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軍,王洪山,王子勝*
(1.遼寧省經(jīng)濟作物研究所/ 遼河綜合試驗站,遼寧 遼陽 111000;2.遼寧省種業(yè)發(fā)展中心,沈陽 110034)
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是在不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多年、多點),對育成棉花新品系的豐產(chǎn)性、纖維品質(zhì)、抗病性和其他農(nóng)藝性狀進行測定的試驗,是新品種選育和推廣應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由于遼寧省植棉區(qū)地處中國植棉區(qū)的北界附近[2],棉花生育期內(nèi)自然降水較多、光熱資源有限,受無霜期短和有效積溫不足等氣候因素影響,遼寧省植棉區(qū)只能種植特早熟短季棉品種,其品種改良的中心目標就是選育特早熟棉花品種[2]。曾有多位學者根據(jù)區(qū)域試驗結(jié)果對國內(nèi)棉花品種的表型性狀改良情況進行了研究分析[3-10],但還鮮有對多年的遼寧省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參試品種性狀改良情況進行分析的報道。本研究整理分析2016—2022 年的遼寧省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數(shù)據(jù),旨在總結(jié)這7 年間參試品種的產(chǎn)量、品質(zhì)、抗病性等性狀的發(fā)展變化趨勢,為特早熟棉花品種選育與改良提供參考依據(jù)。
數(shù)據(jù)來源于2016—2022 年遼寧省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報告,部分品種特性參見文獻[11-25]。2016年的對照品種為遼棉19 號[26],2017—2022 年對照品種為遼棉23 號[27]。文中產(chǎn)量表現(xiàn)、纖維品質(zhì)和抗病性數(shù)據(jù)均為所有參試品種(系)區(qū)域試驗結(jié)果。
2016—2022 年遼寧省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參試品種共計70 個(表1)。每年遼寧省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參試品種數(shù)量基本穩(wěn)定在9~11 個,平均每年10 個。7 年間皮棉較對照品種增產(chǎn)的品種共計63個;被淘汰的參試品種為7 個,其中遼寧省內(nèi)育種單位育成的品種有5 個,遼寧省外育種單位育成的品種有2 個(表1)。
表1 2016—2022 年遼寧省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參試品種(系)基本情況
2.2.1霜前皮棉單產(chǎn)。2016—2022 年,各年參試品種霜前皮棉平均單產(chǎn)分別為1 428.79 kg·hm-2、939.28 kg·hm-2、1 336.78 kg·hm-2、911.75 kg·hm-2、1 390.16 kg·hm-2、823.87 kg·hm-2、783.61 kg·hm-2(表2),不同年份相比整體呈減產(chǎn)趨勢;但與對照相比均增產(chǎn),增產(chǎn)幅度為3.24%~8.32%。其中:2019 年平均霜前皮棉單產(chǎn)較對照增產(chǎn)3.24%,增產(chǎn)幅度最小;2016 年平均霜前皮棉單產(chǎn)最高,增產(chǎn)8.32%,增產(chǎn)幅度最大。
表2 2016—2022 年遼寧省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參試品種(系)產(chǎn)量及產(chǎn)量相關(guān)性狀表現(xiàn)
2.2.2籽棉單產(chǎn)。2016—2022 年,各年參試品種平均籽棉單產(chǎn)分別為3 756.64 kg·hm-2、2 567.44 kg·hm-2、3 619.76 kg·hm-2、2 495.58 kg·hm-2、3 473.36 kg·hm-2、2 406.38 kg·hm-2、2 241.72 kg·hm-2,不同年份相比整體呈減產(chǎn)趨勢(表2);但與對照相比均增產(chǎn),增產(chǎn)幅度為2.68%~7.88%。其中:2019 年平均籽棉單產(chǎn)較對照增產(chǎn)2.68%,增產(chǎn)幅度最??;2016 年增產(chǎn)7.88%,增產(chǎn)幅度最大。
2.2.3皮棉單產(chǎn)。2016—2022 年,各年參試品種平均皮棉單產(chǎn)分別為1 503.90 kg·hm-2、1 031.91 kg·hm-2、1 440.01 kg·hm-2、996.00 kg·hm-2、1 444.43 kg·hm-2、944.27 kg·hm-2、896.92 kg·hm-2,不同年份相比整體呈減產(chǎn)趨勢(表2);但與對照相比均增產(chǎn),增產(chǎn)幅度為3.62%~8.22%。其中:2018 年平均皮棉單產(chǎn)較對照增產(chǎn)3.62%,增產(chǎn)幅度最?。?016 年增產(chǎn)8.22%,增產(chǎn)幅度最大。
2.2.4鈴重。2016—2022 年,各年參試品種平均鈴重分別為6.17 g、6.26 g、6.24 g、6.27 g、6.27 g、6.48 g、6.44 g,整體呈增加趨勢(表2)。其中:2016 年平均鈴重最小為6.17 g,2021 年平均鈴重最大為6.48 g。與對照相比,鈴重均增加。
2.2.5衣分。2016—2022 年,各年參試品種平均衣分分別為39.98%、40.19%、39.74%、39.92%、41.61%、39.24%、40.00%,較對照品種,除2018 年的參試品種平均衣分降低0.43%外,其他年份均增加,增幅0.18%~1.64%(表2)。
遼寧省特早熟植棉區(qū)屬溫帶季風氣候區(qū),雨熱同季,在棉花生育期內(nèi),一般年份的自然降水可基本滿足其水分需求,當降水不足時可利用滴灌解決。比較2016—2022 年4-9 月棉花生育期日照時間,2020 年最多(1 675.1 h),2021 年最少(1 207.1 h),其他年份均在1 412.6~1 453.5 h 之間(表3)。在降水量統(tǒng)計中,由于干旱時采取滴灌措施,因而本文不考慮降水不足對產(chǎn)量數(shù)據(jù)的影響,僅考慮降水量較多年份的影響。比較2016—2022 年4-9 月降水總 量,2019 年 最 多(797.1 mm),2017 年 最 少(306.6 mm),其他年份均在320.6~646.3 mm 之間(表3)。比較2016—2022年4-9 月棉花生育期日平均溫度,2017 年最高 (20.6 ℃),2021 年最低(19.5 ℃),其他年份均在20.2~20.5 ℃之間,且差距不大(表4)。
表3 2016—2022 年遼寧省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棉花生育期日照時間和降水量情況
表4 2016—2022 年遼寧省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棉花生育期日平均溫度 ℃
從表5 可以看出,2016—2022 年中各年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1 mm 的參試品種占比分別為33.33%、81.82%、36.36%、88.89%、80.00%、88.89%、90.91%,除2018 年略高于2016 年外,其他年份均大幅度高于2016 年;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在28.0~30.9 mm 的參試品種占比分別為66.67%、18.18%、63.64%、11.11%、20.00%、11.11%、9.09%,除2018 年基本與2016 年持平外,其他年份比2016 年均明顯減少;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在25.0~27.9 mm 的參試品種占比均為0.00%。各年參試品種纖維斷裂比強度≥34 cN·tex-1的參試品種占比分別為11.11%、18.18%、18.18%、0.00%、40.00%、33.33%、27.27%,除2019 年低于2016 年外,其他年份均明顯高于2016 年;斷裂比強度在30.0 ~33.9 cN·tex-1的 參 試 品 種 占 比 分 別 為66.67%、63.64%、63.64%、77.78%、60.00%、66.67%、72.73%,各年份與2016 年基本持平;斷裂比強度在28.0 ~29.9 cN·tex-1的 參 試 品 種 占 比 分 別 為22.22%、18.18%、18.18%、22.22%、0.00%、0.00%、0.00%,整體呈明顯減少趨勢。各年馬克隆值為A級的參試品種占比分別為0.00%、27.27%、27.27%、11.11%、70.00%、88.89%、54.55%,呈明顯增加趨勢;B 級參試品種占比分別為100.00%、72.73%、72.73%、88.89%、30.00%、11.11%、45.45%,整體呈明顯減少趨勢;各年度均無C 級品種。綜上,這7年參試品種的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整體呈升高趨勢并明顯優(yōu)于對照,纖維斷裂比強度整體呈升高趨勢,馬克隆值為A 級的參試品種占比明顯增加、為B 級的參試品種占比明顯減少。
表5 2016—2022 年遼寧省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參試品種(系)纖維品質(zhì)性狀表現(xiàn)
從表6 可見,2016—2022 年參試品種中各年高抗枯萎病的品種占比分別為50.00%、63.64%、9.09%、33.33%、80.00%、66.67%、45.45%,抗枯萎病的品種占比分別為10.00%、36.36%、90.91%、55.56%、20.00%、33.33%、45.45%,耐枯萎病的品種占 比 分 別 為 40.00% 、0.00% 、0.00% 、11.11% 、0.00%、0.00%、9.09%,無感病品種。除2022 年54.55%的參試品種達高抗黃萎病等級外,其他年份均未出現(xiàn)高抗黃萎病的品種;2016—2022 年各年抗黃萎病參試品種占比分別為40.00%、63.64%、90.91%、88.89%、60.00%、66.67%、36.36%,耐黃萎病 品 種 占 比 分 別 為60.00% 、36.36% 、9.09% 、11.11%、40.00%、33.33%、9.09%,無感病品種。這7年大部分參試品種表現(xiàn)為高抗枯萎病或抗枯萎??;2016 年抗黃萎病品種占比較低(40.00%),2022 年高抗黃萎病品種占比高達54.55%,其他年份的大部分參試品種表現(xiàn)為抗黃萎病,少部分品種達耐黃萎病水平。
表6 2016—2022 年參試品種(系)中不同抗性類型品種占比 %
棉花是喜溫好光的作物,日照時間的減少或光照強度的降低均不利于棉花生長發(fā)育。光照資源減少,直接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易導致營養(yǎng)物質(zhì)供給不足,增加蕾鈴脫落率,最終導致產(chǎn)量降低[28];降水量也是影響棉花生產(chǎn)的重要因素之一,花鈴期和收獲期的降水量過大會導致棉花產(chǎn)量下降;在極端低溫出現(xiàn)時,會造成棉花生長周期縮短,可能會對棉花生產(chǎn)造成一定的影響[29]。通過分析2016—2022年參試品種產(chǎn)量性狀表現(xiàn)和當年的氣象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與2016 年相比,2021 年4-9 月棉花生育期內(nèi)日照時間明顯減少、日平均溫度降低,2019 年、2021 年、2022 年降水量明顯增加。因此,受2019年、2021 年、2022 年單個或多個氣象因素變化的影響,2016—2022 年遼寧省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參試品種的霜前皮棉單產(chǎn)、籽棉單產(chǎn)、皮棉單產(chǎn)整體呈減少趨勢(表2)。
2016—2022 年遼寧省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參試品種中,各年的平均霜前皮棉單產(chǎn)、籽棉單產(chǎn)、皮棉單產(chǎn)與對照相比均增加,7 年間鈴重呈增加趨勢,衣分基本持平;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1 mm 的參試品種占比增加,纖維斷裂比強度≥34 cN·tex-1的參試品種占比增加,馬克隆值達A 級的參試品種占比整體呈增加趨勢、無C 級品種;大部分參試品種枯萎病抗性為高抗或抗,黃萎病抗性為抗。綜上,2016—2022 年遼寧省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參試品種的纖維品質(zhì)呈明顯升高趨勢,且參試品種的枯萎病和黃萎病抗性水平較高。在未來的品種選育中,在保持現(xiàn)有衣分和鈴重水平下,重點應以抗逆性好且霜前花率高、衣分高、適宜機械化采收為品種選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