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言語》中有范啟和王坦之上朝時互相“謙讓”的故事。
晉簡文帝司馬昱登上皇位之后,曾請范啟和王坦之前去議事。當時,范啟的年齡大但官職小,王坦之的年齡小但官職大。到了皇宮門口,走在前面的王坦之開始了作秀,讓開了路,對范啟說:“您是德高望重的前輩,應該走在前面才對啊!”范啟見狀便推讓著說:“您是年輕有為的國之棟梁,理應走前面啊!”雙方相互謙讓了許久,旁邊的人提醒道:再這么讓來讓去,皇上可就等不及了。聽了這話,范啟只好“勉為其難”,走在了前面。
王坦之原本想展示一下自己尊老愛幼、謙恭禮讓的待人風采,沒想到弄假成真,走到了范啟的后面。他頓覺心里很不平衡,說:“簸之揚之,糠秕在前?!币馑际牵っ讚P米的時候,谷皮和癟谷總是飄在前面。很明顯,這是在嘲笑走在前面的范啟如沒有什么價值的糠秕一樣。范啟突然明白原來王坦之的謙讓是表里不一的假客氣,便反唇相譏,回懟了一句:“淘之汰之,沙礫在后?!币馑际?,淘米洗米的時候,沙礫總是落在后頭。很明顯,這是反諷王坦之如沒有什么價值的沙礫一樣。他們兩人所說的話,既傷人又害己,讓彼此都感到很別扭,被世人傳為笑話。
凡事讓則雙贏,爭則兩敗。誠如真金美玉,詐如敗絮瓦礫。巧詐不如拙誠。
(摘自《意林》蔣光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