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夕海 王藝婷 劉志剛 張云 劉繼昊
摘? 要:情報偵察類課程是我校偵察情報類專業(yè)的一類崗位任職課程,具有偵察目標明確,偵察手段多樣,多學科知識交叉,課程應用性強等特點,傳統(tǒng)教學方法常以課程知識點為核心開展教學,將課程教學內容相對割裂,易造成情報偵察處理能力不能與情報偵察知識同步提升。為提升該類課程教學效果,以典型情報偵察案例為任務,基于課程知識點將情報偵察任務進行模塊化劃分,開展以案例+任務驅動的課程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并總結相應的實施流程。多門課程的教學實踐證明,采用案例+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能有效激發(fā)學員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員的崗位任職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任務驅動; 情報偵察; 案例實踐;模塊化;教育法;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S2-0091-04
Abstract: Intelligence reconnaissance courses are post courses for the major of reconnaissance and intelligence in our university. These courses have clear research objects, and variety means of reconnaissance, so these courses refer to the combination of many subjects with strong applicatio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ten take the knowledge points as the core to carry out teaching. As a resul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will b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and students'ability of information reconnaissance processing cannot be promoted synchronously with their knowledge of information reconnaissan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kind of course, the typical intelligence reconnaissance cases were taken as the task, the intelligence reconnaissance tasks were divided into modules based on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the course.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ase-based and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as also summarized.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several courses has proved that the case and task driven teach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hold positions and innovate.
Keywords: task driven; intelligence and reconnaissance; case practice; modularity; education law; instructional design
在信息化戰(zhàn)爭的新軍事變革浪潮中,搶占信息新高地成為各國贏得未來戰(zhàn)爭主動權的關鍵之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中央軍委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強軍之道,要在得人”。因此,為加速完成我軍的信息化轉型升級,在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浪潮中搶占先機,其關鍵在于培養(yǎng)一批能夠適應信息化戰(zhàn)爭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
火箭軍工程大學(以下簡稱“我?!保﹤刹烨閳箢悓I(yè)擔負著培養(yǎng)火箭軍情報偵察人才的責任與使命。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以信息處理為核心的情報戰(zhàn)與信息戰(zhàn)深度融合,為情報偵察類課程的教學內容帶來了新的拓展與變化,為了能夠培養(yǎng)高素質新型軍事情報人才,需要我們突破傳統(tǒng)情報人才培養(yǎng)的封閉界限,注重學科融合,探索新的教法與學法,以“金課”為抓手,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一? 情報偵察類課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情報偵察類課程是我校一類面向應用的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及前沿性的課程,具有偵察手段多樣、方法理論交叉性強、理論知識學習難度大以及對學員實踐能力要求高等特點。傳統(tǒng)以“知識點”為主的課堂講授模式雖具有課堂信息量大等優(yōu)點,但學員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只是被動接受知識,且不能有效地進行知識點之間的融會貫通,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學員解決實際問題、應用已學知識指導實踐運用的能力不足。當前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課堂講授無法完全涵蓋專業(yè)內容
隨著信息化戰(zhàn)爭加速演進,對情報偵察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崗位分工越來越細化,多樣化的崗位需求使教學內容“廣”“深”難以兼顧,每種崗位的需求又不成規(guī)模,教學過程中難以形成“一通百通”的專業(yè)內容體系。加之傳統(tǒng)教學方法常以學科知識點為核心開展教學,適用于理論性較強的基礎課程教學,面對應用性較強的情報偵察專業(yè)教學,大量操作性、經(jīng)驗性知識無法直觀通過知識要點的形式進行傳授,必須在反復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從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中掌握相關規(guī)律,才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二)? 難以激發(fā)學員學習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課堂口授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有很多弊端,不能較好地激發(fā)學員學習的興趣,無法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課堂講授往往變成了“我講你聽”的單向灌輸,對于信息量極大、學科相互交叉的情報偵察專業(yè),很難使學員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較好的學習目標。如果在課堂上無法調動學員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即使學員“被動式”掌握了各種知識點,在今后的崗位實踐中也多是“紙上談兵”,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面對紛繁復雜、瞬息萬變的戰(zhàn)場情報信息,無法勝任崗位需求。
(三)? 很難培養(yǎng)實踐操作能力
目前情報偵察類專業(yè)教學,多采用的是“講解、操作、輔導、總結”的四段式教學模式,各知識點相對零散、孤立,破壞了情報偵察工作的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雖然可以使學員較快地了解情報偵察的一般原理、基本方法,但學員的主體地位不突出,學員更像是“牽線木偶”一樣經(jīng)歷了一個沒有問題、不需要推測、不需要自主設計、不需要思維的“流水線”操作,不利于學員整體思維的養(yǎng)成和分析,知識向能力轉化效率偏低,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應試教育的考核要求,難以滿足未來信息化戰(zhàn)爭對高素質情報人才的要求。
二? 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探析
情報偵察專業(yè)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交叉性,學員只有通過具體的、主動的實踐,才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只有經(jīng)歷了實踐的全過程,才能系統(tǒng)掌握各環(huán)節(jié)的基本技能??茖W家萊德福斯兄弟通過飛行員等職業(yè)的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專業(yè)能力發(fā)展遵循從“初學者到專家”的五階段發(fā)展邏輯。每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都會發(fā)生“四個轉變”,分別是由依賴規(guī)則到依賴知覺反應的轉變,由需要他人指導到獨立完成任務的轉變,由邊緣參與者到深度融入者的轉變,以及由對情景責任意識薄弱到高度的責任心和職業(yè)意識的轉變。采取案例+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可以很好結合“五階段”“四個轉變”方法理論,提升專業(yè)教育的質量水平。
(一)?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就是根據(jù)學員的專業(yè)等或者是根據(jù)教學的內容,選擇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組織學員根據(jù)案例不斷地進行討論與分析,從而在潛移默化地提升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帶動學員學習水平的增長。與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法相比,能夠使學員置于案例場景之中,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學員積極地參與進來,迎合了學員的心理需求,增強了學習興趣,經(jīng)過各種思想、信息、經(jīng)驗及觀點的碰撞,達到啟發(fā)思維、提升能力的目的。
(二)? 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在構建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方法,是通過對教學內容的重新整合,將待學習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中,通過對任務的分析與探究,明確涉及的已學知識和新知識,進而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主要包括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任務、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及效果評價五個環(huán)節(jié)。近年來,地方高校的基礎課與專業(yè)課課程教學中對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1-8]。其中,崔橫[5]基于校企合作項目探索了“項目+任務驅動”式教學在首飾實踐教學課中的應用;楊晟等[6]等分別案例教學法及任務驅動教學法推動課程實踐的模式變革;黃勤超等[7]以微課題任務驅動方式利用研究生課余時間開展軍校研究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培養(yǎng),達到了較好的應用效果。任務驅動式教學的主要優(yōu)點可以概括為以下方面。一是更加強化目標導向。在任務驅動式教學中,任務就是目標,指引著學習方向、學習主題,也隱含著學習方法、知識問題,具有更強的實踐指向、目標指向。二是有助于實現(xiàn)“教與學一致”。將傳統(tǒng)教學轉變?yōu)樘骄渴?、體驗式、沉浸式學習,使學員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課堂氛圍真正活躍起來。三是有助于實現(xiàn)“教學評”一致。通過為學員提供體驗實踐的情境和感悟問題的情境,圍繞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完成的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使學員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和解決問題的學習體系,幫助學員碎石評估現(xiàn)在離最終目標還有多遠以及時刻評價自己表現(xiàn)得怎樣,從而實現(xiàn)“教學評一致”。
(三)? 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法
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綜合上述兩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具體的例子作為出發(fā)點,教師為學員設立任務,使學員積極地參與進來,通過案例引入+任務牽引,增強教學的互動性、實踐性,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水平。對于情報偵察類課程教學而言,案例+任務驅動教學的總體思路與情報偵察課程特點具有較好匹配性。一是情報偵察類課程是一類應用性與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情報偵察任務中可直接應用其相關知識,因此有應用大量案例可進行任務驅動的情景創(chuàng)設,任務驅動教學的針對性強,案例化的教學可直接激發(fā)學員學習興趣;二是學員通過前期的基礎課學習和軍事訓練不僅具有較好的理論基礎,且普遍具有系統(tǒng)掌握課程知識,提高崗位任職能力迫切需要;三是授課團隊成員作為技術專家全程參與了大量情報偵察任務,不僅對各類情報偵察手段的分析與處理案例有深刻認識與理解,而且擁有豐富的任務數(shù)據(jù)及資料。以上三點為案例+任務驅動的教學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因此,課程團隊將真實案例與任務驅動教學法相結合,探索了基于案例+任務驅動的情報類課程教學方法,以增強情報偵察類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達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與價值塑造同時實現(xiàn)的目標。
三? 基于案例+任務驅動的情報偵察類課程教學設計
為了在情報偵察類課程中充分實踐案例+任務驅動的教學法,達成新型高素質情報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首先須樹立“以戰(zhàn)位為導向,以學員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以實現(xiàn)全流程案例任務為主線,突出案例情景的真實性,并結合課程自身特點,合理規(guī)劃內容模塊,設計課程任務,突出以學員為主體,著重培養(yǎng)學員的情報偵察的綜合應用與分析能力。情報偵察類課程的教學設計主要包含如圖1所示的六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一)任務案例選取
對某類情報偵察手段的課程教學目標進行深入分析,基于教學目標及已有情報偵察案例進行匹配性分析,選取具有涵蓋某一偵察手段課程教學全部內容知識點的情報偵察案例作為某一門情報偵察課程任務驅動教學的基礎。在任務案例選取中,要突出案例教戰(zhàn)研戰(zhàn)的一體性,凸顯案例的實戰(zhàn)意義。此外,由于情報偵察類課程中每一門情報偵察課程的教學側重點不同,在案例選取上要根據(jù)課程內容和特點進行具體分析,但總體須遵循基于綜合性任務情景的創(chuàng)設原則,使案例盡可能緊貼實戰(zhàn)情景。如果沒有整體性案例,則需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將各個案例進行串聯(lián)形成一個綜合性任務,在這個綜合性任務中,每個案例代表一項任務,將每個案例進行分解獲得子任務。
(二)任務情景創(chuàng)設
基于某一具體的情報偵察案例,結合情報偵察任務背景進行任務案例的情景創(chuàng)設,創(chuàng)設中需聚焦軍事應用背景,凸顯情報偵察應用需求,突出情報任務完成的目標及主線,以提高學員學習興趣和針對性。在任務情景創(chuàng)設中,要凸顯戰(zhàn)訓一體的重要性,突出學員能力運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三)基于任務目標的教學內容模塊劃分及任務設計
基于課程教學目標及任務案例實際,從情報偵察數(shù)據(jù)采集、數(shù)據(jù)傳輸、偵察數(shù)據(jù)分析及目標情報整編等教學內容出發(fā)對任務案例模塊內容進行劃分,形成一系列待實施任務,并根據(jù)課程知識點和能力要求對任務內容進行合理劃分。在任務設計中,一方面要突出教學團隊任務設計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要凸顯每項任務內容的相對獨立性及任務之間的銜接性;三是凸顯任務完成對學員的激勵作用。
(四)? 基于教學內容模塊的課堂教學內容劃分及子任務設計
針對每一項任務,結合情報偵察具體實施流程和課程知識點進行細分,形成一系列子任務。劃分的每一項子任務應具有相對獨立的任務目標和教學內容,并涵蓋相應的課程內容知識點。在子任務設計中,要根據(jù)不同知識點的特點及重難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突出理論講授環(huán)節(jié)的探究性,理論運用的實踐性,設計出不同階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構建協(xié)同協(xié)作的學習環(huán)境。
(五)? 子任務實施及課堂教學評價
針對每一項子任務、課堂教學目標以及設計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分別采用不同的實施模式,如資料查詢及自學、課堂講授與研討相結合、翻轉課堂、實踐作業(yè)等開展教學,突出任務完成中的探究性與實踐性,并通過研討總結、理論分析以及實驗評估等手段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六)? 全流程任務完成及課程教學評價
基于每一項子任務的完成度來分析每項任務的完成情況,并基于每項任務的完成度來評價整體任務的完成情況,在此基礎上通過對任務復盤分析、調查問卷、閉卷考核以及實踐作業(yè)等方法對本門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并基于評價結果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四教學實施——以核爆地震波偵察及應用課程為例
以核爆地震波偵察及應用課程為例,介紹案例+任務驅動的教學法的具體教學實施過程。
核試驗是國內外普遍關注的問題,核試驗的監(jiān)測過程不僅具有重要的實戰(zhàn)意義,而且蘊含了核爆地震波偵察及應用課程的所有核心知識點,因此在核爆地震波偵察及應用課程中以地下核試驗監(jiān)測分析作為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案例,在此基礎上,以實現(xiàn)某次核試驗可靠監(jiān)測作為任務的最終目標來構建任務驅動的情景,既能提高學員學習課程的積極性和針對性,又能實現(xiàn)戰(zhàn)訓一體的教學。
在總體任務設計上,基于任務總目標、課程知識點分布情況以及任務實施處理流程,課程團隊將教學內容分為4個模塊,分別為地震波數(shù)據(jù)獲取、地震信號監(jiān)測、地震信號類型鑒別及地震源參數(shù)分析,每一個模塊內容代表一項任務。任務設計時既考慮了具有任務間的銜接性,又考慮教學內容的相對獨立性,同時做到理論與實踐內容兼顧,知識掌握與能力生成兼顧。
在每一項任務中,根據(jù)教學內容重難點的學習方法以及知識點的獨立性,將每項任務所代表的教學內容繼續(xù)進行模塊化分割,實現(xiàn)子任務的劃分。例如,針對地震信號類型鑒別任務,將其分為地震信號特征提取、分類器設計、分類判別三個子任務,每項子任務涵蓋了相應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與此同時,不同的子任務根據(jù)其教學重難點及能力生成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例如,對于地震信號特征提取子任務,在特征提取理論學習中采用類比分析及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在特征提取有效性學習中采用基于實際數(shù)據(jù)的實踐教學方法,通過不同教學方法的有機融合,達到課堂教學目標。
任務實施過程中,在關鍵方法與技術教學方面中突出簡練與實用,讓學員在理解基本思想的同時具有深入思考進而創(chuàng)新的能力,并通過總體任務的實現(xiàn)讓學員學會系統(tǒng)思維,在每項任務的實現(xiàn)中讓學員掌握其關鍵技術原理及實現(xiàn)方法,并了解其技術前沿,提高學員的崗位任職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其專業(yè)素養(yǎng)。
在任務評價過程中,以學員課前資料收集核試驗及地震信號處理相關素材為基礎,以子任務完成度、任務完成準確度和時效性等參數(shù)為指標對教學過程實施評價,采用問卷調查、閉卷考核成績以及實踐考核成績等指標對課程教學進行分析。
核爆炸偵察技術課程采用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我校開展了三年的教學,實踐結果表明,通過案例+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能讓學員快速提高對課程的學習興趣,掌握地震信號傳感器測量原理,熟悉地震波信號常用特征提取方法,掌握典型分類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原理,并具備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總體上較傳統(tǒng)教學方法較大提高了學員的系統(tǒng)思維及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了學員的崗位任職信心。
五? 結束語
根據(jù)情報偵察類課程的特點,通過課程案例化及案例任務化,我們在課程教學中探索并實踐了案例+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開展了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過程,實現(xiàn)了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員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學實踐效果表明,該教學模式有效激發(fā)了學員學習興趣,提高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氛圍,形成自主學習、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學習環(huán)境,有效提升了真實場景下學員的知識運用能力與崗位任職能力。
參考文獻:
[1] 莫志慧.基于任務驅動教學策略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訓軟件研究現(xiàn)狀分析[J].大學教育,2013(5):35-36.
[2] 馬占玲,夏云生,顧佳麗,等.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儀器分析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基于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J].大學教育,2014(4):33-34.
[3] 覃孟.運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進行強電裝接實訓[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24):139-140.
[4] 高澤峰.基于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以《電機應用技術》課程為例[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21(21):176-177.
[5] 崔橫.“項目+任務驅動”式教學在首飾實踐教學課中的應用[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69):138-139.
[6] 楊晟,葉玉玲,朱曄.案例及任務驅動式教學在《國際物流管理》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6):178-179.
[7] 黃勤超,羅曉琳,劉曉,等.聚焦軍事應用的微課題任務驅動式教學實踐[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7):168-170.
[8] 周峰,呂慧華,李娜.基于案例任務驅動的資源與環(huán)境遙感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現(xiàn)代化,2020,7(22):38-40.