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錦
(西安思源學院,西安 710119)
課程思政背景下,將思政元素滲透到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文化自信,引導大學生形成符合時代主題的價值觀,使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奮力拼搏的優(yōu)秀品質(zhì)。
運用文獻研究法,搜集并整理相關文獻資料,提出4個研究假設,探討課程思政的不同維度對大學生價值觀產(chǎn)生的影響。
H1:思政元素越多大學生價值觀越切合時代主題。
H2:思政氛圍越濃厚大學生樹立的價值觀越不會偏移。
H3:開展的思政教育活動及思政宣傳活動越多,大學生的價值觀越科學正確。
H4:思政建設越深入大學生價值觀中,相關的政治理念就越多。
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對300名大學生進行調(diào)研,共回收有效問卷289份,用SPSS 26.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選取的控制變量為思政元素、思政氛圍、思政活動及思政建設,并構建相應的基本回歸模型。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定義Tab.1 Variable definition
VAL=β0+β1KEN+β2ELEMENT+β3ATMOSPHERE+β4ACTIVITY+β5CONSTRUCT+ε
(1)
使用SPSS 26.0對大學生價值觀及課程思政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繪圖,其簡單散點分布圖結果如圖1所示。認為課程思政與大學生價值觀存在一定的線性相關關系,利用SPSS 26.0進一步分析課程思政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程度,其回歸結果如表2、表3、表4所示。
圖1 課程思政與大學生價值觀的簡單散點分布圖Fig.1 Simple scatter map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vis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表2 模型摘要Tab.2 Model summary
表3 方差分析aTab.3 ANOVAa
表4 系數(shù)aTab.4 Coefficienta
在課程思政與大學生價值觀的回歸分析中,得出的回歸模型為VAL=0.756KEN-2.385,其中F值對應的顯著性小于0.05,說明該回歸方程可用,且擬合優(yōu)度為0.992,模型擬合程度較優(yōu)。
在課程思政各維度與大學生價值觀的回歸分析中得出的回歸模型為VAL=0.435ELEMENT+0.326ATMOSPHERE+0.109ACT-0.109CONSTRUCT-1.554,其中F值對應的顯著性較為明顯,且擬合度較優(yōu),如表5、表6、表7所示。
表5 模型摘要Tab.5 Modal summary
表6 方差分析aTab.6 ANOVAa
表7 系數(shù)aTab.7 Coefficienta
在課程思政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回歸分析中得出的回歸模型為VAL=0.162KEN+0.456ATMOSPHERE+0.195ACT+0.029CONSTRUCT-2.379,其中F值對應的顯著性較為明顯,且擬合度較好,說明課程思政、思政氛圍、思政活動及思政建設均會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產(chǎn)生影響,如表8、表9、表10、表11所示。
表8 模型摘要Tab.8 Model summary
表9 方差分析aTab.9 ANOVAa
表10 系數(shù)aTab.10 Coefficienta
表11 排除的變量aTab.11 Excluded variablesa
通過探討課程思政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發(fā)現(xiàn),思政理念滲透越深大學生形成的價值觀就越符合時代主題,越切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且課程思政對大學生形成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具有積極導向作用。但由于調(diào)查樣本量較小,結論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根據(jù)結論提出幾點建議:高校應加強思政理念的滲透,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激發(fā)大學生的探索精神,引導其進行自我思政教育,并根據(jù)大學生的需求全面開展思政教育活動。應創(chuàng)新思政理念的信息傳遞方式,營造良好的思政氛圍,以此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1]。專業(yè)課教學中,要突出專業(yè)課教師的主導作用,將課程思政落實到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多個角度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2]。大學生要深入學習思政理論課,不斷豐富自身文化底蘊,鍛煉實踐能力,形成大局意識[3],從多角度看待事物,明辨是非,逐漸形成科學的認知與判斷,在多元化的實踐活動中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