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仁雯
“我怕說錯了被老師批評?!毙∧泻⒌椭^,以幾乎聽不到的聲音與媽媽說話?!捌渌∨笥颜f錯了,老師批評他們嗎?”媽媽追問。“不會,可是我不敢!”稚嫩的聲音夾雜著一絲哽咽。
這樣的親子對話在許多家庭都會出現(xiàn),其本質是孩子缺乏自信。
一年以后,李一鶴變了,課堂上積極舉手發(fā)言的是他,主動向老師提問題的是他,朗讀小老師也是他……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幫助他樹立自信首當其沖。
擊中興趣點,打開對話門。李一鶴紀律渙散,這令我十分頭疼。每次找他談話,他總是信誓旦旦承諾,可是過不了多久又會犯同樣的錯誤。
李一鶴上課很少全神貫注聽講,因此老師講了什么他不清楚。這種情況下,李一鶴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因為他不知道問題涉及的知識點是什么。
再者,李一鶴一緊張說話就結結巴巴,這也讓他對自己缺乏信心。看來,解決他“不敢”的問題,先要解決他聽講的問題。得知李一鶴很喜歡樂高玩具,我便與他約定,只要每天在課堂上與老師積極互動,周五便可以贏得一個樂高玩具。這個辦法果真有效,李一鶴上課聽講了。趁著每周五兌換獎品的時間,我會與他交談一周的進步點和有待提升點。在這樣的交往與交談過程中,李一鶴上課聽講的效果越來越好,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多了。
閱讀與朗讀,激活表達欲。李一鶴敢于舉手回答問題了,我又結合班級“悅享共讀”計劃培養(yǎng)他的表達能力。第一次,他支支吾吾地說出了故事的名稱以及主人公;第二次,他用比較完整的話復述了故事內容;第三次,他主動分享了自己的閱讀體會。
我趁熱打鐵,鼓勵他在家訓練放聲朗讀,將藏在心底的潛力釋放出來。如果說閱讀可以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朗讀便可以激活他的語言表現(xiàn)力。日復一日的放聲朗讀,提高了他的專注力。為了取得更好效果,我請家長協(xié)助、督促、鼓勵孩子。如此一番籌謀,李一鶴的自信心又上了一個臺階。
贊美與鼓勵,樹立自信心。不管學生進步大小,老師都要有針對性地給予正反饋,贊美與鼓勵不言過其實,切實細化到學生表現(xiàn)好的“某一點”
“某件事”上,贊美有的放矢,學生就會認可老師的肯定,從中明確自己的進步、不足與今后的努力方向。比如課堂上我會表揚李一鶴回答問題聲音很響亮、聽課認真、與老師積極互動;我會在他每一次小小的進步之后,以他為例勉勵其他學生,榜樣就這樣誕生了。收到夸贊與認可的李一鶴,臉上的笑容像一朵綻放的自信之花。
當孩子內心有足夠的自信時,他們便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所謂的紀律問題、“不敢”問題、“害怕”問題就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