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
“立德樹人”是當前我國課程思政教學的根本任務,它為中職學校班主任提供了明確的發(fā)展方向。作為班主任,除了要傳授技能和提供生活指導外,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讓“立德樹人”的理念能夠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分貫徹和落實。通過積極有效的管理模式,加強對學生德育方面的管理,培養(yǎng)高素養(yǎng)、高品質(zhì)、高技能的人才。果不佳。因此,加強班主任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與“立德樹人”理念的深度融合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中職學校班主任在學生管理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缺乏對“立德樹人”理念的重視,導致學生德育管理效果不佳。因此,加強班主任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與“立德樹人”理念的深度融合是非常必要。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和學生是一種互相關系,班主任是學生的指導者和幫助者,學生是班主任的管理對象和評價對象。為了達到有效的班級管理,班主任和學生的角色需要適時轉(zhuǎn)換。當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時,通常是在學生犯錯的情況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溝通角色是主導的。在溝通過程中,學生的內(nèi)心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變化,比如警惕、害怕、不安等。這些情緒會降低溝通的效果。因此,教師應該將自己的溝通角色轉(zhuǎn)變?yōu)楸粍拥囊环健o論是在責備學生還是鼓勵學生時,都應該先以傾聽學生的想法為主,然后再根據(jù)學生的想法提出建議或解決方案。這樣的溝通才能更有效,學生也會更愿意與教師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溝通前,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考慮學生的感受和想法。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并進行有效的溝通。如果從一開始就想一味地責備學生,只會使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畏懼,不愿意與老師溝通。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以“立德樹人”為理念,科學合理地融人班級管理中,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情感為基礎,教育學生,感化學生,讓學生能在學習中體會“德”,了解“德”,從而推動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教師應該制定班規(guī),并讓學生參與討論和研究,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性,也是“立德樹人”的基礎教學要求之一。教師在班級管理中,要注重優(yōu)化自身的師德素養(yǎng),給予學生更多的耐心、關心、愛心,并以此感染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樣才能使“立德樹人”的理念在班級管理中被充分貫徹和落實。
隨著班主任不斷的改善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在班級管理中更加嚴格規(guī)范,學生也會更加愿意接受“立德樹人”理念,井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貫徹實踐。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立德樹人”理念的貫徹,班主任也應該不斷學習新知識,加強自己的專業(yè)技能,與同行進行溝通與交流,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與經(jīng)驗,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最終為實現(xiàn)“立德樹人”理念的貫徹貢獻力量。
因此,中職院校的班主任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理解“立德樹人”理念的基礎上,不斷探索適用于當前學生的教育方法,并將其融入學生管理工作中,努力培養(yǎng)出高素質(zhì)、高品質(zhì)的人才。這需要班主任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和特點,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在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同時,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精神慰藉。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職院校的班主任才能真正達到“立德樹人”的理念,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