影尤其精美,版式活潑而講究,仿皮封面壓印英倫風景,書頂刷金,堪稱美輪美奐。
王強《書蠹牛津消夏記》的抽印本,先后見到兩種,均為海豚出版社出版。《書蠹牛津消夏記:限量版:小開本》,六十四開平裝本,用紙十分講究,既輕又軟,仿線裝書硬紙板雙層盒裝,印300冊。布面精裝本《獵書留蹤叢書》一盒三冊——《舊金山獵書留蹤》《香江獵書留蹤》和《巴黎獵書留蹤》,均由海豚出版社出版于2016年8月,三十二開布面精裝,各印300冊,另有硬紙板制作的套裝書盒。分別抽印《書蠹牛津消夏記》十六開精裝本第三部分“留蹤”中的三篇同名文章。這三部“留蹤”,與上述“限量版”一樣,因其小而輕,每行文字不多,字距和行距比較寬松,躺在床上翻看,感到十分舒服。
還有一種是楊小洲的《倫敦的書店》,海豚出版社2015年1月推出,三十二開本精裝本,書頂刷金,印5000冊。應(yīng)海豚出版社社長喻曉群之邀,楊小洲曾經(jīng)兩次赴英倫三島,訪購獨具特色的洋裝書,意在以他山之石提升中國圖書裝幀的品質(zhì)。他不負眾望,先后“請”回《莎士比亞悲劇集》1623年版第一對開本的編號限量版、與葬身于泰坦尼克號中的《魯拜集》“同款”的封面和書芯,等等。于是,讀者就有幸遇見了這本記倫敦書店十篇,結(jié)集配圖,“用英倫式風趣幽默外加一點俏皮筆調(diào),記錄兩次倫敦淘書之悅”的書話書。
在《倫敦的書店》正文之后附有這樣一段說明:本書內(nèi)文為100克純白頂級畫刊紙;封面使用PVC仿皮,電雕版燙啞金;前后環(huán)襯使用超感紙,阪田油墨四色印刷;書頂刷金。第一版4800冊深紅色PVC仿皮封面;毛邊51-200冊編號使用墨綠色PVC仿皮封面;1-20冊山羊皮裝幀;21-50冊特殊裝幀。換句話說,這本僅僅有兩萬五千字的小書,居然就用了四種裝幀方式。看得出來,為了使這部書的裝幀風格與“行走”倫敦書店的內(nèi)容特色高度契合,作者和出版者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倫敦的書店》未見標準的抽印本,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3月,海豚出版社推出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倫敦的書店:筆記本》。同樣是三十二開本精裝本,書頂刷金,印5000冊。這個筆記本沒有文字,而是印有《倫敦的書店》中的八十一幅精美照片,包括已有二百五十三年歷史的英國最古老的書店亨利·薩瑟倫書店外景、愛書人最心儀的查令十字路84號馬克斯&科恩書店銘牌、歐洲最大的連鎖書店維特斯通書店、《魯拜集》的華麗封面,以及著名書店的內(nèi)部陳設(shè)、世界名著代表性版本的書影,等等。在我看來,這冊筆記本,“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似乎也可以算是一種“另類”抽印本了。而且,作為一種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倫敦的書店:筆記本》受歡迎的程度好像甚至超過了原書。
上述幾種抽印本,開本規(guī)格、裝幀方式、外觀呈現(xiàn)都有所不同。其中有一個對比很有意思:反映中國傳統(tǒng)皇家文化的《故宮秘境文叢》抽印本,采用的是西方時尚的小精裝形式;而反映西方藏書文化的《書蠹牛津消夏記》抽印本,采用的卻是仿線裝形式。有人曾經(jīng)考證:位于文津街的北京圖書館(舊館),是一位外國人設(shè)計的,體現(xiàn)的是中國傳統(tǒng)宮殿的風格;而位于歷代帝王廟西側(cè)的人民醫(yī)院舊址(當時稱為“中央醫(yī)院”),是一位中國人設(shè)計的,風格則是西洋式的。與上述現(xiàn)象相類似,這幾種抽印本在內(nèi)容和形式的關(guān)系上表現(xiàn)出來的某種反差,從一個側(cè)面體現(xiàn)著中外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以及給讀者帶來的獨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